《傷寒經解》~ 傷寒經解卷二 (4)
傷寒經解卷二 (4)
1. 太陽經下篇
以上二節,中風火劫之壞症也。)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傷寒應汗,汗太多則血傷。心主血,心傷則血虛,動惕而悸。其叉手自冒心欲按者,虛則喜按也。故用桂枝甘草湯,以益心陽。)
桂枝甘草湯
桂枝(四兩),甘草(炙,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溫服。
(汗乃心之液,液傷則心陽虛。桂枝益陽而斂汗,甘草和中以安神。辛則補血,甘則實虛,所以主之也。)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羔湯。
(發汗後,汗出而喘,與中風自汗不同,故不可更用桂枝湯。蓋汗出而喘者,因肺寒失下降之令。發散太過,致陽明氣逆而喘汗也。無大熱者,肺合皮毛,肺寒內熱,而皮毛無人熱也。麻黃杏仁甘草石羔湯,解肺寒而清陽明氣逆也。)
麻黃杏仁甘草石羔湯
麻黃(去節,四兩),杏仁(去皮尖,五十枚),甘草(炙,二兩),石羔(八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
(麻黃以解肺寒,杏仁以下肺氣,石羔清陽明之上逆,甘草以和肺胃。四藥合用,熱者清而寒者溫,汗自止而喘自平也。)
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肺合皮毛,發汗後,皮毛傷則肺虛,形寒飲冷則傷肺。飲水,飲冷也。水灌,形寒也。寒則肺不降而喘矣。溫肺則愈,不必清陽光之氣逆也。
以上三節,太陽傷寒過汗之壞症。)
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羔湯。
(下後汗出而喘,亦與中風自汗不同,故不可更用桂枝湯也。蓋汗出而喘者,下傷肺氣,肺寒不能下降。下傷胃氣,陽明氣逆而喘也汗也。無大熱者,熱在裡而不在表也。與前節汗後喘汗同歸肺寒而陽明氣逆也。故亦主以麻黃杏仁甘草石羔湯。)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症](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下后里虛,而又汗之,汗劑皆升,故腎陽飛越而不寧也。腎陽為龍火,龍性飛騰於春夏,潛伏於秋冬。蓋遇陽則飛,遇陰則潛也。晝日為陽,煩躁不得眠者,龍性隨陽而上,擾亂不寧也。夜為陰,不嘔不渴,而安靜者,龍性遇陰而潛伏也。脈沉微,身無大熱,陽虛也。陽主表,故曰無表症。乾薑附子湯,導火也。)
乾薑附子湯
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頓分服。
(乾薑附子,氣味辛溫,生用頓服,力專性猛,直走丹田,導其上逆之陽歸原,而煩躁自止矣。
以上二節,傷寒誤下之症也。)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白話文:
太陽經下篇
前面兩段描述的是中風火邪造成的病症。
出汗過多,病人雙手交叉捂住胸口,心悸,想讓人按壓,用桂枝甘草湯治療。
(傷寒病應該發汗,但汗出太多則傷血。心主血,心受傷則血虛,所以會心悸不安。病人雙手交叉捂住胸口想讓人按壓,是因為虛弱的人喜歡按壓。所以用桂枝甘草湯,來益補心陽。)
桂枝甘草湯
桂枝(四兩),炙甘草(二兩)
以上兩種藥材,加水三升,煎煮到一升,去除藥渣,溫服。
(汗液是心的津液,津液受損則心陽虛弱。桂枝可以益補陽氣並斂汗,甘草調和中氣以安神。辛味可以補血,甘味可以補虛,所以可以用它治療。)
發汗後,不要再服用桂枝湯。如果汗出而喘,沒有發高燒,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發汗後汗出而喘,與中風自汗不同,所以不能再用桂枝湯。因為汗出而喘,是肺寒不能下降。發散過度,導致陽明之氣逆而喘咳。沒有高燒,是因為肺主皮毛,肺寒而內有熱邪,但皮毛沒有熱象。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可以解肺寒,並清解陽明之氣逆。)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去節,四兩),杏仁(去皮尖,五十枚),炙甘草(二兩),石膏(八兩)
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七升,先煎煮麻黃,煎到剩五升,去除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到剩二升,去除藥渣,溫服一升。
(麻黃可以解肺寒,杏仁可以降肺氣,石膏可以清解陽明之氣上逆,甘草可以調和肺胃。四種藥材合用,可以清熱溫寒,汗自止而喘自平。)
發汗後,喝水太多必定會喘,灌水也會喘。
(肺主皮毛,發汗後,皮毛受損則肺虛,畏寒飲冷則更傷肺。喝水,喝的是冷水;灌水,也是因為畏寒。畏寒則肺氣不降而喘。溫補肺氣則會好轉,不必清解陽明之氣上逆。)
以上三段描述的是太陽傷寒過度出汗造成的病症。
瀉下後,不要再服用桂枝湯。如果汗出而喘,沒有發高燒,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瀉下後汗出而喘,也與中風自汗不同,所以不能再用桂枝湯。因為汗出而喘,是瀉下傷了肺氣,肺寒不能下降。瀉下也傷了胃氣,陽明之氣逆而喘咳。沒有高燒,是因為熱邪在裡不在表。與前面發汗後喘咳一樣,都是肺寒而陽明之氣逆。所以也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療。)
瀉下後,再次發汗,白天煩躁不安睡不着,晚上卻很安靜,不嘔吐不口渴,沒有表證,脈象沉微,沒有高燒,用乾薑附子湯治療。
(瀉下後裡虛,又再次發汗,所有汗液都會上升,所以腎陽氣上逆而不安。腎陽是龍火,龍的特性是春夏飛騰,秋冬潛伏。遇到陽氣就飛騰,遇到陰氣就潛伏。白天屬陽,煩躁不安睡不着,是因為龍性隨陽而上,擾亂不安。晚上屬陰,不嘔吐不口渴而安靜,是因為龍性遇到陰氣而潛伏。脈象沉微,沒有高燒,是陽虛。陽氣主表,所以說沒有表證。乾薑附子湯,可以引導陽氣。)
乾薑附子湯
乾薑(一兩),生附子(一枚)
以上兩種藥材,加水三升,煎煮到一升,去除藥渣,分次服用。
(乾薑附子,氣味辛溫,生用分次服用,藥力專一而猛烈,直接到達丹田,引導上逆的陽氣歸位,煩躁自然就會停止。)
以上兩段描述的是傷寒誤用瀉下藥造成的病症。
服用桂枝湯後,大量出汗,脈象洪大,繼續服用桂枝湯,方法同上。如果症狀像瘧疾,一天發作兩次,汗出則病癒,宜用桂枝二麻黃一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