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傷寒經解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傷寒經解卷二 (3)

1. 太陽經下篇

下後如利尚未止,其風邪下陷,本寒協之,則作協熱下利。協利者,風為陽邪也。四日復下之者,邪既內陷,不能復出,因而下泄,亦將錯就錯救逆法也。下之之方,上宜結胸湯,下宜承氣湯。末二句,向錯簡,今正之。)

太陽病,桂枝症,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

(太陽桂枝症,中風也。反下之,未過經,下之太早也。誤下陽邪下陷,利遂不止也。數甚為促,陽脈也。陽主表,脈促,故知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陽邪刑肺,肺合皮毛,皮毛熱而汗出也。故用葛根黃連黃芩湯清之。)

葛根黃連黃芩湯

葛根(八兩),甘草(炙,二兩),黃芩(二兩),黃連(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渣,分溫再服。

(利不止,喘而汗出,肺與大腸,俱受火邪矣。火氣通心,汗亦心之液也,故用黃連清心火,黃芩清肺火,甘草甘以緩熱,葛根入大腸,火鬱發之,利止而表亦解矣。)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中](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可](得)與之。

(中風下早,陽邪下陷,然無他變,但氣上衝者陽位,用桂枝湯,加於前所用下藥之內,從下泄其陽邪。桂枝湯,平其上衝之氣。若氣不(上)沖,則桂枝之平斂,自不可與矣。

以上六節,中風下早之症也。)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

(傷寒脈浮,浮者,風也。風以火劫,則風火相扇。風氣通肝,火氣通心,心肝真陽飛越,故驚狂臥起不安也。主以救逆湯,甘辛益陽,鎮重治怯也。去芍,惡其伐肝也。)

桂枝去芍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桂枝(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蜀漆(洗去腥,三兩),牡蠣(熬,五兩),龍骨(熬,飛,四兩)

上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桂枝甘草,平肝安神;生薑大棗,補肝和中;蜀漆清邪火而平肝心以為君。龍,東方神獸;骨乃血肉之屬。牡蠣,水中介蟲,澀以鎮心肝之神,咸以解火迫之邪。服之陽寧神安,故名救逆。)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火邪下之,火邪已解矣。而又以燒針擾其揚(陽),揚(陽)不寧而煩躁。躁屬於陰,故補陽以鎮之。)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一兩),甘草(炙,二兩),龍骨(熬,飛,二兩),牡蠣(二兩,熬)

上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渣,溫服八合,日三服。

(桂枝平肝溫腎,甘草和中解煩,龍骨澀以平肝,牡蠣咸以固腎。龍雷安定,煩躁自止也。

白話文:

太陽經下篇

若下痢如刀割般疼痛尚未停止,是因為風邪下陷,本就寒邪,寒邪與風邪交合,則導致寒熱交錯的下痢。這種寒熱交錯的下痢,是因為風邪為陽邪。若四日後仍持續下痢,是因為邪氣已侵入內部,無法排出,因而持續下泄,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救逆之法。治療下痢的藥方,上焦宜用結胸湯,下焦宜用承氣湯。(末二句文字原有錯亂,現已改正)

太陽病,服用桂枝湯後卻繼續下痢不止,脈搏急促,表示表證尚未解除;若病人呼吸急促且出汗,則應服用葛根黃連黃芩湯治療。

(太陽病服用桂枝湯,本為中風之症。卻又下瀉,表示下瀉過早,過早下瀉導致陽邪下陷,因此下痢不止。脈搏急促,是因為陽氣受損。陽氣主表,脈搏急促,可知表證未解。呼吸急促且出汗,是因為陽邪犯肺,肺與皮毛相表裡,皮毛受熱而導致汗出,所以用葛根黃連黃芩湯來清熱。)

葛根黃連黃芩湯

葛根八兩,甘草(炙)二兩,黃芩二兩,黃連三兩

以上四味藥材,加水八升,先煮葛根,煮至剩下六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下二升,去渣,分溫服。

(下痢不止,呼吸急促且出汗,說明肺和大腸都受到火邪侵犯。火邪上炎於心,汗液也是心液,因此用黃連清心火,黃芩清肺火,甘草緩和熱邪,葛根則能通利大腸,如此火邪得以發泄,下痢得以停止,表證也能解除。)

太陽病,下瀉之後,氣往上衝,可用桂枝湯,按照之前的用法。若氣不上衝,則不宜服用桂枝湯。

(中風下瀉過早,陽邪下陷,但無其他變化,只是氣往上衝,這是陽氣上升的表現,因此可用桂枝湯,與之前所用的下瀉藥物合用,以排出陽邪。桂枝湯可以平息往上衝的氣。若氣不上衝,則桂枝湯的平斂作用就用不上了。)

(以上六節,都是關於中風下瀉過早的症狀。)

傷寒脈象浮,醫生用火攻的方式治療,導致陽氣耗損,病人必然驚狂,臥不安席,應服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治療。

(傷寒脈象浮,浮脈代表風邪。用火攻的方式治療,則風火相助,風邪通肝,火邪通心,心肝的真陽之氣外泄,因此驚狂不安。用救逆湯治療,甘辛之味可以益陽,鎮重之法可以治療虛怯。去除芍藥,是因為芍藥有損傷肝氣的作用。)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桂枝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蜀漆(洗淨去腥)三兩,牡蠣(熬製)五兩,龍骨(熬製,研末)四兩

以上藥材研末,加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煮至剩下十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下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桂枝甘草可以平肝安神;生薑大棗可以補肝和胃;蜀漆清熱邪,平肝安心,為君藥。龍骨,東方神獸;骨乃血肉之屬。牡蠣,是海中軟體動物,具有收斂作用,可以鎮定心肝,鹹味可以解火邪。服用此藥,陽氣得到滋補,精神安定,所以稱為救逆湯。)

火邪下瀉,因燒針而煩躁不安,可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療。

(火邪下瀉,火邪已經解除。但因燒針擾動陽氣,陽氣不寧而煩躁。煩躁屬於陰邪,因此要補益陽氣來鎮靜。)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一兩,甘草(炙)二兩,龍骨(熬製,研末)二兩,牡蠣(熬製)二兩

以上藥材研末,加水五升,煮至剩下二升半,去渣,溫服八合,每日三次。

(桂枝平肝溫腎,甘草和胃解煩,龍骨收斂以平肝,牡蠣鹹味以固腎。龍骨牡蠣安定心神,煩躁自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