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傷寒經解卷二 (2)
傷寒經解卷二 (2)
1. 太陽經下篇
(太陽中風,過經乃可下,下之早,則陽邪內陷,熱傷肺氣,呼吸不利而喘矣,故曰表未解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下氣以利呼吸也。)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厚朴(二兩),杏仁(五十粒)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適寒溫,服一升。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
(表症未解,故用桂枝湯。加厚朴杏仁,以下氣散結。蓋因早用大黃,以致喘逆,表邪既入,勢難外行出,利其下行,故加厚朴杏仁,喘自平也。)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仁](佳)。
(喘家,平素有喘症者。如欲用桂枝湯,即非下後,亦加厚朴杏仁,方無氣逆之虞。)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
(諸陽受氣於胸中。中風下之,脈促胸滿者,下後陽虛不能布氣於胸,正氣虛,濁氣填塞也。桂枝去芍,則載還陽氣於心胸之分,仍前布氣,清陽復位,濁陰自降也。若見惡寒,陽虛已著,故加附子,以扶元陽也。)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適寒溫,服一升。
(桂枝、甘草,扶陽溫中;生薑、大棗,補胃通神。陽者,胃脘之陽。胃陽和,濁氣降也。蓋以桂枝湯,去芍之酸收;桂枝甘草湯,加薑棗之通神補胃,自走上焦,而布大氣於胸矣。)
桂枝去芍加附子湯
桂枝(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附子(一枚,炮)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適寒溫,服一升。若一服惡寒止,停後服。
(惡寒加附子,回陽也。桂枝湯仍去芍藥者,以脈促胸滿仍在也。且芍性酸寒,亦非陽虛所宜也。)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中風之症,下之太早、太過,因而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下多則寒,火衰不殺穀,土寒而肌肉痛也。救里宜四逆湯,祛寒也;救表宜桂枝湯,和營衛也。救里救表,急者先治之也。)
四逆湯
甘草(炙,二兩),乾薑(一兩半,多三兩),附子(生,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溫再服。
(此乾薑附子湯加甘草也。姜附以溫腎,甘草以扶脾,水土暖而陰寒散矣。)
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結胸;未止者,此作挾熱利也。四日復下之。
(太陽病,中風也。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者,以本有寒也。素有寒症,又中風邪,風為陽,寒為陰,陽不和於陰,故二三日即不能安臥而欲起坐也。心下結,本寒結也。脈微弱,本有寒,故雖中風而有陽邪,脈仍不鼓也。寒而下(之),故曰反。誤下風邪內陷,下後如利已止,其風邪結於陽位,必作結胸。
白話文:
太陽經下篇
太陽中風,必須經過一定時間才能瀉下,如果過早瀉下,陽邪就會內陷,熱邪損傷肺氣,導致呼吸困難而喘息,所以說表證尚未解除。使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瀉下以利於呼吸。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組成: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厚朴(二兩)、杏仁(五十粒)
用法: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七升,小火煎煮至三升,濾去藥渣,調整至適宜的溫度,服用一升。如果服用一次後汗出病情好轉,則停止服用。
表證未解除,所以使用桂枝湯。加入厚朴、杏仁,以瀉下氣機,散除結滯。這是因為過早使用大黃,導致喘息逆氣,表邪已入侵,難以從體表排出,因此加入厚朴、杏仁,使邪氣下行,喘息自然平復。
喘息症患者服用桂枝湯,加入厚朴、杏仁效果更佳。
喘息症患者指平素就有喘息症狀的人。如果要使用桂枝湯,即使不是瀉下之後,也應該加入厚朴、杏仁,以避免氣逆。
太陽病,瀉下之後,脈搏急促,胸部滿悶,則用桂枝去芍藥湯治療。如果略感惡寒,則在桂枝去芍藥湯的基礎上,加入附子。
諸陽之氣都受到胸中之氣的影響。中風瀉下後,脈搏急促,胸部滿悶,是因為瀉下後陽氣不足,不能將氣血布散於胸部,正氣虛弱,濁氣阻塞所致。桂枝去芍藥湯,可以將陽氣輸送到心胸部位,使氣血重新布散,清陽之氣上升歸位,濁陰之氣自然下降。如果出現惡寒,說明陽虛已甚,所以要加入附子,以扶助元陽。
桂枝去芍藥湯組成:
桂枝(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以上四味藥材,用水七升,小火煎煮至三升,濾去藥渣,調整至適宜的溫度,服用一升。
桂枝、甘草溫陽和中;生薑、大棗補益脾胃,通達心神。所謂陽氣,指的是胃脘之陽。胃陽和順,濁氣自然下降。這是因為桂枝湯去掉了芍藥的收斂酸性,而桂枝甘草湯加了薑棗以通達心神,溫補脾胃,藥力上達上焦,使氣血布散於胸部。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組成:
桂枝(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附子(一枚,炮製)
用法:以上五味藥材,用水七升,小火煎煮至三升,濾去藥渣,調整至適宜的溫度,服用一升。如果服用一次後惡寒消失,則停止服用。
惡寒加附子,是為了回陽。桂枝湯仍然去掉了芍藥,是因為脈搏急促,胸部滿悶的症狀仍然存在。而且芍藥性味酸寒,也不適合陽虛的患者。
傷寒,醫生瀉下後,接著出現下痢清稀不止,且身體疼痛,則應急救裡。如果下痢後身體疼痛,大便自行恢復正常,則應急救表。救裡宜用四逆湯,救表宜用桂枝湯。
中風的症狀,瀉下過早或過度,導致下痢清稀不止,身體疼痛,是因為瀉下過多導致寒邪內盛,陽氣不足,不能化解水穀,脾土受寒而肌肉疼痛。救裡宜用四逆湯,祛除寒邪;救表宜用桂枝湯,調和營衛。救裡救表,哪個更緊急就先治哪個。
四逆湯組成:
甘草(炙,二兩)、乾薑(一兩半,或加至三兩)、附子(生,一枚)
用法:以上三味藥材,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二合,濾去藥渣,分次溫服。
這是乾薑附子湯加甘草。乾薑、附子溫暖腎陽,甘草益氣健脾,使水土溫煦,陰寒之邪自然散去。
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床,只想坐起,心下痞滿,脈搏微弱,這是本來就寒邪素體的症狀。如果反過來瀉下,如果下痢停止,必定會出現結胸;如果下痢未停止,則會轉化為夾雜熱邪的下痢。第四天再瀉下。
太陽病,就是中風。二三日不能臥床,只想坐起,是因為本來就體寒。素有寒證,又感受風邪,風屬陽,寒屬陰,陽氣不能調和陰寒,所以二三日就無法安臥,只想坐起。心下痞滿,是寒邪凝聚所致。脈搏微弱,是因為本來就體寒,所以即使感受風邪,脈象也不有力。體寒而瀉下,所以說是反常的治療。錯誤地瀉下,導致風邪內陷,瀉下後如果下痢停止,風邪凝聚於陽位,必定會出現結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