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一 (22)
卷一 (22)
1. 太陽經上篇
陰毒之為病,面[色](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出自《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陰毒,邪火中於陰分。故面目青,青主痛。身痛如被杖者,血中邪而痛也。其可治不可治之道,陰陽無二。其治法,則去雄黃蜀椒,但用歸以補血,甘草以止痛,升麻以解疫毒,鱉甲以通關節而已矣。)
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豆當歸散主之。([出自《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此陰陽毒症也。邪火勝則成毒,邪在裡,故脈數而無熱也。邪內攻於心肺間,故微煩。肺之濁氣,下注於心,故默默欲臥。汗者,心之液也。心火行,不能固其液,故汗出。初得之,但見於汗,至三四日,則形於目矣,故赤如鳩眼;至七八日,則腎水不能制火,而邪見於四眥。蓋目內眥,乃膀胱之絡脈,而合於腎者也。
腎之色黑,故四眥黑也。能食則脾胃無邪,邪已聚而成膿也。)
赤豆當歸散
赤豆(三升,浸毛出,曬乾),當歸(十兩)
上二味,杵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赤小豆涼心血而散邪,當歸補陰以腎潤陰,陰陽和,而邪火必自息矣。)
傷寒,脈陰陽俱緊,惡寒發熱,則脈欲厥。厥者,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漸]大,是其候也。如此者,惡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若)熱多者,目赤脈多,睛不慧,醫復發之,咽中則傷;若復下之,則兩目閉。寒多[者]便清穀,熱多[者]便膿血。若熏之,則(身)發黃;若熨之,則咽燥。若小便利者,可救之。(若)小便難者,為危殆。
(脈寸尺俱緊者,陰陽俱虛也。陽虛故惡寒,陰虛故發熱也。陰陽俱虛,故氣不相接也,而脈欲厥。初來脈大,繼而漸小,更來更大,時大時小,正氣虛而失其常也。正虛,故衛外陽疏;而惡寒汗出,陽浮於上,而咽痛目赤,陰沉於下,精不上奉,故睛不慧也。汗則助其陽,故咽痛者,致咽中亦傷,下則損其陰。
睛不慧者,目閉不敢見陽光也。寒多熱多,邪熱勝也。寒則澄清,故利清穀;熱則血行,故利膿血。火熏火熨,一則土燥發黃,一則火炎咽燥,總因陰陽俱虛,非汗下火劫,所以治也。若小便利者,肺金氣化無傷,腎經真陰來涸,故可救也。若小便難,則氣化已傷,真水已涸,故為危殆也。
)
脈陰陽俱緊者,口中氣出,唇口乾燥,蜷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滑胎](胎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來,其人微發熱,手足溫者,此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發熱者,此為難治。設使惡寒者,必欲嘔也。腹內痛者,必欲利之。
白話文:
太陽經上篇
陰毒發病,面色青黑,全身疼痛如同遭到杖打,咽喉疼痛。五天內可以治癒,七天之後就難以治癒了。使用升麻鱉甲湯,去除雄黃和蜀椒來治療。
陰毒是指邪火侵犯陰分。所以面色青黑,青色主痛。全身疼痛如被杖打,是因為邪氣入侵血液而引起疼痛。疾病能否治癒,陰陽二氣的盛衰是關鍵。治療方法是去除雄黃和蜀椒,只用當歸補血,甘草止痛,升麻解毒,鱉甲通關節。
病人脈象數而無熱,略感煩躁,默默地只想臥床休息,出汗,患病初期三四天,眼睛發紅如同鴿子眼;七八天,眼角發黑。如果病人還能進食,說明膿已形成,用赤豆當歸散治療。
這是陰陽毒症。邪火旺盛則形成毒邪,邪氣在內,所以脈象數而無熱。邪氣內侵心肺,所以略感煩躁。肺的濁氣下注於心,所以默默地只想臥床休息。出汗是心液,心火旺盛,不能固攝心液,所以出汗。初期只見汗出,三四天後,症狀表現在眼睛上,所以眼睛發紅如同鴿子眼;七八天後,腎水不能制約心火,邪氣則顯現在眼角。因為目內眥是膀胱經的絡脈,與腎經相通。
腎之色黑,所以眼角發黑。能進食則脾胃無邪,邪氣已聚集而形成膿。
赤豆當歸散
赤小豆(三升,浸泡去毛,曬乾),當歸(十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一勺,每日三次。
赤小豆能清心涼血而散邪,當歸補益陰血以滋潤腎陰,陰陽調和,邪火自然消退。
傷寒,脈象陰陽俱緊,惡寒發熱,脈象將要厥逆。厥逆是指脈象先有力,漸漸減弱;再次有力時又漸漸減弱,如此反覆。這種情況下,病人惡寒,嚴重者會微微出汗,喉嚨疼痛。如果熱象較多,則眼睛發紅,脈象有力,眼睛無神,如果醫生再次發汗治療,會加重咽喉疼痛;如果下瀉治療,則雙目緊閉。寒象較多則大便稀溏,熱象較多則大便帶膿血。如果用火熏,則皮膚發黃;如果用熱熨,則咽喉乾燥。如果小便通利,則可以治癒;如果小便不利,則病情危急。
脈象寸口尺脈俱緊,說明陰陽俱虛。陽虛則惡寒,陰虛則發熱。陰陽俱虛,則氣機不相流通,所以脈象將要厥逆。脈象先有力後減弱,然後再次有力再減弱,是正氣虛弱,失去了常態。正氣虛弱,衛外之陽疏泄失常,所以惡寒出汗;陽氣浮於上,所以咽喉疼痛,眼睛發紅;陰氣沉於下,精氣不能上承,所以眼睛無神。汗出則助長陽氣,所以咽喉疼痛會加重;下瀉則損傷陰氣。
眼睛無神,是眼睛閉合不敢見光。寒象多或熱象多,都是邪熱亢盛。寒則清利,所以大便稀溏;熱則血行,所以大便帶膿血。火熏火熨,一是使脾土燥熱而發黃,一是使火邪加重而咽喉乾燥,總的來說都是因為陰陽俱虛,不是發汗或下瀉所能解決的。如果小便通利,說明肺金氣化無損,腎經真陰未涸,所以可以治癒。如果小便不利,說明氣化已傷,真水已涸,所以病情危急。
脈象陰陽俱緊,口中氣少,嘴唇乾燥,蜷臥足冷,鼻涕,舌苔滑膩,不要輕易治療。七天后,病人略微發熱,手腳溫暖,這是要痊癒的徵兆。如果到八天以上,反而高燒不退,則難以治癒。如果惡寒,則必欲嘔吐;如果腹痛,則必欲瀉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