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一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4)

1. 太陽經上篇

(剛痙者,寒濕傷筋而強急也。寒主閉,故無汗;濕化熱,故發熱;寒在皮毛,故反惡寒也。)

葛根湯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歠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諸湯皆仿此)。

(寒濕傷筋,筋屬風木,故主桂枝湯以養筋;加葛根以祛濕,麻黃以散寒。寒濕散而筋平,痙自安矣。)

太陽病,其症備,身體強,𠘧𠘧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括](栝)蔞桂枝湯主之。([出自《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第二》])

(太陽症備,頭痛、項強、發熱、惡寒症備也。身體強,寒集太陽也。其脈應浮緊,而反𠘧𠘧然沉遲者,寒且虛矣。筋脈既虛,而又有太陽之寒症,則血不養筋而痙。故用桂枝以解肌散寒,芍藥和血,甘草薑棗和中,[括](栝)蔞甘緩潤下。甘則補肺而滋肝,潤則養血而舒筋。

肝肺和平,筋血滋潤,則痙自安。服藥而汗不出,歠熱粥以助之。不用葛根湯者,以脈(沉)遲也。)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出自《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第二》])

(太陽外寒束於外,故無汗。寒則傷肺,氣化不行,故小便少。肺金下降之令不行,氣反上逆沖胸矣。口合於脾,寒則口噤;舌乃聲樞,寒則強而不能語也。筋脈痙勁急,強硬之狀已著,故欲作剛痙也。用葛根湯以散太陽寒濕。)

病者身熱足寒,[頭](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其汗者,濕熱相得,其表[亦](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出自《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第二》])

(身熱足寒,濕症也。濕傷於下,故足寒。頭項強急惡寒,太陽中寒濕,而經行之地強急也。頭熱面目赤者,赤乃水道為寒濕所閉,不能通流以制火,火上炎於頭面也。頭搖、口噤、背反,皆筋脈緊急之狀。寒濕傷筋,故急促而為痙。濕傷於裡,寒傷於表,猶各居其所未相得也。

若發其汗,則寒濕相得,橫行於腠理,而表益虛,故外衛疏而惡寒甚。汗發之後,其脈當如蛇,蛇無筋身肥而形軟。既傷筋,而復虛其表,筋氣微弱,故脈大無力如蛇肥軟也。)

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脈經曰:痙家其脈伏堅,直上下。([出自《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第二》])

(痙者,緊之故,故其脈緊如弦。其弦脈者,肝脈也。肝主筋,故筋痙也。其脈緊如弦,直上直下,弦之甚也。脈經,古書名。伏主痛,痙必痛也,故脈伏,伏而堅,直上直下,弦緊也。)

白話文:

《太陽經上篇》:

剛痙是因寒濕損傷筋脈,導致肌肉強直緊急。寒氣主收斂閉塞,故無汗;濕氣鬱久化熱,故發熱;寒邪在體表,故反而怕冷。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七味藥,用一斗水,先煮麻黃、葛根,煮至水量減少二升,撇去浮沫,加入其餘藥材,再煮取三升藥液,濾去藥渣,每次溫服一升。服藥後蓋被讓身體微微出汗,不需喝熱粥,其餘調養方法及禁忌與桂枝湯相同(其他湯劑皆可依此類推)。

寒濕損傷筋脈,筋屬肝木系統,故以桂枝湯為基礎調養筋脈;加葛根祛濕,麻黃散寒。寒濕消散後筋脈舒緩,痙病自然痊癒。

太陽病症狀齊備,身體強直、脈象反而沈遲,此為痙病,可用栝蔞桂枝湯治療(出自《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第二》)。

太陽病症狀齊備(頭痛、頸項僵直、發熱、惡寒),身體強直是因寒邪聚集於太陽經。脈象本應浮緊,卻沈遲無力,表示兼有寒邪與氣血虛弱。筋脈虛弱加上太陽寒症,導致血液無法滋養筋脈而痙攣。故用桂枝解肌散寒,芍藥調和血脈,甘草、生薑、大棗調和中焦,栝蔞甘緩潤下——甘味補肺滋肝,潤性養血舒筋。肝肺調和、筋血充足,痙病自癒。若服藥後未出汗,可喝熱粥助藥力。不用葛根湯是因脈象沈遲。

太陽病無汗且小便量少,氣逆上衝胸部,牙關緊閉無法言語,即將發作剛痙,可用葛根湯治療(出自《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第二》)。

太陽經寒邪束縛體表,故無汗。寒邪傷肺,氣化功能受阻,故小便少;肺氣肅降失常,反逆上衝胸部。脾主口,寒則牙關緊閉;舌為發聲樞紐,寒則僵硬不能言語。筋脈強直抽搐的症狀已明顯,故將發作剛痙,用葛根湯散太陽經寒濕。

患者身體發熱但足部寒冷,頸項僵直、怕冷,時而頭部發熱面紅、眼瞼發紅,頭部不自覺搖動,突然牙關緊閉、背部反張,此為痙病。若發汗治療,濕熱相合,體表更虛,惡寒加重;發汗後脈象如蛇形蠕動(出自《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第二》)。

身熱足寒是濕症,濕邪傷下故足寒。頸項僵直怕冷,是太陽經寒濕導致經脈拘急。頭熱面紅目赤,因寒濕阻滯水道,火氣上炎。頭搖、牙關緊閉、背反張皆筋脈緊急之象。寒濕傷筋故痙攣。濕在裡、寒在表,尚未相合;若發汗則寒濕混合流竄腠理,體表更虛而惡寒加劇。汗後脈如蛇形,因筋脈受損又表虛,脈象大而無力似蛇身肥軟。

痙病脈象按之緊如弓弦,直貫寸關尺。《脈經》載:痙病患者脈象沈伏堅硬,直上直下(出自《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第二》)。

痙病因筋脈緊繃,故脈緊如弦。弦脈屬肝,肝主筋,故筋痙時見此脈。脈緊如弦、直上直下,是弦脈極甚的表現。《脈經》為古醫書名,伏脈主痛症,痙病必痛,故脈沈伏;伏而堅硬、直上直下,即弦緊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