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八 (12)
卷八 (12)
1. 平脈法
問曰:二月得毛(浮)脈,何以處言至秋當死?師曰:二月之時,脈當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脈]屬木,(脈)應濡弱,反得毛浮(脈)者,是肺脈也,肺屬金,金來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此叔和最近理之言。)
師曰:脈,肥人責浮,瘦人責沉。肥人當沉今反浮,瘦人當浮今反沉,故責之。
(經云:責於陽者,知病處也。今乃責之浮沉,雖粗近是。)
師曰: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此皆不治,決死也。若計其餘命生死之期,期以月節克之也。
(陰陽絕則立死,豈能久延,期以月節克之。)
師曰: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以無[王](旺)氣,卒眩僕、不識人者,短命[即](則)死。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穀神,雖困無[害](苦)。
(真氣者,充於谷。穀神既無,胃氣大傷,脈安能不病。)
問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謂也?沉為純陰,翕為正陽,陰陽和合,故令脈滑,關尺自平。陽明脈微沉,[飲食](食飲)自可;少陰脈微滑,滑者,緊之浮名也,此為陰實,其人必股內汗出,陰下濕也。
(滑乃澀之反,與緊甚不類。經云:滑者陰氣有餘,豈陰陽和合之謂乎!)
問曰:曾為人所難,緊脈從何而來?師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裡寒,故令脈緊也;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虛冷,故令脈緊也。
(緊為寒,亦有因寒而病,亦有因病而寒,亦有本原,亦有後天,此節言太板,掛一漏百,叔和筆也。)
寸口,衛氣盛,名曰高;[營](榮)氣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綱。衛氣弱,名曰惵;[營](榮)氣弱,名曰卑。卑相搏,名曰損。衛氣和,名曰緩;[營](榮)氣和,名曰遲;[遲緩](緩遲)相搏,名曰沉。
(高、章、綱、惵惵、卑、損,此六字,出於何典?遲亦難言和,遲緩何故曰沉?)
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色鮮,其顏光,其聲商,毛髮長;遲則陰氣盛,骨髓生,血滿,肌肉緊薄鮮硬。陰陽相抱,[營](榮)衛俱行,剛柔相搏,名曰強也。
(商為金聲,商者,傷也。豈陽氣長之聲乎?)
趺陽脈滑(而)緊,[而]滑者胃氣實,緊者脾氣強,持實擊強,痛還自傷,以手把[刀](刃),坐作瘡也。
(和氣舒緩,寒邪緊急,如何曰脾氣強?至於持實擊強以下之語,真一字不解矣。)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趺陽脈伏而澀,伏則吐逆,水穀不化,澀則食不得入,名曰關格。
(關格,以人迎氣口,辨陰陽之痞絕。今以為病,叔和之言也。)
問曰:濡弱何以反適十一頭?師曰:五藏六府相乘,故令十一。
白話文:
平脈法
有人問:二月時摸到脈象是浮脈(像毛一樣輕飄飄的),為什麼說這樣到了秋天就會死?醫生回答:二月的時候,脈象應該是柔軟無力的,如果反而摸到浮脈,就知道這個人到了秋天會死。二月時肝臟在運作,肝臟的脈象屬木,應該是柔軟無力的,如果反而摸到浮脈,那是肺臟的脈象,肺屬金,金會剋木,所以知道這個人到了秋天會死。其他的情況都可以這樣類推。
(這是王叔和最近整理出來的說法。)
醫生說:看脈,胖的人應該是浮脈,瘦的人應該是沉脈。胖的人應該是沉脈現在反而是浮脈,瘦的人應該是浮脈現在反而是沉脈,所以說他們的情況不好。
(醫經上說:從陽脈的變化可以知道疾病的位置。現在講的是浮沉,雖然比較粗略,但還算接近道理。)
醫生說:寸脈的脈氣不能到達關脈,表示陽氣斷絕;尺脈的脈氣不能到達關脈,表示陰氣斷絕。這些都是無法治療的,必定會死。如果要推算他們還能活多久,就用月份來推算,用克制他們的五行來判斷。
(陰陽都斷絕了,馬上就會死,怎麼可能活很久,用月份來推算是沒有意義的。)
醫生說:脈象和人表現出來的狀況相反,如果人沒有生病,卻摸到病脈,叫做「行屍走肉」,表示體內沒有旺盛的氣,突然昏倒、不認得人,這種人很快就會死。如果人明明生病了,卻摸不到病脈,叫做「內虛」,表示體內沒有消化食物的精氣,就算身體不舒服,也沒有太大的危害。
(真氣是從食物中來的,如果沒有消化食物的精氣,胃氣一定會受到損傷,脈象怎麼可能正常。)
有人問:脈象呈現沉而滑動,叫做滑脈,這是什麼意思?沉脈屬於純陰,滑動又屬於正陽,陰陽和諧交融,所以脈象才會滑動,寸關尺的脈象自然會平穩。陽明經的脈象稍微沉弱,表示飲食沒問題;少陰經的脈象稍微滑動,滑動其實是緊脈的浮現,這表示陰氣太盛,這個人一定會大腿內側出汗、下體潮濕。
(滑脈是與澀脈相反的,和緊脈很不一樣。醫經上說:滑脈表示陰氣有餘,怎麼會說是陰陽和諧呢!)
有人問:我曾經被問倒過,緊脈是怎麼來的?醫生回答:假設一個人沒有流汗,或是吐了,這是因為肺裡面有寒氣,所以脈象才會變緊;假設一個人咳嗽,因為喝了冷水,所以脈象才會變緊;假設一個人拉肚子,是因為胃裡面虛寒,所以脈象才會變緊。
(緊脈代表寒氣,有因為寒氣而生病,也有因為生病而有寒氣,有先天性的,也有後天性的,這裡講得太過死板,以偏概全,這應該是王叔和寫的。)
寸口的脈象,如果衛氣強盛,叫做「高」;營氣強盛,叫做「章」。高和章兩種脈象互相搏動,叫做「綱」。衛氣衰弱,叫做「惵」;營氣衰弱,叫做「卑」。卑和卑兩種脈象互相搏動,叫做「損」。衛氣平和,叫做「緩」;營氣平和,叫做「遲」。遲脈和緩脈互相搏動,叫做「沉」。
(高、章、綱、惵、卑、損,這六個字是從哪裡來的?遲脈也不一定代表平和,遲緩怎麼會說是沉脈呢?)
寸口的脈象,緩而遲,緩脈表示陽氣增長,臉色紅潤,容光煥發,聲音洪亮,頭髮茂盛;遲脈表示陰氣旺盛,骨髓充盈,血液充足,肌肉緊實而有彈性。陰陽互相交融,營氣和衛氣一起運行,剛和柔互相搏動,叫做「強」。
(商音屬於金聲,商代表著傷害,怎麼會是陽氣增長的聲音呢?)
腳背上的趺陽脈,滑而緊,滑脈表示胃氣充足,緊脈表示脾氣強盛,用強盛的脾氣去衝擊強盛的胃氣,反而會讓自己受傷,就像是用手去握刀刃一樣,會讓自己受傷。
(平和的氣息應該是舒緩的,寒邪才會緊急,怎麼會說是脾氣強盛呢?至於用強盛的脾氣去衝擊強盛的胃氣那一段,我實在是無法理解。)
寸口的脈象,浮而大,浮脈表示虛弱,大脈表示實證,如果脈象出現在尺部,叫做「關」,如果脈象出現在寸部,叫做「格」。關脈會導致小便困難,格脈會導致嘔吐。腳背上的趺陽脈,伏而澀,伏脈會導致嘔吐,消化不良,澀脈會導致吃不下東西,這叫做關格。
(關格應該是從人迎脈和氣口脈來分辨陰陽阻絕,現在卻說是病症,這是王叔和的說法。)
有人問:濡脈和弱脈為什麼反而會出現十一種情況?醫生回答:這是因為五臟六腑互相影響,所以才會出現十一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