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八 (1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1)

1. 平脈法

問曰:《經》說脈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謂也?師曰:脈[者],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氣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氣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

(此叔和抄竊《難經》之文也。)

問曰: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順](逆)有[逆](順),何(謂)也?師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也。

(縱橫出於《脈經》。《脈經》者,叔和之書也。)

傷寒,腹痛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

(緊脈為寒,寒遇陽明經之熱,則寒必解。譫語,陽明經症也。故譫語症之脈決不緊,緊脈之症,決不譫語,勢不兩立者也。)

問曰:脈有殘賊,何謂也?師曰:脈有弦、緊、浮、滑、沉、澀,此六[者](脈)名曰殘賊,能為(諸)脈作病也。

(脈能作病,全為胃氣衰弱,未聞以弦、緊、滑、澀、浮、沉也。論脈以形不以神,其惟叔和乎?)

問曰:脈有災怪,何謂也?師曰:假令人病,(脈)得太陽,與形[症](證)相應,因為作湯。比還送湯如食頃,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師曰:我前來不見此[病](證),今乃變異,是名災怪。又問曰:[緣何](何緣)[有](作)此吐利?答曰:或有舊時服藥,今乃發作,故名災怪耳。

(藥不對病,乃推託舊時之藥發作,開世俗嫁禍法門。叔和真無恥小人耳。)

問曰:東方肝脈,其形何似?師曰:肝者木也,名厥陰,其脈微弦濡弱而長,是肝脈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純)脈弦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脈如弦直,(此)是肝藏傷,故知死也。南方心脈,其形何[似](以)?師曰:心者,火也,名少陰,其脈洪大而長,是心脈也。

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假令脈來微去大,故名反,病在裡也;脈來頭(小)本大[者],故名覆,病在表也;上微頭小者,則汗出;下微本大者,則為關格不通(不得尿)。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西方肺脈,其形何似?師曰:肺者,金也,名[大](太)陰,其脈毛浮也。

肺病自得此脈,若得遲緩者皆愈;若得數者則劇。何以知之?數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當癰腫,為難治也。

(關格本以人迎氣口,辨陰陽之痞絕。以關格為病,始於《難經》。蓋越人有《難經》,傳至華元化,焚於獄。吳太醫呂廣,追錄八十一難。凡背《內經》者,皆廣之訛,非越人原文也。至於反覆二字,更為杜撰。)

白話文:

平脈法

問:《經》書中提到脈象有三菽、六菽的重量,這是什麼意思?
答:脈象是用手指按壓時的感覺。按壓時若感覺如三粒豆子的重量,是肺氣;如六粒豆子的重量,是心氣;如九粒豆子的重量,是脾氣;如十二粒豆子的重量,是肝氣;按壓至骨頭的感覺,則是腎氣。

(此段是王叔和抄襲《難經》的文字。)

問:脈象有相互影響,有縱向、橫向,有順逆之別,這是什麼意思?
答:水剋火、金剋木,稱為「縱」;火剋水、木剋金,稱為「橫」;水剋金、火剋木,稱為「逆」;金生水、木生火,稱為「順」。

(「縱橫」之說出自《脈經》,為王叔和所著。)

傷寒病中,若腹痛且神志不清、寸口脈浮而緊,是肝氣侵犯脾氣,稱為「縱」,可針刺期門穴。傷寒病中,發熱、怕冷、口渴欲飲水、腹部脹滿,若自汗出且小便通暢,病情將緩解,這是肝氣侵犯肺氣,稱為「橫」,同樣針刺期門穴。

(緊脈主寒,但若遇陽明經熱證,寒邪會被化解。神志不清是陽明經症狀,因此此類症狀的脈象不會緊,而緊脈症狀也不會神志不清,兩者截然不同。)

問:什麼是「殘賊脈」?
答:脈象中的弦、緊、浮、滑、沈、澀這六種,稱為「殘賊脈」,可能引發各種病症。

(脈象導致病症,主要是因胃氣虛弱,而非單純弦、緊等脈象。王叔和論脈只重形狀而不談精神,真是膚淺。)

問:什麼是「災怪脈」?
答:假設病人脈象屬太陽病,與症狀相符,依此開藥。服藥後不久,病人卻突然嘔吐、腹瀉或腹痛。醫者說:「先前未見此症狀,如今突變,稱為災怪。」再問:「為何會吐瀉?」答:「可能是之前服藥的殘留效應發作,故稱災怪。」

(藥不對症,卻推託是舊藥作祟,王叔和簡直是無恥之徒。)

問:東方肝脈的形態如何?
答:肝屬木,名為厥陰,脈象微弦、濡弱且長,是正常的肝脈。肝病若脈象濡弱,預後較好;若脈象純弦,預後不良。因為脈象如弦直,表示肝臟受損,預後不佳。

問:南方心脈的形態如何?
答:心屬火,名為少陰,脈象洪大且長,是正常的心脈。心病若脈象洪大,預後較好;若脈來微去大,稱為「反」,病在裡;脈來微弱而末端強,稱為「覆」,病在表。上段微弱則易出汗,下段微弱則可能關格不通(無法排尿)。無汗者可治,有汗者危。

問:西方肺脈的形態如何?
答:肺屬金,名為太陰,脈象輕浮如毛。肺病若得此脈或遲緩脈,預後較好;若脈數,則病情加重。因為數脈屬南方火,火剋金,可能引發腫瘍,難以治療。

(關格原以人迎、氣口辨陰陽阻絕,將關格視為病症始於《難經》。此書由扁鵲所著,後傳至華佗,但被焚毀。吳太醫呂廣重錄八十一難,許多背離《內經》之處,皆為呂廣訛傳,非扁鵲原文。至於「反覆」二字,更是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