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八 (10)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0)

1. 平脈法

問曰:脈有三部,陰陽相乘;[營](榮)衛血氣,在人體躬,呼吸出入,上下於中,因息遊布,津液流通,隨時動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常經](經常),尺寸參差,或短或長,上下乖錯,或存或亡,病輒改易,進退低昂,心迷意惑,動失紀剛,願為具陳,令得分明。師曰:子之所問,道之根源。

脈有三部,尺寸及關,[營](榮)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經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百)刻,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則浮虛,寒則牢堅,[沉](沈)潛水[蓄](滀),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則熱煩,設有不應,知變所緣。三部不同,病亦異端,[太](大)過可怪,不及亦然。

邪不空見,中必有奸,審察表裡,三焦別焉。知其所舍,消息診看,料度藏府,獨見若神,為子條記,傳與後(賢)人。

(在人體躬,效象形容,變無常經,病輒改易,變化相乘,知變所緣,此六句序例張本也。)

問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問而知之,下工脈而知之,願聞其說。師曰:病家人請云,病人苦發熱,身體疼,病人[嗜]臥,師到診其脈,沉而遲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表有病者,脈當浮大,今脈反沉遲,故知愈也。假令病人云腹中卒痛,病人自坐,師到脈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脈當沉而細,今脈浮大,故知愈也。

(陽虛之人,發熱身疼,脈[多]沉遲。濕症亦然。陰虛之人,腹內卒痛,脈多浮大。若雲表必浮大,里必沉細,決無此理也。)

師曰:病家人來請云,病人發熱煩極。明日師到,病人向壁臥,此熱已去也。假令脈不和,處言已愈。假令向壁臥,聞師到,不驚起而盻視,若三言三止,脈之嚥唾者,此詐病也。[假](設)令脈自和,處言(此)病大重,當須服吐下藥,針灸數十百處乃愈。

(亡陽之症,往往發熱、煩極。及陽已亡,又往往向壁臥。愈不愈,全在辨脈。脈既不和,何得言愈?氣虛者,多喜靜惡動,而言語不續,安得謂之詐!)

師持脈,病人欠者,無病也。脈之呻者,[無]病也。言遲者,風也。搖頭言者,里病也。行遲者,表強也。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也。裡實護腹,如懷卵物者,心痛也。

(除「脈之呻者,病也」二句外,無一句非十分俚鄙者。)

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內,欲有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若脈微弱者,當喉中痛[自](似)傷,非喉痹也。病人云:實咽中痛。雖爾,今復欲下利。

(「伏氣」二字,誤認冬寒伏藏也。所以知是叔和之言。)

白話文:

問:脈象有三部分,陰陽相互作用;營血、衛氣在人體中運行,隨著呼吸出入,上下於體內,依著呼吸散布,津液流通,隨時都在活動,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狀態。春天脈象像琴弦般,秋天脈象輕浮,冬天脈象沉潛,夏天脈象洪大,觀察氣色,診察脈象,其大小都不相同。在短暫的時間內,脈象的變化沒有固定規律,寸關尺三部的脈象有長短差異,脈象上下之間不協調,脈象或有或無,病情也常常變化,時好時壞,讓人心意迷惑,無法掌握規律。希望您能詳細說明,讓我們能夠清楚了解。老師說:你問的這些問題,是醫學的根本道理。

脈象有三個部位,寸、關、尺,營血、衛氣在體內運行,不會失去平衡。腎脈沉潛,心脈洪大,肺脈輕浮,肝脈像琴弦一樣,這些都是經常出現的脈象,不會有絲毫偏差,它們隨著時間有出入升降的變化,就像漏刻一樣不停地運行,一天之內,氣血循環會回到寸口,脈象的虛實可以在此觀察。脈象的變化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風邪會使脈象輕浮而虛,寒邪會使脈象牢固而堅實,脈象沉潛是因為體內有水液停積,支飲病會使脈象急促像琴弦,脈象跳動有力表示疼痛,脈象快速表示體內有熱。如果脈象與病情不符,就要知道病情變化原因。三部脈象不同,代表疾病也不同,太過或不及都是不正常的。

邪氣不會無緣無故出現,體內一定有問題,要仔細觀察體表和體內,區分上、中、下三焦的情況,了解疾病所在,仔細診察,預測疾病在臟腑的情況,如同神明一般準確,我會把這些記錄下來,傳給後世的醫者。

(這六句話是說明脈法道理的開端。)

問:醫術高明的醫生看一眼就知道病情,中等的醫生問一下就知道病情,普通的醫生才要摸脈診斷,想聽您說明其中的道理。老師說:病人家屬來說,病人發燒、身體疼痛,病人很想睡覺。醫生去診斷,發現脈象沉而遲緩,就知道病快好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病在體表,脈象應該浮大,現在脈象反而沉遲,所以知道病快好了。比如病人說肚子突然疼痛,病人坐著,醫生去診斷,發現脈象輕浮而大,就知道病快好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病在體內,脈象應該沉而細,現在脈象浮大,所以知道病快好了。

(陽虛的人,發燒、身體疼痛,脈象大多沉遲。濕氣重的病也是這樣。陰虛的人,肚子突然疼痛,脈象大多浮大。如果說體表的病脈象一定是浮大,體內的病脈象一定是沉細,那是不合理的。)

老師說:病人家屬來說,病人發燒很煩躁。第二天醫生去,發現病人背對著牆躺著,這表示熱已經退了。如果脈象不平和,醫生就說是病好了。如果病人背對著牆躺著,聽到醫生來了,沒有驚醒而看著醫生,或者說話斷斷續續的,這是裝病。如果脈象平和,醫生就說病情很嚴重,必須要服用吐藥、下藥,針灸幾十甚至幾百個穴位才能好。

(陽氣虛脫的症狀,常常發燒、煩躁。等到陽氣虛脫之後,又常常會背對著牆躺著。病是否好轉,完全要看診脈。脈象不平和,怎麼能說病好了呢?氣虛的人,多喜歡安靜不喜歡動,說話斷斷續續的,怎麼能說是裝病呢!)

醫生診脈時,病人打哈欠,是沒有病的。診脈時病人呻吟,是沒有病的。說話遲緩,是得了風邪。搖頭說話,是體內的病。走路遲緩,是體表有問題。坐著身體前傾,是呼吸短促。坐著把一隻腳放下,是腰痛。體內有實邪,護著腹部,像懷了蛋一樣,是心痛。

(除了「診脈時病人呻吟,是沒有病的」這句話外,沒有一句不是非常粗俗鄙陋的。)

老師說:潛伏的疾病,要用心觀察,如果這個月內有潛伏的疾病,如果以前有潛伏的疾病,就要診察脈象。如果脈象微弱,喉嚨會有疼痛感,好像受了傷一樣,這不是喉痹。病人說:咽喉真的疼痛。即使這樣,現在又想拉肚子。

(「伏氣」這兩個字,是誤以為是冬天寒冷潛伏起來。所以知道這是王叔和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