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八 (8)
卷八 (8)
1. 辨脈法
(內無津液,陰陽安能自和哉!安能不戰而解哉!)
問曰:脈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別之?答曰: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沉、遲數同等,雖有寒熱不解者,此脈陰(陽)為和平,雖劇當愈。
(病愈不愈,當以胃氣辨三部同等,寒熱不解,雖劇當愈。然乎否乎?且與《內經》經旨不同,叔和言也。)
(師曰:立)夏[月得](脈)洪大[脈],是其本位,其人病身體苦疼[痛](重)者,鬚髮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須發汗。若汗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脈)洪大[脈],是其時脈,故使然也。四時仿此。
(身疼而重,濕症也。此即叔和入理之言,然語氣的系叔和,故仍奉還之。)
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府,遲為在藏。假令脈遲,此為在藏也。
(遲數所以辨寒熱,非所以辨藏府也。)
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趺陽脈浮而數,浮則傷胃,數則動脾,此非本病,醫特下之所為也。[營](榮)衛內陷,其數先微,脈反但浮,其人必大便硬,氣噫而除。何以[知](言)之?本以數脈動脾,其數先微,故知脾氣不治,大便硬,(氣噫而除)。今脈反浮,其數改微,邪氣獨留,心中則飢,邪熱不殺穀,潮熱發渴。
[脈數](數脈)當遲緩,脈因前後度數如法,病者則飢。數脈不時,則生惡瘡也。
(趺陽以遲緩為胃氣如經。故浮數,知醫誤下,致傷脾胃,頗為近理。數脈當遲,緩脈因前後度數如法,病者則飢,又不知所言何事,豈非叔和手筆?)
[問](師)曰:病人脈微而澀者,此為醫所病也。大發其汗,又數大下之,其人亡血,病[人]當惡寒,後乃發熱,無休止時。夏月盛暑,(熱)欲著復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熱,此醫發其汗,令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復衣。
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又陰脈遲澀,故知亡血也。
(脈微陽虛,脈澀陰虛,陰陽俱虛,亦無欲著復衣,欲裸其身之事。蓋陰並虛者,不同於孤陽孤陰之人,偏現陽症陰症也。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如夏月胃中虛冷,冬月胃中煩熱,夏日安能飲水,冬日安用飲湯?豈人飲食,亦有偽也?)
屬府者,不令[泄](溲)數,[泄](溲)數則大便[難](硬)。汗多則熱愈,汗少則便難,脈遲尚未可攻。
(陽盛之症,重亡津液,方屬府而大便硬。汗多則熱愈,汗少則便難,總由不明傷寒有陽盛陰盛之別。真寒症、應發汗者,無陽明燥症也。)
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熱者差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也。
白話文:
辨脈法
體內缺乏津液,陰陽怎麼可能自行調和?怎麼可能不經過治療就能痊癒呢?
有人問:如何區別脈象,判斷病情是否好轉?答曰:診察寸口、關上、尺中三處脈象,若大小、浮沉、遲數都相當,即使有寒熱未解的症狀,此脈象顯示陰陽平和,病情雖然嚴重,也應該會痊癒。
病情是否好轉,應從胃氣判斷三部脈象是否相同,寒熱未解,即使病情嚴重,也應該會痊癒。這樣說對嗎?這與《內經》的理論旨意不同,這是叔和的觀點。
老師說:立夏之月,脈象洪大是正常的,如果病人身體疼痛沉重,應該讓其出汗。如果第二天身體不痛不重了,就不需要再發汗。如果汗水自然大量排出,第二天病情就會好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立夏之月脈象洪大是正常的時令脈象,所以這樣處理。其他四季也以此類推。
身體疼痛沉重,是濕症。這是叔和的論述,但語氣風格是叔和的,所以保留原樣。
寸口脈,浮則病在表,沉則病在裡,脈數則病在府,脈遲則病在藏。假設脈象遲緩,這是病在藏的表現。
脈象遲數用來區分寒熱,不是用來區分藏府的。
趺陽脈遲緩,胃氣正常。趺陽脈浮數,浮則傷胃,數則動脾,這不是本來的病症,是醫生用藥不當造成的。營衛內陷,脈象先微弱,脈象反而浮起,病人一定大便秘結,會打嗝後症狀解除。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本來數脈動脾,脈象先微弱,所以知道脾氣失調,大便秘結,會打嗝後症狀解除。現在脈象反而浮起,脈象由微弱轉為浮起,邪氣獨留,病人會感到飢餓,邪熱不能消化的食物,會出現潮熱口渴。
脈象應該遲緩,脈象前後次數符合規律,病人就會飢餓。脈象不規律,就會生長惡瘡。
趺陽脈以遲緩為胃氣正常。所以脈象浮數,知道是醫生誤用藥物,導致傷及脾胃,這比較符合道理。脈象應該遲緩,脈象前後次數符合規律,病人就會飢餓,又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不是叔和的著作嗎?
老師說:病人脈象微弱而澀滯,這是醫生治療造成的。大量發汗,又多次服用瀉下藥物,病人失血,病人會先惡寒,然後發熱,反覆發作沒有停止的時候。夏月酷暑,病人想多穿衣服;冬月嚴寒,病人想脫衣服。這是因為陽氣微弱則惡寒,陰氣虛弱則發熱,醫生大量發汗,使陽氣更弱,又服用瀉下藥物,使陰氣更虛弱。五月的時候,陽氣在表,胃中虛寒,因為陽氣內虛,不能抵禦寒冷,所以想多穿衣服。
十一月的時候,陽氣在裡,胃中煩熱,因為陰氣內虛,不能抵禦酷熱,所以想脫衣服。又陰脈遲澀,所以知道失血了。
脈象微弱是陽虛,脈象澀滯是陰虛,陰陽都虛弱,也不會出現想多穿衣服或脫衣服的情況。因為陰陽都虛弱的人,與單純陽虛或陰虛的人不同,不會單獨表現陽虛或陰虛的症狀。冬天喝熱湯,夏天喝冷水。如果夏天胃中虛寒,冬天胃中煩熱,夏天怎麼可能喝冷水,冬天怎麼可能喝熱湯呢?難道人的飲食也有虛假的成分嗎?
屬於府的病症,不應該讓病人小便過多,小便過多則大便秘結。汗出得多則熱症好轉,汗出得少則大便秘結,脈象遲緩還不能用攻邪的方法治療。
陽盛的病症,嚴重損傷津液,屬於府的病症而大便秘結。汗出得多則熱症好轉,汗出得少則大便秘結,總之是因為不明白傷寒有陽盛陰盛之別。真正的寒症,應該發汗治療,沒有陽明燥熱的症狀。
脈象浮而遲,面部發紅發熱而煩躁不安,六七天後會出汗而痊癒;如果反而發熱,痊癒會延遲,遲緩的脈象表示沒有陽氣,不能出汗,病人身體一定會發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