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八 (5)

1. 序例

既病源專屬風寒,南陽何又有利濕清熱潤燥之藥?越人有陽盛陰盛,陽虛陰虛之分,汗下死愈之別。蓋傷寒,除溫症之邪,清濁不一。外則風熱二症屬陽盛,寒濕二症屬陰盛。越人分症分脈,陰陽虛實判然,故以汗下誤施示禁。南陽陰盛之症,原不主以承氣;中風則系陽盛之症,桂枝湯未見下咽則死。

甘遂雖有方,神丹不知起於何人。叔和開口神丹,便見小方家技量矣。至於冤魂塞冥,死屍盈野,遵序例者,必致於斯矣。)

凡兩感病俱作,治有先後,發表攻裡,本有不同,而執迷[妄](用)意者,乃云神丹甘遂合而飲之,且解其表,又[攻](除)其里,言巧似是,其理實違。夫智者之舉錯也,當審以慎;愚者之動作也,必果而速。安危之變,豈可詭哉!世上之士,但務彼正翕習之榮,而莫見此傾危之[變]敗。

惟明者居然能護其本,近取[之](諸)身,夫何遠之有焉!凡發汗溫[服](暖)湯藥,其方雖言日三服,若病劇不解,當促其間,可半日中進三服。若與病[症]相阻,即便有所覺。病重者,一日一夜,當晬時觀之。若服一劑,病[症仍](證猶)在,故當復作本湯服之。

至有不肯出汗,服[二](三)劑乃解。若汗不出者,死[症](病)也。凡得時氣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飲水,飲不能多,不當與也。何者?以腹中熱尚少,不能消之,便更與人作[痛](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飲水者,猶當依[症](證)而與之,與之常令不足,勿極意也,言能飲一斗,與五升。若飲而腹滿,小便不利,若喘若噦,不可與之也。

忽然大汗出,是為[欲](自)愈也。凡得病,反能飲水,此為欲愈之病。其不曉病者,便聞病飲水自愈,小渴者,乃強與飲之,因成其禍,不可復(數)也。凡得病,厥脈動數,服湯藥更遲,脈浮大減小,初躁後靜,此皆愈[症](證)也。

(此一段,雖若近是,然叔和胸無定見,全以探察為事,亦在言表矣,酷似今之醫生。所以叔和偽統,法派多人也。)

凡治溫病,可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二](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六]穴,灸之有害,刺之有災,並中髓也。[凡]脈四損三日死,平人四息,病人脈一至,名曰四損;脈五損一日死,平人五息,病人脈一至,名曰五損;脈六損一時死,平人六息,病人脈一至,名曰六損。脈盛身寒,得之傷寒;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陰陽脈俱盛,大汗出,[脈]不解者,死。陰陽脈俱虛,熱不止者,死。脈至乍[疏](數)乍[數](疏)者,死。脈至如轉索[者],其日死。譫言妄語,身微熱,脈(浮)大,手足溫者生;逆冷,脈沉[者]細者,不過一日死矣。此以前,是傷寒熱病[症](證)候也。

白話文:

[序例]

南方醫家治病,專注於風寒,為何南陽卻有治療濕熱、潤燥的藥物?越地醫師區分陽盛陰盛、陽虛陰虛,以及汗法、下法治療效果的差異。因為傷寒的病邪,溫病的邪氣,其寒熱濁清程度不一。外感風熱屬陽盛,寒濕屬陰盛。越地醫師根據症狀和脈象,明確判斷陰陽虛實,因此告誡不可濫用汗下法。南陽地區陰盛的病症,本來就不宜使用承氣湯;中風卻屬於陽盛的病症,服用桂枝湯如果吞咽困難就會死亡。

甘遂雖有其藥方,但神丹妙藥的起源卻不得而知。巢元方提出神丹妙藥的方子,可見一些小醫生的醫術水平。至於冤魂塞冥,死屍遍野,遵照這種不成文的醫術,必然導致如此後果。

兩種病症同時發作,治療有先後順序,發表和攻裡方法不同,但執迷不悟的人卻說神丹甘遂可以一起服用,既能解表又能攻裡,說法看似巧妙,實際上違背醫理。聰明的人也會犯錯,應當謹慎小心;愚笨的人做事,必然魯莽迅速。安危的變化,豈能輕易欺騙?世上的醫生,只追求那些正統醫術的榮譽,卻看不到這些危險的敗壞之處。

只有聰明的人才能保護自己的根本,從自身出發,有什麼是遙不可及的呢!服用發汗溫暖的湯藥,藥方雖說一日三次,如果病情嚴重沒有好轉,應該縮短服藥時間,可以半天服三次。如果與病情相違背,就會有所察覺。病情嚴重者,一天一夜,應該在固定的時間觀察。如果服用一劑藥,病情依然存在,就應該再次服用原來的藥方。

有些人不肯出汗,服用三劑藥才痊癒。如果汗液不出,就是死症。凡是患時令季節的疾病,到五六天,感到口渴想喝水,卻喝不了太多,就不應該給他喝水。為什麼呢?因為腹中熱氣還不夠,不能消解,反而會加重病情。到了七八日,非常口渴想喝水,還應該根據病情給他喝水,給水時應當讓水量略微不足,不要太過,例如能喝一斗水,就給他五升。如果喝水後腹部脹滿,小便不利,呼吸困難或呃逆不止,就不要再給他喝水了。

突然大量出汗,這是自行痊癒的表現。凡是得病後,反而能喝水,這是將要痊癒的徵兆。那些不了解病情的人,聽說病人喝水就能自愈,即使只是輕微口渴,就強迫病人喝水,因此造成禍患,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凡是得病後,脈象沉弱而數,服用湯藥後更慢,脈象浮大減少,開始躁動不安後來安靜,這些都是痊癒的跡象。

(這一段雖然看似有道理,但是巢元方胸無成竹,完全依靠觀察經驗來行事,也在言辭之中表露出來了,很像今天的醫生。所以巢元方的醫術,是多種醫派融合的結果。)

凡是治療溫病,可以刺五十九個穴位。人體穴位有三六五個。其中三十六個穴位,灸治有害,針刺有災,因為會傷及髓部。脈象損傷四次,三日內死亡;普通人脈搏四次呼吸一次,病人脈搏一次呼吸一次,稱為四損;脈象損傷五次,一日內死亡;普通人脈搏五次呼吸一次,病人脈搏一次呼吸一次,稱為五損;脈象損傷六次,立刻死亡;普通人脈搏六次呼吸一次,病人脈搏一次呼吸一次,稱為六損。脈象盛而身寒,是得了傷寒;脈象虛而身熱,是得了傷暑。

陰陽二脈都盛,大量出汗,脈象卻沒有好轉,就會死亡;陰陽二脈都虛,發熱不止,就會死亡;脈象忽疏忽數,就會死亡;脈象像絞索一樣,當天就會死亡。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身體微熱,脈象浮大,手足溫暖的能活;身體冰冷,脈象沉細的,一天內就會死亡。以上這些,是傷寒熱病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