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卷八

2. 序例

《陰陽大論》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凜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

暑病者,熱極重於溫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病者,皆由冬時觸寒所致,非時行之氣也。

(天有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傷人太陽寒水經而病,名曰傷寒。寒者,經也,非氣也。故越人五十八難云: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有中風,風也。有傷寒,寒也。有濕溫,濕也。有熱病,即春溫夏暑,燥火暑也。有溫病,疫也。凡邪從太陽而入者,總名傷寒。

南陽原文,遵越人而立論也。叔和以兩傷寒不辨,一經,一言氣,乃曰觸冒於寒,乃名傷寒。觸冒寒邪之症,乃五種中一種耳,安可序例他種哉?以傷寒為毒,以傷寒為殺厲之氣,叔和便開厲堦。中風病風,中寒病寒,中濕病濕,中燥火暑病溫病暑。誰非中而即病者?何來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溫,至夏變暑。

即《內經·生氣通天論》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寒字,仍言經,非言氣。蓋以冬月非時燥火,傷[寒]水之經。冬月水王(旺),足以制燥火,故不即病。至春木王(旺),木火相生,而病水枯火盛之春溫。至夏暑火更烈,而病火炎暑熱之暑病。春溫夏暑,同名熱病。

一病以先夏至日發,後夏至日發,而異名耳。故金匱真言云:藏於精者,春不溫病;藏於精者,足於水也。水足,自不病燥火症也。叔和總歸寒變,一病即發其汗,致陰愈枯涸,而變症百出,豈非叔和之遺禍歟?春夏溫熱之病,皆由冬時觸寒所致,是風濕燥火暑,總歸於寒矣。南陽原文具存,叔和之言,然歟否歟?《陰陽大論》,出於何典?)

凡時行者,春時應暖而反大寒,夏時應熱而反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夫欲候知四時正氣為病,及時行疫氣之法,皆當按鬥歷占之。九月霜降,宜漸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節後,宜解也。

所以謂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為雨水故也。至驚蟄二月節後,氣漸[加](和)暖,向夏大熱,至秋便涼。從霜降以後,至春分以前,凡有觸冒霜露,體中寒即病者,謂之傷寒也。

(叔和之言不息,南陽之澤不彰。此節雜七雜八,言四時邪氣正氣,總為寒而發。但觸冒寒邪之傷寒,乃五種中之一種。凡字大誤矣.安可以序例南陽原文哉?)

其冬有非節之暖者,名曰冬溫。冬溫之毒與傷寒大異,冬溫復有先後更相重沓,亦有輕重,為治不同,[症](證)如後章。從立春節後,其中無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壯熱為病者,此屬春時陽氣,發於冬時伏寒,變為溫病。從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此為時行寒[月](疫)也。

白話文:

《陰陽大論》說:春天的氣候溫和,夏天的氣候炎熱,秋天的氣候清涼,冬天的氣候寒冷,這是四季正常氣候的順序。冬天非常寒冷,萬物都深藏起來,君子要閉藏精氣,就不會受到寒冷的傷害,那些因為接觸寒冷而生病的,才叫做傷寒。其他四季的氣候也都能使人生病,之所以說傷寒最為厲害,是因為它最容易導致嚴重的疾病。如果感染寒邪後立即發病,就稱為傷寒。如果沒有立即發病,寒毒會潛藏在皮膚肌肉中,到了春天就會轉變成溫病,到了夏天就會轉變成暑病。

暑病是熱的程度比溫病更嚴重。因此,勞累辛苦的人,在春夏兩季容易罹患溫熱病,這都是因為冬天受寒所導致的,並不是當季的流行病。

(天地有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如果人受到太陽寒水經的寒邪侵襲而生病,就稱為傷寒。這裡的「寒」是指寒邪侵襲經絡,而不是指寒冷的氣候。所以越人(扁鵲)在《難經》第五十八難中說:傷寒有五種,包括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病。中風是風邪所致,傷寒是寒邪所致,濕溫是濕邪所致,熱病是指春天的溫病和夏天的暑病,都是燥火所致,溫病指的是疫病。凡是邪氣從太陽經進入人體的,都統稱為傷寒。

南陽(張仲景)的原文,是遵從越人的理論而建立的。王叔和把兩種傷寒混淆不清,一個是指經絡,一個是指氣候,就說接觸寒冷而生病的才叫傷寒。接觸寒邪而生病的症狀,只是五種病中的一種而已,怎麼能用來統括其他種類的疾病呢?又說傷寒有毒,傷寒是會導致死亡的厲氣,王叔和等於開了這個錯誤的先河。中風是感染風邪而病,中寒是感染寒邪而病,中濕是感染濕邪而病,中燥火暑是感染溫病和暑病。哪一種不是感染後立刻發病的呢?又怎麼會有寒毒潛藏在皮膚肌肉中,到了春天變成溫病,到了夏天變成暑病呢?

《內經·生氣通天論》說:「冬天受到寒邪的傷害,春天一定會發生溫病。」這裡的「寒」字,仍然是指寒邪侵襲經絡,而不是指寒冷的氣候。是因為冬天不正常的燥火,傷害了寒水之經。冬天水氣旺盛,足以制約燥火,所以不會立即發病。到了春天木氣旺盛,木生火,導致水氣枯竭,火氣旺盛,就發生了春天的溫病。到了夏天,暑火更加強烈,就發生了火熱炎熱的暑病。春溫和夏暑,都屬於熱病。

只是根據發病在夏至之前或之後,而有不同的名稱。所以《金匱真言》說:「如果精氣充足,春天就不會發生溫病。」精氣充足就是體內水氣充足。水氣充足,自然不會發生燥火之症。王叔和把所有疾病都歸於寒邪變化,只要一發病就發汗,導致陰液更加枯竭,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病症,這難道不是王叔和留下的禍害嗎?春夏兩季的溫熱疾病,都是由於冬天受寒所致,這等於把風、濕、燥、火、暑都歸咎於寒邪了。南陽的原文還在,王叔和的說法,對嗎?《陰陽大論》又是出自哪部經典呢?)

凡是時行的疾病,是指春天應該溫暖卻反而非常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反而非常涼爽,秋天應該涼爽卻反而非常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卻反而非常溫暖,這些都是不符合時令的氣候,所以一年之中,大人小孩的疾病很多都是相似的,這就是時行疫氣。想要了解四季正常氣候引起的疾病,以及時行疫氣的方法,都應該按照曆法來推算。九月霜降時節,天氣應該逐漸轉寒,接近冬天時會非常寒冷,到正月雨水節氣之後,天氣應該開始回暖。

之所以稱為雨水,是因為冰雪融化變成雨水。到了二月驚蟄節氣之後,氣候會逐漸變得溫和,接近夏天時會非常炎熱,到秋天就會轉涼。從霜降之後,到春分之前,凡是接觸霜露,身體內寒邪入侵而立即生病的,就叫做傷寒。

(王叔和的錯誤觀點沒有停止,南陽(張仲景)的醫術沒有被發揚光大。這一節雜亂地談論四季的邪氣和正氣,總歸都是因為寒邪而發。但是接觸寒邪而導致的傷寒,只是五種病中的一種。用「凡」這個字太過武斷了。怎麼可以用來統括南陽的原文呢?)

冬天出現不合時令的溫暖天氣,稱為冬溫。冬溫的毒性與傷寒大不相同,冬溫可能反覆發作,也有輕有重,治療方法不同,症狀在後面的章節說明。從立春節氣之後,如果沒有突然出現非常寒冷的天氣,也沒有冰雪,而有人出現高熱的症狀,這屬於春天陽氣發於冬天潛伏的寒邪,轉變成溫病。從春分之後到秋分之前,如果天氣突然出現寒冷,這就是時行寒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