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來蘇集》~ 傷寒來蘇集卷四 (16)

回本書目錄

傷寒來蘇集卷四 (16)

1. 傷寒來蘇集卷四

少含嚥之,不差,更作三劑。

[取苦酒以斂瘡,雞子以發聲,而兼半夏者,必因嘔而咽傷,胸中之痰飲尚在,

故用之,且以散雞子苦酒之酸寒,但令滋潤其咽,不令泥痰於胸膈也,置刀鐶中

放火上,只三沸,即去渣,此略見火氣,不欲盡山其味,意可知矣。

雞子黃走血分,故心煩不臥者宜之,其白走氣分,故聲不出者宜之。

少陰病四逆,洩利下重,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者,四逆散主之。

[四肢為諸陽之本,陽氣不達於四肢,因而厥逆,故四肢多屬於陰,此則洩利下

重,是陽邪下陷入陰中,陽內而陰反外,以致陰陽脈氣不相順接也,可知以手足

厥冷為熱厥,四肢厥寒為寒厥者,亦鑿矣,條中無主證,而皆是或然證,四逆下

必有闕文,今以洩利下重四字,移至四逆下,則本方乃有綱目,或欬或利或小便

不利,同小青龍證,厥而心悸,同茯苓甘草證,或欬或利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

又同真武證,種種是水氣為患,不發汗利水者,洩利下重故也,洩利下重,又不

用白頭翁湯者,四逆故也,此少陰樞無主,故多或然之證,因取四物以散四逆之

熱邪,隨症加味以治或然證,此少陰氣分之下劑也,所謂厥應下之者,此方是矣。

四逆散,

甘草〔炙〕、枳實、柴胡、芍藥,

右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

併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

枚,炮令拆。洩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內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渣,以散三

方寸匕,內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此倣大柴胡之下法也,以少陰為陰樞,故去黃芩之苦寒,薑夏之辛散,加甘草

以易大棗,良有深意,然服方寸匕,恐不濟事,少陽心下悸者,加茯苓,此加桂

枝,少陽腹中痛者,加芍藥,此加附子,其法雖有陰陽之別,恐非泄利下重者宜

加也,薤白性滑,能洩下焦陰陽氣滯,然辛溫太甚,葷氣逼人,頓用三升,而入

散三匕,只聞薤氣而不知藥味矣,且加味俱用五分,而附子一枚,薤白三升,何

多寡不同若是,不能不致疑於叔和編集之誤耳。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即吐蚘,下之利不止。

[太陰厥陰,皆以裏證為提綱,太陰主寒,厥陰主熱,太陰為陰中之至陰,厥陰

為陰中之陽也,太陰腹滿而吐食不下,厥陰饑不欲食,食即吐蚘,同是不能食,

而太陰則滿,厥陰則饑,同是一吐,而太陰吐,食厥陰吐蚘,此又主脾主肝之別

也,太陰病,則氣下陷,故腹時痛而自利,厥陰病則氣上逆,故心疼熱而消渴,

此溼土風木之殊也,太陰主開,本自利而下之,則開折,胸下結鞕者,開折及

白話文:

傷寒來蘇集卷四

少量含服吞嚥,若未見效,可再製三劑。

以苦酒收斂瘡口,雞蛋潤澤發聲,加入半夏是因嘔吐導致咽喉損傷,且胸中痰飲未除,故用之。此舉既能中和雞蛋與苦酒的酸寒之性,又可滋潤咽喉而不令痰濕滯留胸膈。將藥置於刀環中以火煎煮,僅沸騰三次即去渣,稍見火氣而保留藥性,用意顯而易見。

雞蛋黃入血分,適用於心煩失眠者;蛋白走氣分,適用於聲音嘶啞者。

少陰病出現四肢冰冷、腹瀉且裡急後重,或伴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腹痛等症狀,宜用四逆散。

四肢為陽氣之根本,若陽氣不達則厥逆。此證因陽邪下陷陰分,陰陽氣機不調,故以手足厥冷辨為熱厥,四肢厥寒辨為寒厥。條文中主證不明,多為或然證,推測「洩利下重」應置於「四逆」之後以明綱目。咳嗽、腹瀉、小便不利等類似小青龍湯證;厥逆伴心悸類茯苓甘草湯證;腹痛、小便不利又似真武湯證,皆因水氣為患。不用發汗利水之法,是因洩利下重;不用白頭翁湯,則因四肢厥逆。此為少陰氣機失調所致,故以四逆散散熱邪,隨證加減,乃少陰氣分證之緩劑,所謂「厥應下之」即指此方。

四逆散方
炙甘草、枳實、柴胡、芍藥各等分,搗碎過篩,以米湯送服方寸匕,日三次。

  • 咳嗽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兼治腹瀉。
  • 心悸者:加桂枝五分。
  •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 腹痛者:加炮附子一枚。
  • 洩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去渣後加入藥散三方寸匕,再煮取一升半,分兩次溫服。

此方仿大柴胡湯下法,因少陰為陰樞,故去黃芩之苦寒、薑夏之辛散,改以甘草易大棗,別具深意。然方寸匕劑量恐不足,加減法中,少陽證心悸加茯苓,此處加桂枝;少陽腹痛加芍藥,此處加附子,雖有陰陽之別,但洩利下重者未必適用。薤白性滑,能通下焦氣滯,然辛溫過甚,用量三升配藥散三匕,恐藥性失衡。加味多用五分,而附子一枚、薤白三升,劑量懸殊,恐為後世傳抄之誤。

厥陰病證
症狀包括消渴、氣上衝心、胃脘灼熱、飢不欲食,食則吐蛔,誤下則腹瀉不止。

太陰與厥陰皆以裡證為綱,太陰主寒,厥陰主熱。太陰為至陰,厥陰為陰中之陽。太陰證見腹滿吐食,厥陰則飢不納食,食即吐蛔;太陰氣陷而腹痛下利,厥陰氣逆而心熱消渴,此為濕土與風木之別。太陰主開,誤下則氣機折損,可致胸下結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