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來蘇集》~ 傷寒來蘇集卷四 (3)
傷寒來蘇集卷四 (3)
1. 傷寒來蘇集卷四
病在膈上者,必吐,在膈下者,必利。
[本證原是吐利,因胸下結鞕,故不能通,因其勢而利導,是則結鞕自除矣。
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
[東垣云,淡粥為陰中之陽,所以利小便,今人服大黃後,用粥止利,即此遺意
耳。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三陽以少陽為樞,三陰以少陰為樞,弦為木象,浮而弦細者,陽之少也,微為
水象,沉而微細者,陰之少也,衛氣行陽則寤,行陰則寐,日行二十五度,常從
足少陰之間,分行藏府,今少陰病,則入陽分多,故欲寐,欲寐是病人意中,非
實能寐也,少陽提綱,各臻其妙。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
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色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
也。
[欲吐而不得吐者,樞病而開闔不利也,與喜嘔同,少陽脈下胸中,故胸煩,是
病在表之裏也,少陰經出絡心,故心煩,是病在裏之裏也,欲吐不得吐,欲寐不
得寐,少陰樞機之象也,五六日,正少陰發病之期,太陰從溼化,故自利不渴,
少陰從火化,故自利而渴,少陰主下焦,輸津液司閉藏者也,下焦虛,則坎中之
陽,引水上交於離而未能,故心煩而渴,關門不閉,故自利,不能制火,由於不
能制水故耳,然必驗小便者,以少陰主水,熱則黃赤,寒則清白也,若不於此詳
察之,則心煩而渴,但治上焦之實熱,而不顧下焦之虛寒,則熱病未除,下利不
止矣。
按,自利不渴屬太陰,而渴則屬少陰也。
少陰病,脈沉細數,病為在裏,不可發汗。
[前條詳證,後條詳脈,脈浮為在表,然亦有裏證,如脈浮而大,心下反鞕,有
熱屬藏者是矣,沉為在裏,然亦有表證,如少陰病,反發熱者是矣,少陰脈沉者,
當溫,然數則為熱,又不可溫,而數為在藏,是為在裏,更不可汗,可不審之精
而辨之確乎。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中弱濇者,復不可下之。
[少陰之不可汗下,與少陽同,因反發熱,故用麻黃微汗,因裏熱甚,故用承氣
急下,此病反其本,故治亦反其本,微為無陽,濇為少血,汗之亡陽,下之亡陰,
陽虛者既不可汗,即不可下,玩復字可知,其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亦不可汗
也,若謂無陽是陰邪而下之,其誤人甚矣。
病人脈陰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太少陰陽各異,或脈同證殊,或脈證相同,從脈從證之時,大宜詳審,脈沉發
熱,為太陽少陰相似證,前重言之矣,陰陽俱緊,為太陽少陰相似脈,尚未有知
之者,緊脈為寒,當屬少陰,然病發於陰,不當有汗,反汗出者,陰極似陽也,
白話文:
《傷寒來蘇集卷四》:
病位在橫膈膜以上的,必然會嘔吐;在橫膈膜以下的,必然會腹瀉。
(原本症狀就是嘔吐腹瀉,但因胸腹部位結塊硬滿,導致氣機不通,順應病勢加以疏導,結硬自然會消除。)
若腹瀉未止,可喝一杯熱粥輔助;若腹瀉過度不止,則改喝一杯冷粥緩解。
(李東垣曾言:淡粥屬陰中之陽,能利小便。後人服用大黃後用粥止瀉,便是沿用此理。)
少陰病的典型表現是脈象微弱細小,精神萎靡只想昏睡。
(三陽經以少陽為樞紐,三陰經以少陰為樞紐。弦脈屬肝木之象,若浮取弦細,代表陽氣不足;微脈屬腎水之象,若沈取微細,代表陰氣不足。衛氣行於陽分則清醒,行於陰分則嗜睡,每日循環二十五周,途經足少陰經分布臟腑。少陰病時衛氣多滯留陽分,故患者昏沈嗜睡——此為患者主觀倦怠感,非真正安眠。少陰與少陽的提綱辨證各有精妙。)
少陰病患者,想吐卻吐不出、心煩、精神昏沈,五六天後出現腹瀉且口渴,即屬少陰病範疇。因虛弱需飲水自救;若小便顏色清白,則少陰病症候完備——此因下焦虛寒無法制約水液所致。
(欲吐不得吐是樞紐失調、開闔失常,與少陽病「喜嘔」同理。少陽經脈下行胸中,故胸中煩悶(病在表之裏);少陰經脈絡心,故心煩(病在裏之裏)。「欲吐不吐」「似睡非睡」正是少陰樞機失常的特徵。五六日為少陰病發作期:太陰病從濕化,故腹瀉不渴;少陰病從火化,故腹瀉且渴。少陰主司下焦津液輸布與封藏,下焦虛則腎陽不能上濟心火,故心煩口渴;門戶不固則腹瀉;無法制水則火亦失控。臨床需驗小便——少陰主水,熱證則小便黃赤,寒證則清白。若不細察,可能誤將心煩口渴當上焦實熱治療,忽略下焦虛寒,反而加重下利。)
少陰病若脈沈細數,表示病邪在裏,不可發汗。
(前段詳述症狀,此段強調脈象。脈浮主表證,但亦有裏證例外,如脈浮大而心下硬滿、熱邪內結臟腑者;脈沈主裏證,卻也有表證例外,如少陰病反發熱者。少陰脈沈當溫補,但數脈主熱又不可溫;數脈反映熱邪在臟(在裏),更不可發汗,需精準辨識。)
少陰病脈微弱者不可發汗,恐亡陽氣;若陽氣已虛且尺脈弱澀,更不可攻下。
(少陰病與少陽病皆慎用汗下法。僅在「反發熱」時用麻黃微汗,「裏熱熾盛」時用承氣湯急下——此屬變治法。脈微示陽氣衰,澀示陰血虧,發汗亡陽,攻下亡陰。陽虛者既不可汗,亦不可下。「復」字強調尺脈弱澀時,下法與汗法皆禁。若誤將無陽視為陰邪而妄下,危害極大。)
患者寸關尺三脈俱緊,卻反常汗出,屬少陰病亡陽之兆,應伴隨咽痛、嘔吐腹瀉。
(太陽病與少陰病或脈同症異,或症同脈異,需詳辨。脈沈發熱是太陽少陰相似症,前文已強調;三脈俱緊則是二者相似脈,卻少有人知。緊脈主寒,本屬少陰,但病在陰分不應汗出,反常汗出實為陰極似陽的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