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來蘇集》~ 卷一 (8)
卷一 (8)
1. 卷一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此條是桂枝本證,辨症為主,合此病即用此湯,不必問其為傷寒中風雜病也,
今人鑿分風寒,不知辨症,故仲景佳方置之疑窟,四症中頭痛是太陽本症,頭痛
發熱惡風,與麻黃症同,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症。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此條是桂枝本脈,明脈為主,今人辨脈不明,故於症不合,傷寒中風雜病,皆
有外證,太陽主表,表症咸統於太陽,然必脈浮弱者可用此解外,如但浮不弱,
或浮而緊者,便是麻黃症,要知本方,只主外症之虛者。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
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此太陽中風之桂枝症,非謂凡中風者,便當主桂枝也,前條脈症,是概風寒雜
病而言,此條加中風二字,其脈其症,悉呈風象矣,上條言脈浮而弱者,是弱從
浮見,此陽浮者,浮而有力,此名陽也,風為陽邪,此浮為風脈,陽盛則陰虛,
沈按之而弱,陽浮者,風中於衛,兩陽相搏,故熱自發,是衛強也,陰弱者,因
風中於營,血脈不寧,故汗自出,是營弱也,兩自字便見風邪之迅發,嗇嗇欲閉
之狀,淅淅欲開之狀,翕翕難開難閉之狀,雖風寒熱三氣交呈於皮毛,而動象是
中風所由然也,風之體在動,風之用在聲,風自皮毛入肺,自肺出鼻,鼻息不和
則鳴,此聲之見於外者然也,風淫於內,木動土虛,胃氣不和,故嘔而無物,此
聲之出於內者然也,乾嘔是風侵胃府,鼻鳴是風襲陽明,而稱太陽者,以頭項強
痛故耳,亦以見太陽為三陽,陽過其度矣。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前條治中風之始,此條治中風之變,桂枝湯煮取三升,初服者,先服一升也,
卻與者,盡其二升也,熱鬱於心胸者,謂之煩,發於皮肉者,謂之熱,麻黃症發
熱無汗,熱全在表,桂枝症發熱汗出,便見內煩,服湯反煩而外熱不解,非桂枝
湯不當用也,以外感之風邪重,內之陽氣亦重耳,風邪本自項入,必刺風池風府,
疏通來路,以出其邪,仍與桂枝湯,以和營衛,內經曰,表裏刺之,服之飲湯,
此法是矣。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主之。
[此釋中風汗出之義,見桂枝湯為調和營衛而設,營者陰也,衛者陽也,陰弱不
能藏,陽強不能密,故汗出。
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
當汗出而愈。
[形作寒,見惡寒體痛厥逆,脈當弦緊而反浮弱,其本虛可知,此東垣所云勞倦
內傷症也,夫脈弱者,陰不足,陽氣陷於陰分必渴,渴者液虛故也,若以惡寒而
白話文:
卷一
太陽病症狀出現頭痛、發熱、出汗、怕風時,應以桂枝湯為主要治療方劑。
[這是桂枝湯的基本適應症,以辨識症狀為主。只要符合這些症狀就可使用此方,不必區分是傷寒、中風或雜病。現今醫者過度區分風寒,卻不懂辨症,導致張仲景的好方劑被埋沒。這四種症狀中,頭痛是太陽病的基本症狀,頭痛、發熱、怕風與麻黃湯症相同,但桂枝湯症的關鍵在於出汗,若無出汗就不屬於桂枝湯適應症。
太陽病症狀未消退,脈象浮而弱的,應以發汗法治療,適合用桂枝湯。
[這是桂枝湯的基本脈象,強調脈診的重要性。現今醫者不擅辨脈,導致與症狀不符。無論傷寒、中風或雜病,都可能出現外在症狀。太陽主表證,所有表證都歸於太陽病,但必須脈象浮弱才可用此方解表。若脈僅浮而不弱,或浮而緊,就屬於麻黃湯症。要明白此方只用於外證屬虛的情況。
太陽中風,陽脈浮而陰脈弱。陽浮會自發熱,陰弱會自出汗,表現為怕冷、怕風、發熱、鼻塞聲響和乾嘔的,應以桂枝湯治療。
[這是太陽中風的桂枝湯適應症,並非所有中風都用此方。前段論述的脈症適用於風寒雜病,此段特別標明「中風」,脈症都呈現風邪特徵。前段說脈浮而弱是指弱伴隨浮脈出現,此處陽浮是指浮而有力,屬陽脈。風為陽邪,此浮脈屬風脈,陽盛則陰虛,重按則顯弱。陽浮是因風邪侵襲衛氣,陽氣相爭而發熱,顯示衛氣強;陰弱是因風邪入營血,血脈不穩而自汗,顯示營氣弱。「自發」「自出」顯示風邪發作迅速。怕冷、怕風、發熱三種症狀雖同時出現於體表,但動態變化是中風特徵。風的本質在於動,作用在於聲。風從皮毛入肺,從肺出鼻,鼻息不順則鳴,這是外在表現;風邪內擾,胃氣不和則乾嘔,這是內在表現。乾嘔是風犯胃腑,鼻鳴是風襲陽明經,但仍歸太陽病,因有頭項強痛症狀,也顯示太陽為三陽之首,陽氣過盛。
太陽病初次服用桂枝湯後反而心煩不解的,應先針刺風池、風府穴,再繼續服用桂枝湯即可痊癒。
[前段治療中風初期,此段處理中風變化。桂枝湯煎煮取三升,初次服用一升。針刺後再服完剩下兩升。熱鬱心胸稱為煩,發於皮肉稱為熱。麻黃湯症發熱無汗,熱全在表;桂枝湯症發熱汗出,已見內煩。服藥後反煩而外熱不退,並非桂枝湯不適用,而是外感風邪重,內在陽氣也盛。風邪原本從項部侵入,必須針刺風池、風府疏通經絡排出邪氣,再服桂枝湯調和營衛。《內經》說:「表裡俱病時針刺,再服湯藥」,正是此法。
太陽病發熱出汗的,這是營氣弱、衛氣強的表現,所以會出汗。要治療風邪,應以桂枝湯為主。
[這解釋中風出汗的原理,說明桂枝湯是為調和營衛而設。營屬陰,衛屬陽,陰弱不能固藏,陽強不能密護,所以出汗。
症狀類似傷寒,但脈不弦緊而弱。脈弱者必然口渴,誤用火療法會譫語。脈弱發熱,脈浮者應發汗治療,汗出即愈。
[症狀似傷寒,見惡寒、身痛、四肢冷,脈應弦緊卻反浮弱,可知本質屬虛。這是李東垣所說的勞倦內傷症。脈弱表示陰不足,陽氣陷於陰分必渴,因津液虛少。若見惡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