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來蘇集》~ 傷寒來蘇集卷三 (15)

回本書目錄

傷寒來蘇集卷三 (15)

1. 傷寒來蘇集卷三

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

當吐之,宜瓜蒂散。

[手足為諸陽之本,厥冷則胃陽不達於四肢,緊則為寒,乍緊者,不厥時不緊,

言緊與厥相應也,此寒結胸中之脈證,心下者,胃口也,滿者,胃氣逆,煩者,

胃火盛,火能消物,故飢,寒結胸中,故不能食,此陰併於上,陽併於下,故寒

傷形,熱傷氣也,非汗下溫補之法所能治,必瓜蒂散吐之,此塞因通用法,又寒

因寒用法。

上條是陽明中風脈證,此條是陽明傷寒脈證,上條是陽明小結胸,此條是陽明大

結胸,太陽結胸因熱入,硬滿而痛為有形,故製大陷胸下之,陽明結胸因寒塞,

硬滿不痛為無形,故製瓜蒂散吐之。

少陰證,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

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

四逆湯。

[欲吐而不吐者,少陰虛證,此飲食入口即吐,非胃寒矣,心下溫即欲吐,溫止

則不欲吐矣,復不能吐者,寒氣在胸中,似有形而實無形,非若飲食有形而可直

拒之也,此病升而不降,宜從高者抑之之法,下之則愈矣,而不敢者,以始得病

時手足寒,脈弦遲,疑其為寒,今以心下溫證之,此為熱實,然實不在胃而在胸

中,則不可下也,當因其勢而利導之,不出高者越之之法,然病在少陰,嘔吐多

屬於虛寒,最宜細究,若膈上有寒飲,與心下溫者不同,而反乾嘔者,與飲食即

吐者不同矣,瓜蒂散不中與也,氣上衝,滿而煩,心下溫,皆是瓜蒂散作眼處,

手足寒,脈弦遲,有心溫膈寒二證,須著眼。

瓜蒂散

赤小豆、瓜蒂〔熬黃各一分〕,

二味,各別擣篩為散,合治之,取一錢匕,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

去渣取汁,和散溫頓服,不吐,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之。

[瓜為甘果,曲熱於長夏,清胃熱者也,其蒂,瓜之生氣所繫也,色青味苦,象

東方甲木之化,得春升生發之機,故能提胃中之氣,除胸中實邪,為吐劑中第一

品藥,故必用穀氣以和之,赤小豆甘酸下行而止吐,取為反佐,制其太過也,香

豉本性沉重,糜熟而使輕浮,苦甘相濟,引陽氣以上升,驅陰邪而外出,作為稀

糜,調二散,雖快吐而不傷神,仲景製方之精義,赤豆為心穀而主降,香豉為腎

穀而反升,既濟之理也。

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

此為小逆,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

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也。

[言太陽病,頭項強痛可知,今自汗出而不惡寒發熱,疑非桂枝證,以脈辨之,

白話文:

《傷寒來蘇集卷三》:

病人手腳冰冷,脈搏突然緊繃,是邪氣凝結在胸中。若出現心窩脹滿煩躁、感覺飢餓卻吃不下東西的症狀,代表病根在胸中,應使用催吐法治療,適合用瓜蒂散。

(手腳是陽氣的根本,冰冷表示胃陽無法通達四肢;脈緊主寒症,「乍緊」指不發冷時脈不緊,說明脈緊與手腳冰冷相關聯。這是寒邪結於胸中的脈象症狀。「心下」指胃部,脹滿是胃氣上逆,煩躁因胃火旺盛。胃火會消耗食物故覺飢餓,但寒邪凝結胸中導致無法進食。這是陰氣聚集上部、陽氣聚集下部的表現,形成寒傷形體、熱傷氣機的狀態,非發汗、瀉下或溫補能治,必須用瓜蒂散催吐。此屬「塞因通用」與「寒因寒用」的治療法則。)

前段論述陽明中風的脈症,此段講陽明傷寒脈症。前段屬陽明小結胸證,此段屬陽明大結胸證。太陽病結胸因熱邪內陷,形成硬滿疼痛的「有形」結塊,故用大陷胸湯瀉下;陽明結胸因寒邪壅塞,雖硬滿但不痛屬「無形」,故用瓜蒂散催吐。

少陰病症狀:食物入口即吐,胸中鬱悶想吐又吐不出,發病時手腳冰冷、脈弦遲者,屬胸中實邪,不可用瀉下法,應當催吐。但若屬膈膜上有寒飲引起的乾嘔,則不可催吐,應溫化寒飲,適合用四逆湯。

(想吐又吐不出是少陰虛證,但此證「入口即吐」非胃寒所致。胸中鬱悶時想吐,鬱悶消失就不想吐;「復不能吐」是因胸中寒氣似有形實無形,不像食物可直接嘔出。此病氣機上逆不降,本該用降逆法治療,但初期手腳冷、脈弦遲易誤判為寒證。若確認胸中鬱悶屬熱實證,雖為實證卻不在胃部而在胸中,故不可瀉下,應順勢用催吐法。但少陰病嘔吐多屬虛寒,需仔細辨別。若膈膜有寒飲而乾嘔,則不宜用瓜蒂散。氣上衝、胸滿煩躁、胸中鬱悶是使用瓜蒂散的關鍵指徵,而手腳冷、脈弦遲需區分「胸中鬱熱」與「膈膜寒飲」兩種情況。)

【瓜蒂散方】 赤小豆、炒黃的瓜蒂(各等分),分別搗碎過篩後混合。取一錢匕藥粉,用一合香豉加七合熱水煮成稀粥,去渣取汁調和藥粉,溫服。若不吐可稍增量,吐暢即停服。失血體虛者禁用。

(瓜類本性甘涼,經長夏蓄熱,能清胃熱。瓜蒂是瓜的生氣所在,色青味苦,具東方木性升發之氣,故能提升胃氣、清除胸中實邪,是催吐首選藥。配伍赤小豆甘酸下行止吐,作為反佐;香豉經烹煮後由沈轉浮,苦甘相濟能引陽氣上升、驅陰邪外出。煮成稀粥調和藥粉,可使嘔吐劇烈卻不傷正氣。仲景配方精妙在於:赤小豆入心經主降,香豉入腎經反升,形成陰陽既濟之效。)

太陽病本應惡寒發熱,若出現自汗、不惡寒發熱,關脈細數,是醫生誤用催吐法所致,屬輕微治療失誤。誤吐後:發病一兩日被吐者,會腹中飢餓卻吃不下;三四日被吐者,不想喝熱粥而想吃冷食,出現朝食暮吐現象,皆因誤吐引起。

(太陽病本有頭項強痛,現自汗出卻不惡寒發熱,易誤判非桂枝湯證,需憑脈象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