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來蘇集》~ 傷寒來蘇集卷二 (21)

回本書目錄

傷寒來蘇集卷二 (21)

1. 傷寒來蘇集卷二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宜

抵當丸。

[有熱即表症仍在,少腹滿而未硬,其人未發狂,只以小便自利,預知其為有蓄

血,故小其制,而丸以緩之。

抵當湯

水蛭〔熬〕、虻蟲〔去翅足熬各三十個〕、桃仁〔二十粒〕、大黃〔三兩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再服。

抵當丸,水蛭〔三十個〕、虻蟲〔二十五個〕、桃仁〔二十個〕、大黃〔三兩〕,

右四味,杵分為四丸,以水二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

更服。

[蛭、昆蟲之飲血者也,而利於水,虻、飛蟲之吮血者也,而利於陸,以水陸之

善取血者,用以攻膀胱蓄血,使出乎前陰,佐桃仁之苦甘,而推陳致新,大黃之

苦寒,而蕩滌邪熱,名之曰抵當者,直抵其當攻之處也。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

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氣湯。

[陽氣太重,標本俱病,故其人如狂,血得熱則行,故尿血也,血下則不結,故

愈,衝任之血,會於少腹,熱極則血不下而反結,故急,然病自外來者,當先審

表熱之輕重,以治其表,繼用桃仁承氣,以攻其裏之結血,此少腹未硬滿,故不

用抵當,然服五合取微利,亦先不欲下意。

[首條以反不結胸句,知其為下後症,此以尚未可攻句,知其為未下症,急結者

宜解,只須承氣,硬滿者不易解,必仗抵當,表症仍在,竟用抵當,全不顧表者,

因邪甚於裏,急當救裏也,外症已解,桃仁承氣,未忘桂枝者,因邪甚於表,仍

當顧表也。

桃仁承氣湯

桃仁〔五十個〕、甘草、桂枝、芒硝〔各二兩〕、大黃〔四兩〕,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渣,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

合,日三服,當微利。

陽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

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

[瘀血是病根,喜忘是病情,此陽明未病前症,前此不知,今因陽明病,而究其

自也,屎硬為陽明病,硬則大便當難而反易,此病機之變易見矣,原其故必有宿

血,以血主濡也,血久則黑,火極反見水化也,此以大便反易之機,因究其色之

黑,乃得其病之根,因知前此喜忘之病情耳,承氣本陽明藥,不用桃仁承氣者,

以大便易,不須芒硝,無表症,不得用桂枝,瘀血久,無庸甘草,非虻蟲水蛭不

勝其任也。

病人無表裏症,發熱七八日,不大便,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

解,合熱則消穀善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

白話文:

《傷寒來蘇集卷二》:

傷寒發熱伴隨症狀與治療
若傷寒患者出現發熱、少腹脹滿,通常應有小便不暢的現象,但若小便反而通利,則表示體內有瘀血,此時應使用瀉下法治療,且僅適合選用「抵當丸」(因表症仍在、少腹未硬、患者未發狂,僅憑小便通利推斷蓄血,故減輕劑量並製成丸劑緩和藥效)。

抵當湯配方與用法
成分:水蛭(熬製)、虻蟲(去翅足後熬製,各30隻)、桃仁(20粒)、大黃(3兩,以酒清洗)。
製法:將四味藥以五升水煎煮至三升,去渣後溫服一升。若未見瀉下效果,可再次服用。

抵當丸配方與用法
成分:水蛭(30隻)、虻蟲(25隻)、桃仁(20粒)、大黃(3兩)。
製法:將藥物搗碎分為四丸,每次以二升水煮一丸,取七合藥液服用。服後一晝夜應排出瘀血,若無效則需再服。
(註解:水蛭善吸水中之血,虻蟲善吸陸上之血,兩者合用可攻膀胱蓄血,佐以桃仁活血、大黃清熱,藥力直達病所。)

太陽病瘀血處理原則
若太陽病未癒,熱邪積聚膀胱導致患者狂躁不安,瘀血若自行排出則病癒。若表症未解,不可貿然攻瘀,須先解表;待表症解除後,若少腹仍緊繃結硬,方可使用「桃仁承氣湯」攻瘀(因少腹未硬滿,故不用抵當湯,且服藥後僅輕微通便,意在緩解而非強瀉)。

桃仁承氣湯配方
成分:桃仁(50粒)、甘草、桂枝、芒硝(各2兩)、大黃(4兩)。
製法:以七升水煎至二升半,去渣後加入芒硝稍煮,飯前溫服五合,每日三次,服後應輕微通便。

陽明病與瘀血關聯
陽明病患者若容易健忘,必有長期瘀血。此因瘀血影響,雖大便乾硬卻反而易解,且顏色發黑,宜用抵當湯瀉下(承氣湯類不適用,因無需芒硝軟便、無表症不需桂枝,且久瘀不需甘草,唯水蛭虻蟲能破深層瘀血)。

無表裏症的特殊情況
患者無明顯表裏症狀,但發熱七八日且便秘,即使脈象浮數仍可瀉下。若瀉後脈數未解,伴隨易飢卻持續便秘,則為瘀血所致,需用抵當湯。若脈數持續且瘀血未除,則需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