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來蘇集》~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卷一

寒中風雜病解外之總方,凡脈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也,即陽明

病脈遲汗出多者宜之,太陰病脈浮者亦宜之,則知諸經外症之虛者,咸得同太陽

未解之治法,又可見桂枝湯不專為太陽用矣。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

枝湯。

[誤下後而脈仍浮,可知表症未解,陽邪未陷,只宜桂枝湯解外,勿以脈浮仍用

麻黃湯也,下後仍可用桂枝湯,乃見桂枝方之力量矣。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

[氣上衝者,陽氣有餘也,故外雖不解,亦不內陷,仍與桂枝湯汗之,上衝者,

因而外解矣。上條論下後未解脈,此條論下後未解症,互相發明,更進桂枝之義,

用前法是啜稀熱粥法,與後文依前法如前法同,若謂湯中加下藥大謬。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清便自調,身體痛者,

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寒邪在表而妄下之,移寒於脾,下利不止,繼見完穀,胃陽已亡矣,身疼未除,

是表裏皆困,然猶幸此表邪之未除,裏邪有可救之機,凡病從外來,當先解外,

此裏症既急,當舍表而救裏,四逆湯自不容緩,裏症既差,表症仍在,救表亦不

容緩矣,身疼本麻黃症,而下利清穀,其腠理之疏可知,必桂枝湯和營衛,而痛

自解,故不曰攻而仍曰救,救表仍合和中也,溫中之後,仍可用桂枝湯,其神乎

神矣。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下利而腹尚脹滿,其中即伏清穀之機,先溫其裏,不待其急而始救也,裏和而

表不解,可專治其表,故不曰救而仍曰攻。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吐利是藏府不和,非桂枝湯所治,止後而身痛不休,是營衛不和,非麻黃湯所

宜,和解其外,惟有桂枝一法,消息其宜,更有小與之法也,蓋脈浮數,身疼痛,

本麻黃之任,而在汗下後,則反屬桂枝,是又桂枝之變脈變症,而非復麻黃之本

症本脈矣。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

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心下痞,是誤下後裏症,惡寒,是汗後未解症,裏實表虛,內外俱病,皆因汗

下倒施所致,表裏交持,仍當遵先表後裏,先汗後下正法,蓋惡寒之表,甚於身

疼,心下之痞,輕於清穀,與救急之法不同。此四條是有表裏症,非桂枝本病,

亦非桂枝壞病,仲景治有表裏症,有兩解表裏者,有只解表而裏自和者,有只和

裏而表自解者,與此先救裏,後救表,先解表,後攻裏,遂成五法。

白話文:

卷一

桂枝湯是治療風寒外感及雜病表證的通用方劑。凡是脈象浮弱、自汗出而表證未解的,都可用此方主治。即使是陽明病脈遲、汗出多的情況,或太陰病脈浮的症狀,也適用此方。由此可知,各經外證屬虛者,皆可參照太陽病未解的治法,可見桂枝湯不僅專用於太陽病。

太陽病,先發汗未解,又誤用下法,若脈仍浮,表示病未癒。脈浮說明邪氣仍在表,應當解表才能痊癒,此時宜用桂枝湯。
(誤下後脈仍浮,可知表證未解,陽邪未內陷,只需桂枝湯解表,不可因脈浮再用麻黃湯。下後仍可用桂枝湯,足見此方的功效。)

太陽病誤下後,若患者感到氣上衝,可給予桂枝湯,用法同前;若無氣上衝,則不可用。
(氣上衝表示陽氣未衰,雖表證未解,亦未內陷,仍可用桂枝湯發汗。氣上衝者,邪氣因而外解。此條與前條互為補充,說明桂枝湯的用法。「用前法」指服藥後喝熱稀粥,與後文「依前法」同義。若誤解為湯中加瀉下藥,則大錯。)

傷寒誤下後,續發下利清穀不止,且身疼痛者,應先急救裏證;待大便正常後,若身痛仍在,再救表證。救裏宜用四逆湯,救表宜用桂枝湯。
(表寒誤下,寒邪內陷脾胃,導致下利完穀不化,胃陽已衰。此時身痛未除,表裏俱病,但幸表邪未解,裏證尚有救治之機。一般外感病應先解表,但裏證危急時,當捨表救裏,四逆湯刻不容緩。裏證緩解後,表證仍在,則需救表。身痛本屬麻黃湯證,但因下利清穀,腠理疏鬆,故用桂枝湯調和營衛以止痛。此處強調「救」而非「攻」,救表仍須兼顧和中。溫裏後仍可用桂枝湯,實為妙法。)

下利腹脹滿且身痛者,應先溫裏,再解表。溫裏用四逆湯,解表用桂枝湯。
(下利伴腹脹滿,預示可能完穀不化,故先溫裏,不必等危急才救。裏和而表未解,可專治其表,此處稱「攻」表而非「救」表。)

嘔吐下利停止後,身痛不休者,應斟酌調和表證,宜少量桂枝湯緩解。
(嘔吐下利屬臟腑不和,非桂枝湯所治;停止後身痛不休屬營衛不和,亦非麻黃湯所宜。調和表證唯有桂枝湯一法,且需斟酌劑量。脈浮數、身痛本屬麻黃湯證,但在汗下後則屬桂枝湯證,此為桂枝湯的變通應用,非麻黃湯原證。)

傷寒大下後又發汗,出現心下痞、惡寒者,表證未解,不可先攻痞,應先解表,表解後再攻痞。解表用桂枝湯,攻痞用大黃黃連瀉心湯。
(心下痞是誤下後的裏證,惡寒是汗後未解的表證。因汗下順序錯誤,導致表裏同病,此時仍應遵循先表後裏、先汗後下的原則。惡寒的表證比身痛更急,心下痞的裏證比完穀下利輕,與急救情況不同。此四條論述表裏同病的治法,非桂枝湯原主治,亦非誤治變證。仲景治表裏同病有五法:表裏雙解、單解表而裏自和、單和裏而表自解、先救裏後救表、先解表後攻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