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傷寒論》~ 卷五 (7)
卷五 (7)
1.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第八
胃中有燥屎則譫語,以汗出為表未罷,故云風也。燥屎在胃則當下,以表未和則未可下,須過太陽經,無表證,乃可下之。若下之早,燥屎雖除,則表邪乘虛復陷於裡,為表虛里實,胃虛熱甚,語言必亂。與大承氣湯,卻下胃中邪熱則止。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裡,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里實,久則譫語。
邪氣入內之時,得脈沉而喘滿,里證具也,則當下之;反發其汗,令津液越出,胃中乾燥,大便必難,久則屎燥胃實,必發譫語。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趙本無「而」字)面垢,(趙本注:「又作枯,一云向經」)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趙本有「白虎湯方」詳見卷四)
腹滿身重,難以反側,口不仁譫語者,陽明也。《針經》曰:少陽病甚則面微塵。此面垢者,少陽也;遺尿者,太陽也。三者以陽明證多,故出陽明篇中。三陽合病,為表裡有邪,若發汗攻表,則燥熱益甚,必愈譫語;若下之攻裡,表熱乘虛內陷,必額上汗出,手足逆冷;其自汗出者,三陽經熱甚也。《內經》曰:熱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與白虎湯,以解內外之熱。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本太陽病並於陽明,名曰並病。太陽證罷,是無表證;但發潮熱,是熱並陽明。一身汗出為熱越,今手足漐漐汗出,是熱聚於胃也,必大便難而譫語。經曰:手足漐然而汗出者,必大便已硬也,與大承氣湯,以下胃中實熱。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燒(趙本作「溫」)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梔子豉湯主之。(趙本有「梔子豉湯方」詳見卷三)
脈浮發熱,為邪在表;咽燥口苦,為熱在經;脈緊腹滿而喘,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為邪在裡。此表裡俱有邪,猶當雙(醫統本作「和」)解之。若發汗攻表,表熱雖除,而內熱益甚,故躁而憒憒,反譫語。憒憒者,心亂。經曰:榮氣微者,加燒針則血不行,更發熱而躁煩。
此表裡有熱,若加燒針,則損動陰氣,故怵惕煩躁不得眠也;若下之,裡熱雖去,則胃中空虛,表中客邪之氣乘虛陷於上焦,煩動於膈,使心中懊憹而不了了也。舌上苔黃者,熱氣客於胃中;舌上苔白,知熱氣客於胸中,與梔子豉湯,以吐胸中之邪。
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趙本有「白虎加人參湯方」詳見卷十)
白話文:
胃裡有乾硬的糞便就會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這是因為雖然出汗了,但表證還沒完全消除,所以說是風邪作祟。乾硬糞便在胃裡,應該要瀉下去,但因為表證未解,還不能瀉,必須等到太陽經的病症好轉,沒有表證了,才能瀉下。如果瀉得太早,雖然糞便排出了,但表邪乘虛而入,導致表虛里實,胃氣虛弱、熱盛,病情加重,必定胡言亂語。此時用大承氣湯,瀉去胃中邪熱就能停止胡言亂語。
傷寒病發四五天,脈象沉而呼吸急促胸悶。脈沉表示病邪在裡,卻反而出汗,津液大量流失,大便不通,這是表虛里實,時間久了就會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邪氣入侵的時候,脈象沉而呼吸急促胸悶,裡證明顯,就應該瀉下;反而出汗,導致津液大量流失,胃中乾燥,大便必然不通,時間久了糞便乾燥胃實,必然會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三陽經同時患病,腹部脹滿,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口舌麻木,面色晦暗,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小便失禁。如果發汗,則胡言亂語加重;如果瀉下,則額頭出汗,手腳冰冷。如果自汗出者,用白虎湯治療。
腹部脹滿,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口舌麻木,神志不清胡言亂語,這是陽明病。針灸經書說:少陽病嚴重時,面色會微微發暗。這裡面色晦暗,是少陽病;小便失禁,是太陽病。但因為陽明病的症狀最多,所以放在陽明篇中論述。三陽合病,是表裡都有邪氣,如果發汗攻表,則燥熱加重,胡言亂語必定加劇;如果瀉下攻裡,表熱乘虛內陷,必定額頭出汗,手腳冰冷;如果自汗出,是三陽經熱盛。內經說:熱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所以用白虎湯,以解除裡外之熱。
太陽和陽明經同時患病,太陽經的病症已經好轉,只是發潮熱,手腳濕濕地出汗,大便不通,並伴有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瀉下就能痊癒,宜用大承氣湯。
本來的太陽病併發陽明病,稱為並病。太陽經的病症已經好轉,表示沒有表證;只是發潮熱,是熱邪侵犯陽明經。全身出汗是熱邪外溢,而現在是手腳濕濕地出汗,是熱邪聚集在胃裡,必然大便不通並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經書說:手腳濕濕地出汗,必然大便已經乾硬,所以用大承氣湯瀉去胃中實熱。
陽明病,脈象浮而緊,咽喉乾燥口苦,腹部脹滿呼吸急促,發熱出汗,不惡寒,反而惡熱,身體沉重。如果發汗則躁動不安,心神恍惚,反而胡言亂語。如果加用燒針,必定驚悸煩躁,不能入睡;如果瀉下,則胃中空虛,客邪之氣衝擊膈肌,心中懊惱,舌苔黃厚,用梔子豉湯治療。
脈象浮而發熱,是邪氣在表;咽喉乾燥口苦,是熱邪在經絡;脈象緊,腹部脹滿呼吸急促,出汗,不惡寒,反而惡熱,身體沉重,是邪氣在裡。這是表裡都有邪氣,應該同時調和治療。如果發汗攻表,表熱雖然消除了,但內熱加重,所以躁動不安,心神恍惚,反而胡言亂語。心神恍惚,就是心神混亂。經書說:榮氣虛弱的人,加用燒針則血液運行不暢,反而更加發熱躁動不安。
這是表裡都有熱邪,如果加用燒針,就會損傷陰氣,所以驚悸煩躁不能入睡;如果瀉下,裡熱雖然消除了,但胃中空虛,表邪之氣乘虛而入上焦,刺激膈肌,使心中懊惱而不得安寧。舌苔黃厚,是熱邪客於胃中;舌苔白色,知道熱邪客於胸中,用梔子豉湯,以吐出胸中的邪氣。
如果口渴想喝水,口乾舌燥,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