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無己

《註解傷寒論》~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七

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趙本有「附子瀉心湯方」詳見卷十)

心下痞者,虛熱內伏也;惡寒汗出者,陽氣外虛也。與瀉心湯攻痞,加附子以固陽。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趙本有「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九字)

本因下後成痞,當與瀉心湯除之;若服之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為水飲內蓄,津液不行,非熱痞也,與五苓散,發汗散水則愈。一方:忍之,一日乃愈者,不飲水(醫統本無「水」字)者,外水不入,所停之水得行,而痞亦愈也。(醫統本有「矣」字)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趙本有「生薑瀉心湯方」詳見卷十)

胃為津液之主,陽氣之根。大汗出後,外亡津液,胃中空虛,客氣上逆,心下痞硬。《金匱要略》曰:中焦氣未和,不能消穀,故令噫。乾噫、食臭者,胃虛而不殺穀也。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土弱不能勝水也。與瀉心湯以攻痞,加生薑以益胃。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趙本有「甘草瀉心湯方」詳見卷十)

傷寒中風,是傷寒或中風也。邪氣在表,醫反下之,虛其腸胃而氣內陷也。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者,下后里虛胃弱也。心下痞硬,乾嘔心煩,不得安者,胃中空虛,客氣上逆也。與瀉心湯以攻表,加甘草以補虛。前以汗後胃虛,是外傷陽氣,故加生薑;此以下後胃虛,是內損陰氣,故加甘草。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複利(趙本無「利」字)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傷寒服湯藥下後,利不止,而心下痞硬者,氣虛而客氣上逆也,與瀉心湯攻之則痞已,醫復以他藥下之,又虛其里,致利不止也。理中丸,脾胃虛寒下利者,服之愈。此以下焦虛,故與之,其利益甚。《聖濟經》曰:滑則氣脫,欲其收也。如開腸洞泄、便溺遺失,澀劑所以收之。

此利由下焦不約,與赤石脂禹餘糧湯以澀洞泄。下焦主分清濁,下利者,水穀不分也。若服澀劑,而利不止,當利小便,以分其氣。

赤石脂禹餘糧湯方:

赤石脂(一斤,碎。味甘溫),禹(趙本禹上有「太一」二字)餘糧(一斤,碎。味甘平)

白話文:

兩種藥材,用麻沸湯兩升浸泡,片刻後絞去藥渣,分次溫服。

心下痞悶又發惡寒,且出汗的,用附子瀉心湯治療。(附子瀉心湯方詳見第十卷)

心下痞悶是虛熱內藏;惡寒出汗是陽氣外虛。用瀉心湯攻治痞悶,加附子來固護陽氣。

因為先前服用瀉下藥,所以導致心下痞悶,用瀉心湯治療;如果痞悶未解,患者口渴、口乾煩躁、小便不利,則用五苓散治療。(有一方記載:忍耐一天就好了)

因為先前服用瀉下藥後出現痞悶,應該用瀉心湯去除;如果服用後痞悶未解,患者口渴、口乾煩躁、小便不利,這是水飲內蓄,津液運行不暢,不是熱邪引起的痞悶,用五苓散治療,發汗利水就能痊癒。有一方記載:忍耐一天就好了,是指不喝水,這樣外來的水就不會進入體內,停滯的水分得以排出,痞悶也就好了。

傷寒病汗出,退燒後,胃部不和諧,心下痞悶堅硬,乾嘔,食物有臭味,脅肋下有水氣,腹部雷鳴腹瀉,用生薑瀉心湯治療。(生薑瀉心湯方詳見第十卷)

胃是津液的根本,也是陽氣的根本。大量出汗後,體表津液喪失,胃中空虛,客邪上逆,導致心下痞悶堅硬。《金匱要略》說:中焦氣機不和,不能消化食物,所以會乾嘔。乾嘔、食物有臭味,是胃虛弱不能消化食物。《金匱要略》說:中焦氣機不和,不能消化食物,所以會乾嘔。乾嘔、食物有臭味,是胃虛弱不能消化食物。脅肋下有水氣,腹部雷鳴,是脾土虛弱不能制約水飲。用瀉心湯攻治痞悶,加生薑來益胃。

傷寒中風,醫生反而使用了瀉下藥,患者腹瀉,一天數十次,食物不能消化;腹部雷鳴,心下痞悶堅硬且脹滿,乾嘔,心煩意亂。醫生見心下痞悶,認為病情未盡,再次使用瀉下藥,結果痞悶更嚴重了,這不是熱邪結聚,而是胃中虛弱,客邪上逆,所以導致堅硬,用甘草瀉心湯治療。(甘草瀉心湯方詳見第十卷)

傷寒中風,是指傷寒或中風。邪氣在表,醫生反而使用了瀉下藥,導致腸胃虛弱,氣機內陷。腹瀉一天數十次,食物不能消化,腹部雷鳴,這是瀉下後腸胃虛弱。心下痞悶堅硬,乾嘔心煩意亂,這是胃中空虛,客邪上逆。用瀉心湯攻治表邪,加甘草來補虛。前面是汗後胃虛,是外傷陽氣,所以加生薑;這個是瀉下後胃虛,是內損陰氣,所以加甘草。

傷寒服用湯藥後,腹瀉不止,心下痞悶堅硬。服用瀉心湯後,又用其他瀉下藥,腹瀉仍然不止,醫生用理中丸治療,病情反而加重了。理中丸是調理中焦的,而腹瀉是在下焦,所以用赤石脂禹餘糧湯治療。腹瀉不止,應該利小便。

傷寒服用湯藥瀉下後,腹瀉不止,且心下痞悶堅硬,這是氣虛而客邪上逆,用瀉心湯攻治就能去除痞悶,醫生又用其他瀉下藥,再次損傷腸胃,導致腹瀉不止。理中丸是治療脾胃虛寒腹瀉的,服用後就能痊癒。這是因為下焦虛弱,所以用理中丸,效果很好。《聖濟總錄》說:滑瀉則氣虛,想要止瀉。比如腸道如洞穴般泄瀉,大小便失禁,收斂藥物是用來止瀉的。

這個腹瀉是因為下焦失約,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收斂止瀉。下焦主司分清泌濁,腹瀉是因為水穀不分。如果服用收斂藥物,腹瀉仍然不止,應該利小便,來疏通氣機。

赤石脂禹餘糧湯方:

赤石脂(一斤,研碎。味甘溫),禹餘糧(一斤,研碎。味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