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無己

《註解傷寒論》~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七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趙本注:「一云:頭痛即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趙本無「也」字)

動數皆陽脈也,當責邪在表。睡而汗出者,謂之盜汗。為邪氣在半表半裡,則不惡寒,此頭痛發熱,微盜汗出反惡寒者,表未解也,當發其汗。醫反下之,虛其胃氣,表邪乘虛則陷。邪在表則見陽脈,邪在裡則見陰脈,邪氣內陷,動數之脈所以變遲,而浮脈獨不變者,以邪結胸中,上焦陽結,脈不得而沉也。客氣者,外邪乘胃中空虛入里,結於胸膈,膈中拒痛者,客氣動膈也。

《金匱要略》曰: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短氣躁(醫統本作「躁」)煩,心中懊憹,皆邪熱為實。陽氣內陷,氣不得通於膈,壅於心下,為硬滿而痛,成結胸也。與大陷胸湯,以下結熱。若胃中空虛,陽氣內陷,不結於胸膈,下入於胃中者,遍身汗出,則為熱越,不能發黃;若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者,熱不得越,必發黃也。

大陷胸湯方:

大黃(六兩,去皮。苦寒),芒硝(一升。鹹寒),甘遂(一錢,趙本醫統本並有「匕」字。苦寒)

大黃謂之將軍,以苦盪滌;芒硝一名硝石,以其咸能軟硬,夫間有甘遂以通水也。甘遂若夫間之,遂其氣,可以直達透結,陷胸三物為允。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兩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病在表而下之,熱入因作結胸。此不云下後,而云傷寒六七日,則是傳裡之實熱也。沉為在裡,緊為裡實,以心下痛,按之實硬,是以為結胸,與大陷胸湯,以下結熱。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趙本有「大柴胡湯方」詳見本書卷三)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是可下之證,復往來寒熱,為正邪分爭,未全斂結,與大柴胡湯下之。但結胸無大熱者,非熱結也,是水飲結於胸脅,謂之水結胸。周身汗出者,是水飲外散,則愈;若但頭微汗出,余處無汗,是水飲不得外泄,停蓄而不行也,與大陷胸湯以逐其水。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趙本注:「一云:日晡所發心胸大煩」)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脈搏浮而有力且跳動頻繁,浮代表風邪,數代表熱邪,跳動代表疼痛,頻繁則代表虛弱。患者頭痛發熱,稍微盜汗卻又反覆感覺寒冷,表示表症尚未解除。如果醫師錯誤地使用下瀉的方法治療,脈搏跳動頻繁的現象會變慢,胸口感到阻塞疼痛(也有人認為頭痛即頭暈),胃中空虛,外邪入侵刺激膈肌,導致呼吸短促煩躁,心中焦慮不安,陽氣內陷,心窩處硬塊,即為結胸,應服用大陷胸湯治療。如果沒有結胸,只是頭部出汗,其他部位無汗,汗液只流到頸部就停止,小便不利,身體必定會發黃。

浮脈和數脈都是陽脈的表現,說明邪氣仍在體表。睡覺時出汗稱為盜汗,表示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所以不會感覺寒冷。這種頭痛發熱,稍微盜汗又反覆感覺寒冷的症狀,表示表症尚未解除,應該發汗治療。如果醫師錯誤地使用下瀉的方法,則會耗損胃氣,表邪乘虛而入裡。邪氣在表則表現為陽脈,邪氣在裡則表現為陰脈。邪氣內陷,導致脈搏跳動頻繁的現象變慢,但浮脈卻沒有改變,是因為邪氣結聚在胸中,上焦陽氣阻塞,脈象無法下沉。外邪乘虛而入裡,停留在胸膈之間,導致膈肌處阻塞疼痛。

《金匱要略》記載:呼吸短促,氣息不足以維持呼吸者,為實證。呼吸短促煩躁,心中焦慮不安,都是邪熱造成的實證。陽氣內陷,氣機不通暢,阻塞於心窩處,導致硬滿疼痛,形成結胸。服用大陷胸湯,可以瀉下結聚的熱邪。如果胃中空虛,陽氣內陷,沒有結聚在胸膈,而是下注於胃中,則全身出汗,稱為熱邪外洩,不會發黃;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身體其他部位無汗,汗液只流到頸部就停止,小便不利,則熱邪無法外洩,必定會發黃。

大陷胸湯組成:

大黃(六兩,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錢)

大黃稱為將軍藥,以其苦味蕩滌腸胃;芒硝又名硝石,以其鹹味軟化硬結;甘遂則能通利水道。甘遂作為輔助藥物,可以幫助藥力直達病灶,穿透結胸,這三味藥物配合使用最為合適。

將以上三味藥,用水六升,先煎煮大黃,取二升,去渣,加入芒硝,煮沸一、兩次,再加入甘遂末,溫服一升,若能迅速通便,則停止後續服用。

傷寒病發六七天,出現結胸的實熱證,脈象沉而緊,心窩處疼痛,按壓則堅硬如石,應服用大陷胸湯治療。

疾病在表而使用下瀉的方法治療,會導致熱邪內陷而形成結胸。這裡並非說下瀉後才形成結胸,而是指傷寒病發六七天,這是邪熱傳入裡證的實熱。脈象沉代表邪氣在裡,脈象緊代表裡實,心窩處疼痛,按壓堅硬,因此判斷為結胸,服用大陷胸湯,瀉下結聚的熱邪。

傷寒病發十餘天,熱邪結聚在裡,並出現寒熱往來,應服用大柴胡湯。但若結胸沒有明顯的熱象,這是水飲結聚在胸脅,僅有頭部稍微出汗,則應服用大陷胸湯治療。

傷寒病發十餘天,熱邪結聚在裡,這是可以服用瀉下藥的證候,並出現寒熱往來,表示正邪相爭,尚未完全凝結,應服用大柴胡湯瀉下。但若結胸沒有明顯的熱象,則並非熱邪結聚,而是水飲結聚在胸脅,稱為水飲結胸。若全身出汗,表示水飲外散,則疾病會痊癒;如果只有頭部稍微出汗,其他部位無汗,則表示水飲無法外洩,停滯不消,應服用大陷胸湯來驅逐水飲。

太陽病,大量發汗後又服用瀉下藥,大便不通五六天,舌苔乾燥口渴,下午時分稍微發熱(也有人認為是下午時分心胸煩悶),從心窩處到小腹脹滿疼痛,不能觸摸,應服用大陷胸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