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無己

《註解傷寒論》~ 卷三 (2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0)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六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郁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趙本有「湯」字)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心下溫溫欲吐,鬱郁微煩,胸中痛,當責邪熱客於胸中。大便反溏,腹微滿,則邪熱已下於胃也。日數雖多,若不經吐下,止是傳邪,亦未可下,當與柴胡湯,以除上中二焦之邪。若曾吐下,傷損胃氣,胃虛則邪乘虛入胃為實,非柴胡湯所能去,(醫統本有「與」字)調胃承氣湯下胃熱。以嘔,知胃氣先曾傷動也。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抵當湯主之。

太陽,經也。膀胱,腑也。此太陽隨經入腑者也。六七日邪氣傳裡之時,脈微而沉,邪氣在裡之脈也。表證仍在者,則邪氣猶淺,當結於胸中;若不結於胸中,其人發狂者,熱結在膀胱也。經曰:熱結膀胱,其人如狂。此發狂則熱又深也。少腹硬滿,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者,血證諦也,與抵當湯以下蓄血。

抵當湯方:

水蛭(三十個,熬。味鹹,苦寒),虻蟲(三十個,熬,去翅足。味苦,微寒),桃人(趙本作仁,二十個,去皮尖。味苦甘,平),大黃(三兩,酒浸,趙本作洗。味苦寒)

苦走血,咸勝血,虻蟲、水蛭之鹹苦,以除蓄血。甘緩結,苦泄熱,桃人、大黃之苦,以下結熱。

上四味為末,(趙本無「為末」二字)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再(趙本作「更」)服。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

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胃熱發黃也,可與茵陳湯。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非胃中瘀熱,為熱結下焦而為蓄血也,與抵當湯以下蓄血。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丸。

傷寒有熱,少腹滿,是蓄血於下焦;若熱蓄津液不通,則小便不利,其熱不蓄津液而蓄血不行,小便自利者,乃為蓄血,當與桃人承氣湯、抵當湯下之。然此無身黃屎黑,又無喜忘發狂,是未至於甚,故不可余快峻之藥也,可與抵當丸,小可下之也。

抵當丸方:

水蛭(二十個,趙本有「熬」字。味苦寒),虻蟲(二十五個,趙本作二十個,去翅足,熬。味苦,微寒),桃人(人趙本作仁,二十個,趙本有「五」字,去皮尖),大黃(三兩)

上四味,杵(趙本作「搗」)分為(趙本無「為」字)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白話文:

太陽病第六篇: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

太陽病持續十多天,心窩部溫溫熱熱想吐,胸痛,大便稀溏,肚子微微脹滿,鬱鬱寡歡,略感煩躁。如果在此之前,已經大量服用過嘔吐瀉下的藥物,就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否則,就不能服用。只是想嘔吐,胸痛,大便略稀,這不是柴胡證的表現,因為想嘔吐,就知道之前已經大量服用過嘔吐瀉下的藥物了。

心窩部溫溫熱熱想吐,鬱鬱寡歡,略感煩躁,胸痛,說明邪熱侵犯胸中。大便稀溏,肚子微微脹滿,則邪熱已經下傳到胃部。即使病程較長,如果沒有經過嘔吐瀉下治療,只是邪氣傳遞,還不能瀉下,應該服用柴胡湯,以清除上焦和中焦的邪氣。如果曾經嘔吐瀉下,損傷了胃氣,胃虛則邪氣乘虛而入,導致胃實,這就不是柴胡湯所能解決的了,應該用調胃承氣湯瀉下胃熱。因為想嘔吐,說明胃氣先前已經受損了。

太陽病六七天,表證仍在,脈象微弱而沉,卻沒有胸悶結實的症狀,病人卻發狂,這是因為熱邪在下焦,小腹應該硬脹,小便自利,下血後就能痊癒。這是因為太陽經循經絡而行,瘀熱停留在裡面的緣故。用抵當湯治療。

太陽經是經絡,膀胱是腑臟。這是太陽經邪氣循經絡而入腑臟的情況。六七天邪氣傳入裡面的時候,脈象微弱而沉,這是邪氣在裡面的脈象。表證仍在,說明邪氣還比較淺,應該結在胸中;如果沒有結在胸中,病人卻發狂,則是熱邪結在膀胱。經書上說:熱邪結在膀胱,病人就會像發狂一樣。這樣發狂,說明熱邪更深了。小腹硬脹,小便不利,是因為沒有出血;小便自利,是出血的明確證據,用抵當湯瀉下蓄積的血液。

抵當湯藥方:

水蛭(三十個,煎熬。味鹹,性寒)、虻蟲(三十個,煎熬,去掉翅膀和足。味苦,微寒)、桃仁(二十個,去掉皮和尖。味甘苦,性平)、大黃(三兩,用酒浸泡)。

苦味可以行血,鹹味可以勝血,虻蟲、水蛭的鹹苦,可以去除蓄積的血液。甘味可以緩和凝聚,苦味可以瀉熱,桃仁、大黃的苦味,可以瀉下結在裡面的熱邪。

將以上四味藥研磨成粉末,加水五升,煎熬至三升,去渣,溫服一升,如果沒有效果,再服用一次。

太陽病,身體發黃,脈象沉而結實,小腹硬脹,小便不利,這是沒有出血;小便自利,病人像發狂一樣,這是出血的明確證據,用抵當湯治療。

身體發黃,脈象沉而結實,小腹硬脹,小便不利,這是胃熱引起的黃疸,可以用茵陳湯治療。身體發黃,脈象沉而結實,小腹硬脹,小便自利,病人像發狂一樣,這不是胃中瘀熱,而是熱邪結在下焦而導致蓄血,用抵當湯瀉下蓄積的血液。

傷寒有熱,小腹脹滿,應該小便不利;現在反而小便自利,這是出血了,應該瀉下,不用其他藥物,應該用抵當丸。

傷寒有熱,小腹脹滿,這是血液蓄積在下焦;如果熱邪蓄積津液不通,則小便不利,其熱邪不蓄積津液而蓄積的血液不能排出,小便自利,就是蓄血,應該用桃仁承氣湯、抵當湯瀉下。但是這沒有身體發黃、大便黑、喜忘、發狂的症狀,還沒有達到很嚴重的地步,所以不能用其他峻猛的藥物,可以用抵當丸,輕微瀉下即可。

抵當丸藥方:

水蛭(二十個,煎熬。味苦寒)、虻蟲(二十五個,去掉翅膀和足,煎熬。味苦,微寒)、桃仁(二十個,去掉皮和尖)、大黃(三兩)

將以上四味藥搗碎,分成四丸,用水一升,煎熬一丸,取七合服用,一天之內,應該能瀉下血液;如果沒有瀉下,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