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無己

《註解傷寒論》~ 卷三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9)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六

欲自解者,必當先煩,(趙本有「煩」字)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也。(趙本無「也」字)

煩,熱也。邪氣還表,則為煩熱,汗出而解。以脈浮,故為邪還表也。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趙本有「桂枝加桂湯方」詳見本書卷十)更加桂二兩。(趙本有「也」字)

燒針發汗,則損陰血,而驚動心氣。針處被寒,氣聚而成核。心氣因驚而虛,腎氣乘寒氣而動,發為奔豚。《金匱要略》曰:病有奔豚,從驚發得之。腎氣欲上乘心,故其氣從少腹上衝心也。先灸核上,以散其寒,與桂枝加桂湯,以泄奔豚之氣。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先火為逆,復以下除之,裡氣因虛,又加燒針,裡虛而為火熱所煩,故生煩躁,與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以散火邪。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一兩,趙本有「去皮」二字),甘草(二兩,趙本有「炙」字),牡蠣(二兩,熬),龍骨(二兩)

辛甘發散,桂枝、甘草之辛甘,以發散經中之火邪;澀可去脫,龍骨、牡蠣之澀,以收斂浮越之正氣。

上為末,(趙本作「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必驚也。

寒則傷榮。榮氣微者,加燒針,則血留不行。驚者溫針,損榮血而動心氣。《金匱要略》曰:血氣少者屬於心。

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趙本有「反」字)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為小逆。

惡寒發熱,為太陽表病;自汗出,不惡寒發熱者,陽明證。本太陽表病,醫反吐之,傷動胃氣,表邪乘虛傳於陽明也。以關脈細數,知醫吐之所致。病一二日,為表邪尚寒而未成熱,吐之則表寒傳於胃中,胃中虛寒,故腹中飢而口不能食。病三四日,則表邪已傳成熱,吐之,則表熱乘虛入胃,胃中虛熱,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也。

朝食暮吐者,晨食入胃,胃虛不能克化,即知,至暮胃氣行里,與邪氣相搏,則胃氣反逆,而以胃氣尚在,故止云小逆。

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為吐之內煩也。

太陽表病,醫反吐之,傷於胃氣,邪熱乘虛入胃,胃為邪熱內煩,故不惡寒,不欲近衣也。

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陽受氣於胸中,發汗外虛陽氣,是令陽氣微、膈氣虛也。數為熱本,熱則合消穀,客熱則不能消穀,因發汗外損陽氣,致胃中虛冷,故吐也。

白話文: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六

如果病人想自行痊癒,必然會先感到煩躁,然後出汗而痊癒。怎麼知道呢?脈象浮,就知道會出汗而痊癒。

煩躁,就是發熱。邪氣仍在體表,就會出現煩熱,出汗後就會痊癒。因為脈象浮,所以邪氣仍在體表。

用燒針法使病人出汗,針灸處如果受寒,出現硬結且發紅,必然會發作奔豚病。氣從小腹部上衝向心臟,就在硬結上灸一壯,服用桂枝加桂湯,再增加桂枝二兩。

燒針發汗,會損傷陰血,驚動心氣。針灸處受寒,氣聚集而成硬結。心氣因受驚而虛弱,腎氣乘著寒氣而活動,就發作奔豚病。《金匱要略》說:奔豚病是因受驚嚇而引起的。腎氣想要上衝心臟,所以氣從小腹部上衝向心臟。先灸硬結上方,以散去寒氣,服用桂枝加桂湯,以泄瀉奔豚之氣。

出現火逆症狀,又服用瀉下藥,因為燒針而煩躁不安的,就服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先有火逆,又用瀉下藥去除,裡氣因此虛弱,又加用燒針,裡氣虛弱而被火熱煩擾,所以產生煩躁不安,服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以散去火邪。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一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牡蠣(二兩,熬),龍骨(二兩)

辛甘藥物發散,桂枝、甘草的辛甘之性,用來發散經絡中的火邪;澀藥能止瀉,龍骨、牡蠣的收斂之性,用來收斂浮越的正氣。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五升,煎煮至二升半,過濾去渣,溫服八合,每日三次。

太陽傷寒病人,如果加用溫針法,必然會驚嚇到。

寒邪傷及榮氣。榮氣虛弱的病人,加用燒針法,則血液瘀滯不通。驚嚇到的病人用溫針法,會損傷榮氣和血液,驚動心氣。《金匱要略》說:血氣不足的屬於心臟病。

太陽病應該惡寒發熱,現在卻自行出汗,不惡寒發熱,寸口脈細數,這是因為醫生過度催吐造成的。催吐一兩天,病人腹部飢餓,不能進食;催吐三四天,病人不喜歡吃稀粥,想吃冷食,早上吃東西晚上嘔吐,都是因為醫生過度催吐造成的,這叫做小逆。

惡寒發熱是太陽表證;自行出汗,不惡寒發熱是陽明證。本來是太陽表證,醫生卻反過來催吐,傷及胃氣,表邪乘虛而傳到陽明經。寸口脈細數,就知道是醫生催吐造成的。病了一兩天,是表邪尚且寒冷而未化為熱,催吐則表寒傳到胃中,胃中虛寒,所以腹部飢餓而不能進食。病了三四天,則表邪已經傳變為熱,催吐,則表熱乘虛而入胃,胃中虛熱,所以不喜歡吃稀粥,想吃冷食,早上吃東西晚上嘔吐。

早上吃東西晚上嘔吐,早上吃進的食物,胃氣虛弱不能消化吸收,直到晚上胃氣運行到裡,與邪氣相搏,則胃氣反逆,而胃氣尚存,所以只稱為小逆。

太陽病催吐,但太陽病應該惡寒,現在反而不惡寒,不願靠近衣物,這是因為催吐導致內煩。

太陽表證,醫生卻反過來催吐,傷及胃氣,邪熱乘虛而入胃,胃被邪熱煩擾,所以不惡寒,不願靠近衣物。

病人脈象數,數代表熱,應該促進消化吸收,卻反而嘔吐,這是因為發汗,導致陽氣虛弱,膈氣虛弱,脈象才數。數代表客熱,不能消化吸收,因為胃中虛寒,所以嘔吐。

陽氣在胸中受氣,發汗使體表陽氣虛弱,導致陽氣虛弱,膈氣虛弱。數代表熱的本質,熱則應該促進消化吸收,客熱則不能促進消化吸收,因為發汗損傷體表陽氣,導致胃中虛寒,所以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