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傷寒論》~ 卷二 (19)
卷二 (19)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第五
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干,兩脛拘急而譫語。師曰: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後如師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則(趙本無「則」字)為風,大則(趙本無「則」字)為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病證(趙本作「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
厥逆咽中干,煩燥,(趙本作「躁」)陽明內結,譫語,煩亂,更飲甘草乾薑湯。夜半陽氣還,兩足當熱,脛尚微拘急,重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脛伸,以承氣湯微溏,則止其譫語,故知病可愈。
陽旦,桂枝湯別名也。前證脈浮(醫統本作「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與桂枝湯證相似,是證象陽旦也。與桂枝湯而增劇,得寸口脈浮大,浮為風邪,大為血虛,即於桂枝湯加附子,溫經以補虛,增桂令汗出以祛風。其有治之之逆而增厥者,與甘草乾薑湯,陽復而足溫,更與芍藥甘草湯,陰和而脛伸。
表邪已解,陰陽已復,而有陽明內結,譫語煩亂,少與調胃承氣湯,微溏泄以和其胃,則陰陽之氣皆和,內外之邪悉去,故知病可愈。
白話文:
病人症狀像清晨的太陽一樣(指病情明顯),按照治療方法治療反而加重病情,出現手足厥冷、咽喉乾燥、小腿抽筋並說胡話。老師說:病人半夜手腳應該溫暖,雙腳應該伸直,結果正如老師所說。怎麼知道這樣呢?因為寸口脈浮大,浮脈代表風邪,大脈代表氣虛,風邪導致輕微發熱,氣虛導致小腿抽筋。症狀類似桂枝湯證,因此在桂枝湯中加入附子,並增加桂枝的劑量以促進出汗,用附子溫補經脈,因為是陽氣不足。
手足厥冷、咽喉乾燥、煩躁,是陽明經氣鬱結的表現,說胡話、煩亂,就再服用甘草乾薑湯。半夜陽氣恢復,雙腳變暖,小腿仍然輕微抽筋,再次服用芍藥甘草湯,於是小腿伸直了。服用承氣湯後大便略微溏瀉,胡話也就停止了,所以知道病可以治癒。
「陽旦」是桂枝湯的另一種名稱。之前病人脈象浮弱,自汗、小便頻繁、心煩、輕微惡寒、腳抽筋,與桂枝湯的症狀相似,所以這種症狀稱為「陽旦」。服用桂枝湯後病情加重,寸口脈浮大,浮脈是風邪,大脈是氣血虛弱,所以在桂枝湯中加入附子溫補經脈,增加桂枝劑量以祛除風邪。如果治療反而加重厥逆症狀,就服用甘草乾薑湯,陽氣恢復後腳就會變暖,再服用芍藥甘草湯,陰陽調和後小腿就能伸直。
表邪已解,陰陽已恢復,但陽明經仍有氣滯,病人說胡話、煩亂,少量服用調胃承氣湯,略微通便以調和胃氣,那麼陰陽之氣就都調和了,內外邪氣也都消除了,所以知道病可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