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無己

《註解傷寒論》~ 卷二 (1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5)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第五

上五味,㕮咀。(趙本有「三味」二字)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歠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𧅗(趙本無「伇」字)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趙本無「者」字)乃服至二三劑。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趙本無「者」字)桂枝湯主之。

頭痛者,太陽也;發熱汗出惡風者,中風也。與桂枝湯,解散風邪。

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趙本有「桂枝加葛根湯方」詳見本書卷十)

𠘧𠘧者,伸頸之貌也。動則伸頸,搖身而行。項背強者,動則如之。項背𠘧𠘧者,當無汗,反汗出惡風者,中風表虛也,與桂枝湯以和表,加麻黃葛根以祛風,且麻黃主表實,後葛根湯證云: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藥味正與此方同。其無汗者,當用麻黃,今自(醫統本作「日」。

熊校記:今日汗出,舊鈔作曰,是也。汪本作自,非)汗出,恐不加麻黃,但加葛根也。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可(趙本作「得」)與之。

太陽病屬表,而反下之,則虛其里,邪欲乘虛傳裡。若氣上衝者,里不受邪,而氣逆上,與邪爭也,則邪仍在表,故當復與桂枝湯解外;其氣不上衝者,裡虛不能與邪爭,邪氣已傳裡也,故不可更與桂枝湯攻表。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趙本有「之」字)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太陽病,三日中,曾經發汗、吐下、溫針,虛其正氣,病仍不解者,謂之壞病,言為醫所壞病也。不可復與桂枝湯。審觀脈證,知犯何逆,而治之逆者,隨所逆而救之。

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趙本有「之」字)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脈浮,發熱,汗出惡風者,中風也,可與桂枝湯解肌;脈浮緊,發熱,不汗(醫統本作「汗不」)出者,傷寒也,可與麻黃湯。常須識此,勿妄治也。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趙本作「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酒客內熱,喜辛而惡甘,桂枝湯甘,酒客得之,則中滿而嘔。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醫統本作「仁」)

太陽病,為諸陽主氣,風甚氣擁,則生喘也。與桂枝湯以散風,加厚朴、杏仁以降氣。

白話文: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第五

服用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趙氏版本有「三味」二字)用七升水,小火煎煮至三升,過濾藥渣,調整藥液溫度至適宜,服用一升。服用後片刻,飲用一升多一點熱稀粥,以增強藥效,蓋上被子保暖約一小時左右。全身微微出汗,汗液細微似有若無最佳,不可像流水般大量出汗,否則病情必不能痊癒。如果服用一劑藥後出汗病情好轉,則停止後續服用,不必喝完所有藥劑;如果不出汗,則繼續服用,方法同上;如果還是不出汗,後續服藥時間間隔縮短一些(趙氏版本無「伇」字),約半日內服完三劑;如果病情嚴重,則一日一夜內服完,並隨時觀察病情。服用完一劑藥後,病情症狀依然存在,則再次煎藥服用;如果仍不出汗,則服用至二三劑。(趙氏版本無「者」字)

禁止食用生冷、黏滑、肥肉、辛辣食物、酒、酪漿、以及臭味食物等。

太陽病,頭痛發熱,出汗怕風者,使用桂枝湯治療。(趙氏版本無「者」字)

頭痛是太陽經病症;發熱、出汗、怕風是中風病症。使用桂枝湯,以散解風邪。

太陽病,頸項後背僵硬疼痛,反而出汗怕風者,使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趙氏版本有「桂枝加葛根湯方」詳見本書卷十)

僵硬疼痛,是指頸部伸直的樣子。活動時頸部伸直,身體搖晃而行。頸項後背僵硬疼痛者,活動時也是如此。頸項後背僵硬疼痛者,通常不會出汗,反而出汗怕風者,是中風表虛,使用桂枝湯以調和表證,加入麻黃葛根以祛除風邪,而且麻黃主治表實,後葛根湯證云:太陽病,頸項後背僵硬疼痛,不出汗怕風,使用葛根湯治療。藥味與此方相同。對於不出汗的患者,應當使用麻黃,如今既然已經出汗(醫統本作「日」,熊校記:今日汗出,舊鈔作曰,是也。汪本作自,非),恐怕就不必加麻黃,只加葛根即可。

太陽病,下利之後,氣體上衝者,可以使用桂枝湯。使用方法如前。如果氣體不上衝,則不可使用。(趙氏版本作「得」)

太陽病屬表證,卻反而下利,則虛損了內部,邪氣就乘虛而入。如果氣體上衝,則內部不受邪氣侵犯,而氣體逆向而上,與邪氣爭鬥,則邪氣仍在表層,所以應當再次使用桂枝湯治療外邪;如果氣體不上衝,則是內部虛弱,無法與邪氣爭鬥,邪氣已經入侵內部,所以不可再次使用桂枝湯治療表證。

太陽病三日,已經發汗,或吐瀉,或溫針,仍然沒有好轉者,這是病情惡化,桂枝湯不宜使用。(趙氏版本有「之」字)觀察其脈象和症狀,了解犯了何種逆證,根據症狀治療。

太陽病,三日內,曾經發汗、吐瀉、溫針,耗損了正氣,病情仍然沒有好轉者,稱為病情惡化,是指因醫治不當而導致病情惡化。不可再使用桂枝湯。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了解犯了何種逆證,針對逆證進行治療。

桂枝湯本是用於解表散寒,如果患者脈象浮緊,發熱不出汗,則不可使用。(趙氏版本有「之」字)必須記住這一點,避免誤用。

脈象浮,發熱,出汗怕風者,是中風,可以使用桂枝湯解表散寒;脈象浮緊,發熱,不出汗者,是傷寒,可以使用麻黃湯。必須記住這一點,避免誤治。(醫統本作「汗不」)

如果是有飲酒習慣的病人,不可使用桂枝湯,服用後會嘔吐,因為飲酒習慣者不喜歡甜味。

飲酒習慣者內熱,喜歡辛辣而厭惡甜味,桂枝湯味甘,飲酒習慣者服用後,則會感到飽脹而嘔吐。

喘息患者服用桂枝湯,加入厚朴、杏仁效果較佳。(醫統本作「仁」)

太陽病,是諸陽之氣的主氣,風盛氣鬱,則會產生喘息。使用桂枝湯以散風,加入厚朴、杏仁以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