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傷寒論》~ 卷二 (14)
卷二 (14)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第五
先曾被火為一逆,若更以火熏之,是再逆也。一逆尚猶延引時日而不愈,其再逆者,必致危殆,故云促命期。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趙本無「者」字)七日愈,發於陰者(趙本無「者」字)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陽為熱也,陰為寒也。發熱而惡寒,寒傷陽也;無熱而惡寒,寒傷陰也。陽法火,陰法水。火成數七,水成數六。陽病七日愈者,火數足也;陰病六日愈者,水數足也。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已(趙本作「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傷寒自一日至六日,傳三陽三陰經盡,至七日當愈。經曰:七日太陽病衰,頭痛少愈;若七日不愈,則太陽之邪再傳陽明,針足陽明為迎而奪之,使經不傳則愈。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巳為正陽,則陽氣得以復也。始於太陽,終於厥陰。六經各以三時為解,而太陽從巳至未,陽明從申至戌,少陽從寅至辰;至於太陰,從亥至醜,少陰從子至寅,厥陰從醜至卯者,以陽行也速,陰行也緩,陽主(醫統本作「生」)於晝。陰主(醫統本作「生」)於夜。陽三經解時,從寅至戌,以陽道常饒也;陰三經解時,從亥至卯,以陰道常乏也。
《內經》曰: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則巳午未太陽乘王也。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中風家,發汗解後,未全快暢者,十二日大邪皆去,六經悉和則愈。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趙本無「近」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皮膚言淺,骨髓言深;皮膚言外,骨髓言內。身熱欲得衣者,表熱裡寒也;身寒不欲衣者,表寒裡熱也。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陽以候衛,陰以候榮。陽脈浮者,衛中風也;陰脈弱者,榮氣弱也。風並於衛,則衛實而榮虛,故發熱汗自出也。經曰: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者是也。嗇嗇者,不足也,惡寒之貌也。淅淅者,灑淅也,惡風之貌也。衛虛則惡風,榮虛則惡寒,榮弱衛強,惡寒復惡風者,以自汗出,則皮膚緩,腠理疏,是亦惡風也。翕翕者,熇熇然而熱也,若合羽所覆,言熱在表也。
鼻鳴乾嘔者,風擁而氣逆也。與桂枝湯和榮衛而散風邪也。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味辛熱,按:下藥性,趙本無,以後並同),芍藥(三兩。味苦酸,微寒),甘草(二兩,炙,味甘平),生薑(三兩,切,味辛溫),大棗(十二枚,擘,味甘溫)
《內經》曰:辛甘發散為陽。桂枝湯,辛甘之劑也,所以發散風邪。《內經》曰:風淫所勝,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收之。是以桂枝為主,芍藥甘草為佐也。《內經》曰:風淫於內,以甘緩之,以辛散之。是以生薑大棗為使也。
白話文: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第五
先前曾被火灼傷一次,如同逆行,如果再次用火熏烤,就是二次逆行。一次逆行尚且會拖延時日不痊癒,二次逆行必定危及生命,所以說會縮短壽命。
疾病有的發熱惡寒,這是陽氣發病;有的不發熱而惡寒,這是陰氣發病。陽氣發病者七日痊癒,陰氣發病者六日痊癒。這是因為陽數為七,陰數為六。
陽氣屬熱,陰氣屬寒。發熱而惡寒,是寒邪傷及陽氣;不發熱而惡寒,是寒邪傷及陰氣。陽氣的法則像火,陰氣的法則像水。火的成數是七,水的成數是六。陽病七日痊癒,是火數充足;陰病六日痊癒,是水數充足。
太陽病頭痛,至第七日自行痊癒的,是因為經氣運行已盡。如果想要再次循經而病,就針刺足陽明經,使經氣不再傳遞,就能痊癒。
傷寒從一日到六日,依次傳遍三陽三陰經,到第七日應該痊癒。經書上說:七日太陽病衰退,頭痛減輕;如果七日不癒,則太陽經的邪氣再次傳至陽明經,針刺足陽明經來迎擊並奪取邪氣,使經氣不再傳遞,就能痊癒。
太陽病將要痊癒的時候,從巳時到未時。
巳時是正陽之時,陽氣就能恢復了。疾病始於太陽經,終於厥陰經。六經各以三個時辰來痊癒,太陽經從巳時到未時,陽明經從申時到戌時,少陽經從寅時到辰時;太陰經從亥時到醜時,少陰經從子時到寅時,厥陰經從醜時到卯時,這是因為陽氣運行快速,陰氣運行緩慢,陽氣主宰白天,陰氣主宰夜晚。陽三經痊癒的時間,從寅時到戌時,因為陽氣通道通常充盈;陰三經痊癒的時間,從亥時到卯時,因為陰氣通道通常不足。
《內經》說:陽氣中的太陽經,通於夏季的氣候,所以巳、午、未時,太陽經氣勢最盛。
風寒表證,症狀消退但不徹底者,十二日痊癒。
中風,發汗解表後,尚未完全舒暢者,十二日邪氣完全去除,六經都調和則痊癒。
病人全身發熱,反而想靠近衣物,這是熱在皮膚,寒在骨髓;全身發寒,反而不想靠近衣物,這是寒在皮膚,熱在骨髓。
皮膚代表淺表,骨髓代表深層;皮膚代表外,骨髓代表內。全身發熱想靠近衣物,是表熱裡寒;全身發寒不想靠近衣物,是表寒裡熱。
太陽中風,陽氣浮而陰氣虛弱。陽氣浮者,熱自發;陰氣虛弱者,汗自出。瑟瑟發抖惡寒,淅淅瀝瀝惡風,忽忽發熱,鼻塞乾嘔,用桂枝湯主治。
陽氣負責衛氣,陰氣負責營氣。陽脈浮者,是衛氣受風;陰脈虛弱者,是營氣虛弱。風邪侵犯衛氣,則衛氣實而營氣虛,所以發熱汗自出。經書上說:太陽病,發熱汗出,這是營氣虛弱衛氣強盛。瑟瑟發抖,是氣血不足,惡寒的樣子;淅淅瀝瀝,是雨聲一樣,惡風的樣子。衛氣虛則惡風,營氣虛則惡寒,營氣虛弱衛氣強盛,惡寒又惡風,因為自汗出,則皮膚鬆弛,腠理疏鬆,所以也惡風。忽忽發熱,是溫熱而發熱,像羽毛覆蓋一樣,說明熱在表。
鼻塞乾嘔,是風邪壅塞而氣機逆亂。用桂枝湯調和營衛,散發風邪。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味辛熱),芍藥(三兩,味苦酸,微寒),甘草(二兩,炙,味甘平),生薑(三兩,切,味辛溫),大棗(十二枚,擘,味甘溫)
《內經》說:辛甘發散為陽。桂枝湯,辛甘之劑,所以發散風邪。《內經》說:風邪所勝,平之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收之。所以以桂枝為主藥,芍藥甘草為輔藥。《內經》說:風邪在內,以甘緩之,以辛散之。所以以生薑大棗為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