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傷寒論》~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傷寒例第三

脈陰陽俱虛,熱不止者,死。

脈陰陽俱虛者,真氣弱也;熱不止者,邪氣勝也。《內經》曰:病溫虛甚者,死。

脈至乍疏乍數(趙本作「乍數乍疏」)者,死。

為天真榮衛之氣斷絕也。

脈至如轉索者,(趙本無「者」字)其日死。

為緊急而不軟,是中無胃氣,故不出其日而死。

譫言妄語,身微熱,脈浮大,手足溫者,生。逆冷,脈沉細者,不過一日,死矣。

譫言妄語,陽病也。身微熱,脈浮大,手足溫,為脈病相應;若身逆冷,脈沉細,為陽病見陰脈,脈病不相應,故不過一日而死。《難經》曰:脈不應病,病不應脈,是為死病。

此以前是傷寒熱病證候也。

白話文:

《傷寒例第三》:

脈象無論陰脈陽脈都虛弱,且發熱不退的,會死亡。
陰陽脈俱虛代表正氣衰弱;持續發熱則是邪氣旺盛。《內經》提到:溫病若虛弱至極,必死。

脈搏忽快忽慢的,會死亡。
這是因為人體根本的榮衛之氣已斷絕。

脈搏緊硬如扭轉的繩索,當日即死。
脈象緊急而不柔軟,表示胃氣已絕,因此活不過當天。

胡言亂語、輕微發熱、脈浮大且手腳溫暖的,可存活;
若四肢冰冷、脈沈細,則一日內必死。

胡言亂語屬陽證,若伴隨微熱、浮大脈和溫暖四肢,表示脈象與病症相符;
反之,若四肢冰冷、脈沈細,則是陽病出現陰脈,脈症矛盾,故一日內死亡。《難經》指出:脈象與病症不符,即為死症。

以上所述均為傷寒熱病的典型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