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傷寒論》~ 卷二 (5)
卷二 (5)
1. 傷寒例第三
陰陽俱病、表裡俱傷者,為兩感。以其陰陽兩感,病則兩證俱見。至於傳經,則亦陰陽兩經俱傳也。始得一日,頭痛者太陽,口乾煩滿而渴者少陰;至二日則太陽傳於陽明,而少陰亦傳於太陰,身熱譫語者陽明,腹滿不欲食者太陰;至三日陽明傳於少陽,而太陰又傳於厥陰,耳聾者少陽,囊縮而厥者厥陰,水漿不入,不知人者,胃氣不通也。
《內經》曰:五臟已傷,六腑不通,榮衛不行,如是之後,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陽明者十二經脈之長也,其血氣盛,故云不知人。三日其氣乃盡,故死矣。謂三日六經俱病,榮衛之氣,不得行於內外,腑臟之氣不得通於上下,至六日腑臟之氣俱盡,榮衛之氣俱絕,則死矣。
其不兩感於寒,更不傳經,不加異氣者,至七日太陽病衰,頭痛少愈也;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歇也;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也;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舌乾,已而嚏也;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人精神爽慧也。
六日傳遍,三陰三陽之氣皆和,大邪之氣皆去,病人精神爽慧也。
若過十三日以上不間,尺寸(趙本作「寸尺」)陷者,大危。
間者,瘳也。十二日傳經盡,則當瘳愈。若過十三日以上不瘳,尺寸之脈沉陷者,即正氣內衰,邪氣獨勝,故云大危。
若更感異氣,變為他病者,當依舊(趙本作「後」)壞證病(趙本作「病證」)而治之。若脈陰陽俱盛,重感於寒者,變為(趙本作「成」)溫瘧。
異氣者,為先病未已,又感別異之氣也。兩邪相合,變為他病,脈陰陽俱盛者,傷寒之脈也。《難經》曰:傷寒之脈,陰陽俱盛而緊澀。經曰:脈盛身寒,得之傷寒,則為前病熱未已,再感於寒,寒熱相搏,變為溫瘧。
陽脈浮滑,陰脈濡弱者,更遇於風,變為風溫。
此前熱未歇,又感於風者也。《難經》曰:中風之脈,陽浮而滑,陰濡而弱,風來乘熱,故變風溫。
陽脈洪數,陰脈實大者,(趙本有「更」字)遇溫熱,變為溫毒。溫毒為病最重也。
此前熱未已,又感溫熱者也。陽主表,陰主裡,洪數實大皆熱也,兩熱相合,變為溫毒。以其表裡俱熱,故為病最重。
陽脈濡弱,陰脈弦緊者,更遇溫氣,變為溫疫。(趙本注:「一本作瘧」)以此冬傷於寒,發為溫病,脈之變證,方治如說。
此前熱未已,又感溫氣者也。溫熱相合,變為溫疫。
凡人有疾,不時即治,隱忍冀瘥,以成痼疾。
凡覺不佳,急須求治,苟延時日,則邪氣入深,難可複製。《千金》曰:凡有少苦,似不如平常,即須早道;若隱忍不治,冀望自瘥,須臾之間,以成痼疾,此之謂也。
小兒女子,益以滋甚。
白話文:
傷寒例第三
陰陽兩種病氣同時入侵,表裡都受損傷,稱為「兩感」。因為陰陽兩種病氣同時侵犯,所以兩種病症都會同時出現。疾病傳變到經絡,也會同時傳遍陰陽兩條經絡。發病第一天,頭痛是太陽經病,口乾、煩悶、口渴是少陰經病;第二天,太陽經病傳到陽明經,少陰經病傳到太陰經,身體發熱、神志不清是陽明經病,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是太陰經病;第三天,陽明經病傳到少陽經,太陰經病傳到厥陰經,耳朵聾是少陽經病,陰囊縮小、厥冷是厥陰經病,水和食物都喝不下,不認識人是胃氣不通。
《內經》說:「五臟已經受損,六腑不通暢,營衛之氣運行不順,這樣的情況下,三天就會死亡,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說:「陽明經是十二經脈中最長的,它的血氣最盛,所以說不認識人。三天後它的氣就耗盡了,所以就死了。」意思是說,三天內六經都生病了,營衛之氣不能在內外運行,腑臟之氣不能在上下通行,到第六天腑臟之氣都耗盡了,營衛之氣都斷絕了,人就死了。
如果沒有陰陽兩感,也沒有經絡傳變,沒有其他病氣的入侵,到第七天太陽經病勢減弱,頭痛稍有好轉;第八天陽明經病勢減弱,發熱減輕;第九天少陽經病勢減弱,耳朵稍微能聽見聲音;第十天太陰經病勢減弱,腹部脹滿減輕恢復原狀,開始想吃東西;第十一天少陰經病勢減弱,口渴止住、舌頭乾燥消失,然後打噴嚏;第十二天厥陰經病勢減弱,陰囊恢復正常,小腹稍微下垂,全身氣息都恢復了,病人精神爽朗聰慧。
第六天傳遍六經,三陰三陽的氣都調和了,邪氣都消除了,病人精神爽朗聰慧。
如果超過十三天病症沒有間斷,寸口脈沉陷,那就非常危險。
間斷,指病情好轉。十二天經絡傳變結束,就應該痊癒。如果超過十三天沒有痊癒,寸口脈沉陷,那就是正氣衰敗,邪氣獨盛,所以說非常危險。
如果再次感染其他病氣,轉變成其他疾病,就應該根據新的病症來治療。如果脈象陰陽俱盛,再次受寒,就會變成溫瘧。
其他病氣,是指之前的病沒有痊癒,又感染了其他的病氣。兩種邪氣結合,轉變成其他疾病,脈象陰陽俱盛,是傷寒的脈象。《難經》說:「傷寒的脈象,陰陽都盛而緊澀。」經書上說:「脈象盛而身體寒冷,是得了傷寒,這是之前的熱病沒有痊癒,又再次受寒,寒熱相互搏鬥,轉變成溫瘧。
陽脈浮滑,陰脈濡弱,又遇到風邪,就會變成風溫。
這是之前的熱病沒有消退,又感染了風邪。《難經》說:「中風的脈象,陽脈浮而滑,陰脈濡而弱,風邪乘著熱邪而來,所以變成了風溫。」
陽脈洪大而數,陰脈實大,遇到溫熱之邪,就會變成溫毒。溫毒是最嚴重的疾病。
這是之前的熱病沒有痊癒,又感染了溫熱之邪。陽主表,陰主裡,洪大而數都屬於熱象,兩種熱邪結合,就變成了溫毒。因為表裡都熱,所以是病情最重的。
陽脈濡弱,陰脈弦緊,又遇到溫熱之氣,就會變成溫疫。(注:有一種說法是瘧疾)這是冬天受寒,發作溫病,脈象的變化和治療方法,正如上面所說。
這是之前的熱病沒有痊癒,又感染了溫熱之氣。溫熱結合,變成了溫疫。
凡是人生病,沒有及時治療,隱忍著等待自愈,就會變成慢性疾病。
凡是感覺不舒服,就應該趕快就醫,如果拖延時間,邪氣就會深入,很難治療。《千金要方》說:「凡是有一點點不舒服,感覺不如平常,就應該及早就醫;如果隱忍不治,盼望自愈,很快就會變成慢性疾病,這就是這個道理。」
兒童和婦女,病情會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