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無己

《註解傷寒論》~ 卷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

1. 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證並治法第二十二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證,前三陰三陽篇中,悉具載之。

卷內音釋,上卷已有。

此以下諸方,於隨卷本證下雖已有,緣止以加減言之,未甚明白,似於覽者檢閱未便,今復校勘,備列於後:

桂枝加葛根湯主之(熊校記:湯下汪本增主之二字)方:

葛根(四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桂枝(二兩,去皮),麻黃(三兩,去節)

白話文:

這第十卷,第二十二篇,總共四十八種症狀,先前三陰三陽篇中,都已經詳細記載了。

卷內音釋,在上卷已經有。

方劑

以下這些方劑,雖然在各自的卷本症狀下已經列出,但僅以加減言之,並不十分清楚,對於閱讀者檢閱起來可能不太方便。現在重新校勘,並完整列於下方:

桂枝加葛根湯主治:

葛根(四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桂枝(二兩,去皮),麻黃(三兩,去節)

上七(醫統本作「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醫統本無「麻黃」一味藥,醫統本無此二字)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醫統本有「湯」字)法。(趙本卷二載此方,句下有「將息及禁忌」五字)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

於桂枝方內,加厚朴二兩,杏仁五十個,去皮尖,余依前法。

桂枝加附子湯方:

白話文:

上七味,用一斗水,先煮麻黃、葛根,減去二升,去掉表面的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去渣,溫溫地服用一升,蓋好被子,微微出汗即可,不用喝粥,其他方面和桂枝湯用法相同。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再加厚朴二兩,杏仁五十個,去皮尖,其他方面依舊相同。

桂枝加附子湯:

於桂枝湯方內,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朮附湯方,附於此方內,去桂枝,加白朮四兩,依前法。

桂枝去芍藥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余依前法。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生薑(切),甘草(炙),麻黃(各一兩,去節),大棗(四枚,擘),杏仁(仁醫統本作人,二十四個,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趙本醫統本並作人。者)

白話文:

在桂枝湯的方劑中,加入一枚附子,炮制后去掉皮,分成八片,其他部分按照原來的做法。朮附湯的方劑,則是在這個方劑的基礎上,去掉桂枝,加入四兩白朮,其他部分按照原來的做法。

桂枝去芍藥湯的方劑:

在桂枝湯的方劑中,去掉芍藥,其他部分按照原來的做法。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的方劑:

在桂枝湯的方劑中,去掉芍藥,加入一枚附子,炮制后去掉皮,分成八片,其他部分按照原來的做法。

桂枝麻黃各半湯的方劑: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生薑(切),甘草(炙),麻黃(各一兩,去節),大棗(四枚,擘),杏仁(二十四個,用湯浸泡后去掉皮尖和兩粒仁)。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芍藥(一兩六銖),麻黃(十六銖,去節),生薑(一兩六銖,切),杏仁(仁,醫統本作人。十六個,去皮尖),甘草(一兩二銖,炙),大棗(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

白虎加人參湯方:

於白虎湯方內,加人參三兩,余依白虎湯法。

白話文:

取七味藥材,用五升水,先煮麻黃一兩次沸騰,去其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一升八合,過濾藥渣,溫服六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去桂枝,加茯苓、白朮各三兩,余依前法,煎服。小便利,則愈。

以上九方,病證並在第二卷內。

葛根加半夏湯方:

於葛根湯方內,加入半夏半升,余依葛根湯法。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方:

於第二卷桂枝湯方內,更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余依桂枝湯法服。

梔子甘草豉湯方:

白話文: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去掉桂枝,加入茯苓和白朮各三兩,其他按照桂枝湯的煎服方法。如果小便通暢,就代表病症痊癒了。

葛根加半夏湯是在葛根湯的基礎上,加入半夏半升,其他按照葛根湯的煎服方法。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芍藥和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其他按照桂枝湯的煎服方法。

梔子甘草豉湯的方子是:

於梔子豉湯方內,加入甘草二兩,余依前法。得吐,止後服。

梔子生薑豉湯方:

於梔子豉湯方內,加生薑五兩,余依前法。得吐,止後服。

柴胡加芒硝湯方:

於小柴胡湯方內,加芒硝六兩,余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桂枝加桂湯方:

於第二卷桂枝湯方內,更加桂二兩,共五兩,余依前法。

白話文:

在梔子豉湯的藥方中,加入甘草兩錢,其他藥物照舊。如果病人吐了,就停止服用。

梔子生薑豉湯方:

在梔子豉湯的藥方中,加入生薑五錢,其他藥物照舊。如果病人吐了,就停止服用。

柴胡加芒硝湯方:

在小柴胡湯的藥方中,加入芒硝六錢,其他藥物照舊。如果服用後沒有效果,就再服用一次。

桂枝加桂湯方:

在第二卷桂枝湯的藥方中,再加桂枝兩錢,總共五錢,其他藥物照舊。

以上六方,病證並在第三卷內。

柴胡桂枝湯方:

桂枝(去皮),黃芩,人參(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芍藥(一兩半),大棗(六枚,擘),生薑(一兩半,切),柴胡(四兩)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趙本卷四載此方,服下有「一升」二字)

附子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白話文:

以上六方,病證都可以在第三卷中找到。

柴胡桂枝湯的組成:

桂枝(去皮),黃芩,人參(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芍藥(一兩半),大棗(六枚,擘),生薑(一兩半,切),柴胡(四兩)。

將以上九味藥材,以七升水煮至三升,去渣,溫服。(趙本卷四載此方,服下有「一升」二字)

附子瀉心湯的組成:

大黃,黃連,黃芩(各一兩),附子(一枚,炮製,去皮,破開,另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生薑瀉心湯方:

生薑(四兩,切),甘草(三兩,炙),人參(三兩),乾薑(一兩),黃芩(三兩),半夏(半升,洗),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醫統本有「擘」字)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四兩),黃芩(三兩),乾薑(三兩),半夏(半升,洗),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成三份,用麻沸湯兩升浸泡,一會兒後,將藥渣濾掉,加入附子汁,分溫熱兩次服用。

生薑瀉心湯的藥方:生薑四兩,切片;甘草三兩,炙烤;人參三兩;乾薑一兩;黃芩三兩;半夏半升,洗淨;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將以上八味藥材用水一斗煮至六升,濾去藥渣,再煎至三升,溫熱服用一升,每天服用三次。

甘草瀉心湯的藥方:甘草四兩;黃芩三兩;乾薑三兩;半夏半升,洗淨;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掰開。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

於黃芩湯方內,加半夏半升,生薑一兩半,余依黃芩湯法服。

以上五方,病證並在第四卷內。

桂枝加大黃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大黃(一兩。趙本卷六載此方,作「大黃二兩」),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芍藥湯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用一斗水煮,煮到剩下六升,去渣後再煎取三升,溫溫地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在黃芩湯的基礎上,加入半夏半升、生薑一兩半,其他服用方法依黃芩湯。

以上五個方劑,詳細的病症描述都在第四卷裡。

桂枝、大黃、芍藥、生薑、甘草、大棗各取適量,加水七升煮到剩下三升,去渣,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於第二卷桂枝湯方內,更加芍藥三兩,隨(醫統本作「通」)前共六兩,余依桂枝湯法。

四(趙本四上有「當歸」二字)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趙本卷六載此方)

當歸(二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桂枝(三兩,去皮),細辛(三兩),生薑(半斤,切),大棗(二十五枚,擘),吳茱萸(二升)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白話文:

針對四逆症,另加吳茱萸生薑湯方

當歸二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桂枝三兩(去皮),細辛三兩,生薑半斤(切),大棗二十五枚(擘),吳茱萸二升。

以上九味藥材,用水六升,清酒六升,混合煮至五升,去渣,溫熱後分五次服用。另一種用法是用水四升,酒四升。

以上三方,病證並在第六卷內。

四逆加人參湯方:

於四逆湯方內,加人參一兩,余依四逆湯法服。

四逆加豬膽汁湯方:

於四逆湯方內,加入豬膽汁半合,余依前法服;如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以上二方,病證並(醫統本作「並」)在第七卷內。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方,其對應的疾病症狀都可以在第六卷中找到。

四逆加人參湯的組成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再加入一兩的人參,其他用法與四逆湯相同。

四逆加豬膽汁湯的組成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再加入半合的豬膽汁,其他用法與前述相同;若無豬膽,可用羊膽代替。

以上兩種藥方,其對應的疾病症狀都可以在第七卷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