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傷寒論》~ 卷一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7)

1. 平脈法第二

衛為氣,面色黃者,衛氣衰也;榮為血,面色青者,榮血衰也。榮行脈中為根,衛行脈外為葉。榮為陰,衛為陽;榮為根,衛為葉。根葉俱微,則陰陽之氣內衰,致生寒慄而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趺陽脈浮而芤,浮者衛氣衰,(趙本作「虛」)芤者榮氣傷,其身體瘦,肌肉甲錯,浮芤相搏,宗氣衰微,(趙本作「微衰」)四屬斷絕。

經曰:衛氣盛,名曰高。高者,暴狂而肥。榮氣盛,名曰章。章者,暴澤而光。其身體瘦而不肥者,衛氣衰也;肌肉甲錯而不澤者,榮氣傷也。宗氣者,三焦歸氣也。四屬者,皮肉脂髓也。榮衛衰傷則宗氣亦微,四屬失所滋養,致斷絕矣。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氣實,實則谷消而水化也。谷入於胃,脈道乃行,而(趙本作「水」)入於經,其血乃成。榮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

衛為陽,微為亡陽。脈微者,衛氣疏,衛溫分肉、肥腠理,衛氣既疏,皮膚不得溫肥,則空虛也。經曰:緩者胃氣有餘,有餘為實,故云緩者胃氣實。《內經》曰:食入於胃,淫精於脈。是谷入於胃,脈道乃行也。《針經》曰:飲而液滲於絡,合和於血,是水入於經,其血乃成也。

胃中谷消水化而為血氣,今衛疏榮盛,是榮氣強而衛氣弱也。衛氣弱者,外則不能固密皮膚而氣為之疏,內則不能衛護其血,而血為之崩。經,常也。三焦者,氣之道路。衛氣疏,則氣不循常度,三焦絕其常度也。

趺陽脈微而緊,緊則為寒,微則為虛,微緊相搏,則為短氣。

中虛且寒,氣自短矣。

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

煩者熱也。少陰脈弱者,陰虛也。陰虛則發熱,以陰部見陽脈非大虛也,故生微煩。厥逆者,四肢冷也。經曰:陰陽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厥冷是也。少陰脈澀者,陰氣澀不能與陽相順相接,故厥逆也。

趺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膚硬。

脾胃為榮衛之根,脾能上下,則水穀消磨,(醫統本作「磨消」)榮衛之氣,得以行。脾氣虛衰不能上下,則榮衛之氣不得通營於外,故趺陽脈不出。身冷者,衛氣不溫也。膚硬者,榮血不濡也。

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厥。當刺期門、巨闕。

屍厥者,為其從厥而生,形無所知,其狀若屍,故名屍厥。少陰脈不出,則厥氣客於腎,而腎氣微,少精血,厥氣上奔,填塞胸膈,壅遏正氣,使宗氣反聚,而血結心下。《針經》曰:五穀入於胃,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

又曰:榮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而為血,以營四末。今厥氣大甚,宗氣反聚而不行,則絕其呼吸,血結心下而不流,則四體不仁。陽氣為厥氣所擁,不能宣發,退下至陰股間,與陰相動。仁者柔也,不仁者,言不柔和也,為寒熱痛癢俱不覺知者也。陽氣外不為使,內不得通,榮衛俱不能行,身體不仁,狀若屍也。

白話文:

《平脈法第二》:

衛氣代表陽氣,若面色發黃,表示衛氣衰弱;營氣代表血液,若面色發青,表示營血不足。營氣運行於脈管內如同樹根,衛氣運行於脈管外如同樹葉。營屬陰,衛屬陽;營是根基,衛是枝葉。若兩者皆虛弱,陰陽之氣在體內衰敗,會導致怕冷發抖、咳嗽氣逆、吐出腥臭痰液或涎沫。

趺陽脈若呈現浮而中空的脈象,浮脈表示衛氣虛弱,芤脈表示營氣受損,這類患者通常身體消瘦、皮膚乾燥如鱗甲。浮脈與芤脈同時出現,代表宗氣衰微,四肢百骸失去濡養。

醫書記載:衛氣過盛稱為「高」,這類人會突然狂躁且肥胖;營氣過盛稱為「章」,這類人皮膚突然潤澤光亮。若身體消瘦不胖,是衛氣衰弱;皮膚乾枯無光澤,是營氣受損。宗氣是三焦匯聚之氣,四屬指皮、肉、脂、髓。營衛衰敗會連帶使宗氣虛弱,導致四肢形體失去滋養。

寸口脈微弱而緩慢,微弱表示衛氣不固,皮膚腠理空虛;緩脈表示胃氣充實,能消化食物轉化水穀精微。食物入胃後化生血氣,營氣過盛反而使皮膚疏鬆,三焦經氣阻斷,可能引發血崩。

衛屬陽,脈微代表陽氣流失。衛氣能溫養肌肉、充實腠理,若衛氣虛弱,皮膚失養就會空虛無力。緩脈反映胃氣充足,食物入胃後精微輸布脈中,水液滲入經絡化生血液。當衛虛營盛時,營氣過強而衛氣過弱,對外不能固護肌表,對內不能統攝血液,導致血崩。三焦是氣血通道,衛氣失調會使氣血運行失常。

趺陽脈微弱兼緊繃,緊脈主寒證,微脈主虛證,兩者並見會導致呼吸短促,這是中焦虛寒所致。

少陰脈弱而澀滯,脈弱會輕微煩熱,脈澀會手腳冰冷。少陰脈弱表示陰虛生內熱,脈澀表示陰氣運行不暢,無法與陽氣交接,故四肢厥冷。

趺陽脈難以觸及時,表示脾氣失調,身體冰冷、皮膚僵硬。脾胃是營衛之氣的來源,脾失運化會使營衛之氣無法輸布,導致衛氣不溫、營血不潤。

少陰脈消失表示腎氣虛弱、精血不足,逆氣上衝胸膈,使宗氣鬱結、瘀血阻滯心脈,陽氣下陷至大腿內側,與陰氣相搏,造成身體麻木失去知覺,稱為「屍厥」。此時應針刺期門穴與巨闕穴。屍厥是因氣血逆亂導致昏迷,形如死屍。當少陰脈斷絕,邪氣侵犯腎臟,腎精虧虛使逆氣上衝,阻塞胸膈氣機,宗氣鬱結、心脈瘀阻。醫書記載宗氣積聚胸中推動呼吸,營氣化生血液濡養四肢。若逆氣過盛阻滯宗氣運行,會使呼吸停滯、血瘀心脈而四肢麻木。陽氣被邪氣壓抑無法宣發,下陷至陰部,導致身體完全失去知覺,狀若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