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衫

《釐正按摩要術》~ 卷四·列證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列證 (7)

1. 臍風

臍者,小兒之根蒂也,名曰神闕。穴近三陰,喜溫惡涼,喜干惡濕。如斷臍有法,臍風何自而起。惟有水濕風冷之氣,入於臍中,兒必腹脹臍腫,日夜啼叫,此臍風之初發也。眼角眉心忽見黃色,即是臍風見證,宜急治。若黃色到鼻,治猶易,到人中、承漿則難。甚至口鎖、唇緊、頭強者不治。

但臍風初見,總在初生三日之內,舌硬眼閉,口吐白沫,哭不出聲,左右牙齦上齶有硬梗,藍黃白色如雞魚脆骨形狀,或白點如粟米大,亟用銀針,將齦齶硬梗外,以及黃白點顆刺破,以青布蘸濕扭干,塗以墨汁。內治用防風一錢煎服。

白話文:

臍,是嬰兒的根本所在,稱為神闕。此穴靠近三陰經脈,喜溫怕冷,喜乾燥怕潮濕。若斷臍時手法得當,何來臍風?只有水濕風寒之氣侵入臍中,孩子才會腹脹臍腫,日夜哭鬧,這就是臍風初發的表現。

眼角眉心忽然出現黃色,就是臍風的徵兆,需及時治療。若黃色只到鼻尖,治療相對容易;若蔓延到人中、承漿,就比較難治。甚至口鎖、嘴唇緊閉、頭部僵硬者,則難以醫治。

但臍風初發,大多在新生兒出生後三天內出現,舌頭硬、眼睛閉合、口吐白沫、哭不出聲,左右牙齦上顎有硬塊,呈藍黃白色,形狀像雞魚骨頭,或有白色斑點如粟米大小,需用銀針將牙齦上顎硬塊以及黃白斑點刺破,用青布沾濕後擰乾,塗上墨汁。內服以防風一錢煎湯服用。

分陰陽,(七十遍。)推三關,(五十遍。)退六腑,(七十遍。)運八卦,(五十遍。)推肺經,(五十遍。)揉外勞宮。(二百遍。)凡推用蔥薑湯。燈火焠法,於兒囟門、眉心、人中、承漿,兩大指少商諸穴各一燋,臍輪六燋,未落臍帶,於帶口一燋,既落,於落處一燋,共十三燋。其腹有青筋叉縫處均宜燋。(見卷二,三十頁。)

按:臍風證,每起於斷臍不慎。夏禹鑄以為風入腹,附於肝,肝竅在目,眼角黃也,肝木乘土,鼻準黃也。以致入腎入心,口撮舌強也。及早治之,以焠法為要,猶可告痊。(惕厲子)

白話文:

分開陰陽經絡,重複七十次;推動三關穴,重複五十次;疏通六腑,重複七十次;運轉八卦掌,重複五十次;推拿肺經,重複五十次;揉按外勞宮穴,重複二百次。所有推拿動作都使用蔥薑湯輔助。用燈火灼燒法,分別在嬰兒的囟門、眉心、人中、承漿、兩隻手指的少商穴各灼一次,在肚臍周围灼六次,臍帶未脫落時,在臍帶口灼一次,脫落後在脫落處灼一次,共計十三次。嬰兒肚子上有青筋或裂縫的地方,也都適合用燈火灼燒。

臍風症狀通常是因為斷臍處理不當導致。夏禹鑄認為是風氣入侵腹部,附著於肝臟,肝臟的竅竅在眼睛,所以眼角會發黃;肝木克土,所以鼻尖也會發黃。風氣進一步侵入腎臟和心臟,就會導致口部緊縮、舌頭僵硬。及早治療,以灼燒法為主要方法,仍然可以痊癒。

2. 鵝口

鵝口,起於初生之小兒。口內白屑,試去復生,重則滿舌上齶疊疊腫起,狀如鵝口,開而不合,哭聲不出,乳食為難。或生牙齦上下,名曰馬牙,皆由心脾胎熱上攻所致也。藥以清熱瀉脾主之。

推食指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分陰陽,(三十六遍。)撈明月,(三十六遍。)打馬過天河。(三十六遍。)

扁銀簪腳,將牙齦刮破出血,以軟絹拭淨,磨陳墨汁塗之。頭髮蘸井水拭口,再以白礬燒灰二錢,硃砂水飛二錢,馬牙硝五錢,研末,用白鵝糞水攪取汁,塗舌與口角上即愈。

白話文:

新生兒口中出現白色屑狀物,即使擦掉也會重新出現,嚴重時舌頭和上顎會腫脹堆疊,看起來像鵝嘴一樣張開合不上,孩子哭不出聲音,也難以進食。有時牙齦上下也會長出像馬牙一樣的白色物體,這些都是由於心脾積熱上攻所致。治療方法是清熱瀉脾。

用食指在孩子的手臂上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分陰陽(三十六遍)、撈明月(三十六遍)、打馬過天河(三十六遍)。

用扁銀簪刮破牙齦讓其出血,用軟布擦拭乾淨,塗上研磨好的陳墨汁。再用頭髮蘸井水擦拭孩子的嘴巴,並將白礬燒成灰末二錢、硃砂研磨成細粉二錢、馬牙硝五錢混合在一起,用白鵝糞水調和後塗抹在孩子的舌頭和嘴角上即可痊癒。

按:鵝口一證,在胎時受其母飲食熱毒之氣,蘊結心脾,因之甫生後,即發於口舌之間。內治以清熱瀉脾為主,外治如所列諸法足矣。倘不急於求治,必將口舌摩爛,不能吮乳,則命難痊也。(惕厲子)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醫文字,用簡易的方式來說就是: 「鵝口病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期間吃了太多辛辣、油膩的食物,讓孩子的心和脾胃受到影響,所以出生後就會出現口腔問題。治療的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和調理脾胃,也可以使用一些外部療法。如果不及早治療,孩子的嘴巴會磨破,無法吃奶,那生命就危險了。」(警惕的人)

3. 牙疳

牙疳,由內蘊胎毒,外感熱毒,毒氣上攻,牙根潰爛,隨變黑腐,臭穢難聞,辨證最速,名為走馬牙疳。內治以瀉毒清熱主之。

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二百遍。)清天河水,(二百遍。)水裡撈明月,(五十遍。)搖頭,(三十遍。)凡推用香麝蔥湯水。金棗砒一枚,用紅棗一個去核,以紅砒黃豆大一粒入棗內,濕紙重重包裹,慢火上煅至煙盡為度,研細末。穿腸骨一錢,(即狗屎中未化骨,於白色屎內尋之即得)珍珠、牛黃各五分,冰片八分,廣木香一錢二分,銅綠二錢五分,人中白(煅)三錢。共八味,各研細末,秤准和勻,先用防風二錢,馬兜鈴三錢,甘草一錢,煎湯洗患處。

白話文:

牙疳的治療方法

牙疳,是由於體內積存的胎毒,或外感熱毒,毒氣向上侵犯牙根,導致牙根潰爛,逐漸變黑腐爛,散發出難聞的臭味。這種病症的診斷很迅速,俗稱「走馬牙疳」。

治療方法主要是以瀉毒清熱為主。

推拿手法

  • 分陰陽:推拿手法,重複二百遍。
  • 推三關:推拿手法,重複一百遍。
  • 退六腑:推拿手法,重複二百遍。
  • 清天河水:推拿手法,重複二百遍。
  • 水裡撈明月:推拿手法,重複五十遍。
  • 搖頭:重複三十遍。

以上推拿手法需使用香麝蔥湯水。

內服藥物

  • 金棗砒:取一枚紅棗去核,放入黃豆大小的砒霜,以濕紙包裹,用慢火煅燒至煙消散盡,研磨成細粉。
  • 穿腸骨:取狗屎中未化掉的骨頭一錢(在白色糞便中尋找),研磨成細粉。
  • 珍珠、牛黃:各取五分,研磨成細粉。
  • 冰片:取八分,研磨成細粉。
  • 廣木香:取一錢二分,研磨成細粉。
  • 銅綠:取二錢五分,研磨成細粉。
  • 人中白:取三錢,煅燒後研磨成細粉。

以上八味藥材,分別研磨成細粉,按比例混合均勻。

外用藥物

  • 防風:取二錢,研磨成細粉。
  • 馬兜鈴:取三錢,研磨成細粉。
  • 甘草:取一錢,研磨成細粉。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清水煎煮,用藥液洗患處。

以舊青布拭淨毒血,用前藥末一分,磨陳京墨調藥擦之,大有神功。韭根松蘿茶各二錢,煎成濃汁,乘熱以雞翎蘸洗患處,去淨腐肉。

按:牙疳一證,因熱毒攻胃上發,齦肉赤爛腫痛,口臭出血,牙齒脫落,穿腮蝕唇,病勢危急。外用前藥敷之,內治如芩、連、硝、黃、蘆薈、蕪荑、雄黃之屬。或加犀、羚、白虎之品,以清火解毒為先,方期有濟。然此證專恃胃強能食,堪勝峻藥,否則終無生機也。(惕厲子)

白話文:

治療方法

  1. 用乾淨的舊青布擦拭乾淨患處的毒血。
  2. 取藥末一份,磨碎陳年京墨,調成藥膏塗抹患處,療效顯著。
  3. 將韭根和松蘿各二錢,煎煮成濃汁,趁熱用雞毛蘸取塗抹患處,去除腐肉。

病因分析

牙疳症是由於熱毒侵犯胃部而引起的,症狀包括牙齦紅腫疼痛、口臭出血、牙齒脫落、面頰潰爛、嘴唇糜爛,病勢危急。

治療原則

外用藥物敷於患處,內服藥物則需以芩、連、硝、黃、蘆薈、蕪荑、雄黃等清熱解毒藥為主,可加入犀、羚、白虎等藥物增強療效。

注意事項

牙疳症患者需要胃氣強健,才能耐受峻猛的藥物,否則難以痊癒。

出處

惕厲子

說明

  • 文中「一分」指古代藥量單位,約為現代的0.1克。
  • 「二錢」指古代藥量單位,約為現代的1.2克。
  • 「京墨」指一種黑色礦物顏料,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 「芩、連、硝、黃、蘆薈、蕪荑、雄黃」等藥物均為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犀、羚、白虎」等藥物均為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備註

本文僅供參考,不建議自行用藥。如有牙疳症狀,請務必前往正規醫院就診,遵醫囑用藥。

4. 重舌

脾之脈絡系舌旁,肝之脈絡系舌本,心之脈絡系舌根。心脾蘊熱,則氣血俱盛,腫附舌根,其形狀似舌,如舌下又一小舌,故曰重舌也。宜針刺出血,向旁挑之,不可深刺正中主筋之上也。內治以清心泄熱主之。

分陰陽,(二十四遍。)推食指三關,(三十六遍。)推心經,(三十六遍。)推脾經,(一百遍。)推六腑,(三十六遍。)運八卦,(三十六遍。)運水入土,(五十遍。)清天河水。(三十六遍。)凡推用蔥湯。

按:《醫宗金鑑·幼科心法》所列吐舌、弄舌、木舌、以及重舌等證。僅例重舌,有舉一漏萬之弊。吐舌,則面紅,尿赤,口渴,煩躁不安,宜導赤,瀉心火也;弄舌,以兒舌在口內搖動者,唇焦舌乾,煩熱便穢,治以瀉黃湯,藿、防、山梔、石膏、甘草之屬。木舌者,舌硬如木,不能轉動,內治以瀉心熱,外以紫雪丹塗舌上,是將《心法》所列者補其闕也。然是書祗列二十四證,遺漏甚多,亦以仍周氏之舊爾。

(惕厲子)

白話文:

舌頭的側面連接著脾經,舌根連接著肝經,舌頭下方連接著心經。當心脾積熱時,氣血充盈,就會在舌根處形成腫塊,形狀像舌頭,像是在舌頭下方又長出一條小舌頭,所以稱為重舌。治療方法是用針刺出血,向旁邊挑刺,不要深刺正中間的主要經脈。內服藥物以清心瀉熱為主。

治療方法如下:分陰陽推拿二十四遍,推食指三關三十六遍,推心經三十六遍,推脾經一百遍,推六腑三十六遍,運八卦三十六遍,運水入土五十遍,清天河水三十六遍。所有推拿手法都使用蔥湯。

除了重舌,還有吐舌、弄舌、木舌等症狀。吐舌表現為臉紅、尿赤、口渴、煩躁不安,應該用導赤藥瀉心火。弄舌是指孩子舌頭在嘴裡搖動,伴隨嘴唇乾裂、舌頭乾燥、煩躁發熱、大便穢濁,可用瀉黃湯,藥材包括藿香、防風、山梔子、石膏、甘草等。木舌是指舌頭僵硬像木頭一樣,不能轉動,內服藥物以瀉心熱為主,外用紫雪丹塗抹舌頭。這是在《心法》所列的症狀基礎上補充了一些內容。然而,這本書只列舉了二十四種症狀,遺漏很多,只是沿襲了周氏的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