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正按摩要術》~ 卷四·列證 (6)
卷四·列證 (6)
1. 食積
食積。由乳食積滯,胸悶腸鳴,噯氣酸腐,見食則惡,或脹或痛,大便臭穢,矢氣有傷食之味。夾寒則面色白㿠,舌苔白膩,口吐清水,食物不化,手足時冷。夾熱則面赤唇乾,口渴,舌苔黃膩。積久脾傷,延成疳疾。內治以健脾扶陽主之。
分陰陽,(一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運八卦,(一百遍。)分腹陰陽,(二百遍。)揉臍,(二百遍。)推補脾土。(一百遍。)凡推用蔥姜水。用熨法,(見卷二,四十五頁。)灸法,灸神闕、鳩尾、氣海各穴七壯。(見卷二,二十六頁。)吐法,(見卷二,二十二頁。
)下法,(見卷二,二十三頁。)通脈法。(見卷二,四十三頁。)
白話文:
吃太多乳食導致食物積滯,胸口悶脹,腸胃鳴叫,打嗝時有酸腐味,看到食物就反胃,肚子或脹或痛,大便臭穢,放屁有食物腐敗的味道。如果夾雜寒氣,則面色蒼白,舌苔白膩,口吐清水,食物難以消化,手腳時常冰冷。如果夾雜熱氣,則面紅唇乾,口渴,舌苔黃膩。積久傷脾,久而久之會發展成疳疾。治療以健脾扶陽為主。
分陰陽一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運八卦一百遍,分腹陰陽兩百遍,揉臍兩百遍,推補脾土一百遍。推拿時要用蔥薑水。可以用熨法,詳見卷二第四十五頁。可以用灸法,灸神闕、鳩尾、氣海各穴七壯,詳見卷二第二十六頁。可以用吐法,詳見卷二第二十二頁。可以用下法,詳見卷二第二十三頁。可以用通脈法,詳見卷二第四十三頁。
附治傷乳。陳紅曲一錢五分,砂仁五分,生薑一片,水煎服。
附治傷一切諸穀食,將所傷之物燒灰,如雞內金炙灰,磨枳實汁調服。
附治傷諸肉食及生魚膾。草果(麵包煨)五分,焦山楂肉一錢五分,研末,薑湯調服。
附治傷麵筋粽子等物,諸藥不能消化。即以本物拌綠礬燒灰,沙糖酒下。
白話文:
-
治療傷害乳房的狀況,使用陳紅曲一錢五分、砂仁五分和一片生薑,用水煎煮後飲用。
-
治療因吃各種穀物食品引起的傷害,將引起傷害的食物燒成灰塵,例如使用雞內金或枳實的灰塵,然後調和成汁飲用。
-
治療因食用各種肉類和生魚片引起的傷害,使用五分草果(先用麵粉包裹並加熱),一錢五分的焦山楂肉,研磨成粉末,與薑湯混合飲用。
-
治療因食用麵筋、糉子等不易消化的物質引起的傷害,無法通過藥物進行消化。可直接將該食物與綠礬混合後燒成灰塵,再用沙糖酒飲用。
附治傷糯米粉餅餌。用炒酒藥或酒麴三錢炒,糖薑湯下。
附治傷索粉片者。紫蘇煎濃湯加杏仁泥服之。
附治傷面傷豆腐者。生萊菔煎湯飲之。如無生萊菔,以萊菔子煎湯亦效。
附治傷瓜果生冷菜物。木香、砂仁各一錢。炮薑、肉桂各三分,麝香少許,共研末和飯杵丸,炒山楂煎湯下。
白話文:
如果傷口是因食用瓜果生冷菜物所造成,可以用木香、砂仁各一錢,炮薑、肉桂各三分,麝香少許,一起研磨成粉末,再用飯團成丸,用炒山楂煎湯送服。
附治傷蟹膚痛者。蘇葉一錢,生薑一塊,煎湯,加丁香汁少許服,最效。
附治傷雞卵鴨卵胸腹滿悶。生薑、大蒜泥搗汁,和開水頻咽之。
附治傷狗肉。杏仁四兩,去皮尖,和沸湯搗爛絞汁,服二次即解,或以蘆根水煮汁飲亦效。
按:飲以養陽,食以養陰。飲食所以衛生,實脾胃所生之本也。胃旺則多食不滯,過時不飢。脾運則分輸五臟,榮潤四肢。然以生冷則戕胃,飢飽則戕脾。中氣先餒,不宜專事消導。中氣,即脾胃沖和之元氣也。脾氣以健運為要,胃氣以下行為順。胃強脾弱,則消穀而便溏,脾強胃弱,則知飢而納少。
白話文:
如果被螃蟹夾傷導致皮膚疼痛,可以用蘇葉一錢和生薑一塊煎湯,再加入少許丁香汁服用,效果最佳。
如果被雞蛋或鴨蛋噎住,導致胸腹脹滿悶痛,可以用生薑和大蒜泥搗汁,和開水一起頻頻吞服。
如果誤食狗肉,可以用杏仁四兩去皮尖,和沸水一起搗爛絞汁,服用兩次即可解毒。也可以用蘆根煮水喝,效果也很好。
飲食要均衡,喝湯滋養陽氣,吃飯滋養陰氣。飲食是健康之本,脾胃是飲食的根本。胃氣旺盛,就能吃得多而不積食,過了飯點也不會覺得餓。脾氣運化正常,就能將營養物質輸送到五臟六腑,滋養四肢。但是,生冷的食物會損傷胃氣,暴飲暴食會損傷脾氣。如果中氣不足,就不宜過度消食導滯。中氣就是脾胃沖和之元氣。脾氣以健運為要,胃氣以下行為順。胃氣強而脾氣弱,就會吃得多但容易拉肚子;脾氣強而胃氣弱,就會容易餓但吃得少。
食傷者,胃陽虛,飽食輒噯,宜溫通。脾陽虛,多食不化者,宜香燥。飲食留滯,脘痞腹脹者,為腑氣不宣,宜消導。小兒傷乳滯,則又宜香附、神麯、麥芽、砂仁、陳皮、甘草之屬。可以佐按摩之法不逮也。(惕厲子)
白話文:
如果因為飲食不當而導致身體不適,可能是胃陽虛,吃飽飯就打嗝,應該用溫和的方法來調理。如果脾陽虛,吃了很多東西卻消化不良,應該用芳香燥濕的方法來調理。如果食物停留在腸胃裡,造成脘腹脹滿,這是因為腑氣不流通,應該用消導的方法來調理。
如果是小兒因為吃奶太多而導致消化不良,可以考慮使用香附、神麴、麥芽、砂仁、陳皮、甘草等藥物。同時可以配合按摩的方法來幫助消化。
解釋
- 食傷: 飲食不當造成的疾病。
- 胃陽虛: 胃部陽氣不足。
- 脾陽虛: 脾臟陽氣不足。
- 噯: 打嗝。
- 溫通: 用溫和的方法來調理。
- 香燥: 用芳香燥濕的方法來調理。
- 脘痞腹脹: 胃脘部沉重、腹脹。
- 腑氣不宣: 腸胃腑氣不通暢。
- 消導: 消除積滯、促進消化。
- 傷乳滯: 因乳汁過多或乳汁不易消化導致的消化不良。
- 香附: 中藥名,有理氣解郁、止痛的功效。
- 神麴: 中藥名,有健脾消食的功效。
- 麥芽: 中藥名,有消食健脾的功效。
- 砂仁: 中藥名,有理氣和胃的功效。
- 陳皮: 中藥名,有理氣健脾的功效。
- 甘草: 中藥名,有調和脾胃的功效。
- 佐: 輔助。
- 按摩: 用手按壓身體的某些部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病症。
- 不逮: 不足。
作者
: 惕厲子,可能是古代中醫的姓名,但目前無法找到更多關於他的信息。
2. 癇證
經言:二陰急為癇厥。謂少陰氣逆於經而上行,則喉塞音喑而癇發矣。證由心腎虛怯,肝風膽火倐逆,痰誕上壅,心包經脈閉阻,猝然暈僕,口眼牽掣,腰背反張,手足抽搐,喊作畜聲。因其相似,分為五癇,以內應五臟也。癇證幼小為多,大人亦有之。經久失調,遂成痼疾,一觸厥氣鼓風,涎沫升逆無制,痰在膈間,則眩微不僕,痰溢膈上,則眩甚而倒。必待其氣反、吐去驚涎宿沫而後蘇。
內治以清痰火主之。
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肺經,(一百遍。)推補脾土,(二百遍。)天門入虎口,(八十遍。)運八卦,(一百遍。)赤鳳搖頭,(五十遍。)按弦搓摩,(二十四遍。)掐威靈穴,(二十四遍。)揉中指,(一百遍。)掐總筋,(二十四遍。
白話文:
古籍記載,二陰急症會導致癇厥,指的是少陰之氣逆行上衝,導致喉嚨阻塞、聲音嘶啞,引發癲癇發作。這種病症是由心腎虛弱,肝風膽火上逆,痰涎阻塞,心包經脈受阻所致,患者會突然昏倒,口眼歪斜,腰背反弓,手腳抽搐,發出像牲畜般的聲音。由於症狀相似,分為五種癇,分別與五臟相應。癇證多見於兒童,成人也有可能患病。若長期失調,就會變成慢性病,稍有觸動就會發作,涎沫上涌不受控制,痰停留在膈膜,則會頭昏眼花但不昏倒,痰溢出膈膜,則頭昏眼花昏倒。必須等到氣息回歸,吐出驚涎宿沫後才能恢復。
治療方面,主要以清痰火為主。
具體手法包括: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肺經(一百遍)、推補脾土(二百遍)、天門入虎口(八十遍)、運八卦(一百遍)、赤鳳搖頭(五十遍)、按弦搓摩(二十四遍)、掐威靈穴(二十四遍)、揉中指(一百遍)、掐總筋(二十四遍)。
)灸崑崙七壯,汗吐法先之。凡推用蔥薑湯,用引痰法,(見卷二,四十頁。)通脈法,(見卷二,四十三頁。)開閉法,(見卷二,三十九頁。)灸法。晝發灸陽蹺,夜發灸陰蹺。(見卷二,二十六頁。)
按:石頑謂癇以補腎為本,豁痰為標,其由來不外肝腎龍雷上衝所致。丹溪以癇主痰熱,治以星、半、芩、連主之。熱多者涼膈散加川連、麥冬之屬。痰多者以戴人三聖散吐之。由驚而病者,東垣安神丸平之。總之,癇有陰陽,以先體熱瘛瘲驚啼而後發,脈浮洪者為陽癇,病在腑則易治。
白話文:
治療癲癇的方法
- 灸崑崙穴七壯,汗吐法先之: 先用灸法灸崑崙穴七次,然後再進行汗吐法。
- 凡推用蔥薑湯,用引痰法(見卷二,四十頁),通脈法(見卷二,四十三頁),開閉法(見卷二,三十九頁),灸法。晝發灸陽蹺,夜發灸陰蹺(見卷二,二十六頁): 在應用蔥薑湯的時候,可以參考卷二第40頁的引痰法,第43頁的通脈法,第39頁的開閉法以及灸法。如果癲癇症狀白天發作,就灸陽蹺穴;夜晚發作,就灸陰蹺穴(具體見卷二第26頁)。
關於癲癇的病因和治療,古醫學家有以下觀點
- 石頑認為,癲癇的本質在於補腎,治標則在於豁痰。其病因主要是肝腎龍雷上衝所致。
- 丹溪認為,癲癇的主要病因是痰熱,治療方法是使用星、半、芩、連等藥物。
- 熱較多者,可使用涼膈散加川連、麥冬等藥物。
- 痰較多者,可使用戴人三聖散進行吐痰。
- 東垣認為,由驚嚇而引起的癲癇,可以用安神丸來治療。
總之,癲癇有陰陽之分。
- 陽癇以先體熱瘛瘲驚啼而後發,脈浮洪者為陽癇,病在腑則易治。 陽癇的症狀是先出現發熱、抽搐、驚恐、啼哭,然後才發病,脈象浮洪,病灶在臟腑,治療相對容易。
注
- 以上文字中涉及的“卷二”等內容,可能需要參考原著才能完全理解。
- “灸崑崙七壯”中的“壯”指的是灸法中的每次施灸。
- “陽蹺穴”和“陰蹺穴”是人體的穴位。
以先身冷不驚掣啼叫而病發,脈沉微者為陰癇,病在臟為難治。目瞪如呆者不治,脈沉實弦急及虛散者皆不治,皆醫者所宜深悉也。(惕厲子)
白話文:
如果病人在病情發生之前就已經感到身體寒冷而不會因為受到驚嚇而出現抽搐和哭喊的情況,並且脈搏輕按感覺很弱,這就是陰癲症狀,這種病症比較難治療。如果眼睛直視好像沒有知覺一樣,那就無法救治了;如果是脈搏強硬、緊張或虛弱分散的情況也是不能救活的,這些都是醫生應該要深入瞭解的事情。(惕厲子)
3. 火眼
小兒兩目紅腫,由肝經有熱內蘊,風邪外襲,是為風火眼。內治以疏散主之。經云:火鬱發之是也。
分陰陽,(三百遍。)推補腎水,(五百遍。)退六腑,(五百遍。)推脾土,(一百遍。)推天河水,(五百遍。)運八卦,(二百遍。)水底撈明月,(一百遍。)掐合谷穴,(二十四遍。)推曲池。(三十六遍。)凡推用蔥水。
按:眼病有專科,證治甚繁,大約以內障、外障為兩門,火眼特外障中之一證耳。余於海濱,遇有患風火眼者,以至於盲,就余診,詢之,則初患時,有醫者令服大黃,為苦寒所逼,於經訓火鬱發之,大相違悖,是以至此也。司命者,宜辨證,始知為何病,宜立法,方與病針鋒相對。
白話文:
小孩子眼睛又紅又腫,這是因為肝經有熱氣積在裡面,再加上外來的風寒入侵,導致了風火眼。治療風火眼應該以疏散體內的熱氣為主。古籍上說:火氣鬱結於內,就會發病。
用推拿手法治療,分陰陽(三百遍)、補腎水(五百遍)、退六腑(五百遍)、推脾土(一百遍)、推天河水(五百遍)、運八卦(二百遍)、水底撈明月(一百遍)、掐合谷穴(二十四遍)、推曲池(三十六遍)。所有推拿手法都要用蔥水。
眼病是一個專門的領域,症狀和治療方法都非常多,大致可以分為內障和外障兩類,而風火眼屬於外障中的一種。我在海邊行醫時,遇到過一個患風火眼的人,最後導致失明。我詢問了他的病史,得知他剛開始生病時,有醫生讓他服用大黃,大黃性寒,使用後會逼出體內的熱氣,而古籍上說火氣鬱結於內才會發病,這就完全違背了醫學原理,所以才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最終失明。醫生們應該要辨別病症,才能知道患者得了什麼病,然後制定治療方案,才能夠和病症針鋒相對,對症下藥。
所惜庸工不求往訓,率爾操觚,俾天下不死於病,而死於醫者不可勝數。醫術之壞,將不知伊于胡底也,可慨也夫!(惕厲子)
白話文:
可惜平庸的醫生不追求前人的教誨,輕易下筆診斷,使得天下的病人不是因疾病而死,而是因為被醫生治死了的人多得無法計數。醫學技術如此破壞下去,不知道會糟糕到什麼程度,真是令人感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