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正按摩要術》~ 卷四·列證 (4)
卷四·列證 (4)
1. 頭腫
頭腫。由風溫內伏,熱毒雍遏。或發於兩頤則為痄腮,或發於頭面則為大頭瘟。內治以普濟消毒飲去升、柴、芩、連主之。
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二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脾土,(一百遍。)揉兩太陽,(五十遍。)運八卦,(二十遍。)揉內勞宮,(三十遍。)汗吐法先之。凡推用蔥湯,用清裡法,(見卷二,三十七頁。)解煩法。(見卷二,三十八頁。)
按:頭腫為溫毒疫邪,疫為燥熱毒癘,從無辛溫升散之例,一切柴、葛、風燥辛熱諸品,皆不可犯。外解如蔥、豉、翹、荷之屬,內清如芩,連、滑、梔之屬,下奪如芒硝、大黃之屬。且疫為穢濁之邪,薰蒸熱痰,矇蔽心包,神昏語譫,宜芳香宣逐,清血絡以防結閉。如犀、葛、郁、佩、銀花之屬。
白話文:
頭腫
頭腫是由風溫內伏,熱毒阻塞所致。如果腫脹發生在兩頰,則稱為痄腮,如果發生在頭面,則稱為大頭瘟。
內治方面,可以使用普濟消毒飲去升麻、柴胡、黃芩、黃連等藥材作為主要藥物。
推拿方面:
- 分陰陽:推拿手法,重複兩百遍。
- 推三關:推拿手法,重複兩百遍。
- 退六腑:推拿手法,重複一百遍。
- 推脾土:推拿手法,重複一百遍。
- 揉兩太陽:推拿手法,重複五十遍。
- 運八卦:推拿手法,重複二十遍。
- 揉內勞宮:推拿手法,重複三十遍。
- 汗吐法:可以先使用汗吐法。
凡是推拿時,可以使用蔥湯,並使用清裡法(詳見卷二,三十七頁)和解煩法(詳見卷二,三十八頁)。
注意事項:
頭腫是溫毒疫邪引起的,疫邪屬於燥熱毒癘,不能使用辛溫升散的藥物。柴胡、葛根、風燥辛熱類藥物都不可使用。
外解可以使用蔥、豉、翹、荷等藥物,內清可以使用黃芩、黃連、滑石、梔子等藥物,下奪可以使用芒硝、大黃等藥物。
疫邪屬於穢濁之邪,會薰蒸熱痰,矇蔽心包,導致神志昏迷、語無倫次,應該使用芳香宣逐、清血絡的藥物,以防結閉。例如犀角、葛根、郁金、佩蘭、銀花等藥物。
煩渴多汗,如石膏、知母之屬。疹發咽痛,如犀角、牛蒡、生地之屬。天行疫癘之氣,亟宜解毒為先,大頭瘟濕熱傷巔,腫大如斗,不速治,十死八九,豈徒以按摩已哉。(惕厲子)
白話文:
如果感到口渴、大量流汗,就如同石膏、知母等藥物可以治癒一樣。若出現疹子、咽喉疼痛,則可用犀角、牛蒡、生地等藥物來處理。天行瘟疫流行時,最重要的是解毒,例如大頭瘟是由濕熱侵犯頭頂所致,導致頭部腫大如斗,若不及时治疗,十之八九都会死亡,怎么可以用按摩就完事呢? (惕厲子)
2. 腹痛
腹有寒痛,熱痛,食痛,氣不和痛,脾虛痛,肝木乘脾痛,蛔動痛者,不可以不辨。
寒痛者,氣滯陽衰,面色白,口氣冷,大便青色,小便青利。痛之來也。遷緩不速,綿綿不已。痛時,喜以熱手按之,其痛稍止,肚皮冰冷者是也。內治以香砂理中湯去白朮主之。
分陰,(一百遍,重。)分陽,(二百遍,輕。)推三關,(二百遍。)退六腑,(五十遍。)由胸腹分推左右,(二百遍。)揉肚臍,(二百遍。)推補脾土,(一百遍。)天門入虎口,(二十遍。)掐揉一窩風,(五十遍。)凡推用蔥姜水,用定痛法。(見卷二,四十四頁。)艾灸神闕、氣海各穴各七壯。(見卷二,二十六頁。)
白話文:
寒痛
是由於氣滯陽氣不足引起的,患者面色蒼白,口氣冰冷,大便青色,小便清澈,疼痛緩慢而持續,不會突然發作。疼痛時喜歡用熱手按壓腹部,疼痛可以暫時緩解,腹部摸起來冰冷。治療上可以使用香砂理中湯,但要除去白朮。
推拿方法
- 分陰:推一百遍,力度重。
- 分陽:推二百遍,力度輕。
- 推三關:推二百遍。
- 退六腑:推五十遍。
- 由胸腹分推左右:推二百遍。
- 揉肚臍:揉二百遍。
- 推補脾土:推一百遍。
- 天門入虎口:推二十遍。
- 掐揉一窩風:揉五十遍。
艾灸方法
- 艾灸神闕穴、氣海穴各七壯(詳細方法請參考卷二,二十六頁)。
熱痛,面赤,口氣熱,唇紅,煩渴,大便秘,小便赤,時痛時止,痛來迅厲,腹形如常,不腫不飽,彈之不響,以熱手按之,其痛愈甚,肚皮熱如火灼,此真熱也。內治以清熱瀉火主之。
分陰,(二百遍。)分陽,(一百遍。)推三關,(五十遍。)退六腑,(一百遍。)水底撈明月,(一百遍。)清天河水,(三十六遍。)分腹陰陽,(二百遍。)揉肚臍,(一百遍。)推脾土。(一百遍。)用清裡法。(見卷二,三十七頁。)
食痛,由飲食不節,積滯不化,食入即痛,眼胞浮腫,瀉必醙臭,腹必飽脹,彈如鼓響,面黃噯酸,便後痛減,不飢不食者是也。內治香砂平胃散主之。
白話文:
患者感到熱痛,臉色發紅,呼吸灼熱,嘴唇紅腫,口渴難耐,大便乾燥,小便發黃,疼痛時發時止,疼痛來得又快又猛,腹部形狀正常,不腫脹也不飽滿,用手輕彈腹部沒有聲音。用熱手按壓腹部,疼痛會加劇,肚皮感覺像火燒一樣,這明顯是熱症。應以清熱瀉火的方法治療。
接著,進行分陰、分陽、推三關、退六腑、水底撈明月、清天河水、分腹陰陽、揉肚臍、推脾土等手法,共計八百遍,最後以清裡法治療。(詳見卷二,三十七頁)
若因飲食不節,積食不化導致食痛,則患者食後即感疼痛,眼皮浮腫,排泄物有惡臭,腹部飽脹,用手輕彈腹部有如鼓聲,臉色發黃,伴有噯氣泛酸,排泄後疼痛減輕,沒有飢餓感也不想進食。這種情況應以香砂平胃散治療。
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脾土,(一百遍。)天門入虎口,(一百遍。)分腹陰陽,(二百遍。)揉臍,(二百遍。)凡推用蔥水香麝水,用艾灸神闕、氣海各穴七壯,(見卷二,二十六頁。)熨法,(見卷二,四十五頁。)定痛法,(見卷二,四十四頁。)
氣不和痛,小兒初生後,束臍過緊,不知兒體漸長,束帶未松,上下氣不流通也。
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脾土,(一百遍。)分腹陰陽,(二百遍。)揉臍,(二百遍。)運土入水,(三十六遍。)揉臍,(二百遍。)運土入水,(三十六遍。)運八卦。(三十六遍。)凡推用蔥湯,用艾灸神闕三壯,(見卷二,二十六頁。),焠臍輪一燋,氣海一燋,心窩一燋。(見卷二,三十頁。)
白話文:
將身體分為陰陽兩面,各推兩百遍。再推三關、退六腑、推脾土,每項各推一百遍。接著天門入虎口,推一百遍。再次將腹部分為陰陽兩面,各推兩百遍。揉臍,推兩百遍。以上推拿時,可使用蔥水或香麝水,並用艾灸神闕、氣海各穴七壯。若氣不流通導致疼痛,可能是嬰兒出生後束臍過緊,隨著孩子成長,束帶未鬆,造成上下氣流通不暢。
針對這種情況,可將身體分為陰陽兩面,各推兩百遍。再推三關、退六腑、推脾土,每項各推一百遍。再次將腹部分為陰陽兩面,各推兩百遍。揉臍,推兩百遍。接著運土入水、揉臍,各推三十六遍,最後運八卦,推三十六遍。推拿時可使用蔥湯,並用艾灸神闕三壯。此外,可焠臍輪、氣海、心窩各一燋。
脾虛痛,面色萎黃,大便少而色白,中有虛寒也。內治以香砂六君湯主之。
分陰陽,(一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補脾土,(三百遍。)運水入土,(一百遍。)分腹陰陽,(二百遍。)揉臍。(一百遍。)凡推用蔥湯,用艾灸神闕、氣海各穴三壯。(見卷二,二十六頁。)
肝木乘脾痛,肝木克脾,肝氣無所泄,乘脾衰而痛也。其證唇白口淡,面色時青,痛則腹連兩脅,重按之則痛止,手起又痛也。內治以四君加柴、芍主之。
分陰陽,(一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補脾土,(二百遍。)天河入虎口,(二百遍。)揉臍,(二百遍。)分腹陰陽,(二百遍。)運水入土,(一百遍。)運八卦坎重,(一百遍。)推大腸,(六十遍。)運五經。(一百遍。)凡推用蔥薑湯。
白話文:
脾胃虛弱導致疼痛,患者面色發黃,排便量少且顏色白,這是脾胃虛寒的表現。可以用香砂六君湯來治療。
分陰陽、推三關、退六腑各一百遍,推補脾土三百遍,運水入土一百遍,分腹陰陽二百遍,揉臍一百遍。推拿時用蔥湯,並用艾灸神闕、氣海穴各三壯。
肝氣過盛導致脾胃疼痛,因為肝氣克制脾土,肝氣無法疏泄,乘虛而入脾胃導致疼痛。患者嘴唇發白、口淡無味,面色時而發青,疼痛時連帶著兩肋都疼痛,重按疼痛可以暫時緩解,但是手一放開又會疼痛。可以用四君湯加入柴胡、白芍來治療。
分陰陽、推三關、退六腑各一百遍,推補脾土二百遍,天河入虎口二百遍,揉臍二百遍,分腹陰陽二百遍,運水入土一百遍,運八卦坎重一百遍,推大腸六十遍,運五經一百遍。推拿時用蔥薑湯。
蛔痛,口吐青水,痛久不歇,或一時或二時而止,或歇半日又痛,面黃唇白,或有紅點,脈乍大乍小,此其候也。內治理中安蛔散或烏梅丸加減主之。
分陰陽,(一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脾土,(一百遍。)揉肚臍。(一百遍。)凡推用蔥姜香麝水。用艾灸神闕、氣海穴各穴五壯。(見卷二,二十六頁。)
史君子去殼火喂,或食十餘粒,或少頃又食,以痛止則停。苦楝根皮一兩,水煎濃服,蟲即下。但體弱者酌之。
白話文:
症狀
小孩肚子痛,口中吐出青色的水,疼痛持續不斷,有時一兩個時辰就會停止,有時則會休息半天才又疼痛。臉色發黃,嘴唇蒼白,可能出現紅色小點,脈搏忽大忽小。這就是蛔蟲病的症狀。
治療
內服安蛔散或烏梅丸,根據病情加減藥物。
推拿
分陰陽(重複一百遍)、推三關(重複一百遍)、退六腑(重複一百遍)、推脾土(重複一百遍)、揉肚臍(重複一百遍)。推拿時可以用蔥姜香麝水。用艾灸神闕穴和氣海穴各五壯(詳細方法請參閱卷二,二十六頁)。
食療
史君子去殼用火烤熱,一次吃十幾粒,或稍等一會再吃,疼痛停止就停止食用。苦楝根皮一兩,水煎濃汁服用,蟲子就會排出。但體弱者要酌情服用。
按:腹痛一證,寒淫為多,熱淫為少,以寒則易於阻塞陽氣也。氣滯者多,血滯者少,理氣滯不宜動血,理血滯則必兼行氣也。先哲以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故治痛大法,不外溫散辛通,而其要則初用通腑,久必通絡,宜審虛實治之。(惕厲子)
白話文:
按
腹痛這個病症,多半是寒邪入侵所致,熱邪入侵的比較少。這是因為寒邪容易阻礙陽氣流通,導致氣血不通。氣滯的情況較多,血滯的情況較少。治療氣滯,不宜直接活血,治療血滯則必須兼顧行氣。古人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所以治療腹痛的大法,不外乎溫散寒邪、辛香通絡。其治法關鍵在於初期以通腑為主,久病則必須通絡,並且要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來治療。(惕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