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衫

《釐正按摩要術》~ 卷三·取穴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取穴 (3)

1. 督脈圖(注)

長強(骶骨端三分。),腰俞(二十一椎下。),陽關(十六椎下。),命門(十四椎下。),懸樞(十三椎下。),脊中(十一椎下。),筋縮(九椎下。),至陽(七椎下。),靈臺(六椎下。),神道(五椎下。),身柱(三椎下。),陶道(一椎下)。大椎(第一節上。

),啞門(髮際上五分。),風府(髮際上一寸五分。),腦戶(去頂四寸五分。),強間(腦戶上一寸五分。),後頂(強間上一寸五分。),百會(頂中。),前頂(髮際上三寸五分。),囟會(髮際上三寸。),上星(髮際上一寸。),神庭(髮際上五分。),素髎(鼻端。

),水溝(人中。),兌端(唇上端陷中。),齦交(上齒內。)

白話文:

長強位於骶骨末端向下三分處,腰俞在第二十一節椎骨下方,陽關在十六節椎骨下方,命門在十四節椎骨下方,懸樞在十三節椎骨下方,脊中在十一節椎骨下方,筋縮在九節椎骨下方,至陽在七節椎骨下方,靈臺在六節椎骨下方,神道在五節椎骨下方,身柱在三節椎骨下方,陶道在一節椎骨下方。大椎在第一節椎骨上方,啞門在髮際上方五分處,風府在髮際上方一寸五分處,腦戶在头顶向上四寸五分處,強間在腦戶上方一寸五分處,後頂在強間上方一寸五分處,百會在头顶正中央,前頂在髮際上方三寸五分處,囟會在髮際上方三寸處,上星在髮際上方一寸處,神庭在髮際上方五分處,素髎在鼻尖,水溝在人中,兌端在嘴唇上方凹陷處,齦交在上排牙齿内侧。

2. 正身圖(注)

正身各穴,已載於《銅人》圖者不復注。第井灶在兩鼻孔,琵琶在肩井下,走馬在琵琶下,鬥肘在肘灣背後尖處,肚角在臍下左右,虛里在左乳下三寸,奶旁在兩乳旁,外鬼眼在膝前,百蟲在鬼眼上,膀胱在百蟲上。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醫穴位名稱已經被記錄在《銅人》圖書中,所以不再做註解。但是有一些特殊的穴位位置如下:「井竈」是在兩個鼻孔的位置;「琵琶」是在肩膀下方、靠近肩井的地方;「走馬」是在琵琶下面的位置;「鬥肘」是在肘彎後面最尖端的地方;「肚角」是在腹部左右兩側接近臍部的位置;「虛裏」是在左乳房下的三寸地方;「奶旁」是位於兩個乳房旁邊的位置;「外鬼眼」是在膝蓋前方的位置;「百蟲」是在外鬼眼前方的位置;「膀胱」是在百蟲上面的位置。

3. 覆身圖(注)

覆身各穴,載在《銅人》圖者,茲不重出。第高骨腦空,在風池風府上,龜尾在尾閭處,以補《銅人》所未載也。

白話文:

以上的穴位已經被記錄在《銅人》圖中,這裡就不再重複列出。但是要提到的是,「高骨腦空」位於風池和風府上方,而「龜尾」則是在尾閭的位置,這些都是為了彌補《銅人》中沒有記載的部分。

4. 陽掌圖(注)

陽掌,掌正面也。掌心,為內勞宮。前離、後坎、左震、右兌、乾艮、巽坤,寄四隅,內八卦也。大指端脾,二節胃。食指端肝,三節大腸。中指端心,三節小腸。無名指端肺,三節包絡。小指端腎,三節膀胱。各指二節紋,為四橫紋,三節根為小橫紋。大指次指叉為虎口,食指三節為三關,魚際為版門,掌根為小天心,大橫紋,總心經,,統名大陵。以後為天河水,內間使,掌根上為陽池,下為陰池,二池旁為交骨。

四指後握拳縫處為後谿。十指尖為十王穴,中指左右為兩端正,皆補《銅人》所未載也。

白話文:

陽掌解說

陽掌,指的是手掌正面。掌心,就是內勞宮穴位。

手掌上分佈著六個方位,分別是前離、後坎、左震、右兌、乾艮、巽坤,這六個方位代表著八卦中的六個卦位,寄於手掌四個角落,形成內八卦。

手指的各部位與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聯繫:

  • 大拇指指尖連接脾臟,第二節連接胃臟。
  • 食指指尖連接肝臟,第三節連接大腸。
  • 中指指尖連接心臟,第三節連接小腸。
  • 無名指指尖連接肺臟,第三節連接包絡。
  • 小拇指指尖連接腎臟,第三節連接膀胱。

手指上的紋路也與身體狀況相關:

  • 各個手指的第二節紋路,稱為四橫紋。
  • 各個手指的第三節根部紋路,稱為小橫紋。
  • 大拇指和食指交界處稱為虎口。
  • 食指第三節稱為三關。
  • 手掌內側肌肉隆起處稱為魚際。
  • 手掌根部稱為小天心。
  • 手掌上的大橫紋,是心經的總經,統稱為大陵穴。
  • 手掌後方,從大橫紋延伸至手腕的線路,稱為天河水,內間使穴位於其中。
  • 手掌根部上方稱為陽池穴,下方稱為陰池穴,兩個池穴旁邊的骨頭稱為交骨。

四指握拳時,拳縫處稱為後谿穴。

十指尖端稱為十王穴。

中指左右兩側稱為兩端正穴。

以上這些穴位,都是《銅人腧穴圖》中沒有記載的。

5. 陰掌圖(注)

陰掌者,掌背也。掌背心為外勞宮,與陽掌八卦相同,為外八卦。大指次指叉後為合谷,合谷後為甘載。掌根盡處為一窩風。一窩風上為精寧,下為威靈,一窩風后為陽池,再後為外關,再後為外間使。手彎處為曲池,手彎尖處為鬥肘,大指外廉爪甲角韭葉許為少商,食指中指骨界空處為二扇門,中指無名指骨界空處亦為二扇門。四指後為二人上馬,五指中節有橫紋為五指節,種種穴名,亦補《銅人》所未載也。

白話文:

陰掌,也就是手掌背面。 掌背中心稱為外勞宮,與陽掌(手掌正面)的八卦相同,稱為外八卦。大拇指與食指交界處後方為合谷穴,合谷穴後方為甘載穴。手掌根部盡頭為一窩風穴。一窩風穴上方為精寧穴,下方為威靈穴,一窩風穴後方為陽池穴,再往後為外關穴,再往後為外間使穴。手彎曲處為曲池穴,手彎曲尖端處為鬥肘穴。大拇指外側指甲角邊緣,約韭葉寬度為少商穴。食指與中指骨頭交界處空隙為二扇門穴,中指與無名指骨頭交界處空隙也為二扇門穴。四指後方為二人上馬穴,五指第二節有橫紋處為五指節穴。這些穴位名稱,都補充了《銅人》中未記載的內容。

6. 足部圖(注)

足部各穴,載於《銅人》圖者,茲不復注。第老龍穴在足二指巔,鞋帶即僕參,在足後跟上。內外鬼眼,外在膝前,內在膝後,皆以補《銅人》之未載也。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的穴位,《銅人》一書已經有記載了,這裡就不再重複說明。但是有一個叫「老龍穴」的地方是在腳趾尖的位置,而一個叫做「鞋帶即僕參」的穴位則位於腳踝上方。「內外鬼眼」這兩個穴位分別位在外膝頭前方和內膝頭後方,都是為了彌補《銅人》一書沒有提及這些穴位的情況。

7. 推坎宮法

法治外感內傷均宜。醫用兩大指,春夏蘸蔥姜和真麻油,由小兒眉心上,分推兩旁。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法可以治療外部感染和內部受損都適用。醫生使用兩個手指,在春天和夏天時沾取蔥薑和真的麻油,從小孩的眉心中間開始,向兩邊分開推拿。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傳統中草藥療法,通過按摩來幫助身體恢復健康。

8. 推攢竹法

法治外感內傷均宜。醫用兩大指,春夏蘸水,秋冬蘸蔥姜和真麻油,由兒眉心,交互往上直推。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法可以治療外部感染和內部受損都適用。醫生會使用兩個手指,在春天和夏天時沾上水,在秋天和冬天時沾上蔥薑和真的麻油,從孩子的眉心中間交替向上直推。

9. 雙鳳展翅法

專治肺經受寒。醫用兩手中、食二指,捻兒兩耳尖,向上三提畢。次掐承漿,又次掐兩頰,以及聽會、太陰、太陽、眉心、人中諸穴。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說:專門治療肺部受到寒冷的情況。醫生使用雙手的中指和食指,搓揉孩子的耳朵尖端,往上拉扯三次完畢。接著按壓承漿穴位,再來是按摩兩側臉頰,以及聽會、太陰、太陽、眉心、人中等多個穴位。

10. 分陰陽法

法治寒熱往來。將兒手掌向上,醫用兩手托住,將兩大指於掌後中間,往外陰陽二穴分之。陽穴宜重分,陰穴宜輕分,無論何法,均須用此。但寒證宜多分陽,熱證宜多分陰,又不可不講也。

11. 取天河水法

法主大涼,病熱者用之。將兒手掌向上,蘸冷水由天河水推至內勞宮。如蘸冷水由橫紋推至曲池,為推天河水法。蘸冷水由內勞宮直推至曲池為大推天河水法。

白話文:

主要的治療原則是使用大涼的方法來對付熱病。讓小孩把手掌朝上,用蘸了冷水的手指從「天河水」的位置推至「內勞宮」。如果從「橫紋」推到「曲池」,就是「推天河水」的手法。如果從「內勞宮」直推至「曲池」,則是「大推天河水」的手法。

12. 蒼龍擺尾法

法能退熱開胸。醫右手拿兒左手食、中、名三指。以左手從總經起,搓摩至天河及鬥肘,手法略重,自鬥肘又搓摩至總經。一上一下三四次,又將左手大、食、中三指捏兒鬥肘,右手照前拿法,搖動九次。

白話文: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降溫和舒緩胸部不適。醫生用右手中的三個手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握住孩子的左手臂,然後用左手從孩子手腕處開始搓揉到手肘上方的位置,力度稍微加重一些。再從手肘上方搓揉回手腕處,這樣上下來回做四個回合。接著,醫生用左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孩子的手肘部位,同時用右手按照之前的握持方式輕晃九下。

13. 推三關法

法主溫,病寒者用之。將兒手掌向上,蘸蔥薑湯,由陽池推至曲池上面,須推三五百次,量人虛實施之。

一法蘸蔥薑湯,由大橫紋中間,直推至曲池,溫法也。夏禹鑄主之。

白話文:

方法主要為溫熱型,適用於病情屬寒的人使用。讓小孩掌心朝上,沾取蔥姜水,從陽池穴推到曲池穴上方,大概要推三百或五百次左右,根據人的身體狀況來決定力度和次數。

另一種方法也是沾取蔥姜水,從大橫紋中央一直推到曲池穴,這是一種溫暖的方法,是夏禹鑄所使用的。

14. 退六腑法

法主涼,病熱者用之。將兒手掌向上,蘸開水,由陰池推至曲池下面,須推三五百次,量人虛實施之。

一法,蘸開水,由手背一窩風中間,直推至鬥肘,涼法也。夏禹鑄主之。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說:如果病人有發燒的情況,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治療。讓小孩的手掌朝上,沾一些清水,在手臂上從「陰池」穴道開始推向「曲池」下方,大概要推三百到五百下左右,根據人的身體狀況決定力度和次數。另一種方法是在手腕處沾些清水,然後一直推到肘部,也是冷卻的方法之一,夏天的時候可以用這個方法來降溫。這些都是大禹時期的人所使用的療法治療方式。

15. 水中撈月法

法主大涼。將兒掌向上,醫用左手拿住,右手滴涼水一點於內勞宮,即用右手四指扇七下,再滴涼水於總經、天河兩穴。又吹四五口,將兒中指屈之,醫以左大指捏住,右手捏拳,將中指節自總經按摩到曲池,橫空二指,如此四五次,在關踢,涼行背上。往腑踢,涼入心肌。切勿輕用。

一法將兒手掌心,用冷水旋推旋吹,如運八卦法。四面環繞,為水底撈月。夏禹鑄主之。

白話文:

這是一套治療方法,主要針對發燒的孩童。先將孩子的手掌心朝上,醫生用左手握住,右手滴一滴涼水到勞宮穴,再用右手四指扇七下,接著滴涼水到總經穴和天河穴,吹四五口氣。然後將孩子的中指彎曲,醫生用左拇指按住,右手握拳,用中指第一節從總經穴按摩到曲池穴,橫移兩指,重複四五次。最後在關元穴和命門穴處,涼氣會順著背部往下走,最後進入心臟。切記不可輕易使用此方法。

另一種方法是用冷水旋轉著推、旋轉著吹孩子的掌心,就像八卦運轉一樣,四面環繞,像是水底撈月。這是夏禹治水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