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衫

《釐正按摩要術》~ 卷二·立法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立法 (6)

1. 疏表法

陳飛霞曰:凡小兒無論風寒食積,將出痘疹,於發熱時,宜用蔥一握,搗爛取汁,少加麻油和勻,以指蘸蔥油摩運兩手心,兩足心,並前心頭面項背諸處。每處二十四下,隨以厚衣裹之,並蒙其首,取微汗不可大汗。此等汗法,最能疏通腠理,宣通經絡,使邪氣外出,不致久羈營衛,而又不傷正氣,可以佐周於蕃用汗法也。

2. 清裡法

陳飛霞曰:小兒身熱至二三日後,邪已入里,五心煩熱,坐臥不寧,口渴多啼,胸滿氣急,面赤唇焦,大小便秘,此為內熱也。用雞蛋一枚,去黃取清,入麻油約與蛋清相等,再加雄黃末一錢,攪勻燉溫,以婦女亂髮一團,蘸蛋清於胸口拍之,至臍輪止,須拍半個時之久,即以所用之發,敷於胸口,以布扎之,一炷香後即去。

以蛋清滋陰退熱,麻油雄黃,拔毒涼肌,身有熱者,用之能退,即無熱而啼哭焦煩,神志不安,去蛋清,專用麻油雄黃亂髮拍之,敷胸口,即時安臥,是法救危險之證,功難殫述也。

3. 解煩法

陳飛霞曰:小兒實熱證,痧疹毒盛,面赤口渴,五心煩躁,啼哭不己,身熱如火,氣喘鼻扇,揚手踢足,一時藥不能及,用鉛粉一兩,以雞蛋清調勻,敷胸口及兩手心,復用釀酒小曲十數枚研爛。和熱酒作二餅,貼兩足心,布扎之,少頃,其熱即散於四肢,心裡清涼,與前清裡法相似。

4. 開閉法

陳飛霞曰:小兒風痰閉塞,昏沉不醒者,藥不能入,甚至灸不知痛,總由痰塞其脾之大絡,截其陰陽升降之隧道也。證雖危險,急用生菖蒲、生艾葉生薑、生蔥各一握,共入臼搗如泥,以麻油原醋同炒熱,布包之,從頭項胸背四肢,乘熱下熨,其痰即豁,自然甦醒。此方治小兒可,即治大人亦可。凡閉證皆效。

5. 引痰法

陳飛霞曰:小兒痰嗽氣喘,有升無降,喉如鋸聲,須引而,下行,最為得法。生白礬一兩,研末入麥面一兩,或米麵亦可。用原醋和作成餅,以白礬見醋即化,入面取其膠黏也。冬寒日宜燉溫,貼兩足心,布包之,一宿痰自下。

6. 暖痰法

陳飛霞曰:小兒胸有寒痰,一時昏迷,醒則吐痰如綠豆粉,濃厚而帶青色,此痰之生於寒者。前法皆不能化,惟生附子一枚,生薑一兩,同搗爛炒熱,布包熨背及胸,熨完,將薑、附捻成一餅,貼入胸口,久則痰自開。

7. 納氣法

陳飛霞曰:小兒虛脫喘急,真氣浮散,適值危亡之頃,諸藥莫效,用吳茱萸五分,胡椒七粒,五倍子一錢,研極細末,和酒成餅,填實肚臍,以帶扎之,其氣自順。

8. 通脈法

陳飛霞曰:小兒忽手足厥冷,總由表邪閉其經絡,或風痰阻其營衛,又或大病後陽氣不達於四肢,速用生薑煨熟,搗汁半小杯,略入麻油調勻,以指蘸取,摩兩手足心,兼用搓揉以通經絡,俊其熱回,以紙拭去之。此法不論陰陽虛實用之皆效。

9. 定痛法

陳飛霞曰:小兒胸腹飽悶,時覺疼痛,用食鹽一碗,鍋內炒熱,布包之,由胸腹從上運下,冷則又炒又運。鹽走血分,最能軟堅,所以止痛。即以治男婦氣痛,皆能取效。由疏表至此九法,皆古書不載,實由異人傳授,經驗既久,神效無匹,筆之以公諸天下後世者。

按:陳飛霞九法,外治確精,實有神效,及措詞殊多未洽。余不辭僭妄,取其義,易其詞,以求明顯,務期讀者一目瞭然,方能愜心貴當。是卷二十八法,以之治小兒可,以之治大人亦可,切勿視為泛常也。(惕厲子)

10. 熨法

《史記·扁鵲傳》:案杬毒熨。《索隱》:案杬,謂按摩而玩弄身體使調也。毒熨者,謂毒病之處,以藥物熨貼也。熨法仿自扁鵲,而今時多不用者,以為外治特其小技耳。不知《靈樞》、《素問》外治者不勝書,余嘗仿其法以行之,確有神效,不敢自私,亦不敢自秘。

每遇病者食積痰滯,結於胃脘,宜辛開苦降以治之,設誤服攻下大劑,正氣已傷,積滯未去,此事邪實正虛,無論攻下不可,即消導破耗之劑,並不敢施,惟有用熨法外治,炒枳殼,炒萊菔子各一兩,大皂角一條,食鹽五錢,共研末,白酒炒溫,用青布紮好,乘熱熨之,積滯漸除,胸次自能舒適。此惕厲子自制一方,誌之以就正有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