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衫

《釐正按摩要術》~ 卷二·立法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立法 (2)

1. 揉法

周於蕃曰:揉以和之。揉法以手宛轉回環,宜輕宜緩,繞於其上也。是從摩法生出者,可以和氣血。可以活筋絡,而臟腑無閉塞之虞矣。

一、揉精寧。(穴註上)。治噎氣,喘氣,以二三百遍,氣平為止。(周於蕃)

一、揉版門。版門在大指魚際上,揉之除氣促氣攻,氣吼氣痛,並治嘔脹。(《按摩經》)

一、揉內勞宮。(穴註上)。揉之動心中之火,惟發汗用之切不可以輕動。(《按摩經》)

一、揉湧泉。湧泉在足心,揉之,左轉止吐,右轉止瀉。若女用反之。(《按摩經》)

一、揉僕參。(穴註上)。揉之左轉,於吐則治之。右轉,於瀉則治之。皆補法也。(《按摩經》)

白話文:

周於蕃說:用揉法來使之和緩。揉法是用手旋轉環繞,應該輕柔緩慢,在穴位上進行。這是從摩法演變而來的,可以使氣血和暢。可以使筋絡活絡,而臟腑也不會有阻塞的危險。

揉精寧穴。治噎氣、喘氣,用二三百遍,氣平息後就停止。(周於蕃)

揉版門穴。版門穴在大拇指魚際處,揉它可以消除氣促、氣攻、氣吼、氣痛,還可以治療嘔脹。(《按摩經》)

揉內勞宮穴。揉它可以驅散心中之火,但是只有在發汗時才可以用,不可輕易使用。(《按摩經》)

揉湧泉穴。湧泉穴在足心,揉它,左轉可以止吐,右轉可以止瀉。如果是女性,則相反。(《按摩經》)

揉僕參穴。揉它,左轉可以治吐,右轉可以治瀉。都是補法。(《按摩經》)

一、揉腳大指。掐腳中指甲少許,治驚。(《按摩經》)

一、揉小天心。(穴註上。)能清腎水。(《按摩經》)

一、揉外勞宮。(穴註上。)和五臟,治潮熱,左轉清涼,右轉溫熱。(《廣意》)

一、揉外八卦。(穴註上。)主涼,除臟腑秘結,通血脈。(《廣意》)

一、揉臍上,治肚脹氣響。(《廣意》)

一、揉龜尾。龜尾在臀尖,揉之,治赤白痢泄瀉。(《廣意》)

一、揉三里。三里在膝頭下三寸,揉之,治麻木。(《廣意》)

一、揉中廉。中廉在前膝鬼眼之下,解谿之上。先掐後揉,治驚來急者。(《按摩經》)

一、揉中指第一節內紋,先掐三次,後揉之,治泄瀉。(《按摩經》)

白話文:

揉捏腳拇指,掐腳中指甲少許,可以治療驚悸。揉捏小天心,可以清熱降火。揉捏外勞宮,可以調和五臟,治療潮熱。左邊轉圈清涼,右邊轉圈溫熱。揉捏外八卦,可以清熱解暑,疏通臟腑,暢通血脈。揉捏肚臍上方,可以治療肚子脹氣。揉捏龜尾,龜尾位於臀尖,可以治療赤白痢和腹瀉。揉捏三里,三里位於膝蓋下三寸處,可以治療麻木。揉捏中廉,中廉位於膝蓋前下方鬼眼之下,解溪之上,先掐後揉,可以治療驚恐發作。揉捏中指第一節內側紋路,先掐三次,後揉捏,可以治療腹瀉。

一、揉後承山。(穴註上。)治氣吼發汗。(《廣意》)

一、掐威靈。(穴註上。)治卒亡。(周於蕃)

白話文:

好的,以下是繁體中文版:

  1. 揉按後承山穴位(見穴位註解)。用來治療因感冒引起的喉嚨痛和出汗症狀。
  2. 掐壓威靈穴位(見穴位註解)。用來急救猝死的情況。

2. 推法

《廣意》曰:凡推動向前者,必期如線之直,毋得斜曲,恐傷動別經而招患也。古人有推三回一之法,謂推去三次,帶回一次。若驚風用推,不可拘成數,但推中略帶幾回便是。其手法手內四指握定,以大指側著力直推之,推向前去三次,或帶回一次。如干推,則恐傷皮膚。

《廣意》:春夏用熱水,秋冬用蔥姜水,以手指蘸水推之,水多須以手拭之,過於干則有傷皮膚,過於濕則難於著實,以乾溼得宜為妙。夏禹鑄曰:往上推為清,往下推為補,周於蕃曰:推有直其指者,則主瀉,取消食之義。推有曲其指者,則主補,取進食之義。內傷用香麝少許,和水推之,外感用蔥姜煎水推之,抑或蔥姜香麝並用入水推之,是摩中之手法最重者。凡用推,必蘸湯以施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中醫推拿手法和注意事項。推動時要直線推,避免彎曲傷及經絡。推拿次數可依病症調整,但要注意推動過程中帶回幾次。推拿手法要掌握好力度和方向,並根據季節選擇適合的水溫,以確保推拿效果。推拿時手指伸直或彎曲能達到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據患者病情選擇適當的手法。此外,推拿時還可以加入藥物,例如內傷用香麝,外感用蔥姜,都能增強療效。但無論何種推拿手法,都必須蘸藥湯才能施之。

一、推天河水。天河水在總經之上,曲池之下。蘸水,由橫紋推至天河,為清天河水。蘸水由內勞宮推至曲池,為大推天河水,蘸水,由曲池推至內勞宮,為取天河水,均是以水濟火,取清涼退熱之義。(周於蕃),圖附卷三。

一、推骨節,由項下大堆,直推至龜尾,須蘸蔥薑湯推之,。治傷寒骨節疼痛。(周於蕃)

一、推肺俞。肺俞在第三堆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對乳引繩取之。須蘸蔥薑湯,左旋推屬補,右旋推屬泄,但補泄須分四六數用之,治風寒。(周於蕃)

白話文:

推天河水,是指在手腕的總經之上、曲池穴之下,蘸取水由橫紋推至天河穴,稱為清天河水;由手掌勞宮穴推至曲池穴,稱為大推天河水;由曲池穴推至勞宮穴,稱為取天河水。這些手法都是利用水來降火,達到清涼退熱的效果。推骨節則是指從項下大椎穴直推至尾椎骨,需要蘸取蔥薑湯推按,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骨節疼痛。推肺俞是指在第三胸椎下兩旁,距離脊柱各一寸五分的位置,與乳頭連線取穴,需要蘸取蔥薑湯推按,左旋推為補,右旋推為泄,但補泄需要按四六的比例使用,用於治療風寒。

一、推由版門至大橫紋,蘸湯推之,能吐,能止瀉。(周於蕃)

一、推由大橫紋至版門。蘸湯推之,能瀉,能止嘔。(周於蕃)

一、推三關。蘸蔥薑湯,由陽池推至曲池,主溫性,病寒者多推之。(周於蕃),若以三關在一窩風外間使處,推上至曲池,夏禹鑄主之,其說甚是。

一、推六腑。蘸沸湯,由曲池推至陰池,主涼性,病熱者多推之(周於蕃),若以六腑在掌面內間使處,由曲池推至總經,夏禹鑄主之,其說亦是。

一、推肝木。肝木即食指端,蘸湯,側推之直入虎口,能和氣生血。(周於蕃)

一、推分陽池。由小兒陽掌根中間,向左蘸蔥薑湯推之,治唇乾頭低,肢冷項強,目直視,口出冷氣。(周於蕃)

白話文:

從板門推到大橫紋,蘸取湯水推按,可以止瀉,也能止嘔。

從大橫紋推到板門,蘸取湯水推按,可以止嘔,也能止瀉。

從陽池推到曲池,蘸取蔥薑湯推按,溫性,適合寒症患者。如果將三關穴的位置改為一窩風穴外間使處,由上推至曲池,夏禹鑄的說法也很正確。

從曲池推到陰池,蘸取沸水推按,涼性,適合熱症患者。如果將六腑穴的位置改為掌面內間使處,由曲池推至總經,夏禹鑄的說法也很正確。

從食指端開始,蘸取湯水,側推至虎口,可以和氣生血。

從小兒掌根中間向左推,蘸取蔥薑湯推按,可以治療唇乾頭低、肢冷項強、目直視、口出冷氣等症狀。

一、推分陰池。由小兒陽掌根中間,向右蘸蔥薑湯推之。須用手大指,一分陽,一分陰,治法同上條。(周於蕃)

一、推四橫紋。四橫紋在陽掌四指中節,蘸蔥薑湯推之,和上下之氣血,治人事瘦弱,手足抽掣,頭偏左右,腸胃濕熱,不食奶,眼翻白者。(《按摩經》)

一、推外關、間使,其穴在陰掌根一窩風之後,蘸蔥薑湯,推之,治吐瀉轉筋。(《按摩經》)

一、推後溪。後谿在手掌四指後。先用掐法,後蘸湯,推上為瀉,推下為補。治小便赤澀,益腎經虛弱。(《按摩經》)

一、推版門。(穴註上。)蘸湯,往外推之,能退熱,往內推之,治四肢抽搐。(《按摩經》)

白話文:

  1. 推分陰池,從小孩的陽掌根中間,往右蘸蔥薑湯推。要用大拇指,一分陽,一分陰,治療方法與上一條相同。

  2. 推四橫紋,四橫紋在陽掌四指中節,蘸蔥薑湯推,可以調和上下氣血,治療人事瘦弱、手足抽掣、頭偏左右、腸胃濕熱、不食奶、眼翻白等症狀。

  3. 推外關、間使,這兩個穴位在陰掌根一窩風之後,蘸蔥薑湯,推之,可以治療吐瀉轉筋。

  4. 推後溪,後溪在手掌四指後。先用掐法,後蘸湯,往上推是瀉法,往下推是補法。可以治療小便赤澀,益腎經虛弱。

  5. 推版門,蘸湯,往外推能退熱,往內推可以治療四肢抽搐。

一、推指三關。三關在食指三節,分寅、卯、辰三關。蘸蔥薑湯推之,能通血氣,能發汗。(《廣意》)

一、推脾土。脾土在大指端,蘸湯屈兒指推之為補,能醒人事。直其指推之為清,能進飲食。(周於蕃)

一、推五經。五經即五指尖也。蘸湯逐一往上直推,往右運為補,往左運為瀉,總期辨寒熱虛實以施之。(《廣意》)

一、推三陰交。(穴註上。)蘸湯從上往下推之,治急驚,從下往上推之,治慢驚。(《廣意》)

一、推心火。心火即中指端,蘸湯推之,能發汗退熱,若掐之,亦能利小便。(《廣意》)

一、推肺金。肺金即無名指端。蘸湯推之,性主溫通,能止咳化痰。(《廣意》)

白話文:

一、推指三關

食指有三節,分別稱為寅關、卯關、辰關。用沾了蔥薑湯的指腹從指尖往指根推,可以通血氣,發汗。 (出自《廣意》)

二、推脾土

大拇指指尖就是脾土。用沾了湯的指腹,屈曲無名指,從指尖往指根推,可以補脾土,能使昏迷的人甦醒。用直指推,則可以清脾土,能促進飲食消化。(出自周於蕃)

三、推五經

五經就是五個手指的指尖。用沾了湯的指腹,依序從每個指尖往指根直推,往右推為補,往左推為瀉。根據病人寒熱虛實,選擇不同的推法。(出自《廣意》)

四、推三陰交

(穴位註釋在上文)用沾了湯的指腹,從上往下推三陰交穴,可以治療急驚風;從下往上推,可以治療慢驚風。(出自《廣意》)

五、推心火

中指指尖就是心火。用沾了湯的指腹推心火,可以發汗退熱。如果用指腹掐心火,也能利小便。(出自《廣意》)

六、推肺金

無名指指尖就是肺金。用沾了湯的指腹推肺金,可以溫通肺氣,止咳化痰。(出自《廣意》)

一、推腎水。腎水即小指端,蘸湯推之,退臟腑熱,利小便,小便短數,又宜補之。(《廣意》)

一、推中指節,蘸湯推內則熱,推外則瀉。(《廣意》)

一、推坎宮。坎宮在兩眉上,蘸湯由小兒眉心,分推兩旁,能治外感風寒。(《廣意》)圖附卷三。

一、推攢竹。攢竹在天庭下,蘸湯由眉心交互往上直推。(《廣意》)圖附卷三。

一、推胃脘,由喉往下推,止吐,由中脘往上推,則吐。均須蘸湯。(周於蕃)

一、推肚臍。須蘸湯往小腹下推,則泄,由小腹往肚臍上推,則補。(周於蕃)

一、推面部次第也。右大指蘸蔥薑湯,由眉心推至囟門三十六次。隨用兩大指蘸湯,由天庭分推兩額,並太陽、大陰、各三十六次。又以大指掐印堂五下,囟門三十六下。隨用大指面,左右揉轉,各三十六次,掐百會穴三十六下。山根、鼻準、人中、承漿各三十六下,隨於各穴亦各揉三十六次。

白話文:

一、推腎水

腎水位於小指尖端,用沾了湯的手指尖推動,可以退去臟腑的熱,促進小便排泄。如果小便量少,則需要補充腎水。

二、推中指節

用沾了湯的手指尖推中指節,往內推可以溫熱,往外推可以瀉熱。

三、推坎宮

坎宮位於兩眉之間,用沾了湯的手指尖從小兒眉心分推兩旁,可以治療外感風寒。

四、推攢竹

攢竹位於天庭下方,用沾了湯的手指尖由眉心交互往上直推。

五、推胃脘

用沾了湯的手指尖由喉嚨往下推胃脘,可以止吐;由中脘往上推胃脘,則會誘吐。

六、推肚臍

用沾了湯的手指尖往小腹下方推肚臍,可以瀉下;由小腹往肚臍上方推,則可以補益。

七、推面部次第

  1. 右手大拇指沾取蔥薑湯,由眉心推至囟門三十六次。
  2. 隨後用兩手大拇指沾取湯,由天庭分推兩額,並推太陽、大陰穴各三十六次。
  3. 再用大拇指掐印堂五下,掐囟門三十六下。
  4. 隨後用大拇指面左右揉轉,各三十六次,掐百會穴三十六下。
  5. 山根、鼻準、人中、承漿各穴位也要分別推按三十六次,並各揉轉三十六次。

以上文字中“蘸湯”指的是沾取溫水或藥湯。

再於主治之穴從而按摩之,自能除風痰,去寒熱。其妙在適臟腑,行氣血,治經絡,庶無塞而不通之病。(周於蕃)

一、推面部手部次第也。推坎宮二十四次,推攢竹二十四次,運太陽二十四次,運耳背高骨二十四次,掐承漿一下,掐兩頰一下,掐兩聽會一下,掐兩太陽一下,掐眉心一下,掐人耳一下,提兩耳尖三下,推虎口三關,推五指尖,焠五指尖,運八卦,分陰陽,推三關、六府,用十大手法,運鬥肘,為按摩不易之法。(《廣意》)

按:掐由甲入,用以代針,掐之則生痛,而氣血一止,隨以揉繼之,氣血行而經絡舒也。推須著力,故推必蘸湯,否則有傷肌膚。掐從按法出。推從摩法出。搓、搖、揉、運,是較推法之從輕者,亦無不從摩而出,按少而摩多者,均以宣通為得其法也。(惕厲子)

白話文:

按:掐穴的手法是由指甲處入手,用來代替針灸,掐下去會產生疼痛感,使氣血暫時停止,之後再用揉捏手法,使氣血運行,經絡舒展。推穴需要用力,因此推穴時要蘸取湯水,否則容易傷及皮膚。掐穴源於按壓手法,推穴源於摩挲手法。搓、搖、揉、運,都是較輕柔的推法,也都是從摩挲手法演變而來。按壓手法少,摩挲手法多,目的是為了宣通經絡,這才是按摩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