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正按摩要術》~ 卷一·辨證 (7)
卷一·辨證 (7)
1. 詢溲便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素問》)
大便先硬後溏者,不可攻。(張仲景)
凡小溲赤澀為熱,經曰:肝有熱則小便先赤也。(惕厲子)
凡小兒小便由睡中自遺者,謂之尿床,皆腎與膀胱有虛寒也。(《蘭臺規範》)
小兒初溲黃赤色,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謂之尿白。為傷脾所致,久而成疳。(夏禹鑄)
傷寒小水利者,太陽之氣未劇,吉兆也。(張景岳)
凡病者,尿自遺而不如,為無治。(《集成》)
溲白為寒,混白如米泔者,為濕熱。(周於蕃)
溲紅為熱,黃亦為熱,若淺紅淡黃者為陰虛,溺多心煩者不治。(周於蕃)
白話文:
小孩小便最初是黃赤色,落地很久後,凝固成白色膏狀,叫做尿白。這是脾臟受損所致,久了就會變成疳積。
傷寒病人小便通暢,說明太陽經氣尚未盛極,是好的預兆。
任何病人,如果尿液自己流出來,而且排泄不順暢,就沒有治療的希望了。
小便顏色發白是寒證,混濁如米湯狀是濕熱證。
小便發紅是熱證,發黃也是熱證,如果是淺紅淡黃,則是陰虛,尿多心煩,無藥可救。
腸熱者溺黃,腸寒者溺白。(周於蕃)
溲短黃澀痛,心熱也;清長而利,心虛也。(周於蕃)
凡大便色青者為寒,然亦有因風瀉者,其色亦青,肝木乘脾也。(《鐵鏡》)
水液澄清,下利清穀者為寒。(《鐵鏡》)
大便老黃色者,心、肺、脾三經實熱;若淡黃色者,為虛熱。(《鐵鏡》)
糞如蟹渤,暑濕內搏,脾熱之證也。(江夢花)
大便醬色者屬濕,白色者屬脾虛。(夏禹鑄)
大便味餿臭者傷食滯,一痛則便,便則痛減,味極穢臭,便時肛門惡熱者,為極熱。(夏禹鑄)
大便味如敗卵腥臭者,傷乳食。(《集成》)
白話文:
腸子裡有熱氣的人,小便會發黃;腸子裡有寒氣的人,小便會發白。
小便量少、顏色黃且澀痛,是心火旺盛的表現;小便量多且清澈,是心氣虛弱的表現。
凡是大便顏色發青的,都是寒症,不過也有一些人因為風寒瀉痢,大便也會發青,這是肝木克脾造成的。
大便顏色清澈,排泄物是稀薄的穀物水,屬於寒症。
大便顏色深黃,是心、肺、脾三經實熱;如果大便顏色淡黃,是虛熱。
大便像蟹肉一樣,是暑濕內侵,脾胃熱盛的症狀。
大便顏色像醬油一樣,屬於濕症;大便顏色發白,屬於脾虛。
大便味道酸臭,是食物積滯傷胃引起的;一陣疼痛就會排便,排便後疼痛減輕,味道極其難聞,排便時肛門發熱,屬於極熱症。
大便味道像臭雞蛋一樣,是食用乳製品造成的。
大便如紅水而黏者,為暑熱。(《集成》)
大便時急迫作聲者屬熱。(《指南》)
大便黑如膠漆者,主濕熱凝滯。(周於蕃)
大便熱結,腹中堅滿者,屬有餘;若新近得解,而不甚乾結,或旬日不解,而全無脹意,非陽明實邪。(張景岳)
按:病寒即見寒證,病熱即見熱證,寒者溫之,熱者清之,此其易能也。若內真寒而外假熱,內真熱而外假寒,其中誤人者甚夥。經云: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又曰:寒甚則熱,熱甚則寒。又曰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又曰:水極而火,火極而水。又曰:陽盛格陰,陰盛格陽。
古人再三垂誡,反復立言,深恐證涉疑似,後世為其所惑耳。溲由前陰出,便由後陰出,寒自寒,熱自熱,以此區辨,則真假能立判矣。(惕厲子)
白話文:
如果大便像紅水一樣粘稠,是暑熱的表現。如果大便時急迫並且發出聲音,也屬於熱症。如果大便黑如膠漆,說明體內有濕熱凝滯。如果大便乾燥結實,腹部堅硬飽滿,屬於實熱;但如果新近排便通暢,並不十分乾燥,或者十天半個月才排便一次,而且沒有腹脹的感覺,就不是陽明經的實邪。
古人一再告誡,反覆闡明,深怕後世因為症狀疑似而產生迷惑。小便由前陰排出,大便由後陰排出,寒從寒中來,熱從熱中來,以此區分,就能分辨真假。
2. 候脈
小兒一歲後,手腕短促,按脈為難。診者用一指轉側,辨寸關尺三部,以浮取、中取、沉取候之。左九候,右九候。三五歲,脈以七八至而細數者為平和。增為熱,減為寒。(《集成》)
浮(輕手著於皮膚之上而即見也。)主表,屬腑,屬陽。風邪六氣,外因之病。有力為表實,無力為表虛,皆浮也。虛弱病久,臨危時,脈亦無力而浮,為外感內傷之別。(《心法》)
浮而虛甚為散脈,主神離氣脫。浮如蔥管為芤脈,主亡血。浮如按鼓為革脈,主亡精。浮而柔細為濡脈,主傷濕,又主血虛。浮而有力為洪脈,主嘔脹,又主陽盛陰虛。浮而無力為虛脈,主血虛。(陳修園)
白話文:
一歲以後的小孩,手腕短小,脈搏難以摸到。醫生用一根手指轉動著,分別觸摸寸關尺三部脈位,以浮取、中取、沉取的方式探查脈象。左手九候,右手九候。三到五歲的孩子,脈搏七八下,細而數的脈象為平和。脈搏跳動次數增加,說明體內有熱;脈搏跳動次數減少,說明體內有寒。
浮脈是指輕輕按在皮膚表面就能感覺到的脈象。它主表,屬於腑,屬陽。外界的風邪六氣引起的疾病,表實和表虛的脈象都屬於浮脈。表實是指脈象有力,表虛是指脈象無力。虛弱的病人,久病危重時,脈象也會出現無力而浮的現象,這可以區分是外感還是內傷。
浮脈再細分,浮而虛弱到極點為散脈,主神志離散,氣血將要脫離。浮脈如蔥管狀的為芤脈,主血虛亡血。浮脈如按鼓狀的為革脈,主精氣虧損。浮脈細而柔軟的為濡脈,主受濕邪侵犯,也主血虛。浮脈有力而洪大的為洪脈,主嘔吐脹滿,也主陽盛陰虛。浮脈無力的為虛脈,主血虛。
沉重手按於肌肉之下而始見也。主裡,屬臟屬陰,七情飲食,內因之病。但暴怒者、水腫者、腹痛極者、瘟疫汗下不能出者,脈亦沉。(《心法》)
沉而著骨為伏脈,主熱邪內郁。沉而底硬為革脈,沉而細軟為弱脈,主氣衰,然清貴者有此脈。(陳修園)
遲(一息脈來二三至,或一息一至。)主寒,屬陰。有力為寒痛,無力為虛痛。傷暑、滯食、困水,以及冷風迫汗、凝滯氣血者,脈皆遲。(陳修園)
遲而不愆為緩脈,遲而不流為澀脈,主血少。遲而偶停為結脈,主積聚,又主陽微,以及氣鬱血壅痰滯。遲而止有定數為代脈,主氣竭,妊娠無忌。(東修園)
白話文:
醫生按壓肌肉時,才感覺得到脈搏,這叫做沉脈。沉脈代表病氣深入體內,屬陰性,可能是七情、飲食或內因疾病引起。但暴怒、水腫、腹痛劇烈、瘟疫發汗不暢的人,也可能出現沉脈。
沉脈按壓下去感覺貼著骨頭,叫做伏脈,代表體內有熱邪鬱積。沉而堅硬的叫做革脈,沉而細軟的叫做弱脈,代表氣虛,但清貴之人也有可能出現弱脈。
脈搏一息來二三下,或一息一下,叫做遲脈,代表體內有寒氣,屬陰性。有力的遲脈代表寒痛,無力的遲脈代表虛痛。中暑、食物積滯、水腫、冷風迫汗凝滯氣血,這些情況都可能出現遲脈。
遲緩不急的叫做緩脈,遲緩不流暢的叫做澀脈,代表血少。遲緩偶爾停頓的叫做結脈,代表積聚,也代表陽氣微弱,以及氣鬱血瘀痰滯。遲緩間歇有規律的叫做代脈,代表氣力耗竭,但孕婦出現代脈無妨。
數一息脈來五六至,或一息七八至也。主熱屬陽。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但內痛甚者、汗將出者、虛陽將越者、瀉痢、痞瘍、初產、喘咳、脈亦數。(陳修園)
數而流利為滑脈,主痰飲食積。數而牽轉為緊脈,主寒,主痛。數而時止為促脈,主三焦鬱火。數見於關為動脈,主痛、主驚,男亡陽,女血崩。(陳修園)
大脈狀粗大如指如箸。主實,邪氣盛,胃氣衰,故脈大而不緩。(陳修園)
大而湧沸為洪脈,大而堅硬為實脈。(陳修園)
細脈狀細小如線也。主虛,屬陰。又主真陰將亡。(陳修園)
細而不顯為微脈,主陽微欲絕。細而小浮為濡脈,細而小沉為弱脈。(陳修園)
白話文:
數脈如果跳動流暢,叫做“滑脈”,主要表現為痰飲食積。數脈如果跳動牽拉轉動,叫做“緊脈”,主要表現為寒證和疼痛。數脈如果跳動一下停一下,叫做“促脈”,主要表現為三焦鬱熱。數脈如果在關脈處跳動,叫做“動脈”,主要表現為疼痛、驚恐,男性則陽氣衰竭,女性則出現血崩。
大脈表現為脈搏粗大,像手指或筷子一樣。主要表現為實證,邪氣盛,胃氣虛衰,所以脈搏大而沒有緩慢的節奏。
脈搏又大又像水沸騰一樣,叫做“洪脈”。脈搏又大又堅硬,叫做“實脈”。
細脈表現為脈搏細小,像細線一樣。主要表現為虛證,偏向陰性。同時也表示真陰將要耗竭。
脈搏細小而不明顯,叫做“微脈”,主要表現為陽氣微弱,快要衰竭。脈搏細小而稍微浮起,叫做“濡脈”。脈搏細小而稍微沉陷,叫做“弱脈”。
短脈來短促,上不及寸,下不及尺。主素弱,又主傷酒,以及三焦氣壅,宿食不消。(陳修園)
長脈來迢長,上至魚際,下至尺澤也。主素強,平脈也。(陳修園)
虛應指無力。主虛。身熱為傷暑,不熱為血少。(陳修園)
虛而沉小者為弱,主血虛。虛而浮小者為濡,主氣虛。虛而模糊者為微,主目陽氣絕。虛而干滯者為澀,主血虛,亦主死血。(陳修園)
虛而形小為細,主氣冷。虛而形縮為短,主氣損。(陳修園)
實應指有力。主實,又主熱鬱,以及傷食、氣痛、譫語等證。(陳修園)
實而流利者為滑,主血病。實而迢長者為長,主氣滯。實而湧沸者為洪,主熱極,亦主內虛。實而端直者為弦,主肝邪癥瘕疝瘧。(陳修園)
白話文:
脈搏短促,摸不到寸關尺的標準位置,代表體質虛弱,也可能傷酒、三焦氣機阻塞、宿食不消。
脈搏很長,從魚際摸到尺澤,代表體質強壯,是正常的脈象。
脈搏虛弱,摸起來無力,代表身體虛弱,發熱是中暑,不發熱是血虛。
虛弱的脈搏,如果沉小則代表血虛,如果浮小則代表氣虛,如果模糊則代表陽氣衰竭,如果干滯則代表血虛,也代表瘀血。
虛弱的脈搏,如果細小則代表氣寒,如果短促則代表氣損。
脈搏有力,代表身體強壯,也可能伴隨熱鬱、傷食、氣痛、譫語等症狀。
強壯的脈搏,如果流利則代表血病,如果很長則代表氣滯,如果湧沸則代表熱盛,也代表內虛,如果端直則代表肝臟有邪氣,可能出現癥瘕、疝氣、瘧疾。
緩脈來四至,從容不迫。主正復,平脈也。但緩而和者主正復,緩而怠者主中濕。(陳修園)
兩手六部,皆為肺脈。肺為臟腑之華蓋,凡一切臟腑病,其氣上薰於肺而應於脈。心病六脈皆洪,肝病六脈皆弦,腎病六脈皆沉,肺病六脈皆澀,脾病六脈皆緩。按之指下濁者為邪甚,清者為正復;有神者吉,無神者凶;有力者為熱、為實,無力者為寒、為虛,此為最驗。(陳修園)
凡病內虛者,脈弱為宜,洪大則忌。病外感者,陽脈為宜,陰脈則忌。(陳修園)
凡脈有胃氣,有神氣而和緩者吉,合於時令者吉,與面上五色中見那一色相生者吉,反是者凶。(陳修園)
白話文:
脈搏緩慢,每分鐘跳動四次,而且從容不迫,表示身體正在恢復,脈象平穩。不過,脈搏緩慢且平和的表示身體正在恢復,如果緩慢且疲倦,就表示身體內有濕氣。
兩隻手的六條經脈都屬於肺經。肺是臟腑的保護傘,所有臟腑的病氣都會向上熏蒸到肺部,並反映在脈象上。心臟病會導致六條脈搏都跳動得很快,肝臟病會導致六條脈搏都跳動得緊,腎臟病會導致六條脈搏都跳動得沉,肺臟病會導致六條脈搏都跳動得澀,脾臟病會導致六條脈搏都跳動得緩慢。按壓脈搏時,手指下感覺濁的表示邪氣很重,感覺清的表示身體正在恢復;有神氣的表示預後良好,沒有神氣的表示預後不佳;有力的表示熱症或實證,無力的表示寒症或虛證,這些都是診斷脈象時最有效的觀察方法。
凡是內虛的病人,脈搏虛弱是正常的,脈搏洪大就不利於病情。凡是外感疾病的病人,陽脈是正常的,陰脈就不利於病情。
凡是脈搏有胃氣、有神氣且和緩的都是好的徵兆,符合季節氣候的也是好的徵兆,與面部五色相生也是好的徵兆,反之則不吉。
何為無病脈。一息四至是也。何謂五臟早脈。心宜洪,肺宜澀,肝宜弦,脾宜緩,腎宜沉,又兼一段沖和之氣,為胃氣是也。何謂四時平脈。春弦、夏洪、秋澀、冬沉、四季之末和緩是也。何謂男女異脈。男為陽,寸大於尺;女為陰,尺大於寸是也。(陳修園)
雀啄連連,止而又作,為肝絕。屋漏水落,半時一滴,為胃絕。彈石沉弦,按之指搏,為腎絕。忽密忽疏,亂如解索,為脾絕。本不動而末搖,如魚之翔,為心絕。蝦游冉冉,忽然一躍,為大腸絕。釜沸空浮,絕無根腳,為肺絕。(陳修園)
診外感,其初則由經絡,病在表,輕者寸浮盛,重者關尺亦浮盛。迨傳入里,內熱重則脈沉矣。病在上則見於寸,病在中則見於關,病在下則見於尺。(王漢皋)
白話文:
什麼叫做無病脈呢?就是一息之間脈搏跳動四次。什麼叫做五臟早脈呢?心脈應該洪大,肺脈應該澀滯,肝脈應該弦緊,脾脈應該緩慢,腎脈應該沉潛,此外還有一段沖和之氣,是胃氣。什麼叫做四時平脈呢?春天脈象弦緊,夏天脈象洪大,秋天脈象澀滯,冬天脈象沉潛,四季末期脈象和緩。什麼叫做男女異脈呢?男性屬陽,寸脈比尺脈強勁;女性屬陰,尺脈比寸脈強勁。
雀啄一樣,連續不斷,停一下又開始,這是肝臟衰竭。屋頂漏水,半小時滴一滴,這是胃氣衰竭。彈石沉入弦中,按壓時手指感到搏動,這是腎氣衰竭。忽密忽疏,亂如解開的繩索,這是脾氣衰竭。脈搏本身不動,末端卻搖動,像魚兒游動一樣,這是心氣衰竭。蝦子緩慢游動,突然一躍,這是大腸衰竭。鍋子沸騰,水泡浮動,沒有根基,這是肺氣衰竭。
診斷外感,一開始病邪在經絡,病在表層,輕者寸脈浮盛,重者關脈、尺脈也浮盛。等到病邪傳入裡層,內熱加重,脈象就沉下去。病在上半身,則寸脈有反應;病在中焦,則關脈有反應;病在下半身,則尺脈有反應。
寸脈伏,無虛證,是風寒閉也,為表虛,不可發汗。尺脈伏,無虛證,是濕熱閉也,為裡虛,不可利二便。(王漢皋)
左脈弱,右脈強,主汗多,遺精,肝鬱證。右脈弱,左脈強,主腹痛易怒。及誤服補火丸散,必生肝熱,滑精諸證。(王漢皋)
右脈盛,左手無脈,主痰結氣虛。左脈盛,右手無脈,主食滯肝鬱。(王漢皋)
脈有反象,皆鬱極而閉阻者也。如肝病左關弦,鬱則弦而細,鬱極則細而結,甚則伏。然其弦反見於相剋之經,故右關弦也。余例推。(王漢皋)
保精日久者,兩尺俱盛,故六脈重取皆實,無遺精病。(王漢皋)
白話文:
寸脈摸不到,身體也沒有虛弱症狀,這是風寒閉塞導致的表虛,不能發汗。尺脈摸不到,身體也沒有虛弱症狀,這是濕熱閉塞導致的裡虛,不能瀉利二便。
左邊脈搏弱,右邊脈搏強,代表容易出汗、遺精,還有肝鬱證。右邊脈搏弱,左邊脈搏強,代表容易腹痛、易怒。如果誤服補火丸,就容易產生肝熱、滑精等症狀。
右邊脈搏強盛,左邊脈搏摸不到,代表痰結氣虛。左邊脈搏強盛,右邊脈搏摸不到,代表食滯肝鬱。
脈象出現反常,都是因為氣血鬱結閉塞造成的。例如肝病應該在左邊關脈摸到弦脈,但因為鬱結,所以會表現為弦而細,鬱結更嚴重就變成細而結,嚴重到極點就摸不到。然而,弦脈會反過來出现在相剋的经脉上,因此在右邊關脈就會摸到弦脈。其他情况也以此類推。
長期保養精氣的人,兩邊尺脈都強盛,所以六脈重取都摸到實脈,沒有遺精病。
男右脈強,左脈沉細無力者,主氣弱,內有濕熱也,不數日必遺精。若尺弱者必已遺精也。女脈如是者必白濁白淫。脈有結者必白帶。(王漢皋)
寸脈強,尺脈弱,主陽實陰虛。每病上熱下寒,上實下虛,浮陽上越,虛寒等證。(王漢皋)
寸脈弱,尺脈強,主陽虛陰實,每易病風寒,及濕熱等證。宜細辨。(王漢皋)
凡無病者,浮取無脈,為表虛,以平素易汗為據。即有外感,汗劑宜慎。沉取無脈,為裡虛,以平素易泄為據。即有積滯,攻下劑宜慎。中取遲弱者中氣虛,以平素不能食,精神弱為據。惟生而雙伏之六陰脈,不在此論。以其人能食而精神不弱為據。(王漢皋)
白話文:
男子右邊脈搏強勁,左邊脈搏沉細無力,代表氣虛,體內有濕熱,不出幾天就會遺精。如果尺脈虛弱,則代表已經遺精了。女子脈象如果同樣如此,則會出現白帶白濁。脈象有結,則代表有白帶。
寸脈強勁,尺脈虛弱,代表陽氣充實,陰氣虛弱。容易出現上熱下寒、上實下虛、浮陽上越、虛寒等症狀。
寸脈虛弱,尺脈強勁,代表陽氣虛弱,陰氣充實,容易患風寒、濕熱等病症。需要仔細辨別。
平常沒有病的人,浮取脈搏時摸不到,屬於表虛,以平常容易出汗為依據。如果外感風寒,使用汗劑要謹慎。沉取脈搏時摸不到,屬於裡虛,以平常容易腹瀉為依據。如果體內有積滯,使用攻下藥要謹慎。中取脈搏遲弱,屬於中氣虛,以平常吃不下飯,精神不振為依據。不過先天就雙伏的六陰脈不在此論,以其人能吃飯,精神不弱為依據。
一部脈見三象四象,如右寸洪,肺熱也;洪而滑,又有痰,而中有一線之細,是其雖細而力強,乃能見象於洪滑之內,主上焦有痛。不為促結弦大而為細,其痛是鬱熱,非實火,治宜解鬱清肺化痰,不宜寒涼,不宜攻伐。余仿此。(王漢皋)
勞病吐血脈浮,若重診無脈,是無根將脫也。一切虛病、老病、久病、產病,均貴重診有脈也。大汗者,其脈輕診弱,重診強,乃有未出之汗,雖止之而不能止。若輕診強,重診無,亦將脫也。惟浮沉皆得,脈力平緩,愈之象也。(王漢皋)
感寒者畏寒,左三部皆浮數,故身熱而痛。左魚際亦浮數而細,故頭大痛。若右三部亦浮數,則惡食。如無風則無汗,非陽明熱者不渴。(王漢皋)
白話文:
一部脈象顯示三種或四種形態,例如右側寸部脈象洪大,表示肺熱;如果脈象洪大且滑膩,並且在其中還有一線細脈,這意味著雖然脈象細小但力量強大,能在洪大與滑膩之中顯現形態,主導上焦有疼痛。脈象不為快速結縮或大跳,而是細小,這代表疼痛是鬱熱而非實火,治療應當解開鬱熱、清肺化痰,不宜使用寒涼藥物或是攻擊性療法。
勞累疾病引發吐血,脈象表現為浮動,如果重按診脈無脈,這是生命根基將要脫離的徵兆。所有虛弱疾病、老年疾病、長期疾病、產後疾病,都應該注重脈象有形態。大量出汗的情況下,脈象輕按感覺微弱,重按感覺強烈,這表示還有未排出的汗液,即使停止流汗也不能完全停止。如果輕按脈象強烈,重按卻沒有脈象,這也是生命將要脫離的徵兆。只有脈象既浮又沈,脈象力量平緩,這是病情逐漸恢復的徵兆。
感受寒冷時會感到畏寒,左側三個部位脈象均表現為浮動與數(快速),因此身體發熱且疼痛。左側魚際脈象浮動且數(快速)且細,因此頭部劇烈疼痛。如果右側三個部位脈象也浮動且數(快速),則會影響食慾。若沒有風邪,則不會出汗,除非是陽明經熱盛才會口渴。
凡兩關重取至數不勻,而見結促,即郁也。須解肝脾郁。在雜疾須先解鬱,而後治病。常有脈證相符,醫治不應者,皆有郁未解也。(王漢皋)
按:《褚氏遺書》多診識脈。識脈者必辨脈,辨脈者辨其形象也。浮脈輕清在上,輕按即見,如木漂於水面也。沉脈重濁在下,重按乃得,如石墜於水底也。遲脈往來遲慢,為不及之象。數脈往來急迫,為太過之象。大脈形粗,如箸如指。細脈形細,如絲如線。短脈不及本位。
長脈過乎本位。虛脈遲大而軟,按之無力。實脈浮沉皆見,長大帶弦,按而有力也。緩脈往來和勻,如春風微吹楊柳梢也。濡脈浮而軟,如帛在水中,輕按即見也。洪脈如洪水波濤洶湧之象。浮而有力,來盛去衰,即大脈鉤脈也。澀脈艱澀而遲,如輕刀刮竹也。滑脈流利不止,如珠走盤也。
白話文:
凡是兩關脈象重取後脈搏次數不均勻,且感到脈象緊促,這就是氣郁。必須要解開肝脾的鬱結。在治療雜病時,一定要先解開鬱結,然後再治病。常有脈象和病症相符,卻醫治無效的,都是因為鬱結未解。
褚氏醫書中多講辨識脈象。識別脈象必須辨別脈象,辨別脈象就是要辨別其形態。浮脈輕輕飄浮在上,輕輕按壓就能感覺到,就像木頭漂浮在水面一樣。沉脈沉重濁滯在下,重壓才能感覺到,就像石頭沉入水底一樣。遲脈往來緩慢,是氣虛不足的表現。數脈往來急促,是氣盛過度的表現。大脈脈象粗大,像筷子或手指一樣。細脈脈象細小,像絲線一樣。短脈沒有到達正常的位置。
長脈超過了正常的位置。虛脈遲緩而軟弱,按壓時無力。實脈浮沉皆見,脈象粗大且帶有弦狀,按壓時有力。緩脈往來和緩均勻,像春風輕輕吹拂柳枝一樣。濡脈浮而軟弱,像絲綢浸在水中,輕輕按壓就能感覺到。洪脈像洪水波濤洶湧的樣子。浮而有力,來盛去衰,就是大脈和鉤脈。澀脈艱澀而遲緩,像輕刀刮竹子一樣。滑脈流利不止,像珠子在盤子里滚动一樣。
弦脈剛勁而直,可以舉百鈞,有力之象。弱脈柔軟而細,不能舉一羽,無力之象。芤脈中空,是實而空者,如搦蔥管也。革脈中空,是實而空者,如按鼓皮也。緊脈緊急有力,即不松之謂,如轉索也。散脈浮散無力,即不聚之謂,如楊花飄散也。伏脈沉伏於下,推筋著骨始見也。
結脈遲而時有一止也。促脈數而時有一止也。動脈兩頭俱俯,中間高起,形如豆粒,厥厥動搖也。代脈遲而中止,不能自還,每至一止有定數,如四時之禪代不愆其期也。脈象既辨,而一部見二象、三象、四象者,乃一一能識也。是卷以幼科診治,脈理尚未備載,若廣而求之,則有脈經在。
白話文:
弦脈有力堅硬如直線,能舉起百斤重物;弱脈柔軟細小,連一根羽毛都舉不起來。芤脈空虛,看似飽滿實則空洞,就像捏著蔥管一樣;革脈也空虛,看似飽滿實則空洞,就像按著鼓皮一樣。緊脈有力緊實,毫不鬆懈,像一根繩子緊緊地纏繞着;散脈浮散無力,像楊花隨風飄散一樣。伏脈深藏於下,必須用力推按才能感覺到。
結脈脈搏遲緩,時常停頓;促脈脈搏快速,時常停頓。動脈兩端低垂,中間高聳,形狀像豆粒,不停地跳動搖擺。代脈脈搏遲緩,停頓後無法自行恢復,每次停頓的時間都有規律,就像四季更替一樣準確。辨別脈象時,如果一個部位出現兩種、三種、四種脈象,就要一一識別。本書主要講述兒科診治,脈理還沒有完全記載,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參閱脈經。
(惕厲子)
左寸(表)小腸(里)心,主上焦
左關(表)膽(里)肝,主中焦
左尺(表)膀胱(里)腎,主下焦
掌後高骨為關,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凡診脈,視掌後高骨下指,先關後寸尺,人短則指密排,人長則指疏排,為一定之法。
右寸(表)大腸(里)肺,主上焦
右關(表)胃(里)脾,主中焦
右尺(表)心包(里)命門,主下焦
白話文:
(《惕厲子》)
左手脈象
- 左寸脈(表)对应小腸(里)和心臟,主掌上焦(頭部、胸部)。
- 左關脈(表)对应膽囊(里)和肝臟,主掌中焦(腹部)。
- 左尺脈(表)对应膀胱(里)和腎臟,主掌下焦(腰部、腿部)。
診脈方法
手掌後面的高骨位置稱為「關」,關前稱為「寸」,關後稱為「尺」。診脈時,手指按在手掌後面的高骨下方,依序診脈關、寸、尺。身材矮小的人,手指排列較密集;身材高大的人,手指排列較疏鬆,這是診脈的固定法則。
右手脈象
- 右寸脈(表)对应大腸(里)和肺臟,主掌上焦(頭部、胸部)。
- 右關脈(表)对应胃(里)和脾臟,主掌中焦(腹部)。
- 右尺脈(表)对应心包(里)和命門,主掌下焦(腰部、腿部)。
註解
- 「表」:指脈象的外在表現。
- 「里」:指臟腑的內在狀況。
- 上焦:指頭部、胸部。
- 中焦:指腹部。
- 下焦:指腰部、腿部。
- 命門:指腎臟的陽氣。
說明
這段文字出自於中醫典籍《惕厲子》,描述了左右手不同位置的脈象分別對應哪些臟腑,以及診脈時手指按壓的順序和方法。這段文字對於學習中醫脈診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