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答問五 (1)

回本書目錄

身經答問五 (1)

1. 身經答問五

長春子曰:頭面,體面之所關;咽喉,飲食出入之道路。一有病症,所關非小。如不識經絡,亂投湯劑,其為危殆也必矣!詳哉,吾子之言之也。請再言四肢、筋骨、皮肉。兩腋、髭鬚之所屬,奉卒聞之。

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實則肢腫,《經》云:結陽腫四肢是也。陽虛則肢滿,《經》云:冬氣滿在四肢是也。脾主四肢,《經》云: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者是也。脾實則四肢不舉,《經》云:脾脈太過,為病在外,則令人四肢不舉是也。脾虛則四肢不用,《經》云:脾藏肉,形不足,則四肢不用。

又云:四肢懈惰,此脾經之不行是也。

白話文:

長春子曰:頭面,體面之所關;咽喉,飲食出入之道路。一有病症,所關非小。如不識經絡,亂投湯劑,其為危殆也必矣!詳哉,吾子之言之也。請再言四肢、筋骨、皮肉。兩腋、髭鬚之所屬,奉卒聞之。

**長春子說:**頭面是身體顏面的重要部位,咽喉則是飲食進出必經之路。一旦出現病症,其影響不容小覷。如果不懂得經絡,胡亂服用湯藥,必然會帶來危險。您的話說得非常詳細,請您再講講四肢、筋骨、皮肉,以及兩腋、髭鬚的相關知識,我等洗耳恭聽。

**曰:**四肢是全身陽氣的根源,陽氣充實則肢體腫脹,經書記載:「結陽腫四肢」即為此症。陽氣虛弱則四肢沉重滿脹,經書記載:「冬氣滿在四肢」便是這個道理。脾臟主宰四肢,經書記載:「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者是也。」意思是說,四肢雖然從胃中獲得氣血,但無法直接到達經絡,必須依靠脾臟才能得到氣血滋養。脾臟強健則四肢有力,經書記載:「脾脈太過,為病在外,則令人四肢不舉是也。」脾臟虛弱則四肢無力,經書記載:「脾藏肉,形不足,則四肢不用。」

**又云:**四肢無力懈怠,這是脾經運行不暢造成的。

運氣四肢不舉,皆屬濕。《經》云:土太過曰敦阜,其病腹滿,四肢不舉是也。

五臟有邪,流在肢節。《經》云: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時;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股;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膝是也。

在藏為肺,在體為皮毛。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皮者,肺之部也。邪客於腠理,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腑臟。毛折爪枯為手太陰絕。

在藏為心,在體為血脈。夏脈太過,則病身熱膚痛,為浸淫。少陰在泉,熱淫所勝,病寒熱,皮膚痛;少陰司天,火淫所勝,熱上皮膚痛;少陰之復,咳,皮膚痛,治以諸寒。陽明在泉,燥淫所勝,病體無膏澤,治以苦寒。

白話文:

身體四肢不能舉動,都是濕氣作祟。《經》書上說:土氣過盛,稱為敦阜,這種病症會導致腹脹,四肢無力,無法舉動。

五臟有邪氣,就會流到四肢關節。《經》書上說:肺和心有邪氣,氣就會停留在兩肩;肝有邪氣,氣就會停留在兩股;脾有邪氣,氣就會停留在兩髀;腎有邪氣,氣就會停留在兩膝。

肺藏於內,外在表現為皮膚和毛髮。肺氣通於皮膚,滋養毛髮。皮膚是肺的部位。邪氣侵入腠理,就會使腠理開合失調,開合失調就會導致邪氣侵入絡脈,絡脈充盈,就會流入經脈,經脈充盈,就會進入臟腑。毛髮脫落,指甲枯萎,是手太陰經氣衰竭的表現。

心藏於內,外在表現為血脈。夏季脈象過盛,就會導致身體發熱,皮膚疼痛,這是濕熱侵淫的表現。少陰經在泉,熱邪勝過寒邪,就會出現寒熱交替,皮膚疼痛;少陰經司天,火邪勝過寒邪,就會出現上半身發熱,皮膚疼痛;少陰經之復,就會出現咳嗽,皮膚疼痛,治療要用寒涼藥物。陽明經在泉,燥邪勝過寒邪,就會導致身體沒有光澤,治療要用苦寒藥物。

在藏為脾,在體為肉,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肉分之間、溪谷之會以行榮衛,以會大氣。邪溢氣壅,脈熱肉敗,榮衛不行,必將為膿。積寒留舍,榮衛不居,卷肉縮筋,肋肘不得伸,內為骨痹,外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於溪谷也。

在藏為肝,在體為筋,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諸筋病皆屬於節。筋病忌風,忌食酸辛,忌久行。足太陽之下,血氣皆少,善轉筋,踵下痛,轉筋多屬血熱。

在藏為腎,在體為骨。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骨病忌食甘,忌久立,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手屈而不伸,病在筋;伸而不屈,病在骨。

白話文:

脾臟藏在身體內,對應到外在的肉。如果脾胃受到邪氣侵襲,就會導致肌肉疼痛。肉體的整體結構就像山谷,小部分肌肉組織就像溪流,這些溪流匯聚成山谷,形成人體的經絡系統,負責輸送營養和能量。如果邪氣阻塞經絡,就會導致脈絡發熱,肌肉腐敗,經絡無法正常運作,最終會形成膿腫。如果寒氣積聚在經絡中,經絡無法正常運作,就會導致肌肉收縮,四肢僵硬,無法伸展,這叫做骨痺,嚴重時會導致肢體失去知覺。這是因為寒氣積聚在肌肉組織中。

肝臟藏在身體內,對應到外在的筋。酸味可以滋養肝臟,肝臟滋養筋,筋又滋養心臟,因此所有的筋骨疾病都與關節有關。筋骨疾病要避免風寒,避免食用酸性和辛辣的食物,也要避免長時間行走。足太陽經脈位於身體的下部,氣血較少,容易發生筋攣,腳跟疼痛,多半是血熱引起的。

腎臟藏在身體內,對應到外在的骨。少陰經脈是冬天的經脈,它負責滋養骨髓。骨骼疾病要避免食用甜食,也要避免長時間站立。過量食用甜食會導致骨骼疼痛,甚至脫落。手部彎曲不能伸直,是筋受損;手部伸直不能彎曲,是骨頭受損。

腋,謂臂下、脅上際也,屬厥陰心包經,又屬足厥陰肝經。腋前,屆手太陰肺經;腋後,屬手少陰心經;腋下,屬足厥陰肝經;下六寸,屬足太陰脾之大絡。

針灸腋腫有二法,其一取膽,《經》云:足少陽之脈,所生病缺盆中腫痛,腋下腫:其二取心,《經》云:心主手厥陰脈病,手心熱,腋腫。

腋氣曰狐臭,有竅,諸藥鮮能除根,止堪塞竅耳。用銅青好者,不拘多少,米醋調膏,先用皂角煎湯,洗淨腋下,以輕粉摻過,使上藥塗之,立效。

足少陽膽之經,其榮在須。足少陰腎之經,其華在發。沖、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海,謂之血海,其別絡上唇口。若血勝則榮於頭髮,故鬚髮美。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鬚髮脫落。若稟沖、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不生。黃赤者多熱多氣,白者少血少氣,黑者多血少氣。

白話文:

腋窩解剖與針灸治療

腋窩,指的是手臂下方、肋骨上緣交界處。它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厥陰肝經的範圍。腋窩前方屬於手太陰肺經,後方屬於手少陰心經,腋窩下方屬於足厥陰肝經,向下六寸(約手掌長度)則屬於足太陰脾經的大絡。

針灸治療腋窩腫脹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取膽經。根據《經》文記載,足少陽膽經所導致的疾病,包括缺盆(鎖骨上方凹陷處)腫痛、腋窩腫等。

**第二種方法:**取心經。根據《經》文記載,心經主管手厥陰脈,若手心發熱、腋窩腫脹,也可用針灸心經來治療。

腋窩氣味俗稱狐臭,它有竅穴,一般的藥物很難根治,只能暫時遮蓋臭味。可以用優質的銅綠(氧化銅),不拘多少,用米醋調成膏狀。先用皂角煎湯清洗腋窩,再用輕粉(氯化汞)撒在腋窩上,最後將銅綠膏塗抹上去,效果顯著。

足少陽膽經的精氣榮華於鬚髮,足少陰腎經的精華則榮華於頭髮。衝脈、任脈是十二經脈的總匯,稱為血海,其分支絡於上唇口。若血液充盈,則頭髮和鬍鬚光澤茂密。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無法滋潤鬚髮,就會導致脫落。若沖脈、任脈不盛,宗筋(筋脈之總稱)不能健全,有氣卻無血,上唇口無法得到滋潤,則鬍鬚無法生長。鬍鬚顏色黃赤者多為氣熱,白色者多為血氣不足,黑色者則多血氣不足。

美眉者,太陽多血;通髯極須者,少陰多血;美須者,陽明多血。

長春子曰:善哉?予前此未嘗聞也。予退而志之,坐則習焉,行則佩之矣!

白話文:

美麗的眉毛,通常代表太陽經脈的血液較豐富;鬍子濃密的人,往往表示少陰經脈的血液較豐富;美麗的鬍子,通常意味著陽明經脈的血液較豐富。

長春子說:好極了!我之前從未聽過這樣的理論。我回去後便記下了這段話,無論坐著或走路,我都能隨時回想並應用這理論。

2. 身經答問六

長春子曰:均是人也,男女之不同何也?

尊生子對曰:男子以氣為主,坎水用事,故蒸氣為精而色白。女子以血為主,離火用事,故血盈為經而色紅。男子背屬陽而腹屬陰,女子腹屬陽而背屬陰。男子督脈用事,自背尾閭行至齦交穴止,故血盛者感陽氣而髭鬚生。女子任脈用事,自小腹上行至咽喉而止,故不能上與陽合而無須。

男子屬陽,陽極則必自上而垂下,故陽莖垂,而乳頭縮。女子屬陰,陰極則必自下而衝上,故乳房凸而陰戶凹。

血氣之多少有異同否乎?

曰:有。手足少陽,手足太陰,手足少陰,凡六經皆多氣少血。手足太陽,手足厥陰,凡四經皆多血少氣。手是陽明,凡二經皆多氣多血。少者補之,多者損之,不多不少者和之。

白話文:

長春子曰:均是人也,男女之不同何也?

長春子說道:人都是人,為何男女會有如此差異呢?

尊生子對曰:男子以氣為主,坎水用事,故蒸氣為精而色白。女子以血為主,離火用事,故血盈為經而色紅。男子背屬陽而腹屬陰,女子腹屬陽而背屬陰。男子督脈用事,自背尾閭行至齦交穴止,故血盛者感陽氣而髭鬚生。女子任脈用事,自小腹上行至咽喉而止,故不能上與陽合而無須。

尊生子回答說:男性以氣為主,坎水主導,因此蒸氣為精,顏色偏白。女性以血為主,離火主導,因此血盈為經,顏色偏紅。男性背部屬於陽,腹部屬於陰;女性腹部屬於陽,背部屬於陰。男性督脈主導,從背部的尾閭穴開始,向上運行至齦交穴止,因此血氣旺盛的人,會受到陽氣的影響而長出鬍鬚。女性任脈主導,從小腹開始,向上運行至咽喉,因此無法向上與陽氣相合而沒有鬍鬚。

男子屬陽,陽極則必自上而垂下,故陽莖垂,而乳頭縮。女子屬陰,陰極則必自下而衝上,故乳房凸而陰戶凹。

男性屬於陽,陽氣到達極點就會從上往下垂,所以陽莖向下垂,乳頭也縮回去。女性屬於陰,陰氣到達極點就會從下往上衝,所以乳房隆起,陰戶凹陷。

血氣之多少有異同否乎?

血氣的多少有不同嗎?

曰:有。手足少陽,手足太陰,手足少陰,凡六經皆多氣少血。手足太陽,手足厥陰,凡四經皆多血少氣。手是陽明,凡二經皆多氣多血。少者補之,多者損之,不多不少者和之。

回答說:有。手足少陽經、手足太陰經、手足少陰經,這六條經脈都氣多血少。手足太陽經、手足厥陰經,這四條經脈都血多氣少。手陽明經,這兩條經脈都氣多血多。氣血不足的要補充,氣血過多的要減少,氣血適中的要保持平衡。

氣血之所走何如?

曰: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是高能接下也。是之三陰,從足走腹;手之三陰,從腹走手,是下能趨上也。督脈從頭入骶,任脈從胞上注目,故上下升降而為和。

五運六氣,其為病何如?

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諸痛癢瘡,皆屬心火;諸濕腫滿,皆屬脾土;諸氣膹郁,皆屬肺金;諸寒收引,皆屬腎水,此病之屬於五運者然也。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嘔吐酸,皆屬於熱;諸燥擾狂越,皆屬於火;諸痙強直,皆屬於濕。諸澀枯涸,皆屬於燥;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於寒,此病之屬於六氣者然也。

治病必求其本,其道何如?

白話文:

氣血在人體內是如何流動的呢?

經脈分為三陽三陰,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是上行接下;手三陰經從足走腹,足三陰經從腹走手,是下行趨上。督脈從頭部往下走到尾骨,任脈從腹部往上走到面部,所以氣血可以上下升降,保持身體平衡。

五行和六氣的運行對身體會造成什麼樣的病症呢?

風邪入侵,就會出現頭昏眼花、四肢麻木等症狀,屬於肝木;心火亢盛,則會導致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屬於心火;脾土虛弱,則會出現肢體沉重、水腫等症狀,屬於脾土;肺金不足,則會出現氣喘咳嗽、胸悶等症狀,屬於肺金;腎水虧虛,則會出現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屬於腎水,這就是五行運行的病變。

而六氣的病變則有:風邪侵襲,會導致身體強直、抽搐,屬於風;熱邪侵入,會出現嘔吐、口苦、發燒等症狀,屬於熱;火邪過盛,則會導致心煩躁動、神志不清,屬於火;濕邪困阻,會導致四肢沉重、關節疼痛,屬於濕;燥邪侵襲,則會出現皮膚乾燥、口乾舌燥,屬於燥;寒邪入侵,則會出現身體發冷、手腳冰涼,屬於寒。

治療疾病必須尋找病根,那麼如何才能找到病根呢?

曰:厥陰為標,風木為本,其風邪傷於人也,掉搖而眩轉,瞤動而瘛瘲,卒暴強直之病生矣。少陰為標,君火為本,其熱邪傷於人也,瘡瘍而痛癢,暴注而下迫,水液渾濁之病生矣。少陽為標,相火為本,其熱邪傷於人也,為熱而督瘛,躁擾而狂越,如喪神守之病生矣。善為治者,風淫所勝,平以辛涼;熱淫所勝,平以鹹寒;火淫所勝,平以鹹冷。

以其病本於陽也,求其陽而療之,病之不愈者未之有也。太陰為標,濕土為本,其濕邪傷於人也,腹滿而身腫,按之而沒指,諸痙強直之病生矣。陽明為標,燥金為本,其燥邪傷於人也,氣滯而膹郁,皮膚以皴揭,諸澀枯涸之病生矣。太陽為標,寒水為本,其寒邪傷於人也,吐利而腥穢,水液以清冷,諸寒收引之病生矣。

白話文:

厥陰屬性為標,風木屬性為本,風邪侵害人體,就會出現頭昏眼花、眼球震顫、抽搐痙攣,以及突然發作的僵硬等病症。少陰屬性為標,君火屬性為本,熱邪侵害人體,就會出現瘡瘍疼痛、瘙癢難忍,以及突然發作的腹瀉、尿液渾濁等病症。少陽屬性為標,相火屬性為本,熱邪侵害人體,就會出現發熱、抽搐痙攣、躁動不安,以及神志不清等病症。善於治療的人,遇到風邪侵襲,就用辛涼藥物來調節;遇到熱邪侵襲,就用鹹寒藥物來調節;遇到火邪侵襲,就用鹹冷藥物來調節。

因為病症源於陽氣,所以治療時要針對陽氣進行調理,這樣病症才能徹底治癒。太陰屬性為標,濕土屬性為本,濕邪侵害人體,就會出現腹部脹滿、身體浮腫,按壓後指印消退緩慢,以及痙攣僵硬等病症。陽明屬性為標,燥金屬性為本,燥邪侵害人體,就會出現氣血流通不暢、胸悶氣短,皮膚乾燥粗糙,以及口乾舌燥等病症。太陽屬性為標,寒水屬性為本,寒邪侵害人體,就會出現嘔吐腹瀉、分泌物腥臭,體液清冷,以及畏寒肢體麻木等病症。

善為治者,濕淫所勝,平以苦熱;燥淫所勝,平以苦溫;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以其病本於陰也,求其陰而治之,病之不愈者,未之有也。

又非特如此而已,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人里者,下而奪之。其在高者,因而越之,謂上湧也;其在下者,引而竭之,謂下利也。慓悍者,按而摩之。攣痹者,針而刺之。藏寒虛弱者,治以灸焫。血實腫熱者,治以砭石。氣滯痿厥,寒熱者,治以導引。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者,治以醪醴。

血氣凝澀,病生於筋脈者,治以熨藥。始焉,求其受病之本;終焉,蠲其為病之邪,其道無出於此矣!

古人治病,其不專主於藥者,何也?

白話文:

好的醫生面對濕邪過盛的病症,會以苦寒的藥物治療;面對燥邪過盛的病症,會以苦溫的藥物治療;面對寒邪過盛的病症,會以辛熱的藥物治療。由於病症的根源在於陰氣,因此要從陰氣入手治療,從來沒有治不好的病。

不僅如此,如果病症表現在皮膚,就用汗法驅散它;如果病症在腸胃,就用瀉法排出它。如果病症在高位,就用引導的方法使它下降,這就是所謂的上湧;如果病症在低位,就用引導的方法使它上升,這就是所謂的下利。對於躁狂的病症,就用按壓和按摩的方法治療;對於攣縮痺痛的病症,就用針灸的方法治療;對於寒邪侵襲導致虛弱的病症,就用灸法治療;對於血氣充盈導致腫脹發熱的病症,就用砭石治療;對於氣血瘀滯導致痿厥、寒熱的病症,就用導引的方法治療;對於經絡不通、感覺麻木導致的病症,就用酒藥治療。

對於血氣凝滯、筋脈不通導致的病症,就用熨藥的方法治療。總而言之,治病的關鍵是要找出病根,消除致病的邪氣,治病的道理就在這裡。

古人治病,為何不只依靠藥物呢?

曰:各從其道也。其人之形樂志苦者,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形苦志樂者,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形樂志樂者,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石;形苦志苦者,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百藥。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運氣有標本。而治病者,或從本,或從標,或不從標本而從中,其義可得聞與?

曰:少陽際也,相火本也,標本皆同,從本言病,皆相火為之也。太陰標也,濕土本也,標本亦同,從本言病,皆濕土為之也。厥陰標也,風木本也,標本不同,故不從標本而從中,以其中見少陽也。少陽相火言病,亦相火為之也。陽明標也,燥金本也,標本亦不同,故不從標本而從中,以其中見太陰也。

白話文:

一個人如果形體快樂,精神卻痛苦,疾病就生在脈絡,可以用灸法和針刺治療;如果形體痛苦,精神卻快樂,疾病就生在筋,可以用熨法和牽引治療;如果形體快樂,精神也快樂,疾病就生在肌肉,可以用針和石頭治療;如果形體痛苦,精神也痛苦,疾病就生在咽喉,可以用各種藥物治療。經絡不通暢,疾病就生在沒有知覺的地方,可以用按摩和膏藥治療。

人體運氣有標和本。治療疾病,有的從根本治療,有的從表面治療,有的既不從根本也不從表面,而從中間治療,這些道理你聽得懂嗎?

少陽是表,相火是本,標本相同,從根本說疾病,都是相火引起的。太陰是表,濕土是本,標本也相同,從根本說疾病,都是濕土引起的。厥陰是表,風木是本,標本不同,所以不從標本治療,而從中間治療,從中間就能看到少陽。少陽和相火說疾病,都是相火引起的。陽明是表,燥金是本,標本也不同,所以不從標本治療,而從中間治療,從中間就能看到太陰。

太陰濕土言病,亦濕土為之也。太陽寒水,標陽而本寒;少陰君火,標陰而本熱,標本各異,故從本,而又從標。病在標則治其標,病在本則治其本,各從其見症也。陰陽交相錯,水火互為根,與前四氣之例不同矣。

其治法當何如?

曰:膽與三焦,肝與包絡,從火治也。脾與肺,胃與大腸,從濕治也。腎與膀胱,心與小腸,或寒或熱,酌於臨時也。表實里和,邪在經也,法當汗之。裡熱表寒,邪入腑也,法當下之。攻裡則勿解表,解表則勿攻裡,表裡如或兩有可攻,則後先,內外之間,猶宜分其多少焉。

蓋天地之數五,而火熱居三。可見天地之氣,熱多於寒,火倍於水,而人之症,治從可知矣。

白話文:

太陰濕土導致的疾病,都是由濕土造成的。太陽寒水,表現陽性但本質寒涼;少陰君火,表現陰性但本質熾熱,它們的表面和根本特性不同,所以要既治本又治標。疾病表現在表面就治療表面,疾病根源在內就治療內在,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陰陽相互交錯,水火互為根本,這與前面四氣的道理有所不同。

那麼,治療方法應該如何呢?

答案是:膽和三焦、肝和包絡,都屬於火,所以要用火來治療。脾和肺、胃和大腸,都屬於濕,所以要用濕來治療。腎和膀胱、心和小腸,則可能寒或熱,要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定。表實里和,邪氣在經絡中,就應該用發汗的方法。里熱表寒,邪氣侵入臟腑,就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內臟時不要同時治療表面,治療表面時也不要同時治療內臟,如果表裡都有可以治療的情況,也要先後分清,內外之間也要區分輕重緩急。

因為天地五行之中,火熱佔了三個,可見天地之氣,熱多於寒,火多於水,因此人體的病症,治療方法也就可想而知了。

經絡有相通者,有不相通者,可得聞其略乎?

曰:手陽明大腸與足陽明胃相通,手太陽小腸與足大陽膀胱相通,手少陽三焦與足少陽膽相通。所以胃有病而大腸亦病,膽有病而三焦亦病,小腸有病而膀胱亦病,是同經同氣之相感者也。其餘手足諸經者,皆有別經間隔,不能相通,故鮮貽累焉。

白話文:

經絡之間有些互相連通,有些則不連通,你想要了解一下嗎?

經絡之間的連通關係是這樣的: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通,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通,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相通。所以胃部有病,大腸也會跟著生病,膽部有病,三焦也會跟著生病,小腸有病,膀胱也會跟著生病,這是因為它們屬於同一個經絡,有著相同的氣血,彼此相互影響。至於其他手足的經絡,彼此之間都有其他經絡隔開,無法互相連通,所以很少互相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