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一答問 (3)
身經通考卷一答問 (3)
1. 身經答問四
尊生子曰:人患不知身之為身耳!知身之所以為身,而不知所以治之與!不知也,何擇?知所以治身矣,而不知諸經之嚮導、品藥之所主名與!不治也,又何擇?子欲聞之否乎?
長春子再拜曰:請遂言之。
尊生子曰:言之不詳,其害小;聽之或誤,其害大。汝靜聽之,吾將與子為性命之交。
長春子曰:嘻!春固以性命質於子者也。人之教我也,外子之教我也,內愛我哉,敢不蕺浮心以從事?
尊生子曰:人之有身也,則必有病矣,有病則必有經矣,有經則必有脈矣,有脈則必有方矣。所謂經,三陰、三陽是也。所謂脈,浮、沉、遲、數、滑、澀是也。世之用藥者,眾矣!孰為知脈者乎?即或有知脈者矣,孰為知經者乎?夫醫之用藥,猶大將之用兵也,不知脈、不知經而用藥,猶之不知虛實、不知六花八陣而用兵,其不陷人於死也幾希。知脈矣、知經矣,而方則與之變化於無窮焉。
白話文:
尊生子說:人們往往只知道自己有身體,卻不知道如何照顧和維護它。知道身體的運作原理,卻不懂得如何治療疾病。如果不懂這些,又如何做出選擇呢?知道了治療方法,卻不知道每種經絡和藥物的特性與作用,那又怎樣去治療呢?如果不治療,又如何選擇呢?
長春子恭敬地說:請您告訴我吧。
尊生子說:如果說明不清楚,那可能造成的傷害還不算太大;但如果聽到後誤解,那可能帶來的損失就非常嚴重了。請你安靜聆聽,我將與你成為命運的盟友。
長春子說:哦!我已經把生命交付給你了。他人教導我,外人的教導我,都是真心關愛我,我怎敢不放下浮躁的心,全心投入學習呢?
尊生子說:人類擁有身體,那麼就一定會有疾病,有了疾病就會有經絡,有了經絡就會有脈象,有了脈象就會有治療方法。所謂的經絡,就是三陰和三陽;所謂的脈象,則包括浮、沈、遲、數、滑、澀等六種。世上使用藥物的人很多,誰能懂得辨脈呢?即使有人懂辨脈,又有誰能理解經絡呢?醫生使用藥物,就像將軍使用兵力一樣,不懂脈象、不懂經絡就使用藥物,就像不懂虛實、不懂六花八陣就使用兵力,這樣做,不把人帶向死亡的可能性非常小。瞭解脈象、瞭解經絡之後,才能根據情況靈活變換治療方法。
此非至明者不能悉也,非至斷者不能決也,可不謂難乎?
長春子曰:自治者,智之事也;治人者,仁之事也。吾欲觀其外而知其內,因其病而考其方。自治、治人無疑於心,其道可得聞與?
尊生子曰:能自治而不能治人者有之矣,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吾為子悉言之:
面者,諸陽之會也。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行於面,而走空竅,其精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走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其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面,故大熱甚,寒不能勝之也。陽明胃脈起鼻交頞中,故胃中有熱,則面熱;胃中有寒則面寒。
白話文:
想要完全了解,必須擁有極高的智慧;想要做出正確決定,必須擁有堅定的判斷力,這難道不難嗎?
長春子說:自己治好自己,需要智慧;治好別人,需要仁心。我想要通過觀察外在表現來了解內在狀況,根據病症來探究治療方法。自己治好自己,治好別人,這些事情心中都應該沒有任何疑惑,這些道理可以聽得到嗎?
尊生子說:能治好自己,卻不能治好別人的人很多,但從來沒有見過不能治好自己,卻能治好別人的人。我來詳細講解給你聽:
面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條絡脈,其血液和氣血都向上運行到面部,並流入空竅。精氣向上運行到眼睛,形成視覺;別氣運行到耳朵,形成聽覺;宗氣向上運行到鼻子,形成嗅覺;濁氣從胃中出來,運行到嘴唇和舌頭,形成味覺。氣的津液都向上熏蒸到面部,所以面部很熱,即使寒冷也不能抵擋。陽明胃經從鼻部開始,經過下巴,所以胃中有熱,面部就會發熱;胃中有寒,面部就會發寒。
凡面白者,肺症也,善嚏,悲愁不樂,欲哭。面赤者,心症也,口乾善笑。面黃者,脾症也,善噫、善思、善味。面青者,肝症也,善潔,善怒。面黑者,腎症也,善恐、善欠。
凡面塵屬運氣者,有二焉。一曰燥金制肝,《經》云:陽明司天,燥淫所勝,民病嗌乾、面塵,陽明在泉亦如之。又云:金鬱之發,嗌乾面塵,治以濕劑是也。二曰火,《經》云:少陽之復,厥氣上行,面如浮塵,目乃瞤瘛,治以寒劑是也。又:肝足厥陰之脈,是動病,甚則嗌乾面塵脫色。膽足少陽之脈,是動病,甚則面塵。故善觀人之病者,觀其面而可知也。
長春子曰:人用之廣者,莫如目,病之多者,亦莫如目,非余體可得侔也。故目之蔽於翳也,猶日月之蔽於云也。瞑行而已矣。如之何則可?
白話文:
凡是臉色蒼白的人,是肺部有病,容易打噴嚏,經常悲傷憂愁不快樂,想要哭泣。臉色發紅的人,是心臟有病,口乾舌燥,喜歡笑。臉色發黃的人,是脾胃有病,容易打嗝、多思、愛吃東西。臉色發青的人,是肝臟有病,喜歡乾淨,容易生氣。臉色發黑的人,是腎臟有病,容易恐懼、打哈欠。
臉上出現像灰塵一樣的斑點,屬於氣運問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燥金克制肝臟,《經》書上說:陽明主宰天時,燥氣過盛,人們就會患上咽喉乾澀、臉上起塵的疾病,陽明經脈在泉湧穴,也同樣如此。書上還說:金氣鬱結導致的病症,會出現咽喉乾澀、臉上起塵,治療要用滋潤的藥物。第二種情況是火氣過盛,《經》書上說:少陽經脈復甦時,寒氣上行,就會出現臉上像浮塵一樣的斑點,眼睛會抽搐,治療要用寒涼的藥物。又說:肝足厥陰經脈,是與運動有關的經脈,病情嚴重時就會出現咽喉乾澀、臉上起塵、臉色蒼白。膽足少陽經脈,也是與運動有關的經脈,病情嚴重時也會出現臉上起塵。因此,善於觀察病人的人,只要觀察他的臉色就能知道他的病情。
長春子說:人體器官中,使用最廣泛的是眼睛,患病最多也是眼睛,其他器官是無法比擬的。所以,眼睛被翳遮蔽,就像太陽和月亮被雲遮蔽一樣,只能摸黑行走而已。如何才能治癒呢?
尊生子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睛,睛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窠之精為白眼,血之精為絡,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氣血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此則眼具五臟六腑也。後世五輪八廓之說,蓋本諸此。
凡臟腑主目有二:一曰肝經,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又:人臥則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又云: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二曰心經,心合脈,諸脈皆屬於目。至東垣,又推之而及於脾。引《針經·大惑論》云:心事煩冗,飲食失節,勞役過度,故脾胃虛弱。心火熾盛,則百脈沸騰,血脈逆行,邪害孔竅,天明則日月不明也。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土,而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
白話文:
古代醫家尊生子認為,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匯聚到眼睛,形成眼球。眼球的骨骼精華構成瞳孔,筋的精華形成黑眼珠,眼窩的精華形成白眼珠,血液的精華形成眼部的血管,肌肉的精華則形成眼球的組織,將筋骨、氣血的精華包裹起來,並與經脈相連,最終通往腦後,從頸部伸出。因此,眼睛包含了五臟六腑的精華。後世的五輪八廓之說,正是源於此。
古代醫學認為,五臟六腑中,肝臟和心臟與眼睛的關係最密切。肝經屬東方青色,與肝臟相通,並開竅於眼睛,肝臟儲藏著精氣。人體睡眠時,血液會回歸肝臟,肝臟吸收血液後,人才能視物。肝氣通暢,眼睛就能辨別五種顏色。
心臟與血管相連,所有經脈都通向眼睛。東垣醫家更進一步將脾臟也與眼睛聯繫起來。根據《針經·大惑論》,心神煩躁、飲食不節、勞累过度,会导致脾胃虛弱。心火過盛,則會導致血液沸騰,逆行衝擊,邪氣侵犯眼睛,白天也會視力模糊。五臟六腑的精氣都源自脾土,並向上輸送至眼睛。脾臟是所有陰氣的根本。
目者,血氣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少者,包絡也,主百脈,皆榮於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又因邪氣所並而損其血脈,故諸病生焉。如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是治標不治本也,非正理矣!
目之內眥,太陽經之所起,血多氣少。目之銳眥,少陽經也,血少氣多。目之上網,太陽經也。亦血多氣少。目之下網,陽明經也,血氣俱多。然陽明經起於目兩旁交頞之中。與太陽、少陽俱會於目。惟足厥陰經連於目系而已。故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
白話文:
眼睛是血氣的根本,因此脾胃虛弱,五臟的精氣就會失去依歸,無法供養眼睛,導致視力下降。心臟是君火,主宰人的精神,應當保持平靜安寧。相火是心火的助手,負責傳達心火的命令,而包絡則掌管全身血脈,這些都與眼睛的健康息息相關。如果過度勞累和運動,就會導致相火妄行,並且容易受到邪氣侵襲,損傷血脈,進而引發各種眼疾。如果不調理脾胃、養血安神,只是治標不治本,並非正道。
眼睛的內眥,是太陽經的起點,血氣偏多而氣不足;外眥是少陽經,血氣偏少而氣較足;眼上網是太陽經,同樣血氣偏多而氣不足;眼下方則是陽明經,血氣都比較充沛。陽明經起源於眼角兩側交匯於耳前,與太陽、少陽經都匯聚於眼睛,唯獨足厥陰經連接眼睛的經絡。因此,血氣過盛屬於太陽、陽明經的實證,血氣不足則屬於厥陰經的虛證。
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要之無令太過,以養血脈而已。白輪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睛被翳,火乘肝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治火之法,在藥則鹹寒止之、下之;在針則神廷、上星、囪會、前頂、百會血之。
翳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眛者,可使立明;腫者,可使立消。惟小兒不可刺囪會,以肉分淺薄,恐傷其骨也。
陽主散,陽虛則眼楞急,而為倒睫捲毛。陰主斂,陰虛不斂則瞳子散大,而為目昏眼花。
白話文:
因此,出血的人,應該針灸太陽、陽明經,因為這兩條經絡血氣比較多。少陽經就不適合出血,因為血氣比較少。針刺太陽、陽明經使出血,眼睛就會變得更明亮;針刺少陽經使出血,眼睛就會變得更昏暗。總之,要避免過度針灸,以滋養血脈為目的。眼白變紅,是火氣上炎侵犯肺部;眼肉變紅腫,是火氣上炎侵犯脾臟;黑眼珠被翳膜遮蓋,是火氣上炎侵犯肝腎;眼白出現紅血絲,是火氣非常旺盛。治療火氣的方法,用藥物要使用鹹寒性質的藥物來清熱瀉火;用針灸要刺神庭、上星、囪會、前頂、百會穴放血。
翳膜可以用針灸快速消除;疼痛可以用針灸快速止住;看不清可以用針灸快速恢復視力;腫脹可以用針灸快速消腫。但是小孩不能針刺囪會穴,因為小孩頭骨的肉比較薄,擔心會傷到骨頭。
陽氣主導散發,陽氣虛弱就會導致眼皮緊繃,出現倒睫和睫毛捲曲。陰氣主導收斂,陰氣虛弱無法收斂就會導致瞳孔散大,出現眼昏花。
目之為病,在府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則為里,當養血安神。除風散熱,瀉青丸主之。養血安神,定志丸主之。婦人,熟地黃丸主之。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則寒中而泣出,河間當歸湯主之。或有體肥氣盛,風熱上行,兩目昏澀,槐子散主之。此由胸中濁氣上行也,重則為痰厥,亦能損目。常使胸中清,則無此患矣。
白話文:
眼睛生病,如果是在外在的部位,就屬於表證,應該要以除風散熱的方法治療。如果是在內臟,就屬於里證,應該要以養血安神的方法治療。
除風散熱,可以用瀉青丸來治療。養血安神,可以用定志丸來治療。如果是女性,可以用熟地黃丸來治療。
如果風氣與陽明經絡從胃部循行而上,到達眼睛內眥,就會出現寒氣入侵而流淚的症状,可以用河間當歸湯來治療。
也有些人體型肥胖,氣盛火旺,風熱上行,導致眼睛昏澀,可以用槐子散來治療。這是因為胸中濁氣上行所致,嚴重的話會導致痰厥,也會損傷眼睛。平常要保持胸中清氣,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目見黑花者,腎氣弱也,當補腎水,駐景丸主之。或有暴失明者,眼居諸陽之會,而陰反閉之,此風邪內滿,恐有不測之病。
心,君主也,通於大眥。故大眥赤者,實火也。心包絡為小心。小心,相火也,通於小眥,故小眥赤者,虛火也。若君主拱默,則相火自然清靜矣。
白眼痛,多有赤脈,視其從上而下者,太陽病也,羌活為使;從下而上者,陽明病也,升麻為使;從外走內者,少陽病也,柴胡為使。太陽病宜溫之、散之,陽明病宜下之,少陽病宜和之。
白話文:
眼睛看到黑色斑点,表示肾气不足,需要补肾水,驻景丸可以治疗。如果突然失明,眼睛是阳气汇聚的地方,而阴气反倒闭塞,这是风邪内盛,恐有不测之病。
心脏是君主之官,与大眦(眼角)相通,所以大眦发红是实火。心包络是小心,小心是相火,与小眦(眼角)相通,所以小眦发红是虚火。若君主安然无恙,则相火自然清静。
眼白疼痛,多有赤脉,若赤脉从上往下,是太阳病,羌活为使;从下往上,是阳明病,升麻为使;从外往内,是少阳病,柴胡为使。太阳病宜温散,阳明病宜下泻,少阳病宜调和。
有不腫不紅,但沙澀昏痛者,乃氣分隱伏之火,脾肺絡有濕熱,秋天多有此患,通用桑白皮散、玄參丸、瀉肝湯。
天行赤目,七日自愈。火數七也,至二七則再傳矣。二七不退,必其犯觸及本虛之故,當防他變症矣。有陰病目赤,有陽病目赤,治各不同。
世人目多黃濁者,乃濕熱之害,惟小兒之色甚正。
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更甚者,神效。蓋目珠連目,本屬厥陰經。夏枯草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其草三、四月開花,遇夏至陰生則枯。蓋稟純陽之氣也。故治厥陰目痛如神者,以陽治陰也。
白話文:
有些人眼睛沒有腫脹或發紅,卻感到沙澀昏痛,這是由於體內氣分潛藏的火氣,脾肺經絡有濕熱所致,秋季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用桑白皮散、玄參丸、瀉肝湯治療。
傳染性的眼疾,通常七天就會自行痊癒。火氣的循環週期是七天,如果過了十四天還沒有好轉,就代表病症可能觸及到身體的虛弱之處,需要小心其他併發症。眼疾分為陰性與陽性,治療方式有所不同。
許多人的眼睛經常出現黃濁現象,這是濕熱所造成的傷害,只有小孩子的眼睛顏色才最正常。
夏枯草可以治療眼球疼痛,尤其夜間加重的情況,效果顯著。因為眼球與眼睛相連,屬於厥陰經,夏枯草具有滋養厥陰經血脈的功效。夏枯草在三、四月開花,到了夏至時陰氣滋生就會枯萎,這是因為它吸收了純陽之氣,因此用夏枯草治療厥陰經引起的目痛效果奇佳,是利用陽氣治療陰病的原理。
瘀血灌睛,為病最毒。凡見白珠紫脹、傅點不退,必有瘀滯在內,可翻睥內視之。若睥內色暈泛浮,椒瘡或粟瘡者,皆用導之一法則吉。不然,將有變症生焉。
血灌瞳人,視瞳子不見黑瑩,但見一點鮮紅,甚則其色紫濁,病至此,危且急矣!初起一、二日尚可救,遲則救亦不愈,恐其人亦不久於人世也
風時冷淚,此為竅虛,因虛引邪之患。無時冷淚則內虛,膽、腎自傷之患。
直視為腎絕,直視搖頭為心絕,戴眼者,太陽已絕
目之病多矣。其治之亦多術。大約分經絡氣血,度人性天時,寒熱、虛實之不等,老幼、男女之各異,法不出於三因,藥惟通乎表裡,世有專科,巧由心出,非語言之所能盡其蘊也。《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白話文:
眼睛裡有瘀血,是最危險的病症。如果看到眼白上有白色珠子,眼皮紫腫,且紅點久久不退,就一定有瘀血阻塞在裡面,可以翻開眼皮內部檢查。如果眼皮內部顏色暈開、浮腫,出現像胡椒一樣的疹子或像小米一樣的疹子,就用引導的方法排出瘀血,這樣就會好轉。否則,病情就會惡化。
血灌入瞳孔,眼睛裡看不到黑色的瞳仁,只看到一點鮮紅色,甚至顏色變成紫黑色,到了這種程度,情況非常危急!剛開始一兩天還有救,時間拖延了就無法治癒,恐怕病人不久於人世。
眼睛經常流冷淚,這是身體竅穴虛弱,導致外邪入侵的病症。如果沒有經常流冷淚,而是內部虛弱,那就是膽囊和腎臟受損的病症。
眼睛直視不動,代表腎臟功能衰竭;眼睛直視並搖頭,代表心臟功能衰竭;戴眼鏡的人,太陽經已經衰竭。
眼睛的病症很多,治療方法也很多。大致上要根據經絡氣血、人的體質和季節變化、寒熱虛實、年齡性別等因素,來進行治療。治療方法不脫離三因,藥物要通達表裡。世界上有專門治療眼疾的醫生,他們的精妙醫術出自於內心,不是言語所能完全描述的。就像《易經》上說的:「神明而通達,存在於個人。」
曰:敢問耳部為何如?
曰:耳屬足少陰腎經,又屬手少陰心經,又屬手太陰肺經,又屬足厥陰肝經,又屬手足少陽三焦膽、手太陽小腸經之會,又屬手足陽明大腸、胃經,又屬足太陽膀胱經。又屬手足少陰心、腎,太陰肺、脾,足陽明胃經之絡。
耳前,屬手足少陽三焦、膽、足陽明胃經之會。耳後,屬手足少陽三焦、膽經之會。耳下曲頰,屬足少陽膽、手陽明大腸經之會,又屬手太陽小腸經。
曲頰前,屬足少陽膽、手陽明大腸經之會。前寸許,屬手陽明大腸經。曲頰後,屬足少陽膽之經。
蓋腎氣通於耳,所主者精,精氣充周,則耳聞而聰。若勞傷氣血,風邪襲虛,使精脫腎憊,則耳為之病矣。有氣厥而聾者,有挾風而聾者,有勞傷而聾。有因十二經脈上絡於耳,其陰陽諸經適有交井,則藏氣逆而為厥,搏入於耳,是為厥聾,必有時乎眩暈之症。耳者宗脈之所附,脈虛而風邪乘之,使經氣否而不宣,是為風聾,必有時乎頭痛之症。
白話文:
問:請問耳朵為什麼會這樣?
答:耳朵屬於足少陰腎經,同時也屬於手少陰心經,手太陰肺經,足厥陰肝經,手足少陽三焦膽、手太陽小腸經的會合地點,足陽明大腸、胃經,以及足太陽膀胱經。它還與手足少陰心、腎,太陰肺、脾,足陽明胃經相連。
在耳朵前面,主要與手足少陽三焦、膽、足陽明胃經相連;在耳朵後面,主要與手足少陽三焦、膽經相連;在耳朵下方的頰骨部分,主要與足少陽膽、手陽明大腸經相連,同時也與手太陽小腸經有關。
在頰骨前方,主要與足少陽膽、手陽明大腸經相連;前方約一寸的地方,主要與手陽明大腸經有關;在頰骨後方,主要與足少陽膽經相連。
因為腎氣和耳朵有密切關係,主要掌管精氣,當精氣充實周全,聽力就會變得靈敏。但如果勞累傷及氣血,風邪趁虛而入,導致精氣流失、腎功能衰退,就會影響到耳朵的健康。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氣血逆流導致耳聾,或是夾帶風邪引起耳聾,或者是由於過度勞累造成耳聾。此外,十二經脈上與耳朵相連,如果陰陽經脈的交匯處出現問題,可能導致藏氣逆流,引起厥聾。耳部的脈絡如果虛弱,加上風邪的侵入,使得經脈氣流通暢受阻,導致風聾。這些情況通常會伴有頭痛或眩暈的症狀。
勞役傷乎氣血,淫欲耗其精元,疲悴昏聵,是為勞聾。有能將息得所,血氣和平,則其聾漸輕,其或日就勞傷,風邪停滯,則成久聾之症矣。外此,又有耳觸風邪,與氣相擊,其聲嘈嘈,目或見火,謂之虛嗚。熱氣乘虛,隨脈入耳,聚熱不散,大汁出焉,謂之膿耳。若風熱搏之,津液結𩊅,成核塞耳,亦令暴聾,謂之聤耳。
凡此數者,腎脈可推,風則浮而盛,熱則洪而實,虛則澀而濡。風則疏散之,熱則清利之,虛則調養之,邪氣並退,然後以通耳調氣、安腎之藥主之。
上氣不足,耳為之苦鳴。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
附子醋浸插耳,治卒聾。燒灰同石菖蒲塞耳,止鳴。草烏頭塞癢耳,蔥莖插耳鳴,同蜜水滴。聾、鳴,皆老者所當知也。
白話文:
過度勞累會損傷氣血,縱慾會消耗精元,讓人疲憊昏沉,這就是勞損導致的耳聾。如果能夠適當休息,使氣血平和,耳聾的症狀就會逐漸減輕。但如果反覆勞累,再加上風寒入侵,就會導致長期耳聾。
此外,耳朵受到風寒侵襲,與體內氣息相衝,就會出現耳鳴聲響,甚至看到火光,稱為虛鳴。如果體內熱氣乘虛而入,沿著經脈進入耳朵,熱氣積聚不散,就會流出膿液,稱為膿耳。如果風熱之邪與體液交纏,形成硬塊堵塞耳朵,也會導致突然耳聾,稱為聤耳。
這些耳疾都可以從脈象推斷病因。風邪導致的耳疾,脈象浮而有力;熱邪導致的耳疾,脈象洪而實;虛證導致的耳疾,脈象澀而軟。治療時,風邪要用疏散的方法,熱邪要用清利的方法,虛證要用調養的方法,驅散邪氣後,再用通耳調氣、滋補腎臟的藥物治療。
如果肺氣不足,就會出現耳鳴;如果腦髓不足,就會出現頭暈耳鳴。
附子用醋浸泡後塞入耳朵,可以治療突然耳聾。附子燒成灰燼,與石菖蒲一起塞入耳朵,可以止鳴。草烏頭塞入發癢的耳朵,蔥莖插進耳鳴的耳朵,用蜂蜜水滴入耳中,都可以緩解耳疾。耳聾、耳鳴都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應該引起重視。
蔥韭薑汁,人乳、人尿、杏仁油,並滴,治蟲入耳。
鼻部為何如?曰:鼻,屬足陽明胃經、督脈之會,又屬手太陰肺經,又屬手少陰心經,又屬手足陽明大腸、胃經、督脈之交會,屬足太陰脾經。俠鼻孔兩旁五分,屬手足陽明大腸、胃經之會。直兩目瞳子,屬足陽明胃經、陰蹻脈之會。
病人鼻下平者,胃病也,余處無恙。獨鼻尖色青黃者,其人必為淋也;鼻尖微白者,亡色也;赤者,血熱也;黃者,小便難也。
鼻塞者,衛氣失守,邪客頭面,而鼻亦受之,不聞香臭矣。故《經》曰:心肺有病,則鼻為之不利。
鼻鼽者,謂鼻流清涕也。有腦冷,有外感,有飲食痰積,有運氣少陰。少陽之勝復,有歲金之不及。
白話文:
蔥、韭菜、薑汁,以及人乳、人尿、杏仁油,都可以滴入耳中,用來治療蟲子進入耳朵。
鼻子的部位為何如此重要呢?因為鼻子屬於足陽明胃經和督脈的交匯處,也屬於手太陰肺經,還屬於手少陰心經,以及手足陽明大腸經、胃經、督脈的交匯處,更屬於足太陰脾經。鼻子兩側鼻孔外緣五分處,屬於手足陽明大腸經、胃經的交匯處。鼻子正中央直通眼睛瞳孔的部位,屬於足陽明胃經和陰蹻脈的交匯處。
病人鼻子下方平坦的人,可能是胃病,其他部位沒有異樣。只有鼻尖顏色青黃的人,一定患有淋病;鼻尖微微發白的人,氣色衰敗;鼻尖發紅的人,是血熱;鼻尖發黃的人,小便困難。
鼻子不通的人,是因為衛氣失守,邪氣侵入頭面,鼻子也受到影響,聞不到香臭了。因此《經》上說:心肺有病,鼻子也會受到影響。
鼻鼽指的是鼻子流清涕。原因可能是腦部寒冷,也有可能是外感風寒,還可能是飲食積痰,或是少陰、少陽氣虛。也可能是歲金之氣不足。
鼻淵者,謂鼻出濁涕也。《經》云: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故肝熱甚,則出泣。心熱甚,則出汗。脾熱甚,則出涎。腎熱甚,則出唾。肺熱甚,則出涕。
鼻瘜肉者,厚味擁濕熱蒸於肺門,如雨霽之地突生芝菌也。但以白礬末加滷砂少許,吹之即化為水,卻與勝濕湯,加瀉白散。
鼻痛,氣道塞也,內服人參順氣散,外傅白芷散。
鼻赤,乃血熱入肺也。肺中風熱,或好飲者,多有之。
白話文:
鼻淵指的是鼻子流出濁涕。古籍記載,膽腑的熱氣傳到腦部,就會導致辛頞鼻淵。所以,肝火旺盛的人會流眼淚,心火旺盛的人會流汗,脾火旺盛的人會流口水,腎火旺盛的人會流唾液,肺火旺盛的人則會流鼻涕。
鼻瘜肉是因過度食用肥甘厚味,導致濕熱蒸騰到肺部,就像雨後地上突然長出菌類一樣。治療方法是用白礬末混合少許滷砂,吹到鼻中,就能化為水。同時,還要服用勝濕湯和瀉白散。
鼻痛是氣道阻塞所致,內服人參順氣散,外敷白芷散。
鼻赤是血熱入侵肺部導致,肺部有風熱或者嗜酒的人,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
鼻黑,熱血得冷,滯而不行,故先紫而後黑,必先去滯血,生新血,病乃可痊也。
口部為何如?
曰:口者,脾之所主。《經》云: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又云:足陽明胃脈挾口,下交承漿。又云:手陽明大腸脈挾口,交人中。
脾熱則口甘,肝熱則口酸,心熱則口苦,肺熱則口辛,腎熱則口咸,胃熱則口淡。
《經》云: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又云:少陰之復,火氣內發,上為口糜,治以苦寒。
心脈在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於口,則口舌生瘡。脾脈布舌下,若脾熱生痰,相火上炎,熱痰相搏,亦生口瘡。二者皆用涼劑,但有涎者,兼取其涎耳。
白話文:
鼻子发黑,是因为体内热血受寒,停滞不流通,所以先发紫后变黑。必须先清除滞留的血液,生成新的血液,病才能痊愈。
口部的情况如何呢?
口是脾脏所主管的部位。《经》书上说:中央的黄色进入脾脏,并与口部相通。又说:足阳明胃经沿着口部运行,向下交汇于承浆穴。又说:手阳明大肠经沿着口部运行,交汇于人中穴。
脾脏热则口部感到甜,肝脏热则口部感到酸,心脏热则口部感到苦,肺脏热则口部感到辛辣,肾脏热则口部感到咸,胃热则口部感到淡。
《经》书上说:膀胱将热气传给小肠,导致膈肠不畅,向上引起口糜。又说:少阴经的“复”位,火气内发,向上引起口糜,要用苦寒的药物治疗。
心经在舌头上,如果心火炎上,熏蒸到口部,就会导致口舌生疮。脾经布满舌下,如果脾热生痰,相火上炎,热痰相搏,也会生口疮。这两种情况都要用凉性的药物治疗,如果有唾液,也要兼顾清热解毒。
夫火有虛實,因熱而動者,曰實;無熱而動者,曰虛。實則正治,寒涼之劑是也;虛則從治,溫熱之劑是也。有用生附塗足心者;有用吳茱萸末,醋熬膏,入生地龍末,塗足心者。若此者皆治龍火也。由寒水上迫心、肺之陽,不得下降,故用溫熱之劑,或散於上,或散於下也。口臭,明礬入麝擦牙。
齒部為何如?
曰:齒統屬足少陰腎經。分上下齗,上齗屬胃,下斷屬大腸。男子八歲,腎氣實而齒生更,二八真牙生,五八則牙槁,八八而齒去矣。女子亦然,以七為數。蓋齒乃骨之餘,髓之所養也。故隨天癸之盛衰也。若骨髓不足,陽明脈虛,則齒之諸病生矣。何則?陽明,金也,齒,腎水也。此乃母氣榮衛其子也,故陽明實則齒堅牢,虛則齒浮動。
白話文:
火氣有虛實之分,因熱而生者為實火,無熱而生者為虛火。實火就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虛火則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有些人用生附子塗抹腳心,有些人用吳茱萸末、醋熬成膏狀,再加入生地龍末,塗抹腳心。這些方法都是治療龍火(指心火、肝火等)的。由於寒氣上衝,壓迫心、肺的陽氣,無法下降,所以要用溫熱的藥物,或讓陽氣散發到上面,或讓陽氣散發到下面。口臭的話,可以用明礬和麝香混合,擦拭牙齒。
請問牙齒的情況怎麼樣?
牙齒屬於足少陰腎經,分為上下兩排,上排屬於胃經,下排屬於大腸經。男人八歲時,腎氣充盈,牙齒開始生長,二十八歲時長出真牙,五十八歲時牙齒開始枯萎,八十八歲時牙齒就會掉光。女人也是一樣,只是以七為計算單位。因為牙齒是骨頭的精華,由骨髓滋養,所以隨著天癸(腎氣)的盛衰而變化。如果骨髓不足,陽明脈虛弱,就會產生各種牙齒疾病。這是因為陽明屬金,牙齒屬腎水,陽明是母氣,滋養牙齒這個子氣,所以陽明實則牙齒堅固,陽明虛則牙齒鬆動。
凡頭面外冒風寒、口吸寒冷致牙疼者,皆外因也。實熱,陰虛火動骨蒸所致、氣鬱血熱蟲蛀,皆內因也。硬物所支,打擊等致,皆不內外因。
如生齒,用雄鼠脊骨研揩,即生。牛屎中黑豆燒存性,人麝摻之,勿見風,治大人、小兒牙齒不生。
唇部為何如?
曰:唇屬足太陰脾經,又屬足陽明胃經,又屬手少陰心經,又屬手太陰肺經。唇瘡連年不瘥,以八月藍葉一斤,搗汁洗之,三日瘥;又用白荷花瓣貼之,效。
俠口統屬沖、任二脈。上唇俠口,屬手陽明大腸經,脈入下齒,交人中,上鼻孔;下唇俠口,屬足陽明胃經,脈入上齒,挾口環唇下(上耳至腮)。燥則干,熱則裂,風則瞤,寒則揭。若唇腫起白,皮皺裂如蠶繭,名曰繭唇。宜補脾氣、生脾血為主。唇黃泡腫,烏頭炒灰研,香油調敷之。又以甑上汗滴下,傅之效。又訶子肉,五倍子等分為末,干貼上效。
白話文:
凡是頭面外露風寒,或是吸入寒冷空氣導致牙痛的,都是外在原因。而實熱、陰虛火旺導致骨蒸,或是氣鬱血熱蟲蛀,這些都是內在原因。至於硬物撞擊所致,則不屬於內外因。
如果要長牙,可以用雄鼠脊骨研磨塗抹,就能長出牙齒。另外,將牛糞中的黑豆燒成灰燼,加入麝香,避免接觸風,可以治療大人和小孩的牙齒不長。
嘴唇屬於哪些經脈呢?
嘴唇屬於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陰肺經。如果唇瘡長期不癒,可以用八月藍葉搗汁洗滌,三天就能痊癒;也可以用白荷花瓣貼敷,效果很好。
嘴巴周圍屬於沖脈和任脈。上嘴唇周圍屬於手陽明大腸經,脈絡從下齒進入,與人中相交,上通鼻孔;下嘴唇周圍屬於足陽明胃經,脈絡從上齒進入,環繞嘴唇下方,一直延伸到耳廓和腮部。嘴唇乾燥則會乾裂,熱則會裂開,風則會抽搐,寒則會緊縮。如果嘴唇腫脹發白,皮膚皺裂像蠶繭,稱為繭唇。這類情況應該以補脾氣、生脾血為主。如果嘴唇發黃起泡,可以將烏頭炒灰研磨,用香油調和敷在患處。也可以用蒸籠上的汗水滴下敷在患處,也有效。也可以用訶子肉和五倍子等量研磨成粉末,乾燥後貼敷在患處,效果很好。
舌部為何如?
曰:舌屬手少陰心經,又屬足太陰脾經,又兼屬足陽明胃經,又屬足少陰腎經,又屬足厥陰肝經。
舌主嘗五味,以榮養於身,資於脾,以分布津液於五藏。故心之本脈,繫於舌根。脾之絡脈,連舌本,散舌下,系干舌旁。肝脈,循陰器,絡於舌本。
心脾虛,風熱乘之則為病。風寒濕所中,則舌捲縮而不能言。七情所郁,則舌腫滿。心熱則裂,而生木舌、重舌。脾熱則滑而胎,脾閉則白胎如雪。若咽痛口乾,舌瘡,日晡益甚,為腎經虛火。若思慮過度,口舌生瘡,咽喉不利,為脾經血傷火動。若恚怒過度,寒熱口苦,而舌腫痛,為肝經血傷火動。
白話文:
舌部為何如?
答: 舌頭屬於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也兼屬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
解釋: 舌頭與心、脾、胃、腎、肝等臟腑經絡都有密切關係。
功能: 舌頭的主要功能是品嚐五味,滋養身體,輔助脾臟,將津液輸送到五臟六腑。因此,心經的根本脈絡連接舌根,脾經的絡脈連接舌頭的根部,分佈在舌頭下方,並連接到舌頭兩側。肝經循行陰部,也與舌頭的根部相連。
病症:
- 心脾虛弱,遇到風熱就會生病。
- 受到風寒濕氣的侵襲,就會導致舌頭捲縮,無法說話。
- 情緒鬱悶,就會導致舌頭腫脹。
- 心火旺盛,舌頭會出現裂痕,甚至變成木舌、重舌。
- 脾火旺盛,舌頭會變得光滑,出現苔蘚。脾氣閉塞,舌頭上會出現白色苔蘚,如同雪片般。
- 咽喉疼痛,口乾舌燥,舌頭長瘡,而且到了下午病情加重,這是腎經虛火引起的。
- 過度思慮,口舌生瘡,咽喉不利,這是脾經血傷火動引起的。
- 過度生氣,感到寒熱、口苦,舌頭腫痛,這是肝經血傷火動引起的。
凡舌腫,下必有噤蟲,狀如螻蛄、臥蠶,有頭毛,其頭小白,可燒鐵烙頭上即消,不急治能殺人。
心主血,血出則瘡愈,宜䤵針,不宜燔針。惟舌下廉泉穴屬腎經,雖宜出血,亦當禁針。邪客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卷;手陽明之筋,其病人支痛,轉筋舌卷。肝脈弗榮,則筋急,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冰片舌卷卵縮,則筋先死。
心血不足,則舌常痹,不可作風治,理中加當歸服之。舌出不收,傷寒後不能調揖者,往往有之,珍珠末、冰片等分傅之,即收;或用巴豆一枚,去油取霜,用紙捻卷之,內入鼻中,舌自收。
白話文:
舌頭腫脹,一定有噤蟲,長得像螻蛄或蠶,有頭毛,頭部呈白色,可以用燒紅的鐵器烙在蟲頭上,蟲就會消失。如果不趕快治療,可能會致命。
心臟主宰血液,血液流出,瘡瘍就會癒合,所以應該用瀉血針,不能用燒灼針。但是舌頭下方廉泉穴屬於腎經,雖然也應該瀉血,但必須禁針。邪氣侵犯手少陽經絡,會導致喉嚨阻塞,舌頭捲曲;手陽明經筋受損,患者會感到肢體疼痛,抽筋,舌頭也會捲曲。肝經氣血不充盈,筋脈就會緊張,筋脈緊張就會牽引舌頭,導致舌頭捲縮,所以冰片治療舌頭捲縮,是因為筋脈先死掉了。
心血不足,舌頭就會經常麻痺,不能用風寒類的藥物治療,應該服用理中湯加上當歸。舌頭伸出來不能縮回去,傷寒病之後無法活動舌頭,這種情況很常見,可以用珍珠粉和冰片等量混合塗抹在舌頭上,就能收回去;也可以用巴豆一枚,去除油脂,取其霜,用紙捲起來,塞進鼻孔裡,舌頭就會自己縮回去。
舌縱涎下,多唾,蓋胃中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廉泉開故涎下,補足少陰。
大病瘥,喜出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宜理中丸溫之,或加益智仁。凡胃上停寒,唾白沫,皆宜此。少陰氣至則齧舌,少陽氣至則齧頰,陽明氣至則齧唇。
凡舌苦,膽熱也。舌甘,脾熱也。舌酸,濕熱也。舌澀,風熱也。舌辛,燥熱也。舌咸,脾濕也。舌淡,胃虛也。麻乃血虛也。生胎,脾熱閉也。出血,心火鬱也。腫脹,心脾火毒也。瘡裂,上焦熱也。木強,風痰濕熱也。短縮,風熱也。舌出數寸,有傷寒、產後中毒、大驚數種。
白話文:
如果舌頭伸長,口水直流,經常口沫橫飛,說明胃火旺盛,導致胃氣虛弱,胃門鬆弛,口水就容易流出來,需要補充少陰之氣。
大病痊癒後,總是忍不住流口水,時間久了還沒好,說明胃寒,需要服用理中丸溫暖脾胃,也可以加入益智仁。凡是胃寒導致口吐白沫的,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少陰之氣到達時會咬舌頭,少陽之氣到達時會咬臉頰,陽明之氣到達時會咬嘴唇。
舌頭發苦,說明膽火旺盛;舌頭發甜,說明脾火旺盛;舌頭發酸,說明濕熱內擾;舌頭發澀,說明風熱上擾;舌頭發辛,說明燥熱傷津;舌頭發鹹,說明脾濕困脾;舌頭發淡,說明胃氣虛弱;舌頭發麻,說明血虛;舌頭有胎,說明脾火鬱熱;舌頭出血,說明心火鬱結;舌頭腫脹,說明心脾火毒;舌頭有瘡裂,說明上焦熱盛;舌頭強硬,說明風痰濕熱;舌頭短縮,說明風熱侵襲;舌頭伸出數寸,可能是傷寒、產後中毒、驚恐等原因造成。
䪼部為何如?
曰:䪼,顴骨也。屬手足少陽三焦、膽、手太陽小腸經之會,又屬手少陰心經。心病者,顴赤心絕,則虛陽上發,面赤如赭。白者,肺之候;丹者,心之候。火剋金,為賊邪不治。又屬足少陰腎經,腎病者顏黑。
頰部為何如?
曰:頰,面旁也,屬手足少陽三焦,膽,手太陽小腸、足陽明胃經之會。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又屬足厥陰肝經,肝熱,左頰先赤。又屬手太陰肺經,肺熱,右頰先赤。
頤部為何如?
曰:頤屬足陽明胃經,陽明虛則寒慄鼓頷。又屬足少陰腎經,腎熱頤先赤。
凡伸欠,頰車蹉,但開不能合,以酒飲之,令大醉,睡中吹皂角末,搐其鼻,嚏透則止。
白話文:
顴部為何如?
**答:**顴,就是顴骨。它屬於手足少陽三焦經、膽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點,也屬於手少陰心經。心臟有病的人,顴骨會發紅,甚至變得像赭石一樣,這是因為虛陽上浮,導致面部發紅。顴骨發白,是肺部的徵兆;發紅,則是心臟的徵兆。火克金,這屬於賊邪入侵,難以治療。顴骨還屬於足少陰腎經,腎臟有病的人,臉色會發黑。
頰部為何如?
**答:**頰,就是臉頰兩側。它屬於手足少陽三焦經、膽經、手太陽小腸經、足陽明胃經的交會點。少陽經氣虛衰,就會出現暴聾、臉頰腫脹發熱的症狀。頰部還屬於足厥陰肝經,肝火旺盛,左邊臉頰會先發紅。同時,頰部也屬於手太陰肺經,肺火旺盛,右邊臉頰會先發紅。
頤部為何如?
**答:**頤,就是下巴。它屬於足陽明胃經,陽明經氣虛弱,就會出現寒戰、下巴顫抖的症狀。下巴還屬於足少陰腎經,腎火旺盛,下巴會先發紅。
凡伸欠,頰車蹉,但開不能合,以酒飲之,令大醉,睡中吹皂角末,搐其鼻,嚏透則止。
**解釋:**如果有人打哈欠時,臉頰肌肉抽搐,嘴巴張開卻合不攏,可以用酒讓患者喝醉,在患者睡著後,用皂角末吹入患者鼻孔,刺激患者打噴嚏,打出濁氣,就能治癒。
癢腮,用柏葉、車前草、柏子仁,杵碎,熱傅患處,或用雞清,調赤小豆末。
咽喉之部為何如?
曰:咽在喉後,所以咽物,屬手太陽小腸、少陰心、足太陰脾、厥陰肝經之會。咽主地氣,地氣通於嗌,足太陰脈布胃中,絡於嗌,故病腹滿嗌乾。又屬足少陰腎經,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又屬足陽明胃經,上通於心,循咽出於口。又屬足厥陰肝、少陽膽經,咽喉病雖在脾土,實由肝膽之所為。
喉在咽前,所以出氣,屬手太陰肺、足陽明胃、少陰腎、厥陰肝經、任脈之會。喉主天氣,天氣通於肺,謂之肺系。又屬手少陰心、少陽三焦經。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邪客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卷口乾,心煩。運氣少陽所至,為喉痹,耳鳴,嘔湧。
白話文:
臉頰發癢,可以用柏樹葉、車前草、柏子仁,搗碎後熱敷在患處,也可以用雞蛋清調和赤小豆粉。
咽喉部位是什麼樣子的?
咽喉位於喉嚨的後方,負責吞咽食物,屬於手太陽小腸經、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厥陰肝經的交匯處。咽喉主管地氣,地氣與嗌(喉嚨上部)相通,足太陰脾經分布在胃中,絡脈連接嗌,所以如果腹脹就會導致嗌乾。咽喉也屬於足少陰腎經,如果腎經有病,就會出現口乾舌燥、咽喉腫脹、呼吸困難、嗌乾疼痛的症狀。此外,咽喉還屬於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經向上通往心臟,沿著咽喉部位到達嘴巴。咽喉也屬於足厥陰肝經、少陽膽經,雖然咽喉疾病屬於脾土,但實際上是肝膽導致的。
喉嚨位於咽喉的前方,負責呼吸,屬於手太陰肺經、足陽明胃經、少陰腎經、厥陰肝經、任脈的交匯處。喉嚨主管天氣,天氣與肺部相通,稱為肺系。喉嚨也屬於手少陰心經、少陽三焦經。如果心臟有咳嗽的症狀,就會伴隨心痛,喉嚨中會有異物感,像是卡著東西一樣,嚴重時會導致咽喉腫脹、喉嚨閉塞。邪氣侵入手少陽經絡,就會導致喉嚨閉塞、舌頭卷縮、口乾舌燥、心煩意亂。當運氣運行到少陽經絡時,就會導致喉嚨閉塞、耳鳴、嘔吐等症狀。
心與三焦並絡於喉,氣熱內結,故為喉痹。又屬手足陽明大腸、胃、手少陽三焦經之合,又屬足太陰脾經。喉嚨後,屬手厥陰心包經。結喉兩旁,應手人迎動脈,屬足陽明胃經,其脈之動,常左小而右大,左小以候藏,右小以候腑。人迎後,屬手陽明大腸經。會厭者,音聲之戶,懸壅者,音聲之關。
十二經脈皆上循咽喉,盡得以病之,然統其所屬,乃在君相二火何也?《經》云:喉主天氣,咽主地氣。又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蓋肺主氣,天也;脾主食,地也。於是,喉納氣,咽納食。納氣者,從金化;納食者,從土化。金性燥,土性濕。至於病也,金化變動為燥,燥則澀,澀則閉塞而不仁,故在喉為之痹;土化變動為濕,濕則泥,泥則壅脹而不通,故在咽為之腫痹。腫之病雖少異,然皆一時火鬱上焦,致痰涎、氣血聚結咽喉。
白話文:
心臟和三焦經脈在喉嚨交匯,如果氣血熱結在裡面,就會導致喉嚨疼痛。喉嚨部位還包含手足陽明大腸經、胃經、手少陽三焦經的交匯點,以及足太陰脾經。喉嚨後方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喉嚨兩側的脈搏,是手人迎動脈,屬於足陽明胃經,通常左邊脈搏較小,右邊較大,左邊代表臟腑,右邊代表器官。人迎動脈後方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會厭是發聲的入口,懸壅是發聲的關卡。
十二條經脈都經過咽喉,因此都會影響喉嚨,但最終都歸屬於心火和命門火。古籍記載:「喉嚨主宰天氣,咽喉主宰地氣。」又說:「所有逆流向上之氣都屬於火。」因為肺主氣,屬天;脾主食,屬地。所以喉嚨吸納氣,咽喉吸納食物。吸納氣,屬金化;吸納食物,屬土化。金性燥,土性濕。生病的時候,金化變動導致乾燥,乾燥則會阻塞,阻塞則會使喉嚨失去感覺,所以造成喉嚨疼痛;土化變動導致濕潤,濕潤則會阻塞,阻塞則會使咽喉腫脹不通,所以造成咽喉腫痛。雖然症狀略有不同,但都是因為火氣鬱結在上焦,導致痰液、氣血聚集在咽喉所致。
其咽腫之形狀分之,則有纏喉風、乳蛾之名。喉痹之暴發暴死者,名走馬喉痹,中間雖有經氣之寒熱不等,其為火症一也。大抵治法視火微甚,微則正治,甚則反治。撩痰出血,隨宜而施。或於手大指少商穴出血行氣,若腫達於外者,又必外敷以藥。又宜先以鵝翎蘸米醋,繳喉中,摘出其痰。
蓋酸味能收痰,隨翎而出,又能消積血。若乳蛾甚而不散,以小刀就蛾上刺血,用牙硝吹點,以退火邪。服射干、青黛、甘、桔、梔、芩、礬石、枳實、大黃之類,以散上焦之熱;外所敷藥,如生地龍、韭根、伏龍肝之類。若夫生瘡,或白或赤,其白多涎,而赤多血,大抵與口瘡同例。
白話文:
咽喉腫脹的形狀不同,分為纏喉風和乳蛾兩種。喉痹發作迅速,致死迅速的,叫做走馬喉痹,雖然患者可能會有寒熱交替的現象,但本質上都是火症。治療方法主要根據火勢的輕重,火勢輕微就正治,火勢嚴重就反治。痰液阻塞或出血,就隨機應變治療。也可以在手拇指少商穴放血行氣,如果腫脹蔓延到外,就要外敷藥物。另外,可以先用鵝翎蘸米醋,伸入喉嚨,將痰液取出。
因為酸味能收斂痰液,隨著鵝翎一起出來,也能消解積血。如果乳蛾很嚴重,沒有消散,就用小刀在乳蛾上刺出血,用牙硝吹點,以消除火邪。可以服用射干、青黛、甘草、桔梗、梔子、黃芩、礬石、枳實、大黃等藥物,以散發上焦的熱氣;外敷藥物例如生地龍、韭根、伏龍肝等。如果出現瘡口,顏色可能是白色或紅色,白色的多是涎液,紅色的多是血液,基本上與口瘡的治療方法相同。
喉痹惡寒者,乃寒閉於外,熱鬱於內,以薑汁散其外寒,則內熱得伸而愈矣。切忌膽礬酸寒之劑點喉,反致陽氣不伸。又忌硝黃寒劑下之,反致陽氣下陷,則禍不旋踵。兩寸脈不足乃陽虛也,必用表藥升提之;或三部俱弱,亦用此法;三部俱實,宜消陽助陰。苟天行運氣之邪,城市皆同其治,必先表散。
亦大忌酸藥點之、下之。其症,一屬火,宜仲景桔梗湯,或面赤斑者,屬陽毒,宜陽毒諸方汗之;一屬濕,宜《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湯,或面青黑者,屬陰毒,宜陰毒諸方汗之。臟寒咽閉,吞吐不利,用製附子以蜜塗炙,含之勿咽。急喉痹,有聲如鼾,此為肺絕之候,速宜參膏捄之,下以薑汁竹瀝。
白話文:
喉嚨痛伴隨怕冷,是外寒入侵導致內熱鬱積所致。可以用薑汁散寒,讓內熱得以舒展而痊癒。切忌用寒涼的膽礬點喉,反而會抑制陽氣。同樣地,也不要用寒涼的硝石、黃連等藥物服用,會導致陽氣下陷,後果不堪設想。如果脈象兩寸微弱,代表陽氣虛弱,需要用溫補表藥來升提陽氣。如果三部脈象皆虛弱,也應採取相同方法。但如果三部脈象皆強勁,則應消散陽氣,滋補陰氣。若遇上流行性疾病,即使城市中的人們也應該採取相同治療方法,首先要散寒解表。
同樣地,也忌用酸性藥物點喉或服用。喉嚨痛的病症分為兩種:一種屬於火毒,可以用仲景的桔梗湯治療,或者臉色發紅有斑點的,屬於陽毒,應該用治療陽毒的方劑發汗;另一種屬於濕毒,可以用《活人》中的半夏桂枝甘草湯治療,或者臉色發青發黑的,屬於陰毒,應該用治療陰毒的方劑發汗。如果臟腑寒涼導致咽喉閉塞,吞嚥困難,可以用製附子裹蜜炙烤,含在口中不要吞咽。如果喉嚨痛得十分急迫,發出鼾聲,這是肺氣衰竭的徵兆,需要緊急使用參膏治療,並服用薑汁竹瀝。
咽痛用諸藥不效者,此非咽痛也,乃鼻中生一條紅線如發,懸一黑泡,大如櫻珠,垂掛到咽門而止,妨礙飲食,須用探取。用牛膝直而獨條者,洗淨,用好醋三、五滴,同研細,就鼻孔滴二、三點入去,則絲斷珠破,其病立安。冬月臨臥時,食生萊菔三、五片,無咽喉之疾。
凡治鯁之法皆以類推,如顱𡵚治魚鯁,輔磁石治針鯁,發灰治發鯁,貍虎治骨鯁,亦各以其類也。
白話文:
如果喉嚨痛用各種藥物都不見效,那可能不是真正的喉嚨痛,而是鼻腔內長了一條像頭髮一樣的紅線,線頭上掛著一個像櫻桃一樣大的黑泡,垂到喉嚨入口,影響進食,需要用工具取出。可以用直而單條的牛膝,洗淨後用三到五滴好醋一起研磨成粉,滴入鼻孔兩到三滴,紅線就會斷裂,黑泡也會破掉,病症馬上就能痊癒。冬天睡覺前,吃三到五片生蘿蔔,就能預防喉嚨疾病。
治療卡住的各種方法都要依類推,比如用顱𡵚治魚骨卡喉,用輔磁石治針卡喉,用發灰治頭髮卡喉,用貍虎治骨頭卡喉,都各自以其相似之物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