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一答問 (2)
身經通考卷一答問 (2)
1. 身經答問二
長春子曰:敢問五臟六腑之義,何謂也?曰:臟者藏也,如寶藏然,藏物而不泄也。臟陰而根於陽,故其數奇。府者聚也,如府庫然,聚物轉輸,其用不窮也。府陽而根於陰,故其數偶。
肺,沛也,中有二十四孔,分布清濁之氣,沛然莫御也。市者,人氣之所聚,膻中為氣海,故從市。
心,新也,神明之官,變化日新也。大火心星之形,象天之夏也,去腎八寸四分,位離生陰,故能生血。
脾,裨也,掩乎太倉,裨助胃氣也。居心肺之下,故從卑。太陰濕土,與血類,故裹血。
肝,干也,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足以幹事也。居震而為龍雷,故多驚多怒。木生火,赤血之母故藏血。
白話文:
長春子曰:敢問五臟六腑之義,何謂也?曰:臟者藏也,如寶藏然,藏物而不泄也。臟陰而根於陽,故其數奇。府者聚也,如府庫然,聚物轉輸,其用不窮也。府陽而根於陰,故其數偶。
長春子說:「請問五臟六腑的意義,是什麼呢?」回答說:「臟,就是收藏的意思,就像寶藏一樣,收藏東西而不外泄。臟屬於陰,根源於陽,所以其數目是奇數。府,就是聚集的意思,就像府庫一樣,聚集東西然後轉輸,其作用無窮無盡。府屬於陽,根源於陰,所以其數目是偶數。」
肺,沛也,中有二十四孔,分布清濁之氣,沛然莫御也。市者,人氣之所聚,膻中為氣海,故從市。
肺,意思是「沛」,它裡面有二十四個孔,分佈著清濁之氣,就像一股沛然莫御的力量。肺就像市場一樣,是人氣聚集的地方,膻中是氣海,所以取名為「肺」。」
心,新也,神明之官,變化日新也。大火心星之形,象天之夏也,去腎八寸四分,位離生陰,故能生血。
心,意思是「新」,它是神明之官,變化日新。心形狀像大火心星,代表著天上的夏天。心位於腎臟上面八寸四分,屬於離卦,生陰,所以能生血。」
脾,裨也,掩乎太倉,裨助胃氣也。居心肺之下,故從卑。太陰濕土,與血類,故裹血。
脾,意思是「裨」,它掩護著太倉(胃),輔助胃氣。脾位於心肺之下,所以取名為「脾」。脾屬於太陰濕土,和血相似,所以負責裹住血。」
肝,干也,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足以幹事也。居震而為龍雷,故多驚多怒。木生火,赤血之母故藏血。
肝,意思是「干」,它是將軍之官,謀略出自這裡,足以幹大事。肝位於震卦,象徵龍雷,所以容易驚怒。木生火,肝屬於木,是赤血之母,所以負責藏血。」
腎,慎也,慎守精室,不可妄泄也。又引也,引水下行,其精管自兩腎脊骨間發源,繞大腸之右,從溺管之下出前陰而泄精。是為五臟。
胃,衛也,水穀之精氣,布□周身,足以衛外而為固也。上為賁門,下為幽門,倉廩之官,五穀之府,故從田。
膽,擔也。十一經皆取決於膽,足以擔天下之事也。
腸有大小。腸,暢也。暢達胃氣,令穢濁下降也。上為闌門,下為魄門,又曰肛門。
三焦統領周身元氣。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故名決瀆之官。上焦治膻中,直兩乳間;中焦治臍旁上四寸;下焦治臍下一寸,當膀胱。
白話文:
腎是指謹慎的意思,要小心保護生殖器官,不要隨意洩露精子。腎臟還具有引導水分向下流動的功能,它的輸精管道從兩根脊椎之間的腎臟出發,繞過大腸右側,在尿道下方通過陰莖排出體外,並釋放精子。這就是五個臟器之一——腎。
胃指的是衛士的意思,它能夠將食物中的精華氣化分佈到全身各處,從而對外界進行防禦和鞏固。胃上方爲賁門,下方爲幽門,它是儲存糧食的地方,也是五穀的倉庫,因此形狀像一個田字。
膽指承擔的意思。人體內的十一條經絡都依賴於膽來決定行動方向,所以它可以擔當起天下的事務。
腸道分爲大小兩種。腸意味著暢通無阻,可以順暢地傳遞胃部的氣息,使污濁物質向下滑落。上面稱爲闌門,下面被稱爲魄門或肛門。
三焦負責管理身體內部的所有元氣。如果上焦出現問題,則會導致體內水分過多並積聚在高地上;如果中焦有問題,則會使水分停留在腹部中央部位;如果下焦無法正常工作,則會引起排泄功能紊亂,導致小便失禁等症狀,因此被稱作決瀆之官(即調節水流)。其中,上焦位於胸腔中部、兩側乳房之間的位置;中焦則是在肚臍旁邊向上約4英吋左右的位置;下焦則是位於肚臍正下方1英吋、靠近膀胱的位置。
膀,滂也,胱,光也,氣海足則運化有常,滂沛光滑,水道利也。是謂六府。
敢問魂魄何謂也?
曰:魂者,隨神往來之謂;魄者,並精出入之謂。魂神而魄靈,魂動而魄靜。肝藏魂,肺藏魄。
白話文:
當一個人的氣海充足時,他的身體就能正常地進行消化和轉化的功能,使得水分能夠流暢無阻。這就是所謂的六大器官之一——膀胱。
關於「魂」和「魄」的概念:
「魂」是指隨著精神活動在人體內外之間自由進出的能量;
「魄」是指與精子一起進入或離開人體的能量。「魂」代表著人的精神狀態,而「魄」則象徵著人的靈性。肝臟儲存著「魂」,而肺部則儲存著「魄」。
2. 身經答問三
長春子曰:一身之義,既聞其概矣。愚不敏,欲知經絡終始之序,其配注於十二時者,何如也?請進而教之。
尊生子曰:吾嘗間於《內經》矣!第一經,手太陰肺經,左右二十二穴。自寅時,從中府起,下絡大腸,循胃口,上膈屬肺,橫出腋下,循臑內,下肘中,循臂下行,入寸口,循魚際,出大指端,至少商穴止;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第二經,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四十穴。自卯時,從少商穴交與商陽,起大指次指端,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中(凡經脈之道,陰脈行手足之裡,陽脈行手足之外,此經多血多氣),循臂上,入肘外,循臑外,上肩,出髃骨之前,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別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縫中,還出扶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至鼻旁迎香穴止。
白話文:
長春子說:「我已經大致了解人體的奧秘,但我還不明白經絡的起始順序,以及它們與十二時辰的配對關係。請您進一步教導我。」
尊生子回答:「我曾經深入研究過《內經》。第一條經脈是手太陰肺經,左右各二十二個穴位。它從寅時開始,從中府穴起,向下連結大腸,沿著胃口向上,穿過橫膈膜,屬于肺臟,橫穿腋下,沿著手臂內側下行,經過肘部內側,繼續向下,進入寸口,沿著魚際,從大拇指末端穿出,到達少商穴止。它的分支從手腕後方直線穿出,到達次指內側,從指尖穿出。」
「第二條經脈是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各四十個穴位。它從卯時開始,從少商穴交接商陽穴,從大拇指次指尖穿出,經過合谷穴兩骨之間,向上進入兩條筋中(所有經脈的走向,陰脈行於手足內側,陽脈行於手足外側,這條經脈血氣旺盛),沿著手臂向上,進入肘部外側,沿著手臂外側向上,到達肩膀,從肩峰前側穿出,向下進入鎖骨上窩,連結肺臟,穿過橫膈膜,屬于大腸。它的分支從鎖骨上窩分出,向上到達頸部,穿過面頰,進入下齒縫中,再從口角處穿出,與人中穴交匯,左邊的經脈連接右邊,右邊的經脈連接左邊,向上沿著鼻孔旁邊,到達鼻旁的迎香穴止。」
第三經,足陽明胃經,左右九十穴。自辰時,從迎香穴交與承泣,起鼻交頞中,旁行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縫中,環唇,交承漿,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中,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挾臍,入氣衝中;其別者,起胃上口,循腹裡,下至氣衝而合,下髀關,抵伏兔,下入膝臏中,循胻外,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又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又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至厲兌穴止。
第四經,足太陰脾經,左右四十二穴。自已時,從衝陽過,交與足大指隱白,循䯒上膝,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上膈,注心中,至腋下大包穴止。大包布胸脅中,出九肋間,脾之大絡,總繞陰陽諸絡,由脾灌溉五臟。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共有九十個穴位,從迎香穴開始,經過承泣穴,沿著鼻樑向上,經過頞中,與太陽經交匯,再沿著鼻外側下行,進入上齒縫,環繞嘴唇,與承漿穴交匯,然後從大迎穴出來,經過頰車穴,向上沿著耳前,循著髮際到達額顱。分支從大迎穴向前下方到達人迎穴,沿著喉嚨,進入缺盆,向下經過膈肌,連接胃,並與脾經相通;主幹從缺盆往下,經過乳內,靠近臍部,進入氣衝穴;另一支從胃上口開始,沿著腹部內側向下,到達氣衝穴,再往下經過髀關,到達伏兔穴,進入膝蓋內側,沿著小腿外側,到達足踝,最後進入中指內側。另外,有一支從膝蓋往下三寸分出,到達中指外側;還有一支從足踝上分出,到達大拇指之間,從大拇指尖端出來,到達厲兌穴。
足太陰脾經共有四十二個穴位,從衝陽穴開始,經過足大拇指的隱白穴,沿著小腿內側向上,到達膝蓋,進入腹部,連接脾臟,與胃經相通,向上經過膈肌,沿著咽喉,到達舌根,並散佈到舌下。分支從胃部上行,經過膈肌,進入心臟,最後到達腋下的大包穴。大包穴位於胸脅,從第九肋間出來,是脾經的主要分支,連接陰陽各經絡,由脾臟輸布精氣,滋養五臟六腑。
第五經,手少陰心經,左右一十八穴。自午時,從大包交與腋下極泉,起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其直者,復從心系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內,下肘,循臂,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循小指之內,出其端,至少衝穴止。
第六經,手太陽小腸經,左右三十八穴。自未時,從少衝交與小指少澤,上腕,循臂,繞肩胛,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至聽宮止;其支者,別循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眥。胃之下口,小腸之上口也,在臍上二寸,水穀於是分為大腸上口、小腸之下口也,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滲膀胱,滓穢入大腸焉。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左右各十八個穴位。從中午時分開始,從大包穴交接於腋窩的極泉穴,向上經過心臟,連接心系,向下穿過橫膈膜,與小腸相連;分支則從心系向上沿著咽喉,連接眼睛;主幹則從心系向上經過肺臟,從腋窩出來,沿著大腿內側向下,經過肘部,沿著手臂,到達手掌後方尖銳骨頭的末端,進入手掌內,沿著小指內側,從小指尖出來,到達少衝穴後停止。
手太陽小腸經,左右各三十八個穴位。從下午一時開始,從少衝穴交接於小指的少澤穴,向上經過手腕,沿著手臂,繞過肩胛骨,進入鎖骨上窩,連接心臟,沿著咽喉向下,穿過橫膈膜,到達胃部,與小腸相連;分支則從鎖骨上窩沿著面頰,到達眼角,再進入耳中,到達聽宮穴後停止;另一分支則沿著面頰,向上經過額頭,到達鼻樑,再到達眼內角。胃的下口也是小腸的上口,位於肚臍上二寸處,水穀在此分為大腸上口和小腸下口。到達這裡,清濁開始分離,水分滲入膀胱,糟粕進入大腸。
第七經,足太陽膀胱經,左右一百三十四穴。自申時,從聽宮交與睛明穴,起目內眥,上額交巔,又從巔至耳上角;其宜行者,從巔入絡腦,別下項,循肩內,挾脊抵腰中,循膂絡腎,屬膀胱;又從腰貫臀,入膕中;其別者,從膊內左右貫胛,挾脊內,過髀樞,下合膕中,出外踝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至陰穴止。
第八經,足少陰腎經,左右五十四穴。至酉時,從至陰交與足心湧泉穴,從小指下斜趨足心,出然谷,下循內踝後,別入跟中,上臑,出膕內,上股,貫脊,屬腎絡膀胱: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系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至俞府穴止。
白話文:
第七條經脈,叫做足太陽膀胱經,左右兩邊各有一百三十四個穴位。從下午三點開始,從聽宮穴與睛明穴交匯,從眼角內側往上走,經額頭到達頭頂,再從頭頂到耳上角。這條經脈的主要走向是,從頭頂進入腦絡,再分開向下走過頸部,沿著肩內側,貼著脊柱到腰部,沿著脊柱連通腎臟,屬於膀胱經;接著從腰部穿過臀部,進入膝窩。另外一條支脈,從肩內側左右貫穿肩胛骨,貼著脊柱內側,經過髀樞穴,向下與膝窩匯合,再從外踝後側沿著京骨走,最後到達小指外側的至陰穴。
第八條經脈,叫做足少陰腎經,左右兩邊各五十四個穴位。從下午五點開始,從至陰穴與足心湧泉穴交匯,從小指下方斜著走向足心,經過然谷穴,再沿著內踝後側向下走,分開進入跟腱,向上走過大腿內側,經過膝窩,上到大腿,穿過脊柱,屬於腎經,連通膀胱經;接著從腎臟向上穿過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肺臟,沿著喉嚨,連接到舌根;另外一條支脈,從肺臟分出來連通心臟,流注到胸部,最後到達俞府穴。
第九經,手厥陰心包經,左右一十八穴。自戌時,從俞府交與乳旁天池,起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入肘中,下循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至中衝穴止;又別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第十經,手少陽三焦經,左右四十六穴。自亥時,從中衝交與手四指關衝,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入缺盆,交膻中,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缺盆,上項,系耳後,出耳上,以屈下頰,至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至目銳眥耳門穴止。耳前起肉,當耳缺中。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位於身體左側,共有十八個穴位。從戌時(晚上七點到九點)開始,經脈從俞府穴(胸部第二肋間,距前正中線6寸)開始,與乳旁的天池穴(乳頭下方,第6肋間隙)相連,穿過胸部,進入心包絡,下穿膈肌,與三焦經相連;另一支脈則沿著胸脅下行,到腋窩下三寸處,然後向上抵達腋窩,再沿著手臂內側下行,進入肘部,沿著兩筋之間下行,進入手掌,沿著中指走至指尖,到中衝穴(中指末節橈側)止;另一支脈則從手掌沿著小指第二指骨外側,走至指尖。
手少陽三焦經位於身體右側,共有四十六個穴位。從亥時(晚上九點到十一點)開始,經脈從中衝穴(中指末節橈側)開始,與手四指關衝穴(小指末節尺側)相連,沿著手背手腕,出於手臂外側兩骨之間,向上貫穿肘部,沿著手臂外側上行,到肩膀,進入鎖骨上窩,與膻中穴(胸骨體中線,第四肋間)相連,與心包絡相通,下穿膈肌,與三焦經相連;另一支脈則從膻中穴上行至鎖骨上窩,再向上至頸部,連接到耳後,從耳上出來,向下彎曲到下頜,至頰車穴(下頜角前下方,咬肌中);另一支脈則從耳後進入耳中,從耳前出來,到目銳眥(眼睛外側角)和耳門穴(耳垂前方,顴弓下緣)止。耳前起肉,當耳缺中。
第十一經,足少陽膽經,左右八十六穴。自子時,從耳門交與目眥瞳子窌,上抵角,下耳後,循頸至肩,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走耳前,至銳眥後;又別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沖,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竅陰穴止;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循大指岐骨內出其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
第十二經,足厥陰肝經,左右二十六穴。自丑時,從竅陰交與足大指端大敦,起於大指聚毛之際,上循足跗,去內踝一寸(足大指甲後為三毛,後橫紋為聚毛),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循股入陰中,環陰器,抵小腹,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至腹期門穴止。
白話文:
第十一經,足少陽膽經,左右八十六穴。
自子時,從耳門交與目眥瞳子窌,上抵角,下耳後,循頸至肩,入缺盆;
從子時開始,膽經從耳門穴開始,連接目眥瞳子窌(眼睛外角),向上到達角(額頭太陽穴附近),再向下至耳後,沿著脖子到達肩膀,進入鎖骨上窩(缺盆)。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走耳前,至銳眥後;
膽經的一個分支從耳後進入耳中,沿著耳前走向眼睛外角後方。
又別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沖,繞毛際,橫入髀厭中;
另一分支從眼睛外角往下到達大迎穴(下顎骨下方),與手少陽三焦經相合,到達顴骨下方,往下到達頰車穴(下顎骨外側),再向下沿脖子到達鎖骨上窩,繼續向下進入胸腔,穿過橫膈膜,聯繫肝臟,屬於膽經,沿著肋骨內側走行,從氣沖穴(腹部側邊)出來,繞過髖關節周圍的毛髮,橫向進入髀厭穴(大腿外側)。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竅陰穴止;
膽經的主幹從鎖骨上窩往下經過腋窩,沿著胸部走行,經過肋骨,向下到達髀厭穴,再沿著大腿外側走行,從膝蓋外側出來,經過外輔骨(腓骨頭),一直往下到達絕骨(腳踝外側)的末端,從外踝前方出來,沿著腳背走行,進入小指和無名指之間的竅陰穴。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循大指岐骨內出其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
膽經的一個分支從腳背分出,進入大拇指和食指之間,沿著大拇指的骨頭內側走向大拇指的末端,再貫穿指甲,從指甲根部的三毛穴出來。
第十二經,足厥陰肝經,左右二十六穴。
自丑時,從竅陰交與足大指端大敦,起於大指聚毛之際,上循足跗,去內踝一寸(足大指甲後為三毛,後橫紋為聚毛),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循股入陰中,環陰器,抵小腹,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
從丑時開始,肝經從竅陰穴(小指和無名指之間)開始,連接足大拇指端的大敦穴,從大拇指聚毛之際(大拇指指甲後橫紋)開始,沿著腳背向上走行,距離內踝一寸(大拇指指甲後三毛穴),向上到達內踝以上八寸,經過脾經之後,向上進入膝蓋內側,沿著大腿內側進入陰部,環繞生殖器,到達小腹,夾著胃部,屬於肝經,聯繫膽經,向上穿過橫膈膜,分佈在肋骨兩側,沿著喉嚨後方向上到達頏顙穴(耳後髮際),連接眼睛,向上到達額頭,與督脈在頭頂(巔)相會。
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
肝經的一個分支從眼睛下方沿著臉頰內側走行,環繞嘴唇內側。
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至腹期門穴止。
另一個分支從肝經分出,穿過橫膈膜,向上到達肺部,最後到達腹部期門穴。
長春子曰:子言經絡終始之序,可謂詳矣。善哉!子之以身為身,而我之不以身為身也。吾滋愧矣!願得其要者而聞之。
尊生子曰:腹之中行,系任脈一經;開兩旁,系足少陰腎經;又開兩旁,系足陽明胃經;又開兩旁,系足太陰脾經,此皆在腹中者也。其乳之在上、在旁,系手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心包;又開兩旁,則在兩肋,系足厥陰肝經;又肋之後、背之旁,系足少陽膽經。其脊之兩旁兩行,系足太陽膀胱經;若脊之中行,系督脈一經。
手之外廉,系手三陽經;手之內廉,系手三陰經。足之外廉,系足三陽經;足之內廉,系足三陰經。頭乃手足六陽經所會,如耳前後,系手足少陽經;顴上下,系手是陽明經;兩眥旁,系手足太陽經;其鼻之上行,仍系督脈一經。凡各經支別交會與!夫足之三陰,皆循喉嚨挾舌本。
白話文:
長春子說道:「你所說經絡的起始順序,可以說是十分詳細了,真是太好了!你以自身為自身,而我卻不以自身為自身,真是慚愧!我希望能聽到其中的要點。」
尊生子回答道:「腹部中央的行線,屬於任脈這一條經脈;向兩側展開,屬於足少陰腎經;再向兩側展開,屬於足陽明胃經;再向兩側展開,屬於足太陰脾經,這些都是位於腹部之中的經脈。至於胸部,上部和兩側屬於手太陰肺經、少陰心經、厥陰心包經;再向兩側展開,位於兩肋,屬於足厥陰肝經;而肋骨後方、背部的兩側,屬於足少陽膽經。脊椎的兩側各有一行,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而脊椎的中央,則屬於督脈這一條經脈。
手的外側邊緣,屬於手三陽經;手的內側邊緣,屬於手三陰經。腳的外側邊緣,屬於足三陽經;腳的內側邊緣,屬於足三陰經。頭部是手足六陽經匯聚之處,例如耳朵的前後,屬於手足少陽經;顴骨上下,屬於手陽明經;兩眼角旁,屬於手足太陽經;而鼻子上行,仍然屬於督脈這一條經脈。
總之,各條經脈都有分支和交匯點!至於足部的三陰經,都循著喉嚨,緊貼著舌根。」
又足厥陰,隨督脈會於巔,此又經絡之大概也。
長春子曰:吾聞子言,乃今而曉,然於身之為身也,人之求諸內者,莫切於此矣
白話文:
我又瞭解到,足厥陰經跟隨著督脈在頭頂相交,這又是經絡的大致情況。 長春子說:「聽了你的話,我才明白這個道理,然而對於身體而言,人們對其內部的追求,沒有比這更迫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