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自序 (2)

回本書目錄

自序 (2)

1. 自序

色青者,象木歸肝;色赤者,象火歸心;色白者,象金歸肺;色黑者,象火歸腎;色黃者,象土歸脾。諸禽之飛者,翅也,依木食木;諸獸之走者,趾也,依草食草。入之手足兼翅趾之能,故兼食草木而又食飛走。蓋物之身得其偏,而人之身得其全也。夫身於天地之間,所以異於草木禽獸者,內有父子、夫婦、昆弟之親,外有君臣、朋友之義,欲立忠孝之節,必先求性命之宗。

儒者,上下古今囊括千年之事,而於一身之理,或茫然無聞,不幾於逐末而遺其本乎?原夫醫藥肇於羲農,而問答盛於黃帝,其時君相之所講求,莫非身心性命之旨。故尊歧伯為天師,而以臾區、雷公、伯高之屬為之佐,自經穴骨度以及藏象病能,罔不一一而立之以名,陳之以義,上合於天文,下通於地理,中驗於人事,而統之以望聞問切,以為治療之端。蓋真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矣!甚矣,身之不可不知,醫之不可不學也。

人無壯而不老,亦無老而不存。仁為先,此心既純乎仁,則生生不息之理已具。理既存,則朱子所謂天賦之正在我,又何藉乎參苓歸地?何用乎望聞問切乎?子輿曰: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

彼世之有身而不知身者,烏足與之論天道之微哉?余因先大夫病隔,庸醫難倚,遂究心此道二十餘年,每仿《朱子或問》,而為《身經答問》;仿《禹貢投壺圖考》,而為《身經圖說》;仿《朱子註疏》,而為《身經脈說》,因附以古方為四卷,統謂之《身經通考》。友人仲開一先生,較以問世,蓋仍以儒言儒,初不敢以一藝之微身,味其為生平而已也。

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十月鄗上李瀠禹門父述於瑕丘署中

李瀠禹門

白話文:

自序

青色屬木歸肝;紅色屬火歸心;白色屬金歸肺;黑色屬水歸腎;黃色屬土歸脾。鳥類飛行靠翅膀,依賴樹木生存;走獸奔跑靠足趾,依賴草木生存。人兼具手足、翅膀、足趾的功能,所以能同時食用草木和飛禽走獸。萬物各有所長,而人則兼具萬物之長。人處於天地之間,與草木禽獸不同之處,在於人有父子、夫婦、兄弟等親情,以及君臣、朋友等倫理關係。想要樹立忠孝節義,必須先探求生命本源。

儒家學者包羅古今千年之事,卻對自身道理茫然不知,豈不是捨本逐末嗎?醫學始於伏羲神農,問答之學盛於黃帝時期,當時君相所探討的,莫非身心性命之理。因此尊崇歧伯為天師,並以臾區、雷公、伯高等人為輔佐,從經穴、骨度到臟腑、病理,都一一命名解釋,上合天文,下通地理,中合人事,並以望聞問切作為治療的基礎。這正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啊!人體奧妙不可不知,醫學不可不學。

人不可能永遠年輕,也不可能永遠不死。仁愛為先,心中充滿仁愛,生生不息的道理就已具備。道理既存在,朱子所說的「天賦的正氣在我」,又何必借助參苓白朮等藥物?又何必用望聞問切呢?子輿說:壽夭命數早已注定,修身養性靜待即可。

那些擁有身體卻不知曉自身道理的人,怎能與他們探討天道之微呢?由於先父病重,庸醫難靠,我便潛心研究醫道二十餘年,效仿《朱子或問》寫成《身經答問》;效仿《禹貢投壺圖考》寫成《身經圖說》;效仿《朱子註疏》寫成《身經脈說》,並附上古方,合為四卷,統稱為《身經通考》。友人仲開一先生建議將此書問世,我依然以儒家思想為本,不敢以一技之長而自滿於一生。

康熙十年辛亥十月,李瀠禹門於瑕丘署中撰寫。

李瀠禹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