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23)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23)
1. 何謂合氣運之脈(附圖)
五運者,十干之合也,甲己二年合為土運,乙庚二年合為金運,丙辛二年合為水運,丁壬二年合為木運,戊癸二年合為火運。
丹天之氣,經於牛、女,奎,壁四宿之上,下臨戊癸之位,立為火運。黅天之氣,經於心、尾、角、軫四宿之上,下臨甲己之位,立為土運。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四宿之上,下臨乙庚之位,立為金運。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四宿之上,下臨丙辛之位,立為水位。
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四宿之上,下臨丁壬之位,立為木運,自房至畢十四宿為陽,主晝;自昴至心十四宿為陰,主夜。戊為天門,乾之位也;己為地戶,巽之位也。
丙者,火之陽,建於甲己歲之首,正月建丙寅,丙火生土,故甲己為土運。戊者,土之陽,建於乙庚歲之首,正月建戊寅,戊土生金,故乙庚為金運。庚者,金之陽,建於丙辛歲之首,正月建庚寅,庚金生水,故丙辛為水運。甲者,木之陽,建於戊癸歲之首,正月建甲寅,甲木生水,故戊癸為火運。
壬者,水之陽,建於丁壬歲之首,正月建壬寅,壬水生木,故丁壬為木運,是五運皆生於正月建干也。
六氣者,十二支之對也,子與午對,二年俱為蒼火之氣;醜與未對,二年俱為濕土之氣;寅與申對,二年俱為相火之氣;卯與酉對,二年俱為燥金之氣;辰與戌對,二年俱為寒水之氣;巳與亥對,二年俱為風水之氣。君火居尊,故不立運,而運只有五。戊癸火運,乃相火之位,故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是也。
故六氣不加於君火,是以運則五年一周氣,則六期環會。
大運者,乃當年年干,通主一年之運也。主運者,每年皆以木運,從大寒日始,以次相生,至水而終,每運各主七十二日有奇,年年常如是者。客運者,如甲己年,即以土運起,亦從大寒日始,以次相生而終,亦每運各主七十二日有奇,逐年更替者。
六氣,有司天,有在泉,有正化,有對化,假如當年年支是子,子午皆少陰君火司天,子為對化,午為正化,對司化令之虛,正司化令之實,余仿此。
司天在泉,子午卯酉為一律,寅申巳亥為一律,辰戌丑未為一律。
五運六氣須五日候之,記其風雨晦明,有應時作病者,有伏氣後時而病者,有故病沖而動者,體認純熟,久久自然造極。
大而天地,小而人之一身,五行之氣皆在焉。天地之氣,有常無變,則人亦和平而無災。天地之氣,變而失常,則疾疫之所從出也。是故木氣盛,則肝以實病,脾以虛病;火氣盛,則心以實病,肺以虛病,此醫者所以致察也。
譬如今己酉年,己為土運,不及則木氣乘旺反見風化,風氣乃行,治當益脾以平木,此客運之治法。酉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運生司天曰小逆,六十年有此,十二年小逆,燥金司天,治宜苦溫,此客氣治法也。天氣,客氣也,客氣乃行歲中天命,主氣只奉客氣之天而已。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學中的「五運六氣」理論,主要解釋了五運(五行運行)和六氣(六種氣候)的概念及其運行方式。
五運指的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循環,它們分別與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兩個相配,形成五行的週期性運行。例如,甲己兩年結合為土運,乙庚兩年為金運,依此類推。
六氣則是根據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區分的六種氣候現象。每一對地支代表一種氣候,例如子午兩年都為火氣,醜未兩年為土氣,等等。然而,君火(即火氣中的領導力量)不在六氣之中,因此實際上只有五種運行模式。
在這個系統中,大運指的是一整年的五行運行,由該年的天干決定。而主運和客運則是按季節進行的五行運行,主運每年都是從木運開始,客運則根據不同年份的天干而變化。六氣中有司天、在泉、正化和對化等概念,它們代表著不同時間和空間中的氣候特徵。
此外,五運六氣的變化不僅影響自然界的風雨晦明,也會對人的健康產生影響。當五行之氣失衡,就會導致疾病,例如木氣過盛可能影響肝臟,火氣過盛可能影響心臟。因此,醫生必須瞭解這些運行規律,纔能有效地診斷和治療疾病。
對於具體年份的分析,例如己酉年,土運不及,木氣旺盛,風氣盛行,治療時應強調調理脾臟以平衡木氣。同時,根據當年的六氣配置,如酉年屬金,且有火氣在泉,治療上需考慮使用苦溫藥物。這些原則有助於醫生根據當時的天氣和人體狀態來制定治療方案。
總結來說,五運六氣是中醫學中用來解釋自然界和人體間相互影響的重要理論,通過理解和應用這些原則,可以更好地預測和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