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21)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21)
1. 何謂男女不同之脈
天道右旋主乎生化,則男子先生右腎,右屬陽,為八,魂降精氣,赤以鎮丹田,故男子命脈在右手尺部;地道左旋主乎成物,則女子先生左腎,左屬陰,為七,魂降真氣,黑以鎮子宮,故女子命脈在左手尺部。若男子病,右尺部命脈好,病雖危不死;若女子病,左尺部命脈好,病雖危亦不死。
天之陽在南而陰在北,故男子寸脈盛而尺脈弱,陽在寸陰在尺也;地之陽在北而陰在南,故女子尺脈盛而寸脈弱,陽在尺陰在寸也。陽強陰弱,天之道也,非反也。反之者病,故男得女脈為不足,女得男脈為太過,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男左女右者,地之定位也,非反也。天以陰為用,故人之左耳目明於右耳目;地以陽為使,故人之右手足強於左手足。
陰陽互用也,非反也。凡男子診脈,必先伸左手;女子診脈,必先伸右手。男子得陽氣多,故左脈盛;女子得陰氣多,故右脈盛,若反者,病脈也。男子以左尺為精府,女子以右尺為血海,此天地之神化也。
白話文:
【什麼是男女脈象的不同】
遵循著天道的運行規律,主要負責生命的孕育與成長,因此,男性首先生成的是右腎,右側屬於陽性,數字上對應的是八,這部分的魂魄會下降精氣,呈現赤色以穩固丹田,所以男性的生命脈象主要在右手的尺部;相對地,地的運行法則,主要負責物種的形成,女性則首先生成左腎,左側屬於陰性,數字上對應的是七,女性的魂魄會下降真氣,呈現黑色以穩定子宮,所以女性的生命脈象主要在左手的尺部。如果男性生病,只要右手尺部的生命脈象還健康,即使病情嚴重也不會有生命危險;同樣地,女性生病,只要左手尺部的生命脈象還健康,即使病情嚴重也不會有生命危險。
天上的陽氣集中在南方,陰氣在北方,因此男性的寸脈較為旺盛,而尺脈較為虛弱,這是因為陽氣在寸,陰氣在尺;地上的陽氣集中在北方,陰氣在南方,因此女性的尺脈較為旺盛,而寸脈較為虛弱,這是因為陽氣在尺,陰氣在寸。陽氣旺盛,陰氣虛弱,這是自然界的常態,並非反常。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那就是生病的徵兆。因此,男性出現女性的脈象表示身體狀況不佳,女性出現男性的脈象表示身體過度消耗,左邊出現異常,表示左邊的身體有問題,右邊出現異常,表示右邊的身體有問題,男性左邊、女性右邊,這是固定的規則,並非反常。天以陰氣作為運作的力量,因此人的左耳和左眼通常比右耳和右眼更靈敏;地以陽氣作為運作的力量,因此人的右手和右腳通常比左手和左腳更有力。
陰陽相互作用,並非反常。一般而言,男性在診斷脈象時,必須先伸出左手;女性在診斷脈象時,必須先伸出右手。男性得到的陽氣較多,所以左脈較為旺盛;女性得到的陰氣較多,所以右脈較為旺盛,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那就是病脈。男性的左手尺部是精氣的聚集處,女性的右手尺部是血液的聚集處,這是天地神奇的變化過程。
2. 何謂邪祟之脈
凡鬼祟附著之脈,兩手乍大乍小、乍長乍短、乍密乍疏、乍沉乍浮,陽邪來見脈則浮洪,陰邪來見脈則沉緊,鬼疰客忤,三部皆滑洪大,嫋嫋沉沉澤澤,但與病症不相應,皆五屍鬼邪遁疰之所為也。
又如遁屍、屍疰,脈沉而不至寸,或三部皆緊急,如診得此等脈症,雖與人迎、氣口相應,亦當分數推尋,三因交結,四季料簡,所謂俾內俾外、不內不外,亦內亦外,亦不內外,脈理微妙,藝能難精,學然後知所因,此之謂也。又如,忽見異象,驚惑眩亂。脈多失次,急虛率中,五臟閉絕,脈不往來。
又如忽然墮溺,脈不可察,與夫金瘡跌折,頓走血氣,脈亦無准,當看症洽之,不必拘脈也。
白話文:
[什麼是邪祟導致的脈象],
凡是被鬼魂妖邪附身的情況下,兩手的脈象會時而粗大時而細小、時而長時而短、時而快時而慢、時而深時而淺。如果是陽性的邪氣影響,脈象會呈現浮動且洪大的特徵;如果是陰性的邪氣影響,脈象則會顯示出沉澱且緊繃的特徵。若遭逢鬼疰(一種傳染病)或客忤(由外來因素引起的疾病),三部脈(寸、關、尺)都會呈現滑利、洪大且有力的狀態,脈象綿延且深沉,但這種脈象並不符合當時的病情,這都是因為五屍鬼邪遁疰(一種傳染病)在作祟。
再如,遇到遁屍(靈魂出竅)、屍疰(一種傳染病)的情況,脈象通常沉潛,且不達寸口,或者三部脈都呈現緊急的狀態。如果診斷出這樣的脈象,即使和人迎脈、氣口脈(兩種重要的脈象)相符,也應該仔細分析,結合病因、病位、病性三方面的因素,根據四季的不同特點進行判斷。所謂的內因、外因、非內非外、內外兼有,脈象的原理微妙,要精通這門技藝非常困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再如,突然看到奇怪的景象,感到驚恐、迷惑、頭暈。脈象會變得紊亂,急促虛弱,五臟功能衰竭,脈象無法正常運行。
再如,突然遭遇溺水或跌打損傷,脈象會因為血氣受阻而變得沒有規律,此時應根據病情進行治療,不必過於拘泥於脈象。
3. 何謂諸脈相類之脈
浮似芤,芤則中斷浮不斷;浮似洪,力薄為浮厚者洪:浮似虛,輕手為浮無力虛。滑似動,滑珠朗朗動混混;滑似數,滑利往來數至多,實似革,革按不移實大長。弦似緊,弦言其力緊言象。洪似大,大按無力洪有力。微似澀,澀短遲細微如毛。沉似伏,伏極其沉沉復深。緩似遲,緩比之遲仍小快。
遲似澀,遲息三至澀短難。弱似濡,濡力柔薄弱如無。結促代,結緩促數止無定,代歇有常命鮮回。散似大,散里全無大翕翕。
白話文:
[什麼是各種相似脈象的區別]
浮脈與芤脈相似,但芤脈在中間會有明顯的斷續,而浮脈不會;
浮脈與洪脈相似,但洪脈的力量較強,浮脈的力量較弱;
浮脈與虛脈相似,但在輕觸下可感知浮脈,而虛脈力量太弱,不易感知。
滑脈與動脈相似,但滑脈如珠子般流暢,動脈則較混亂;
滑脈與數脈相似,但滑脈的往來流暢,數脈的跳動次數較多;
實脈與革脈相似,但革脈在按壓時位置固定,實脈則是大且長;
弦脈與緊脈相似,弦脈描述的是力量,緊脈則是形容其狀態;
洪脈與大脈相似,但大脈在深度按壓時力量不足,洪脈則力量充足;
微脈與澀脈相似,但澀脈短且慢,微脈細弱如絲;
沉脈與伏脈相似,但伏脈比沉脈更深入;
緩脈與遲脈相似,但緩脈比遲脈略快;
遲脈與澀脈相似,但遲脈每分鐘跳動三次,澀脈則短且跳動困難;
弱脈與濡脈相似,但濡脈力量柔和,弱脈幾乎無力;
結脈、促脈和代脈,結脈跳動緩慢,促脈跳動快,代脈則是停頓不定,且生命跡象微弱;
散脈與大脈相似,但散脈內部無力,看似大卻無實質感。
4. 何謂奇經之脈
奇經八脈,其診又別,直上直下,浮則為督;牢則為沖;緊則任脈;寸左右彈,陽蹻可決;尺左右彈,陰蹻可別;關左右彈,帶脈當訣;尺外斜上至寸陽維;尺內斜上至寸陰維。督脈為病,脊強癲癇。任脈為病,七疝瘕堅。衝脈為病,逆氣裡急。帶主帶下,臍痛精失。陽維寒熱,目眩僵仆。
陰維心痛,胸脅刺築。陽蹻為病,陰緩陽急;陰蹻為病,陽緩陰急;癲癇瘛瘲,寒熱恍惚。八脈脈證,各有所屬。
按奇經八脈,在十二經脈之外,無臟腑與之配偶,故曰奇。夫臟腑之脈,寸、關、尺有定位,浮、中、沉有定體,弦、鉤、毛、石有定形。此則另為一脈,形狀固異,而隧道亦殊;病證不同,而診治自別。蓋督、任、沖三脈,皆起於胞中,一源而三派,督行於背,總督諸陽;任行於腹,總任諸陰;沖則後行於背,前行於腹,上行於頭,下行於足,以至溪谷肌肉,無處不到。誠十二經內、外、上、下之要衝也。
故《靈樞·順逆肥瘦篇》曰:衝脈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五臟六腑皆稟焉。三脈直行上下,發源最中,故見於脈,亦皆直上、直下也。直上、直下者,即三部俱長透之義,若直上下而浮,則氣張揚,陽象也,故屬督;若直上下而緊,則勢斂束,陰象也,故屬任;若直上下而牢,則體堅實,有餘之象也,故屬沖。陽蹻、陰蹻者皆起於足跟,人身之起於□蹻捷者,亦莫過於足跟,故曰蹻。
一則為足太陽之別,循外踝上行,入風池,故名陽蹻;一則為足少陰之別,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故名陰蹻。寸以候陽,寸左右彈者,言在寸左右皆有彈石搏手之勢,是陽蹻脈也;尺以候陰,尺左右彈者,言在尺左右皆有彈石搏手之勢,是陰蹻脈也。二經之起,以踝之內外分陰陽者,外踝屬太陽;而內踝屬少陰也。
二經之脈,以尺寸分陰陽者,以陽蹻入風池,合太陽至頭,故以寸候之;陰蹻合少陰,而不至頭,故以尺候之也。帶脈者,圍身一周不上不下,如束帶然,故彈搏之脈,唯見於左、右、中關耳。陽維、陰維者,維持一身。陽維維陽,起於諸陽之會;陰維維陰,起於諸陰之交。
夫人身經脈緊密,二脈能於陰交陽會處加一紫縛,舉綱齊目,而陰陽斯得維持之力矣。其見於脈自尺至寸,皆刺斜而上,陰則自外入內;陽則自內出外。蓋其經亦皆自下而起,陽自外踝出肩至腦;陰自內踝入腹至喉故也。此八經之脈狀,病則見,不病則不見,而脈狀則俱似有邪而實者也。
督脈為病,脊強癲癇者,蓋督脈與太陽合行,邪客則脊強,以其貫脊也。督與太陽皆主表,而督為諸陽之總,太陽為諸陽之長,風邪從類傷陽,表必先受,故留則為癲癇也。
任脈為病,七疝瘕堅者,蓋任脈總諸陰之會,七疝之發必在前陰、少腹之間,任脈所經之地,雖屬他經,未有不以任為原者,多屬血凝經滯,女子之病也。
白話文:
奇經八脈的診斷方法與十二經脈不同,它們的脈象是直接向上或向下走的。如果脈象浮在表面,那是督脈;如果脈象沉實有力,那是衝脈;如果脈象繃緊,那是任脈。如果寸口左右兩邊都能摸到脈搏跳動,那是陽蹻脈;如果尺部左右兩邊都能摸到脈搏跳動,那是陰蹻脈;如果關部左右兩邊都能摸到脈搏跳動,那是帶脈。如果脈象從尺部向外斜向上至寸部,那是陽維脈;如果脈象從尺部向內斜向上至寸部,那是陰維脈。
督脈出現疾病,會導致脊椎僵硬、癲癇等症狀。任脈出現疾病,會導致七種疝氣和腹部腫塊堅硬等症狀。衝脈出現疾病,會導致氣逆上衝、腹部急迫等症狀。帶脈主要影響婦女的白帶,並可能導致臍部疼痛、精液遺失等問題。陽維脈出現疾病,會導致發冷發熱、頭暈目眩、僵硬昏倒等症狀。陰維脈出現疾病,會導致心痛、胸脅刺痛等症狀。陽蹻脈出現疾病,會導致身體陰的一面鬆弛而陽的一面緊張;陰蹻脈出現疾病,會導致身體陽的一面鬆弛而陰的一面緊張,還可能出現癲癇、肌肉抽搐、發冷發熱、精神恍惚等症狀。這八條奇經的脈象和疾病表現各不相同。
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不同,它們沒有與之配對的臟腑,所以稱之為「奇」。臟腑的脈象在寸、關、尺部位有固定的位置,浮、中、沉有固定的深度,弦、鉤、毛、石等有固定的形狀。而奇經八脈的脈象是另一種形式,形狀不同,循行的路徑也不同,病症不同,診斷和治療方法也不同。督脈、任脈、衝脈都起源於胞宮,一條源頭分出三條支流。督脈行走於背部,總管全身的陽氣;任脈行走於腹部,總管全身的陰氣;衝脈則後行於背,前行於腹,上行於頭部,下行於足部,遍及全身的肌肉和關節,是十二經脈內外上下交匯的重要通道。
因此,《靈樞·順逆肥瘦篇》說:“衝脈是五臟六腑的海洋,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匯聚於此。”這三條脈都是直接向上或向下走的,起源於身體的中心,因此從脈象上看也都是直上直下的。直上直下的脈象,表示脈搏在寸、關、尺三部都顯得很長。如果脈象直上直下而且浮在表面,表示氣的發散,是陽的表現,所以歸屬於督脈;如果脈象直上直下而且繃緊,表示氣的收斂,是陰的表現,所以歸屬於任脈;如果脈象直上直下而且沉實有力,表示身體強壯,是氣血有餘的表現,所以歸屬於衝脈。陽蹻脈和陰蹻脈都起源於腳後跟。人體要做出快速的動作,腳後跟最重要,所以稱之為「蹻」。
陽蹻脈是足太陽經的分支,沿著外踝向上行走,進入風池穴,所以稱為陽蹻;陰蹻脈是足少陰經的分支,沿著內踝向上行走,到咽喉處與衝脈交匯,所以稱為陰蹻。寸部診察陽氣,如果寸部左右兩邊都能摸到脈搏跳動,表示脈象有彈石搏手之感,那是陽蹻脈;尺部診察陰氣,如果尺部左右兩邊都能摸到脈搏跳動,表示脈象有彈石搏手之感,那是陰蹻脈。這兩條經脈的分別,是以內踝和外踝來區分陰陽,外踝屬太陽,內踝屬少陰。
這兩條經脈在寸部和尺部診察時有所不同,因為陽蹻脈與太陽經合流,到達頭部,所以從寸部診察;陰蹻脈與少陰經合流,但不到達頭部,所以從尺部診察。帶脈環繞身體一周,既不向上也不向下,如同束帶一樣,所以只有在左右關部才能摸到帶脈的跳動。陽維脈和陰維脈是維持身體的兩條脈。陽維脈維繫身體的陽氣,起源於所有陽經交會的地方;陰維脈維繫身體的陰氣,起源於所有陰經交會的地方。
人體的經脈緊密相連,陽維脈和陰維脈在陰陽交會之處增加一層束縛,如同綱領一樣,使得陰陽氣能夠得到維持。這兩條脈的脈象都從尺部向寸部斜向上走,陰維脈從外向內,陽維脈從內向外。這是因為這兩條經脈都是從下向上走的,陽維脈從外踝出發,沿著肩膀到達頭部;陰維脈從內踝出發,進入腹部到達咽喉部。這八條奇經的脈象,在患病時會顯現出來,沒有疾病時不會顯現,而且脈象看起來似乎有邪氣,但實際上卻沒有邪氣。
督脈發病,出現脊椎僵硬、癲癇等症狀,是因為督脈與太陽經合流,邪氣侵入就會導致脊椎僵硬,因為督脈貫穿脊椎。督脈和太陽經都主表,而督脈是所有陽經的總綱,太陽經是所有陽經的首領,風邪侵入會傷害陽氣,所以身體表面會先受到影響,如果邪氣停留在體內,就會導致癲癇。
任脈發病,會出現七種疝氣和腹部腫塊堅硬等症狀,是因為任脈是所有陰經匯聚的地方,七種疝氣通常發生在前陰、小腹之間,而任脈正好經過這些地方,即使病症屬於其他經脈,也與任脈的起源有關,大多屬於血瘀經絡阻塞,多發生在婦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