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19)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19)
1. 何謂咳嗽之
脈浮為風,緊為寒,數為熱、為細、為濕(以上為外邪);浮緊為虛寒,沉數為實熱,弦澀為少血,洪滑為多痰(以上為內郁)。細澀而數為房勞,有關短澀濡傷脾,左關弦短澀傷肝,右寸浮短澀傷肺,雙弦為寒,偏弦為飲,沉為留飲,弦實宜吐。脈出魚際為逆氣喘息,肺脈微急為咳而唾血。
脈沉不可發汗,浮直而濡者易治;脈數有熱,氣逆而喘,不得臥者難治。上氣喘,面浮腫,肩息,脈浮大者死。久嗽,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上氣喘息低昂,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咳而脫形身熱,脈小堅急以疾是逆也,不過十五日死。咳嗽羸瘦,脈形堅大者死;浮軟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咳而嘔吐,腹脹且泄,弦急欲絕者不治。
《歌》曰:咳嗽所因浮風緊寒,數熱細濕房勞澀難。右關濡者飲食傷脾,左關弦短疲極肝衰。浮短肺傷法當咳嗽,五臟之嗽各視其部。沉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形盛脈細,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死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
咳嗽之病,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內而出者。風寒暑濕,外也;七情飢飽,內也。風寒暑濕先自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故雖外邪欲傳藏府,亦必先以合而為嗽,此自外而入者也。七情飢飽,內有所傷,則邪氣上逆,肺為氣出入之道,故五臟之邪上蒸於肺而嗽,此自內而發者也。然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蓋所感者重,徑傷臟腑,不留於皮毛。
七情亦有不為嗽者,蓋病尚淺,止在本藏,未即上攻。所以傷寒以有嗽為輕,而七情飢飽之嗽,久而後見。治法當審脈症三因,若外因邪氣,止當發散,又須原其虛實冷熱;若內因七情,則隨其部經位與氣口脈相應,當以順氣為先,下痰次之。有停飲而嗽,又須消化之方,不可用烏梅、罌粟酸澀之藥。
其寒邪未除,亦不可便用補藥。尤忌憂思過度,房室勞傷,遂成瘵疾,宜養脾生肺也。
《仁齋直指》云:感風者鼻塞聲重,傷冷者悽清怯寒,挾熱為焦煩,受濕為纏滯,瘀血則膈間腥悶,停水則心下怔松,或實或虛,痰之清白,唾之稀稠,從可知之。治嗽大法,肺脈浮為風邪所客,以發散取之;肺脈實為氣壅內熱,以清利行之;脈濡散為肺虛,以補肺安之。
若久嗽之人,曾經解利,以致肺胃俱寒,飲食不進,則用溫中助胃,加和平治嗽之藥;至於酒色過度,虛勞少血,津液內耗,心火自炎,遂使燥熱乘肺,咯唾膿血,上氣涎潮,其嗽連續而不已,唯夫血不榮肌,故邪在皮毛,皆能入肺,而自背得之尤速,此則人參,芎、歸所不可無。一種傳注病□邪惡五臟反克,毒害尤深。
近世率用蛤蚧,天靈蓋、枕柳枝、丹砂、雄黃、安息香、蘇合香丸通神之劑,然則咳嗽症治於此,可以問津矣。抑尤有說焉,肺出氣也,腎納氣也,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凡咳嗽暴重動引百骸,自覺氣從臍下逆本而上者,此腎虛不能收氣歸元也。當以破故脂、安腎丸主之,毋徒從事於寧肺也。
白話文:
何謂咳嗽
咳嗽的原因,如果脈象浮,代表是感受了風邪;脈象緊,代表是感受了寒邪;脈象數,代表是體內有熱;脈象細,代表是體內有濕氣(以上是指外來的邪氣)。脈象浮而緊,代表是虛寒;脈象沉而數,代表是實熱;脈象弦而澀,代表是體內血虛;脈象洪而滑,代表是體內痰多(以上是指內在的問題)。脈象細而澀且數,可能是房事過度導致;脈象在關部短而澀且濡,是脾臟受損;脈象在左關部弦而短且澀,是肝臟受損;脈象在右寸部浮而短且澀,是肺臟受損;兩手脈象都弦,代表體內有寒;只有單側脈象弦,代表體內有停飲;脈象沉,代表體內有留飲;脈象弦而實,適合用催吐的方式治療。如果脈象在魚際處顯現,代表氣機逆亂而導致喘息;如果肺脈微而急,代表咳嗽且會咳出血。
如果脈象沉,不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如果脈象浮直而濡,是容易治療的;如果脈象數而且體內有熱,氣機上逆而且喘,以至於無法平躺,是難以治療的。如果氣喘嚴重,臉色浮腫,呼吸時聳肩,脈象浮大,代表病情危重。長期咳嗽,脈象虛弱,是容易治療的;如果脈象實大而數,代表病情危重。如果呼吸時氣息高低起伏,脈象滑,手腳溫暖,代表是吉象;如果脈象澀,四肢冰冷,代表是凶象。如果咳嗽時身體虛弱且發熱,脈象細小、堅硬、急促,代表是病情逆轉,活不過十五天。如果咳嗽且身體消瘦,脈象堅硬而大,代表病情危重;脈象浮軟是吉象;脈象細小、沉伏而不明顯,代表病情危重。
如果咳嗽且嘔吐,腹部脹滿且腹瀉,脈象弦而急促,將要斷絕,是無法治療的。
總結說:咳嗽的原因,脈象浮代表是風邪,脈象緊代表是寒邪,脈象數代表是熱邪,脈象細代表是濕邪,房事過度容易導致脈象澀而難治。右關脈濡弱代表是飲食傷了脾胃,左關脈弦短代表是疲勞過度、肝臟衰弱。脈象浮短代表是肺臟受損,理應咳嗽,五臟的咳嗽,要看脈象表現在哪個部位。脈象沉而緊代表是虛寒,脈象沉而數代表是實熱,脈象洪而滑代表是痰多,脈象弦而澀代表是血虛。如果身體強壯但脈象細,代表氣息不足,如果脈象沉小、伏匿不明顯,都代表是死亡的脈象,只有脈象浮大而咳嗽,才代表是吉象。
咳嗽的病因,有的從外而入,有的從內而發。風寒暑濕是外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飢餓飽食是內因。風寒暑濕先從皮膚毛孔進入人體,皮膚毛孔是肺臟的屏障,所以外來的邪氣即使要傳入內臟,也必定先侵犯肺臟而導致咳嗽,這就是外因導致的咳嗽。七情和飢餓飽食,造成身體內部的損傷,導致邪氣上逆,肺臟是氣體出入的通道,所以五臟的邪氣上侵肺臟而導致咳嗽,這就是內因導致的咳嗽。然而,風寒暑濕不一定都會導致咳嗽,是因為感受的邪氣太強,直接傷害了內臟,而沒有停留在皮膚毛孔。
七情也不一定都會導致咳嗽,是因為病情還很淺,只停留在本臟,還沒有向上侵犯。所以,傷寒引起的咳嗽通常病情較輕,而七情和飢飽引起的咳嗽,通常病情比較久才會顯現。治療咳嗽時,要仔細審查脈象、症狀和病因,如果是外因引起的邪氣,只需要發散,同時要辨別虛實冷熱;如果是內因引起的七情,要根據其影響的臟腑經絡部位,以及氣口的脈象來對應,應先順氣,其次是化痰。如果是因為停飲而咳嗽,需要用消食化飲的藥方,不可以使用烏梅、罌粟等酸澀的藥物。
如果寒邪還沒有清除,也不可以馬上使用補藥。尤其要避免過度憂思、房事勞累,以免形成癆病,應當保養脾胃,滋養肺氣。
《仁齋直指》說:感受風邪會鼻塞,聲音沉重;感受寒邪會感到淒冷、怕冷;感受熱邪會感到煩躁;感受濕邪會感到身體困重;體內瘀血會感到胸膈之間腥悶;體內停水會感到心下不安。可以從痰的清白、唾液的稀稠,來判斷是實證或虛證。治療咳嗽的大原則:肺脈浮代表是風邪侵襲,應當用發散的方式來治療;肺脈實代表是氣機壅塞、體內有熱,應當用清利的方式來治療;脈象濡散代表是肺虛,應當用補肺的方式來治療。
如果長期咳嗽的人,曾經腹瀉過,導致肺胃虛寒,食慾不振,應當用溫中健胃的藥物,加上緩和止咳的藥物。至於酒色過度、虛勞血虛、津液耗損、心火旺盛,導致燥熱侵犯肺臟,咳嗽咯膿血,氣喘痰多,咳嗽連續不斷,這是因為血無法滋養肌肉,所以邪氣從皮膚毛孔進入,尤其是從背部進入最快,此時人參、川芎、當歸是不可或缺的藥物。還有一種疾病是五臟之間相互傳染、相互剋制,造成的危害更深。
近世常用蛤蚧、天靈蓋、枕柳枝、丹砂、雄黃、安息香、蘇合香丸等通神之劑,然而咳嗽的治療方法,大概可以從這裡探求。還有一點要特別說明,肺是負責呼出氣體的,腎是負責納入氣體的。肺是氣的主管,腎是氣的根本。凡是咳嗽突然嚴重且牽動全身,感覺氣從肚臍下方逆行而上,這是腎虛無法納氣歸元。應當用補骨脂、安腎丸來治療,不要只專注於寧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