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16)

回本書目錄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16)

1. 何謂癆瘵之脈

男子尺脈數無力,發於陰分者,陰虛火動也,兩尺洪大,必遺精,陰火盛也。又有腎水泛症,兩尺亦洪大,大抵脈洪大者,虛也。

尺脈虛弱微細者,必盜汗出也;弦大數,按之無力,亦陰火也;浮而洪數,為虛火;沉而實數,為實火。凡勞熱喘嗽,脈必數無力,按之沉而稍有力者生;浮而細數無力不能容指者死。

《脈經》曰:平人脈大為勞,脈虛亦為勞。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熱,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

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裡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時目瞑鼻衄,小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腎脈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也。

脈極虛芤遲為亡血、失精。

凡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人夜夢鬼交。凡脈遲而小弱者,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冷,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

脈弦而大,按之中空外急,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寸口脈浮而遲,浮則為虛,遲則為勞,虛則衛氣不足,浮則榮氣竭。

左手脈細,右手浮大動急,而不退者,為正氣虛,邪氣盛,主必死。

《脈要》云:勞極諸虛,浮軟微弱,土敗雙弦,火炎急數,骨蒸發熱,脈數而虛,熱而澀小,必殞其軀,如汗加嗽,非藥可除。

巢氏《病原》云: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瘦勞。

肺勞者,短氣而面腫,鼻不聞香臭;肝勞者,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心勞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難,或時鴨溏,口內生瘡;脾勞者,舌苦直,不得嚥唾;腎勞者,背難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黃而有餘瀝,莖內痛,陰濕、囊生瘡,小腹滿急,以上亦名五勞。

七傷:一曰陰寒,二曰陰痿,三曰裡急,四曰精滑,五曰精少,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數,臨事不卒。

又曰:七傷者,一曰大飽傷脾,脾傷善噫欲臥,面黃;二曰大怒逆氣,傷肝,肝傷少氣,目開或閉;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飲冷傷肺,肺傷少氣,咳嗽鼻鳴;五曰憂愁思慮傷心,心傷苦驚,善忘善怒。七曰大恐懼不節傷志,志傷恍惚不樂。

《金匱》云: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肉肓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䗪蟲丸主之。按:虛勞發熱,未有不由瘀血者,而瘀血未有不由內傷者,故以潤劑治乾血,以軟動啖血之物行死血,死血已去,病根已劃,而後可從事乎滋補之劑。仲景為萬古醫方之祖有以哉!

《玄珠》云:五行六氣,水特五之一耳,一水既虧,豈能勝五火哉?虛勞等症蜂起矣!體虛者,最易感於邪氣,當先和解,微利、微下之,以其緩而治之;次則調之。醫者,不知邪氣加於身而未降,便行補劑,邪氣得補,遂入經絡,至死不悟,良可悲矣!夫涼劑能養水清火,熱劑能燥水補火,理易明也。勞為熱症明矣,當可補乎?惟無邪、無熱、無積之人,脈舉按無力而弱者,方可議補。

白話文:

標題: [什麼是癆瘵的脈象]

內容: 男性在手腕內側的脈搏數而無力,如果問題源自身體的陰部分,那可能是陰虛火旺。若兩側手腕內側的脈象都洪大,這可能代表有遺精的情況,表示體內的陰火旺盛。還有一種情況是腎水氾濫,也會造成兩側手腕內側脈象洪大。總的來說,脈象洪大的,通常都是虛症。

手腕內側脈象虛弱細小的人,往往會有盜汗的情況;脈象弦大而數,但按下去卻無力,這也是陰火的症狀;脈象浮且洪大而數,爲虛火;脈象沉而實且數,爲實火。凡是因勞累、發熱、氣喘、咳嗽的患者,脈象必定數而無力,按下去沉且稍微有力的,尚有生機;如果脈象浮而細數無力,甚至無法承受手指壓力的,預示病情危急。

《脈經》說:正常人的脈象如果過大,是勞損的表現;脈象虛也是勞損的徵兆。勞損的病症,其脈象通常是浮而大,手足煩熱,在春夏季節症狀會更嚴重,秋冬則會減輕。若體內有陰寒,就會出現精液自流的現象。

脈象虛、沉、弦,沒有寒熱症狀,短氣裏急,小便不利,面色蒼白,偶爾會眼閉鼻血,小腹脹滿,這些都是過度勞損造成的。

腎臟的脈象如果微弱而澀,可能代表無法生育,精氣清冷。

脈象極虛、芤、遲,代表有失血、失精的情況。

一般而言,如果脈象出現芤、動、微、緊的組合,男性會出現失精,女性則會在夜間夢見與鬼魂交合。脈象遲而小弱,稱爲脫氣。患者走路時會喘息,手足冰冷,腹部脹滿,嚴重時會出現腹瀉,食物消化不良。

脈象弦而大,按壓時感覺中間空虛而外緣緊張,這種情況稱爲革脈,女性可能會出現流產或陰道出血,男性則可能出現失血、失精的情況。

寸口脈象浮而遲,浮表示虛,遲表示勞,虛則衛氣不足,浮則營氣衰竭。

左手脈象細,右手脈象浮大而急,而且持續不退,代表正氣虛,邪氣盛,預示病情危重。

《脈要》說:極度勞累造成的各種虛症,脈象通常浮軟微弱,土敗雙弦,火炎急數,骨蒸發熱,脈象數而虛,熱而澀小,這些都會導致生命危險,如伴有盜汗和咳嗽,藥物治療也難以根除。

巢氏《病原》說:五勞,指的是心、肝、脾、肺、腎的勞損。具體包括:一、志勞,二、思勞,三、心勞,四、憂勞,五、瘦勞。

肺部勞損的人,會有氣短和臉部腫脹,鼻塞聞不到氣味;肝臟勞損的人,面容乾燥呈黑色,口中苦澀,精神無法集中,恐懼無法獨處,視力模糊;心臟勞損的人,情緒低落容易健忘,大便困難,有時會腹瀉,口腔潰瘍;脾臟勞損的人,舌頭僵硬,吞嚥困難;腎臟勞損的人,背部難以彎曲,小便不暢,顏色偏紅黃,尿後仍有餘瀝,莖內疼痛,陰部潮溼,睾丸生瘡,小腹脹痛,以上也被稱爲五勞。

七傷,包括:一、陰寒,二、陰痿,三、裏急,四、精滑,五、精少,六、精清,七、小便頻數,性事無法持久。

《金匱》說:五勞虛極贏瘦,腹滿無法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肌肉乾枯,肌膚甲錯,兩眼黯黑,應當緩中補虛,大黃䗪蟲丸爲主藥。按:虛勞發熱,無一不是由瘀血引起的,而瘀血無一不是由內傷引發的,所以應該使用滋潤劑來治療幹血,使用能夠消散死血的軟動物類藥物,待死血清除,病根消失後,才能進行滋補治療。仲景作爲萬古醫方之祖,確實有其道理!

《玄珠》說:五行六氣中,水只佔了五分之一,一旦水分虧損,怎能抵抗五火呢?虛勞等症狀便隨之而來!體質虛弱的人,最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應先和解,輕微的利尿和輕瀉,以緩慢的方式治療;其次再調整。醫生如果不知道邪氣已經侵入身體,卻急於使用補劑,邪氣得到補養,便會進入經絡,直到死亡也無法理解,實在是悲哀啊!涼劑可以滋養水分,清火,熱劑可以燥溼補火,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既然勞損是熱症,可以補嗎?只有沒有邪氣、沒有熱症、沒有積滯的人,脈象舉按無力且虛弱,纔可以考慮補藥。

還必須觀察其胃中及右腎的火是否虧虛,再決定用藥。

心臟虛弱,會感到心跳加速,恍惚憂慮,臉色蒼白,舌強,應使用養榮湯,琥珀定神丸之類,以增加其心血。

脾臟虛弱,面色發黃,肌肉消瘦,嘔吐腹瀉,腹部脹滿,腸鳴,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應使用快脾進食丸之類,以調節飲食。

肝臟虛弱,眼睛昏花,筋脈拘攣,面色青紫,恐懼不安,如被人追捕的樣子,應使用牛膝益中湯、虎骨之類,以養護筋脈。

肺部虛弱,呼吸困難,氣短,咳嗽,咽喉乾燥,應使用枳實湯加人參、黃耆、阿膠、蘇子,以調和氣。

腎臟虛弱,腰背脊椎膝蓋厥逆疼痛,神智混亂,耳鳴,小便頻繁,精漏,應使用八味丸加五味、鹿茸,去掉附子,使用山藥等製成丸藥,以增強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