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9)

回本書目錄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9)

1. 何謂病在內在外、在左在右、在上在中在下之脈

《內經》曰: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即關),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侯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即寸),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䟰中事也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來(浮)疾去徐(沉)(浮者為來,沉者為去),上實下虛,為厥、顛疾(陽實陰虛,宜厥顛);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陽虛陰實,不任風寒)。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同氣相求)。有脈俱沉細數者(陰火逆),少陰厥也;沉細(為陰)數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陰虛陽孤)為眴僕。

諸浮不躁(在手人迎)者,皆在陽(重陽),則為熱(足三陽受病);其有躁者(手三陽)在手,諸細而沉者,皆在陰(重陰),則為骨痛(手三陰);其有靜者(足三陰)在足,數動一代者(陰固於外,陽戰於內,故脈厥,厥動搖),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

頭有疾,取之足,謂陽病在陰也。足有疾,取之上,謂陰病在陽也。中有疾,傍取之,傍者,少陽甲膽是也;中者,脾胃也。胃中濕勝而成泄瀉,宜助肝膽風勝,以木克之。

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凡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疾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陽升不降),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陽滯而不利),頭項病也。

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中,旁取之)。

積在心下,寸弦緊;在胃管,關弦緊;在臍下,尺弦緊。左手脈橫症在左,右手脈橫症在右。(三焦病因見答問)。

何謂久病、新病之脈

久病,反候春沉,夏微、秋洪、冬浮,過時命終。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死於春夏;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死於秋冬。

久病脈弱,新病脈強,有初病之脈,有將愈之脈。

何謂內因外因、不內不外之脈

凡欲診脈,先調自氣,取病人息。凡診脈,先識人迎、氣口,以辨內、外因;其不與人迎、氣口相應,為不內外因。所謂關前一寸,人命之主,何也?喜怒憂思悲恐驚,內應氣口為內因也。《歌》曰:喜則傷心脈必虛,思傷脾脈結中居。因憂傷肺脈必澀,怒氣傷肝脈定濡。恐傷於腎脈沉是,緣驚傷膽動相須。脈緊因悲傷胞絡,七情氣口內因之。

風寒暑濕燥火,外應人迎,為外因也。《歌》曰緊則傷寒腎不移,虛因傷暑向胞推。澀緣傷燥須觀肺,細緩傷濕要看脾。浮則傷風肝部應,弱為傷火察心知。六部合脈須當審,免使將寒作熱醫。

白話文:

《內經》提到,手腕內側兩邊對應的區域反映脅肋狀況,手腕外側反映腎臟狀況,而手腕內側反映腹部狀況。接近關脈處,左側外側反映肝臟狀況,內側反映膈肌狀況;右側外側反映胃部狀況,內側反映脾臟狀況。再往上的位置,右側外側反映肺部狀況,內側反映胸部狀況;左側外側反映心臟狀況,內側反映膻中部位,前面反映前胸狀況,後面反映後背狀況。上至頂端的脈象反映胸喉部的情況;下至末端的脈象反映小腹、腰部、大腿、膝蓋、小腿和腳踝的狀況。

脈象粗大的情況,表示陰氣不足、陽氣過剩,可能爲熱中。如果脈象來得快去得慢,表現爲上實下虛,可能是厥顛病;反之,脈象來得慢去得快,表現爲上虛下實,可能爲畏風症狀。所以,遇到畏風的人,可能是因爲陽氣受損。如果脈象同時呈現沉細數的情況,可能是少陰厥症;如果脈象呈現沉細且散亂,則可能爲寒熱交替症狀;如果脈象浮而且散亂,可能爲眩暈昏倒。

所有浮脈但不急躁的情況,都屬於陽脈,可能爲熱病;如果有急躁的情況,則在手部。所有細而沉的脈象,都屬於陰脈,可能爲骨痛;如果有靜止的情況,則在足部。脈象快速跳動然後停頓,可能爲陽脈疾病,症狀可能包括腹瀉和膿血便。

頭部疾病,可以從足部治療,因爲陽病可能源於陰。足部疾病,可以從上部治療,因爲陰病可能源於陽。中部疾病,可以從側面治療,側面是指少陽膽經,中部則指脾胃。胃部溼氣過盛導致腹瀉,可以通過增強肝膽風勝以木克土的方式治療。

所有過度的病情,如果脈象澀,表示陽氣過剩;如果脈象滑,表示陰氣過剩。一般來說,陽氣過剩可能導致身體發熱無汗;陰氣過剩可能導致多汗和身體寒冷;陰陽兩氣過剩可能導致無汗和寒冷。如果脈象向外部推移,但內部沒有反應,可能有心腹疾病。如果脈象向內部推移,但外部沒有反應,可能身體有熱。如果脈象向上推移,但沒有下降,可能腰部和腳部感覺冷。如果脈象向下推移,但沒有上升,可能頭部或頸部有疾病。

如果按壓到骨頭,脈氣減少,可能有腰脊痛和身體麻痹的情況。

如果疾病在心下,寸脈可能呈弦緊狀態;如果疾病在胃部,關脈可能呈弦緊狀態;如果疾病在臍下,尺脈可能呈弦緊狀態。左手脈橫可能表示左側疾病,右手脈橫可能表示右側疾病。

對於慢性病,如果春季脈象沉,夏季脈象微弱,秋季脈象洪大,冬季脈象浮,超過這個季節可能生命終結。如果尺脈不能達到關脈,可能爲陰絕,可能在春夏死亡;如果寸脈不能達到關脈,可能爲陽絕,可能在秋冬死亡。

對於長期疾病,脈象弱;對於新發疾病,脈象強。有初期疾病的脈象,也有即將康復的脈象。

在診斷脈象時,首先需調整自己的氣息,觀察病人的呼吸。診斷脈象時,首先需識別人迎脈和氣口脈,以辨別內外因;如果與人迎脈和氣口脈不相應,可能爲非內外因。關前一寸是人體生命的主宰,爲什麼呢?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變化,會從內部影響氣口,成爲內因。例如,喜悅傷心,脈象可能虛弱;思慮傷脾,脈象可能結滯;憂慮傷肺,脈象可能澀滯;憤怒傷肝,脈象可能濡軟;恐懼傷腎,脈象可能下沉;驚嚇傷膽,脈象可能波動;悲傷傷胞絡,脈象可能緊繃。

風寒暑溼燥火等外部因素,會從外部影響人迎脈,成爲外因。例如,緊脈可能因寒傷腎;虛脈可能因暑傷胞;澀脈可能因燥傷肺;細緩脈可能因溼傷脾;浮脈可能因風傷肝;弱脈可能因火傷心。

還有非內外因的情況,例如,勞神過度可能傷及心,脈象可能虛澀;勞役過度可能傷及腎,脈象可能突然緊繃;房事過度可能傷及心絡,脈象可能微澀;疲勞過度可能傷及肝,脈象可能弦虛;飲食過飢過飽可能傷及脾,脈象可能緩弦或滑實;叫喊過度可能傷及肺,脈象可能燥熱。瞭解非內外因,可以判斷生死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