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25)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25)
1. 小兒門
稀豆丹,菟絲子四兩(酒煮搗餅,曬乾),玄參一兩(竹刀切片,曬乾),二味為細末,蒸熟,黑砂糖濾清,拌
神功消毒保嬰丹,凡小兒未出痘瘡者,每遇春分秋分日,服一丸,其痘毒即漸消化,若服一、二次者,只得減少,若服三年六次,其毒盡能消化,必保無虞。此方屢經試驗,務要後開日期,潔誠修合,服之神效。
綠豆藤一兩五錢,其藤八月收取,毛豆桔上纏繞細紅絲就是,採取,陰乾,此味為主,妙在此味藥上。黑豆三十粒,赤豆七十粒,山楂肉一兩,新升麻七錢五分,生地五錢,荊芥五錢,防風五錢,川獨活、甘草、當歸各五錢,桔梗五錢,連翹七錢五分,黃連、赤芍藥各五錢,牛蒡子一兩,辰砂(另研,同甘草煮過,去甘草)一兩五錢,苦絲瓜一個(各長五寸,膈年經霜者為妙,燒火存性),上各為極細末,砂糖拌勻,共搗千餘下,丸如李核大,每服一丸,濃煎甘草湯化下。
白話文:
稀豆丹 方劑
組成:
- 菟絲子 四兩(以酒煮後搗成餅狀,曬乾)
- 玄參 一兩(用竹刀切成薄片,曬乾)
製法:
- 將菟絲子和玄參研磨成細粉。
- 將藥粉蒸熟後,用黑砂糖過濾後的汁液拌勻。
神功消毒保嬰丹 方劑
功效:
此方針對未出過天花的小兒,於春分和秋分服用,能有效化解痘毒,預防天花。
服用方法:
- 每逢春分秋分,服用一丸。
- 連續服用三年,共六次,可徹底化解痘毒,保障孩童健康。
注意事項:
- 此方經過多次驗證,效果顯著。
- 制藥時必須注意日期,確保藥材潔淨,嚴格按方配藥,才能發揮神效。
綠豆藤散 方劑
組成:
- 綠豆藤 一兩五錢(八月收取,選取纏繞在毛豆上的細紅絲,陰乾,此為主要藥材)
- 黑豆 三十粒
- 赤豆 七十粒
- 山楂肉 一兩
- 升麻 七錢五分
- 生地 五錢
- 荊芥 五錢
- 防風 五錢
- 川獨活 五錢
- 甘草 五錢
- 當歸 五錢
- 桔梗 五錢
- 連翹 七錢五分
- 黃連 五錢
- 赤芍藥 五錢
- 牛蒡子 一兩
- 辰砂 一兩五錢(另研磨,與甘草一起煮沸,去除甘草)
- 苦絲瓜 一個(長五寸,隔年經霜者最佳,燒火存性)
製法:
-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
- 加入砂糖拌勻。
- 充分搗碎,直到藥丸大小如李核。
服用方法:
- 每服一丸,用濃煎甘草湯送服。
註:
- 以上方劑中使用的藥材名稱,可能與現代藥材名稱略有不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對應。
其前項藥,預辯精料,遇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或□月十五日修合,務在虔誠,忌婦人、雞貓犬、孝子見合藥,須於淨室焚香,向太陽視藥云:「神仙真藥,體合自然,嬰兒吞服,天地齊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勅。」一氣七通。
治小兒痘初,光狀忽然黑陷,心煩氣喘,如見鬼神。人牙燒灰存性為末,每個作一服,酒調一服。
治痘入眼,浮萍陰乾為末,每服三錢,隨兒大小以羊肝半個入盞內,竹籤刺碎,投水半合,攪取汁調下,食後服。
神授稀痘丹,此方系呂仙翁箕上所授,服之屢有神效。
白話文:
前面提到的藥材,需要精挑細選,最好在春分、秋分、正月十五或某月十五日配製,過程中要誠心誠意,忌諱婦女、雞貓犬、孝子看見藥物,必須在乾淨的房間焚香,面向太陽看著藥材唸道:「神仙真藥,體合自然,嬰兒吞服,天地齊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勅。」連續唸七遍。
治療小兒痘疹初發,疹子突然變黑凹陷,心煩氣喘,好像看到鬼神一樣的,可以用人牙燒成灰,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劑,用酒調服。
治療痘疹入眼的,可以將浮萍陰乾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取羊肝半個放在碗裡,用竹籤刺碎,加入半碗水,攪拌取汁,調服,飯後服用。
稀痘丹是呂仙翁親授的秘方,服用之後屢屢有奇效。
人參二錢,黃連(酒浸)二錢,准熟地三錢(□血浸蒸),蟬蛻二錢,蚯蚓一錢(去土曬乾),黃柏一錢半(酒炒),知母一錢半(酒炒),白殭蠶五錢,芙蓉葉一錢(去筋),牛黃五分,冰片五分,菟絲子五錢(黃柏水浸,煮爛成餅,又磨為末),上為細末,用雞子白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米湯送下。
白話文:
人參兩錢、黃連(以酒浸泡)兩錢、準熟地三錢(用酒浸蒸)、蟬蛻兩錢、蚯蚓一錢(去土後曬乾)、黃柏一錢半(以酒炒)、知母一錢半(以酒炒)、白僵蠶五錢、芙蓉葉一錢(去筋)、牛黃五分、冰片五分、菟絲子五錢(以黃柏水浸泡,煮至軟爛成餅,再研磨為粉末)。
以上所有材料混合後研磨成細末,然後使用雞蛋清調和成如龍眼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一丸,請用水煎的米湯送服。
注意:這是一個古老的藥方,具體用法和效果應由有資格的中醫診斷後決定,並在適當的情況下使用。不同的人可能對這些成分有不同的反應,因此在使用之前應該進行充分的瞭解和考慮。
痘色灰白,頂陷倒厭,起死回生,紅花子、蓖麻仁,麝香各三釐,共搗和泥,真香油、生蜂蜜調成膏如錢大,貼百會穴。輕者三、四寸香,重者五、六寸香,立起如珍珠。
痘不發,櫻桃核二、三十個,打碎,姜一片,蔥頭一個,煎服,出汗即起發,暑天不蓋被。
又方,菊花根取汁,少加水入穀糠,淋下,服之即發起。
白話文:
如果長痘痘,痘色灰白,頭頂凹陷,呈現昏迷厭食的狀態,危及生命,可以將紅花子、蓖麻仁、麝香各取三釐,一起研磨成泥,再用香油和生蜂蜜調成膏狀,像錢幣大小,貼在百會穴上。輕症患者用三到四寸香的時間,重症患者用五到六寸香的時間,就能夠很快恢復意識,就像珍珠般光彩照人。
如果痘痘不發,可以用二十到三十顆櫻桃核,打碎後,與一片薑和一個蔥頭一起煎服,出汗後就能發痘。夏天發痘不要蓋被子。
另外,也可以用菊花根榨汁,加少許水和穀糠一起淋下服用,就能發痘。
治痘方,凡瘡大者,紫黑者,臭爛者,俱是疔遇灰色,不起發,即認出痘疔,用銀針挑斷其根,吮出惡血,隨以頭髮、珍珠、豌豆灰等分,為極細末,好油、胭脂調塗疔內,即轉紅活,最效。
如聖散,痘潮熱未除,鼻口內發疳,宜速服此。
使君子肉、胡黃連、黃連(炒)、山楂肉、薄荷、白朮(麩炒)、荊芥穗、陳皮各等分,燈心十莖,水一鍾,煎四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治痘方
凡是瘡瘍腫大、顏色紫黑、臭爛的,都是疔瘡遇到寒邪,無法發散。 遇到這種情況,就可確診為痘疔。應立即用銀針挑斷疔瘡根部,吸出惡血,然後取頭髮、珍珠、豌豆灰等份,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好油和胭脂調和塗抹於疔瘡內,即可使疔瘡轉紅活血,效果最佳。
如聖散
痘疹發疹後,體熱未消,鼻口內出現疳瘡,應及早服用此方。
材料: 使君子肉、胡黃連、黃連(炒)、山楂肉、薄荷、白朮(麩炒)、荊芥穗、陳皮各等份,燈心十莖。
用法: 水一鍾,煎至四分,不拘時服用。
痘後生癰,用出蛾棉絲,白礬搗碎塞滿灰,燒汁干,研細,干搽。初發紅腫時,赤、黑、綠三豆醋浸搗汁,勤掃即除。
痘瘋手足不仁,用橙葉煎濃汁百滾,傾大盆內,坐其上蒸之,頻加熱汁,蒸至稍溫,入治即愈。
治小兒夜啼,用神前燭花研碎,無根水下。
治小兒禿瘡,用黑羊糞為末,豬膽調搽。
治小兒牙疳,用人腳上皺垢,焙黃色,研末,上二次效。
千金小驚丸,鬱金(皂角水洗煮)、黃連、牙硝、木香、龍膽草、藿香各五分,全蠍六個(去毒),末之麵糊丸,用雄黃、麝香、硃砂、金銀箔為衣。鎮驚,薄荷燈心湯下;大便秘,枳殼、大黃、朴硝,煎湯化服,鉤藤湯下,量兒大小用。
白話文:
痘後生癰
痘疹消退後長出癰瘡,可用出蛾棉絲,將白礬搗碎塞滿灰燼中,燒至汁液乾涸,研成細末,乾燥後塗抹患處。如果癰瘡剛開始紅腫時,可以用赤豆、黑豆、綠豆三種豆子浸泡醋中搗碎取汁,勤快地塗抹就能消腫。
痘瘋手足不仁
因痘疹引起的肢體麻木,可用橙葉煎煮濃汁,煮沸百滾,倒入大盆中,患者坐在盆中蒸,不斷加熱汁液,蒸至稍溫,就能治癒。
治小兒夜啼
小兒夜啼,可用神前燭花研碎,用無根水(井水)送服。
治小兒禿瘡
小兒患禿瘡,可用黑羊糞研末,用豬膽汁調和塗抹患處。
治小兒牙疳
小兒牙齒腐爛,可用人腳上皺皮垢,焙烤至黃色,研成細末,服用兩次即可見效。
千金小驚丸
鬱金(用皂角水洗淨後煮)、黃連、牙硝、木香、龍膽草、藿香各五分,全蠍(去毒)六個,研成細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再用雄黃、麝香、硃砂、金銀箔做成丸衣。此方鎮驚,可用薄荷燈心湯送服;如果孩子大便秘結,可用枳殼、大黃、朴硝煎湯服用,也可配合鉤藤湯服用,用量根據兒童的大小調整。
□□風如米屑,口鼻外亦有者,不能飲乳,以黍米汁傳之,或白鵝矢汁灌口中,或桑白皮汁和胡粒敷之。兩口角生瘡,燒亂髮和豬脂塗之。
又方,用淨髮纏指頭,蘸井花水拭之;次用黃丹煅出火毒敷之;又用硃砂、明礬等分研細,敷舌上,日三、四次用之,或用南星,用醋磨濃汁塗足底,待好,急洗去。
弄舌,脾臟微熱,令舌絡微緊,時時舒舌。治之勿用冷藥及下之,當少與瀉黃散,漸服之。醫人或見其飲水,遂疑為熱,用寒藥下之,非也。飲水者,脾胃虛,津液少也,如面黃肌瘦,五心熾熱,即為疳黃,宜加胡黃連丸輩治之。
白話文:
□□風
像米屑一樣,嘴巴和鼻子外面也有,不能喝奶。可以用 黍米 汁餵食,或用白鵝糞汁灌入嘴巴,也可以用 桑白皮 汁和胡麻粒敷在患處。兩邊嘴角生瘡,可以用燒過的頭髮和豬油塗抹。
其他方法
用乾淨的頭髮纏在手指上,沾井水擦拭患處;然後用黃丹煅燒去除火毒後敷在患處;再用硃砂和明礬研磨成粉末,敷在舌頭上,一天三次或四次;也可以用南星,用醋磨成濃汁塗抹在腳底,等好了之後立刻洗掉。
弄舌
脾臟微微發熱,導致舌頭筋絡微微緊繃,經常伸出舌頭。治療時不要用寒涼的藥物或瀉藥,可以少量服用 瀉黃散,慢慢服用。有些醫生看到病人喝水,就懷疑是熱證,用寒涼的藥物瀉下去,這是錯誤的。喝水是因為脾胃虛弱,津液不足,如果出現面色發黃、皮膚消瘦、五心煩熱,那就是疳黃,應該加用 胡黃連丸 等藥物治療。
重舌,用黃丹如豆大,以管安舌下,又用蜂房燒灰,細研,酒和敷舌下。或用灶心土酒和塗舌下,或用蛇蛻炙焦研末,著一豆許敷舌下,日三度。
宮氣方,治舌上瘡如粥皮。
以桑白皮汁敷之,三、兩度瘥。
治噤風,凡舌重,下必有噤蟲,狀如螻蛄,有頭毛,其頭小白,可燒鐵烙頭上即消。不急治,能殺人。世傳走馬喉痹,滿口白瘡如雪,脾虛所致。若帶風邪,當先瀉其邪,進補脾氣。生脾血之劑,蓋龍火不宜涼物,宜以甘溫從治也。
辰砂膏,瀉虛熱。
白話文:
重舌
治療舌頭沉重,可以用黃丹,如豆子大小,用管子放於舌頭下方。也可以用蜂房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敷於舌頭下方。或者用灶心土用酒調和塗抹於舌頭下方。還可以用蛇蛻烤焦研磨成粉末,取一豆粒大小敷於舌頭下方,一天三次。
宮氣方
治療舌頭上長有像粥皮一樣的瘡。
可以用桑白皮的汁液敷在瘡上,敷三次,兩次就會痊癒。
治噤風
凡是舌頭沉重的,舌頭下方必定有噤蟲,形狀像螻蛄,有頭有毛,頭部很小,可以用燒紅的鐵烙在蟲頭上,蟲就會消失。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民间流传的走馬喉痺,满口长着白疮,如同白雪,是脾虛造成的。如果伴随有风寒,应该先泻掉邪气,再补脾胃。滋养脾胃和血液的药物,应该以甘溫为主,不适合用寒涼的药物。
辰砂膏
治疗虚热。
辰砂三錢,硼砂、牙硝各一錢半,明粉二錢,全蠍、真珠末各二錢,麝香一字,上為末,好油紙包裹,自然成膏。每用綠豆許,乳汁調敷,乳頭上吮下,金銀薄荷湯下亦可。有潮熱,甘草湯下,此藥雖涼,有全蠍熱品監製,無過涼之患。或用牛黃細研一錢,以竹瀝調一字灌之,更以豬乳點於口中,此先治其標。
益脾散,和胃進乳消痰。
人參、白茯苓、陳皮、甘草、厚朴、草果仁、蘇子(微炒)、木香(不見火磨汁亦可),上為散,每服一錢,生薑一片,大棗一枚,未乳前服。合咀,使乳母亦服,此即四君子湯減白朮加味也。
白話文:
【辰砂三錢,硼砂、牙硝各一錢半,明粉二錢,全蠍、真珠末各二錢,麝香一字,上為末,好油紙包裹,自然成膏。每用綠豆許,乳汁調敷,乳頭上吮下,金銀薄荷湯下亦可。有潮熱,甘草湯下,此藥雖涼,有全蠍熱品監製,無過涼之患。或用牛黃細研一錢,以竹瀝調一字灌之,更以豬乳點於口中,此先治其標。】
這段描述了兩個中醫古方的配方和使用方法:
-
辰砂三錢,硼砂、牙硝各一錢半,明粉二錢,全蠍、真珠末各二錢,麝香一字:這些材料混合研磨後,用好的油紙包裝,自然凝固成膏狀。每次使用時取綠豆大小的量,調和乳汁敷在乳房上,或者可以用金銀薄荷湯送服。如果出現潮熱現象,可以服用甘草湯。雖然這種藥物性質偏涼,但由於含有全蠍等成分,可以避免過度寒涼的副作用。也可以選擇使用牛黃細研成一錢,調和竹瀝後灌服,再用豬乳點在口內。這主要是針對標本兼治的治療策略。
-
益脾散:包括人參、白茯苓、陳皮、甘草、厚朴、草果仁、蘇子(微炒)、木香(不見火磨汁亦可)等材料,混合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搭配一片生薑和一枚大棗,在沒有哺乳前服用。讓哺育嬰兒的母親也一起服用。這個方子是對四君子湯進行了減去白朮並加以變化的版本,主要作用是調理脾胃,促進乳汁分泌,消散痰濕。
以上方劑的使用應當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根據個體情況和需求適度應用,不可自行隨意使用。
四君子原為補脾氣之正藥,所以減白朮者,以哮吼禁服白朮,以其噤口故減之,又加陳皮(健脾理痰)、厚朴(消脹去痰)、草果(消食逐痰)、蘇子(降氣驅痰)、木香(散滯調中)。所以用痰藥獨多者,以噤口皆風所制也,此方最對症,是為繼治其本。
又方,治小兒口瘡通白者,及風疳瘡蝕透者。
以白殭蠶炒,令黃色,拭去蠶上黃肉毛,為末,用蜜和敷之,去風熱也。
圖經方,治撮口。
取原蠶蛾二枚,炙黃研末,蜜塗口唇內。
子母秘錄方,治撮口。
以夜合花枝煮濃汁,拭口,並洗。
白話文:
四君子湯加味方:
四君子湯原本是用來補脾氣的正藥,但因為白朮會造成哮吼患者禁口,所以減去白朮。此外,又添加了陳皮(健脾理痰)、厚朴(消脹去痰)、草果(消食逐痰)、蘇子(降氣驅痰)、木香(散滯調中)等藥物,主要以化痰藥為主。這是因為禁口症狀大多是由風邪所導致,因此用痰藥來治療是最合適的。此方針對病因,可以繼續治療病根。
治小兒口瘡方:
適用於小兒口瘡顏色發白,以及風疳瘡蝕透的情況。
將白殭蠶炒至黃色,擦去蠶身上的黃色肉毛,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敷在患處,可以去除風熱。
治撮口方(圖經方):
取原蠶蛾兩枚,烘烤至黃色,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塗抹在嘴唇內。
治撮口方(子母秘錄方):
用夜合花枝煮成濃汁,塗抹在口唇上,並清洗。
千金保命丹,治小兒一切痰喘,急慢驚風,撮口臍風。但能開口,灌下無不活者。
牛黃、冰片、琥珀一錢,甘草二分,黃連(薑汁炒)、全蠍、殭蠶各三分,硃砂、明天麻(麵裹煨),膽星各四兩,共為細末,磁罐蠟封,勿令出氣。每五、七釐薄荷、燈心、金銀煎湯,不拘時溫服。
夜啼,蟬蛻(二十個去頭足)、燈花三分、乳香末(一錢,竹葉炙過),上為細末,每用一匙,燈草湯下。
白話文:
千金保命丹:治療小孩的一切咳嗽和哮喘,以及急性或慢性抽搐症狀,包括口腔收縮和腹部受傷引起的疼痛。只要能夠張嘴,就可以服用這種藥物,沒有不能救活的情況。
配方:
- 牛黃、冰片、琥珀各 1 錢,
- 甘草 2 分,
- 黃連 (用薑汁炒)、全蠍、殭蠶各 3 分,
- 硇砂、明天麻(麪包裹烘烤),膽星各 4 兩,
製作方法: 所有材料一起研磨成粉末,放入磁罐中密封保存,避免漏氣。每次取 5 到 7釐 薄荷、燈芯、金銀煎湯,不限時間溫水沖泡飲用。
夜啼:
- 蟬蛻 (去除頭部和腳部) 20 個,
- 燈花 3 分,
- 乳香粉 (1錢, 竹葉炙過)
將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使用時加入一茶匙量的藥粉,並用水煮沸後與燈花草一同食用即可。
治小兒泄瀉,木鱉子一個(麵裹煨熟去殼),小丁香三粒,共為末,唾丸,入小兒臍,以舊膏藥封之。
安神丸,定驚。
天冬、牙硝、白茯苓、山藥、寒水石各五分,硃砂三錢,甘草五錢,龍腦一字,研末之,煉蜜丸如雞豆大,每服一丸,沙糖水化下。
灸治(治急驚):灸百會穴前一寸,若不瘥,灸兩肩頭及人中各三壯,艾小麥大。
白話文:
治小兒泄瀉
方一:
取木鱉子一個,用麵粉裹好,煨熟後去殼,再將小丁香三粒研成粉末,混合木鱉子粉,用唾液搓成丸狀,放入小兒肚臍,並用舊膏藥封住。
方二:安神丸
此方用於定驚。
取天冬、牙硝、白茯苓、山藥、寒水石各五分,硃砂三錢,甘草五錢,龍腦一字,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搓成如雞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沙糖水送服。
灸治(治急驚):
用艾條灸百會穴前一寸處。若效果不佳,可再灸兩肩頭及人中穴各三壯,艾條大小如小麥粒。
八反膏,治小兒積塊發熱。
硼砂五錢,梔子二兩,白蘿蔔皮一兩,皮硝二兩,雞子一個,腳油二兩,蔥白五枚(連須用),蜂蜜一酒鍾,紙攤貼,布絹纏定。
丁奚哺露,凡小兒手足極細,項小骨高,尻削體痿,臍突號哭,胸陷,名丁奚。虛熱往來,頭骨分開,翻食吐蟲,煩渴嘔噦,名哺露,最為難治。
用青皮、陳皮、莪朮、白豆蔻仁、川芎、五靈脂、檳榔、蘆薈各五錢,木香、使君子肉(焙)、蝦蟆(灰)各三錢,細末之,以豬膽汁浸蒸餅,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水飲下。有熱薄荷湯下。
白話文:
八反膏與丁奚哺露方
八反膏,用於治療小兒積塊伴發熱症狀。
配方: 硼砂五錢,梔子二兩,白蘿蔔皮一兩,皮硝二兩,雞蛋一個,腳油二兩,蔥白五枚(連鬚用),蜂蜜一酒鐘。將以上材料混合,塗抹在紙上,用布或絹包裹固定。
丁奚哺露,是描述一種小兒體質虛弱的狀態。患兒的手腳極細,脖子短而骨頭突出,屁股瘦削,身體萎縮,肚臍突出,常啼哭,胸部凹陷,稱為丁奚。同時伴隨虛熱反复發作,頭骨縫隙分開,吃東西容易吐出蟲子,口渴煩躁,嘔吐,稱為哺露,是最難治癒的。
治療方法: 青皮、陳皮、莪朮、白豆蔻仁、川芎、五靈脂、檳榔、蘆薈各五錢,木香、使君子肉(焙)、蝦蟆(灰)各三錢,研磨成細粉。將豬膽汁浸泡蒸餅,做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清水送服。若有熱症,可用薄荷湯送服。
盤腸內釣(腹中急痛乾啼)用乳香、沒藥、木香、薑黃(各四錢半,另研),木別十二個,去殼研成膏。以木別膏和四味入煉蜜少許,丸櫻桃大,煎鉤藤湯化下,次服魏香散,用莪朮五錢,真阿魏一錢,先以溫湯化開阿魏,浸莪朮一日夜,焙乾末之,每服半錢,紫蘇米飲空心服。
天吊症,(壯熱翻眼,手足搐掣,皆因痰滯經絡,頭目反仰,名曰天吊。由乳母過食熱物,蘊毒兼挾風邪所致。但解利風熱,則應手而愈)用滴乳(一錢,另研),天竺黃一錢半,雌黃(另研)、臘茶、枯礬各一錢,甘草(炙)、荊芥穗(炒),綠豆(一百粒,半生半炒),赤腳蜈蚣(一條,酒浸,炙),細末之,每服半錢,煎人參薄荷湯調下。
白話文:
肚子突然劇烈疼痛,忍不住哭喊,可以用乳香、沒藥、木香、薑黃各四錢半,研磨成粉末,再用木鱉子十二個去殼研磨成膏,將木鱉子膏與四味藥粉混合,加入少許煉蜜,搓成櫻桃大小的藥丸,用煎好的鉤藤湯送服。服藥後再服用魏香散,用莪朮五錢,真阿魏一錢,先用溫水溶解阿魏,浸泡莪朮一天一夜,烘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紫蘇米飲空腹服用。
天吊症,症狀表現為發高燒、眼球翻白、手腳抽搐,都是因為痰濕阻滯經絡,導致頭部後仰,稱為天吊。這是因為乳母過食辛辣的食物,導致體內積熱,並夾雜風邪引起的。只要疏散風熱,就能迅速治癒。治療方法是用滴乳一錢,天竺黃一錢半,雌黃、臘茶、枯礬各一錢,甘草(炙)、荊芥穗(炒)、綠豆(一百粒,半生半炒)、赤腳蜈蚣(一條,酒浸,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煎好的人參薄荷湯調服。
又方(治天吊潮熱)鉤藤、人參各半分,全蠍、天麻各一分,犀角、甘草(炙)各半分,末之,每服一錢,水半鍾,煎五分溫服。
走馬牙疳(口內生瘡,牙齦潰爛,齒黑欲脫,或出血臭氣,大夫婦女俱同)白芷五錢,馬牙硝、銅青各一錢、麝香一字,末之敷口角,擦齒上,仍服蟾酥丸;又用蚵蚾(燒)、黃連、青黛各等分,入麝香少許為末,敷之。
丸方,蟾蜍(一枚,酥油炙去骨),胡黃連、宣連、草龍膽、川楝、木香、使君肉、蕪荑各一兩,末之,豬膽汁糊丸麻子大,入青黛、茴香、陳皮、麝少許,各研細,旋滾為衣,常服,紫蘇湯下,量大小與之。
白話文:
治療天吊潮熱的方子:鉤藤、人參各一半錢,全蠍、天麻各一錢,犀角、甘草(炙)各一半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半碗水煎煮五分,溫熱服用。
治療走馬牙疳(口內生瘡、牙齦潰爛、齒黑欲脫、或出血臭氣,男女皆可)的方子:白芷五錢,馬牙硝、銅青各一錢,麝香一字,研磨成粉敷於口角,並擦拭牙齒,同時服用蟾酥丸;也可以用蚵蚾(燒)、黃連、青黛各等份,加入少量麝香研磨成粉敷於患處。
丸藥方子:蟾蜍(一枚,酥油炙去骨),胡黃連、宣連、草龍膽、川楝、木香、使君肉、蕪荑各一兩,研磨成粉,用豬膽汁做成麻子大小的丸藥,加入青黛、茴香、陳皮、麝香少許,分別研磨成細粉,旋轉滾塗在丸藥表面作為藥衣,常服,用紫蘇湯送服,服用劑量根據個人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