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5)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5)
1. 何謂有病之脈
復以脈之三部九候細分之: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凡三部,每部各有浮、中、沉三候,三而三之為九候也。浮主皮膚,候表及腑;中主肌肉,以候胃氣;沉主筋骨,候里及臟。
寸為陽,為上部,法天,為心肺,以應上焦,主心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關為陰陽之中,為中部,法人,為肝脾,以應中焦,主膈以下至臍之有疾也;尺為陰,為下部,法地,為腎命,以應下焦,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再以五行生剋之理詳推之:相生者,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也。相剋者,謂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是也。凡脈遇相生則吉,遇相剋則凶,何也?蓋心若見沉細,肝見短澀,腎見遲緩,肺見洪大,脾見弦長,皆遇克也,為鬼賊相侵危症也。又心若見緩,肝見洪,肺見沉之類,是子扶養於母,遇我之所生也,雖病易瘥。
若夫腎病傳肝,肝病傳心之類,此母來抑子病,雖不死亦綿延日久矣。又我克者為妻,假如春屬木脈,見脾土,是夫得妻脈也。妻來乘夫雖非正克,然春中獨見脾脈,土乘木衰,土乘之則生,金來剋木矣。若肝脈弦緩,而本體尚存,脾土雖乘之,為微邪,不足慮也。若本脈全無而獨見脾緩之脈,其為害也,必矣。
《脈賦》云:假令春得肺脈為鬼,得心脈則為肝兒,腎為其母,脾則為妻,故春得脾(土生金剋木)而莫療,冬見心(火生土剋水)而不治,夏得肺(金生水剋火)而難瘥,秋得肝(水生火剋金)亦可疑。此即四時休王,以倒生克之義也。
然脈之息數,以四至、五至為平和,不大不小、和緩舒暢為無病;至於三遲、二敗,冷而危也;六數、七極,熱生多也;八脫九死;極於十一、二,至與夫奄奄兩息一至,則又散而變矣。如六數、七極為熱脈,若有力謂之有神,當泄其熱:三遲、二敗為寒脈,若有力謂之有神,當去其寒。若脈無神,而無胃氣,豈可輕泄而輕去之哉!
元朝名醫謂:脈之大要,不外乎浮、沉、遲、數、滑、澀六者而已,浮脈輕手取之,沉脈重手取之,而遲數之脈,以己之呼吸取之,滑澀之脈,又察乎往來之形狀也。浮者陽也,脈在肉上行也,輕手乃得,而芤洪散大長濡弦,皆輕手而得之類也;沉者陰也,脈在肉下行也,重手乃得,而伏石短細牢實,皆重手而得之類也。
遲者,脈不急也,一息二、三至而濡緩,皆遲之類也;數者,脈來速也,一息六、七至而疾促,皆數之類也。至於滑澀之脈,則於往來之形狀察之,浮而陽在表,為風,為虛;沉而陰在裡,為濕,為實。數,在腑為熱為陽為燥;遲,在臟為寒為冷為陰。滑而血多氣少,澀而氣多血少,滑為血有餘,澀為氣獨滯,是六脈之大要也。
白話文:
何謂有病之脈
脈診分為三部九候:三部是指寸、關、尺;九候是指浮、中、沉。三部各有浮、中、沉三候,合起來就是九候。浮脈反映皮膚及表層腑臟的狀況;中脈反映肌肉及胃氣;沉脈反映筋骨及深層臟腑的狀況。
寸脈屬陽,代表上焦,对应心肺,反映心胸以上至頭部的病症;關脈屬陰陽交接之處,代表中焦,对应肝脾,反映膈肌以下至肚臍的病症;尺脈屬陰,代表下焦,对应腎臟,反映肚臍以下至腳部的病症。
根據五行生剋理論,相生則吉,相剋則凶。例如:心脈沉細、肝脈短澀、腎脈遲緩、肺脈洪大、脾脈弦長,都屬於相剋,是病情危重的徵兆,代表邪氣侵犯。相反,心脈緩、肝脈洪、肺脈沉等,則屬於相生,病情較易痊癒。
腎病傳給肝,肝病傳給心等情況,是母臟影響子臟,雖然不會致命,但病情會持續很久。此外,我克者為妻,例如春天(木)的脈象,見到脾(土)的脈象,就如同丈夫得到妻子之脈。妻子之脈乘夫,雖非正克,但春天獨見脾脈,土乘木衰,土雖能生木,但最終金克木,仍有不利。若肝脈弦緩,但肝氣尚存,脾土雖乘之,也只是輕微邪氣,無需過慮。但若肝脈全無,而獨見脾脈緩弱,則病情必危。
《脈賦》云:春天出現肺脈為凶兆,出現心脈則為肝病,腎為母臟,脾為妻,故春天出現脾脈(土生金剋木)難以治療,冬天出現心脈(火生土剋水)難以治療,夏天出現肺脈(金生水剋火)難以痊癒,秋天出現肝脈(水生火剋金)也值得懷疑。這就是四季休旺,以相反的生剋來說明。
脈搏的次數,每分鐘四至五次為平和,脈象平和舒暢則無病;三遲(每分鐘三次以下)二敗(每分鐘二次以下)則為寒脈,病情危急;六數(每分鐘六次以上)七極(每分鐘七次以上)則為熱脈,脈象過盛;八脫(每分鐘八次以下,脈象微弱)九死(每分鐘九次以下,脈象衰微)則為極度危險;脈搏達到十一、十二次,甚至奄奄一息只有一次,則病情變化莫測。六數、七極為熱脈,有力者稱為有神,應瀉熱;三遲、二敗為寒脈,有力者稱為有神,應散寒。但若脈象無力,且無胃氣,則不可輕易瀉熱或散寒。
元朝名醫指出:脈診的大要,不外乎浮、沉、遲、數、滑、澀六種。浮脈輕按即可觸及,沉脈需重按才能觸及;遲數則以自身呼吸為準;滑澀則觀察脈象的形態。浮脈屬陽,脈在肉上,輕按可得,如芤、洪、散、大、長、濡、弦等;沉脈屬陰,脈在肉下,重按可得,如伏、石、短、細、牢、實等。
遲脈,脈搏不急,一息二、三次,脈象濡緩;數脈,脈搏快速,一息六、七次,脈象疾促。滑澀脈則觀察其形態,浮而屬陽在表,為風邪,屬虛;沉而屬陰在裡,為濕邪,屬實。數脈在腑臟則為熱、陽、燥;遲脈在臟腑則為寒、冷、陰。滑脈為血多氣少,澀脈為氣多血少,滑脈為血有餘,澀脈為氣滯,這就是六脈診斷的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