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1)

回本書目錄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1)

1. 身經通考卷三 脈說

古部李澇禹門父編述

男皋漠昆令、皋原秋臺同校

桐溪仲弘道含齋父參訂

白話文:

[身體經絡全面考察第三卷 脈絡理論]

這是古代學者李澇禹門父親編寫闡述的作品。

由男皋漠昆令與皋原秋臺一起進行校對工作。

桐溪仲弘道含齋父親則參與了訂正的工作。

以上是古代文獻的現代化翻譯,主要描述的是該文獻的作者、校對者以及參與訂正的人員。

2. 何謂脈

脈以瓜從永,氣血各循其派,經流而不已也。《經》曰,濁氣歸心,淫精於脈,是故心主脈。脈者,先天之神也。故其晝夜出入,莫不與天地等。神寤則出於心,而見於眼,故脈晝行陽二十五度;寐則棲於腎,而息於精,故脈夜行陰二十五度。天之陽在南,而陰在北.故男子寸盛而尺弱。

地之陽在北,而陰在南。故女子尺盛而寸弱。天之陽在南,而陰在北,故清陽之七竅,皆見於面,濁陰之二竅,皆出於下。地之陽在北。而陰在南,故三陽之脈,皆聚於背,三陰之脈,聚於胸腹。脈,神也,陽也,陽行速,猶太陽之一日一周天。息,氣也,陰也,陰行遲,猶太陰之一月一周天。

然分而言之,曰神、曰氣、曰血,總而言之,唯脈運行於氣血而已。是以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和,則脈平;氣血風,則脈病;氣血壯,則脈大;氣血微,則脈小;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長人則脈長,短人則脈短。性緊則脈緊,性緩則脈緩,室女尼冠則脈濡,嬰兒稚子則脈急。

脈為氣血之體,氣血乃脈之用也。然則氣血能使脈之盛衰,又何以致之?蓋因谷入於胃,脈道乃行。穀氣多,則氣血榮昌,脈亦盛也;穀氣少,則氣血微弱,脈亦衰矣。故《經》曰:四時以胃氣為本,脈無胃氣則死。論脈而至此,脈之為脈,豈非太乙天真之元氣乎?

白話文:

【什麼是脈】

脈象就像瓜依循著水流,氣血各自沿著它們的通道循環不息。根據古籍記載,渾濁的氣質會回歸到心臟,在脈絡中流動,所以心臟主管著脈絡。脈絡,可以說是先天的靈魂。因此,它在晝夜間的活動,無不跟隨著天地的節奏。當我們清醒時,靈魂從心臟出發,透過眼睛展現出來,所以脈絡在白天會沿著陽經巡行二十五次;當我們進入睡眠,靈魂則會在腎臟休息,與精氣一同安靜下來,所以脈絡在夜晚會沿著陰經巡行二十五次。

天空的陽氣集中在南方,而陰氣則在北方,因此男性的脈象在寸部較強,而在尺部較弱。

大地的陽氣集中在北方,而陰氣則在南方,因此女性的脈象在尺部較強,而在寸部較弱。天空的陽氣在南方,而陰氣在北方,所以清潔的陽氣會通過臉部的七個孔穴呈現,而混濁的陰氣則會從下體的兩個孔穴排出。大地的陽氣在北方,而陰氣在南方,所以身體的三條陽脈都匯聚在背部,而三條陰脈則聚集在胸部和腹部。

脈絡是靈魂的表現,也是陽氣的顯現,陽氣運行的速度快,就像太陽一日繞行天際一圈。呼吸是氣質的活動,屬於陰氣,陰氣的運行速度慢,就像月亮一個月繞行天際一圈。

然而,若要細分,我們可以說靈魂、氣質、血液,但總體來說,只有脈絡在氣質和血液中運行。因此,氣質和血液旺盛,脈絡也會強壯;氣質和血液衰弱,脈絡也會衰弱;氣質和血液和諧,脈絡就會平穩;氣質和血液受風邪影響,脈絡就會有異常;氣質和血液充沛,脈絡就會粗大;氣質和血液微弱,脈絡就會細小;氣質和血液熱盛,脈絡跳動頻率就會加快;氣質和血液寒冷,脈絡跳動頻率就會減慢。身材高大的人脈絡就長,身材矮小的人脈絡就短。性格緊張的人脈絡就會緊繃,性格溫和的人脈絡就會平緩。未婚女性或修女脈絡會柔軟,嬰兒或小孩脈絡就會急促。

脈絡是氣質和血液的實體,氣質和血液則是脈絡的功能。那麼,氣質和血液是如何影響脈絡的盛衰呢?這主要因為食物進入胃部後,脈絡才能運作。食物的營養豐富,氣質和血液就會旺盛,脈絡也會強壯;食物的營養不足,氣質和血液就會虛弱,脈絡也會衰弱。因此,古籍記載:四季的健康狀況,都以胃氣為基礎,如果脈絡缺乏胃氣,人就會死亡。討論到脈絡,脈絡作為脈絡,難道不是生命的原始氣質嗎?

3. 何謂寸關尺三部

凡診脈,先以中指揣掌後有小高骨,便是關脈,然後下前後二指,關前至魚際,得同身之一寸,故名為寸口,為陽;關後至尺澤穴,得同身之一尺,故名為尺部,為陰。又:寸脈六分,關脈六分,其上三分,入於寸內,是陽,得寸內九分,陽數九也;尺內七分,關下三分,入於尺內,是陰,得尺內一寸,陰數十也,終始一寸九分。天和六脈,六甲王脈,四時平脈,合而用之,則三才之道備矣。

然寸部以應上焦,心肺居上也;關部以應中焦,肝脾居中也;尺部以應下焦,腎命居下也。左寸心與小腸動脈之位,君火也;右寸肺與大腸動脈之位,燥金也。左關肝與膽動脈之位,風木也;右關脾與胃動脈之位,濕土也。左尺腎與膀胱動脈之位,寒水也;右尺命門與三焦動脈之位,相火也。

故以循環之序言之,則左尺水生左關木,左關木生左寸火,左寸火接右尺火,右尺火生右關土,右關土生右寸金,右寸金生左尺水,生生之意不絕,有子母之親也。然以對待之位言之。則左寸火克右寸金,左關木克右關土,右尺水克右尺火,左剛右柔,有夫婦之別也。然左手屬陽,右手屬陰,左寸君火以尊,而在上;右尺相火以卑,而在下,有君臣之道也。

三部之中,有此自然之理,學醫者,不可不盡心也。

白話文:

在診斷脈搏的時候,首先會使用中指找到手掌後方的小高骨,這就是所謂的關脈位置。接著,將食指和無名指分別放在關脈的前方和後方。從關脈到魚際的距離,約莫等於自身的一寸長,因此被稱為寸口,屬於陽性;而關脈到尺澤穴的距離,大約為自身的一尺長,所以叫做尺部,屬於陰性。

進一步來看,寸脈和關脈各自佔六分,其中寸脈上方的三分屬於陽性,整個寸脈範圍內共有九分,符合陽性的數字九;尺脈和關脈下方的三分屬於陰性,整段尺脈範圍內有一寸,符合陰性的數字十,總計一寸九分。

當我們將天人合一的六脈、六甲主導的脈象、四季的平脈結合起來使用,就能完整掌握天地人的運作法則。

再進一步講解,寸部對應上焦,因為心臟和肺臟位在身體上部;關部對應中焦,因為肝臟和脾臟位於身體中部;尺部對應下焦,因為腎臟和生殖系統位於身體下部。左寸對應心臟和小腸的動脈,是君火;右寸對應肺臟和大腸的動脈,是燥金。左關對應肝臟和膽囊的動脈,是風木;右關對應脾臟和胃的動脈,是濕土。左尺對應腎臟和膀胱的動脈,是寒水;右尺對應生殖系統和三焦的動脈,是相火。

以循環的順序來說,左尺的寒水生成左關的風木,左關的風木生成左寸的君火,左寸的君火連接到右尺的相火,右尺的相火生成右關的濕土,右關的濕土生成右寸的燥金,右寸的燥金生成左尺的寒水,這種生生不息的關係,就像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親情一樣。

然而,從相剋的角度來看,左寸的君火能剋制右寸的燥金,左關的風木能剋制右關的濕土,右尺的寒水能剋制右寸的君火,左側剛烈,右側柔和,就像夫妻間的差異一樣。再者,左手屬於陽性,右手屬於陰性,左寸的君火地位尊貴,位在上方;右尺的相火地位低微,位在下方,這就如君臣之間的秩序一樣。

在寸、關、尺三個部位中,存在著這樣的自然道理,學醫的人不能不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