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14)
身經通考卷四 方選 (14)
1. 驚悸怔忡門
歸脾湯,思慮過多,勞心傷脾,健忘怔忡,煩躁不寐,短氣自汗,坐臥不安。
人參一錢,木香四分,茯神、黃耆各一錢,遠志一錢,歸身一錢,龍眼肉十個(去核),酸棗仁八分(研),白朮一錢、甘草五分,上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如果你經常思慮過度,導致心神勞累、脾氣虛弱,出現健忘、心慌、煩躁、失眠、呼吸短促、盜汗、坐立不安等症狀,可以試試歸脾湯。它由人參、木香、茯苓、黃芪、遠志、歸身、龍眼肉、酸棗仁、白朮、甘草等藥材組成,煎服,不限時間服用。
膈脹痞加陳皮、枳實;有痰加半夏、麥芽;煩渴加麥冬;盜汗加當歸、黃柏;嘔吐噁心加生薑五片,心悸加小草,五心熱加地骨皮;潮熱加柴胡;小水不利加蓮子、石葦;大便秘結加桃仁,麻仁;心煩加山梔;鼻衄加牡丹皮;耳聾加石菖蒲、木通;頭痛加川芎、白花;惡寒加桂枝、防風;腰疼加杜仲、小茴香;脅下脹滿加青皮、柴胡。
白話文:
膈脹痞
若出現膈脹痞,則加陳皮、枳實。
有痰
若有痰,則加半夏、麥芽。
煩渴
若煩渴,則加麥冬。
盜汗
若盜汗,則加當歸、黃柏。
嘔吐噁心
若嘔吐噁心,則加生薑五片。
心悸
若心悸,則加小草。
五心熱
若五心熱,則加地骨皮。
潮熱
若潮熱,則加柴胡。
小水不利
若小便不暢,則加蓮子、石葦。
大便秘結
若大便不通,則加桃仁、麻仁。
心煩
若心煩,則加山梔。
鼻衄
若鼻出血,則加牡丹皮。
耳聾
若耳聾,則加石菖蒲、木通。
頭痛
若頭痛,則加川芎、白花。
惡寒
若惡寒,則加桂枝、防風。
腰疼
若腰疼,則加杜仲、小茴香。
脅下脹滿
若脅肋下脹滿,則加青皮、柴胡。
安神丸,治勞神過度,心神不安,煩熱怔忡,兀兀欲吐,似懊憹狀,及夢中驚悸。
黃連一錢半,生地黃、當歸身、甘草(炙)各一錢半,硃砂一錢(另研為衣),上為末,蒸餅丸黍米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二十丸,津液下。
定志丸,治心氣不足,驚悸恐怯,或言語鬼怪,喜笑失常。
菖蒲,遠志各二兩,茯苓、人參各三兩,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個丸,米湯下。
白話文:
安神丸主要治療因勞累過度而導致心神不寧,煩躁不安,心慌氣短,想吐,感到噁心,以及睡夢中驚醒等症狀。
藥方:黃連一錢半,生地黃、當歸身、甘草(炙)各一錢半,硃砂一錢(另外研磨成粉末)。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餅做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或十五丸,或二十丸,用津液送服。
定志丸主要治療心氣不足,心悸恐懼,以及說話顛三倒四,喜怒無常等症狀。
藥方:菖蒲、遠志各二兩,茯苓、人參各三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硃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五個丸子,用米湯送服。
朱雀丸,驚氣怔忡,此方主之。
白茯神二兩,沉香五錢,二味為丸。
蜜陀僧一物湯,每服匙許,驚氣入心,暗不能語者,此方主之。
加減二陳湯,心若時跳時止,是痰因火動。
二陳湯加枳實、麥冬、竹茹、炒黃連、炒山梔、人參、白朮、當歸、辰砂、烏梅、竹瀝,姜三片、棗一枚,水煎,調辰砂末服。
白話文:
朱雀丸,用於治療驚恐不安、心神不寧的症狀。
白茯神二兩,沉香五錢,將這兩種藥材研磨成丸。
蜜陀僧一物湯,每次服用一匙,用於治療驚恐不安、心神不寧,導致神志昏迷、無法言語的症狀。
加減二陳湯,用於治療心臟時而跳動、時而停止的症狀,這種情況是由於痰火上擾所致。
在二陳湯的基礎上,添加枳實、麥冬、竹茹、炒黃連、炒山梔、人參、白朮、當歸、辰砂、烏梅、竹瀝,再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枚紅棗,水煎後加入辰砂末服用。
養血寧心湯,當歸一錢二分,白芍(酒炒)八分,生地一錢,片芩八分,黃連八分,梔子七分,棗仁一錢,遠志、麥冬各二錢,薑、棗煎服。
白話文:
此湯方以當歸養血,白芍柔肝養血,生地滋陰涼血,黃芩清熱瀉火,黃連清心瀉火,梔子清熱瀉火,棗仁養心安神,遠志、麥冬滋陰潤肺,生薑和胃止嘔,大棗補脾益氣。
功效
養血寧心,清熱瀉火,適用於心血不足,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煩躁易怒,口乾舌燥等症狀。
用法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注意事項
- 藥材的用量應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調整。
- 孕婦慎用。
2. 癆瘵門
人參固本丸,生地,熟地(各酒浸)、天冬(去心酒浸)、麥冬(同上制)各二兩,人參(黃色)一兩,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空心溫酒、鹽湯任下五十丸。生地能生心血,用麥冬引入所生之地;熟地能補腎精,用天冬引入所補之地。以人參為通心氣之主,地黃俱用薑汁炒過,恐滯膈故也。
葛可久十藥神方,嘔吐咯血者,先以十灰散遏住。甚者,以花蕊石散止之,後其人必倦,用獨參湯補之。後服保和湯止嗽清肺,保真湯補虛除熱,太平丸潤肺消痰,消化丸下痰消氣、加減法具各方之下。服藥之法,每日仍濃煎薄荷湯灌嗽喉中,用太平丸先嚼一丸,徐徐嚥下,次噙一丸,緩緩溶化,至上床時,亦如此用之。夜則肺竅開,藥必流入竅中。如痰壅,卻先用飴糖拌消化丸一百丸吞之,次又依前噙嚼太平丸,令其仰服前七藥後,若有嗽可煮潤肺丸食之。服前藥有暇,續煮白鳳膏食之,固其根本。痊後服十珍丸以收
白話文:
人參固本丸由生地、熟地(各用酒浸泡)、天冬(去心用酒浸泡)、麥冬(同上制)各二兩,人參(黃色)一兩組成,煉蜜為丸,丸如桐子大小。空腹時溫酒或鹽湯送服,每次五十丸。生地能滋生心血,麥冬引導生地滋生心血;熟地能補腎精,天冬引導熟地補腎精。以人參作為通心氣的主藥,地黃則用薑汁炒過,避免滯留在膈肌。
葛可久十藥神方治療嘔吐咯血,先用十灰散遏制嘔吐。病情嚴重者,用花蕊石散止血,之後病人必感疲倦,用獨參湯補益。之後服用保和湯止咳清肺,保真湯補虛除熱,太平丸潤肺消痰,消化丸下痰消氣,加減法則依各方記載。服藥方法:每天濃煎薄荷湯漱口,先嚼服一丸太平丸,慢慢吞下,再含一丸,慢慢溶化,上床前也如此服用。夜晚肺竅打開,藥物必然流入肺竅。如果痰多阻塞,先用飴糖拌消化丸一百丸吞服,再依前法含嚼太平丸,讓藥物上行。服完前七味藥後,如果有咳嗽,可煮潤肺丸食用。服完前藥有空餘時間,可繼續煮白鳳膏食用,鞏固根本。病癒後服用十珍丸以收功。
十灰散(甲字)治嘔吐咯嗽血,先用此藥止之。
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
花蕊石散(乙字)五臟崩損,湧噴血出斗升,用此止之。
花蕊石火煅存性研為粉,上用童便一鍾煎溫調末三錢,甚者五錢,食後服。男子用酒一半,女人用醋一半與童便和藥服,使瘀血化為黃水,服此訖,以後藥補之。
白話文:
十灰散(甲字)治嘔吐咯嗽血,先用此藥止之。
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
十灰散,用來治療嘔吐、咳嗽、咳血,先用此藥止住這些症狀。
藥方包括: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取等分。
花蕊石散(乙字)五臟崩損,湧噴血出斗升,用此止之。
花蕊石火煅存性研為粉,上用童便一鍾煎溫調末三錢,甚者五錢,食後服。男子用酒一半,女人用醋一半與童便和藥服,使瘀血化為黃水,服此訖,以後藥補之。
花蕊石散,用來治療五臟受損,大量出血的症狀。
方法是将花蕊石用火煅烧,保留其藥性,研成粉末。取童子尿一碗,煎煮至溫熱,加入藥粉三錢,严重者五錢,饭后服用。男性用酒和童子尿一起服用,女性用醋和童子尿一起服用,这样能使瘀血化成黄色液体。服完此药后,再用补益藥物调理。
獨參湯(丙字)止血後虛弱,此藥補之。
大楝參一兩,上咀水二盞,棗五枚煎,不拘時服,細細服之,服後宜熟睡一覺,後服藥除根。
保和湯(丁字)治癆嗽肺痿。
知母、貝母、天冬、麥冬、款冬花、天花粉、薏苡仁、杏仁、五味子、甘草、馬兜鈴、紫菀、百合、阿膠(炒)、桔梗、當歸、生地、紫蘇、薄荷各五分,生薑三片,上以水煎,入飴糖一匙,化服之。每日三服,食後進。加減於後,一方有百部。
白話文:
獨參湯適用於止血後身體虛弱的情況,這藥方可以補益身體。
藥方:大楝參一兩,將它研磨成粉末,用兩盞水煎煮,加入五枚大棗,煎好後不限時間服用,慢慢喝完,服藥後應該睡個好覺,之後再服用藥物,以便根治疾病。
保和湯用於治療肺癆、咳嗽和肺痿。
藥方:知母、貝母、天冬、麥冬、款冬花、天花粉、薏苡仁、杏仁、五味子、甘草、馬兜鈴、紫菀、百合、阿膠(炒)、桔梗、當歸、生地、紫蘇、薄荷各五分,生薑三片。將所有藥材用清水煎煮,加入一匙飴糖,化開後服用。每天服用三次,飯後服用。根據病情可以增減藥材,另外一種藥方中還含有百部。
血盛加薄荷、茜根、藕節、大薊、小薊、茅花;痰盛加南星、半夏、橘紅、茯苓、枳實、瓜蔞仁;喘甚加桑皮、陳皮、大腹皮、蘿蔔子、葶藶、蘇子;熱甚加山梔(炒)、黃連、黃芩、黃柏、連翹;風加荊芥、防風、余茀草、甘菊、細辛;寒加人參、肉桂、桂枝、五味子、蠟片。
白話文:
血太多,就加薄荷、茜根、藕節、大薊、小薊、茅花;痰多就加南星、半夏、橘紅、茯苓、枳實、瓜蔞仁;喘不過氣就加桑皮、陳皮、大腹皮、蘿蔔子、葶藶、蘇子;熱得很就加山梔(炒)、黃連、黃芩、黃柏、連翹;風寒就加荊芥、防風、余茀草、甘菊、細辛;寒涼就加人參、肉桂、桂枝、五味子、蠟片。
保真湯(戊字)治虛弱骨蒸。
當歸、生地、白朮、黃耆、人參、蓮心、赤茯苓、白茯苓各五分,天冬、麥冬、陳皮、白芍、知母、貝母、黃柏、五味子、柴胡、地骨皮、熟地各四分,赤芍、甘草各五分,姜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後服。
驚悸加茯神、遠志、柏子仁、酸棗仁;淋濁加萆薢、天台烏藥、豬苓、澤瀉;便濁加石韋、扁蓄、木通;遺精加龍骨、牡蠣、蓮鬚、蓮子;熱燥加石膏、滑石、鱉甲;盜汗加浮小麥、炒牡蠣、黃耆、麻黃根。
白話文:
保真湯(戊字)治虛弱骨蒸
功效: 治療身體虛弱、骨蒸潮熱等症狀。
藥材:
- 當歸、生地、白朮、黃耆、人參、蓮心、赤茯苓、白茯苓各五分
- 天冬、麥冬、陳皮、白芍、知母、貝母、黃柏、五味子、柴胡、地骨皮、熟地各四分
- 赤芍、甘草各五分
- 生薑三片、大棗一枚
用法:
- 將所有藥材用水煎煮。
- 飯後服用。
加減法:
- 若患者有驚悸症狀,可加茯神、遠志、柏子仁、酸棗仁。
- 若患者有淋濁症狀,可加萆薢、天台烏藥、豬苓、澤瀉。
- 若患者有便濁症狀,可加石韋、扁蓄、木通。
- 若患者有遺精症狀,可加龍骨、牡蠣、蓮鬚、蓮子。
- 若患者有熱燥症狀,可加石膏、滑石、鱉甲。
- 若患者有盜汗症狀,可加浮小麥、炒牡蠣、黃耆、麻黃根。
註:
- "分"為古代藥材計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克。
- 文中括號內的文字為藥材的現代名稱,方便理解。
太平丸(己字)治久嗽肺痿肺癰,並噙服。
天冬、麥冬、知母、貝母、款冬花、杏仁各二兩,當歸、生熟地、黃連、阿膠各一兩半,蒲黃、京墨、桔梗、薄荷葉各一兩,白蜜四兩,麝香少許,上為末和勻,用銀石器先下白蜜,煉熱後下各藥末,攪勻,再上火入麝略熬二、三沸,丸如彈子大,每日三服,食後細嚼一丸,煎薄荷湯緩緩送下,次噙一丸。
臨臥時如痰盛,先用飴糖拌消化丸吞下,卻又噙嚼此丸,使藥流入肺竅,則肺清潤,其嗽退除,七日病痊。凡一切咳嗽只服此藥立愈。
白話文:
太平丸主治久咳、肺虛、肺膿瘍,可含服。藥方包括天冬、麥冬、知母、貝母、款冬花、杏仁各二兩,當歸、生地、黃連、阿膠各一兩半,蒲黃、京墨、桔梗、薄荷葉各一兩,白蜜四兩,麝香少許。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銀器先加入白蜜,加熱溶化後加入藥粉,攪拌均勻,再上火加入麝香略微熬煮兩三沸,搓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日服三次,飯後細嚼一丸,用薄荷湯慢慢送服,之後再含服一丸。睡前如痰多,先用飴糖拌消化丸吞服,再含嚼太平丸,讓藥物流入肺部,使肺部清潤,咳嗽消退,七天即可痊癒。所有咳嗽患者服用此藥都能立刻痊癒。
沉香消化丸(庚字)治痰熱壅盛。青礞石(炒金色)、明礬(飛研細)、牙皂、南星(制)、半夏(制)、白茯苓、陳皮各一兩,枳殼、枳實各五錢,薄荷葉、黃芩各一兩,沉香五錢,上末和勻,薑汁浸神麯,打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臨臥,飴糖拌吞,噙嚼太平丸,二藥並服,痰嗽除根。
潤肺膏(辛字)治久嗽肺燥肺痿。
羊肺一具,杏仁淨研,柿霜、真酥、真粉各一兩,白蜜一兩,先將羊肺洗淨,次將五味入水攪黏,灌入肺中,白水煮熟,如常服食。前後與七藥相間,服之亦佳。
白話文:
沉香消化丸(庚字)
此方專治痰熱壅盛。將青礞石(炒至金色)、明礬(研磨成細粉)、牙皂、南星(制)、半夏(制)、白茯苓、陳皮各取一兩,枳殼、枳實各取五錢,薄荷葉、黃芩各取一兩,沉香取五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薑汁浸泡神麴,打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藥一百丸,睡前用飴糖拌服,並同時服用太平丸,噙嚼至化。兩藥合服,可根治痰嗽。
潤肺膏(辛字)
此方專治久嗽肺燥、肺痿。
取羊肺一隻,將杏仁洗淨研磨成粉末,再加入柿霜、真酥、真粉各一兩,白蜜一兩。首先將羊肺洗淨,然後將五種藥材放入水中攪拌至粘稠,灌入羊肺內,以清水煮熟,如日常飲食般食用。可以與七藥方劑交替服用,效果更佳。
沉香消化丸
主要針對痰熱壅盛引起的咳嗽。配方中包含化痰、清熱、燥濕、止咳等功效的藥材,以薑汁神麴打成丸子,方便服用。睡前服用,搭配太平丸,可有效清除痰熱,根治咳嗽。
潤肺膏
主要針對久咳導致的肺燥、肺痿。以羊肺為載體,加入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藥材,製成膏狀,方便服用。可與其他藥方交替使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注
- 古文中“制”指的是藥材經過炮製處理,例如南星需經過炮製去毒性,半夏需經過炮製減低燥性。
- “五錢”指的是15克, “一兩”指的是37.5克。
- 藥方僅供參考,實際用藥請遵醫囑。
白鳳膏(壬字)治一切虛弱,咳嗽吐痰,吐血發熱。
黑嘴白鴨一雙,大棗二升,參苓平胃散一升,陳煮酒一瓶。上先將鴨縛定腳,量患人飲酒多少隨量以酒蕩溫,將鴨頂割開,滴血入酒拌勻,飲之,直入肺經潤肺。卻將鴨子捋去毛,於肺邊開一孔,取其腸雜拭乾,次將棗子去核,每個中實納參苓平胃散末,填滿腸肚中,用麻扎定,以沙甕一個置鴨在內,四周用火慢煨。將陳煮酒作三次添入,煮乾為度。
然後食其棗子,陰乾隨意食用,用參湯下後,服十珍丹,補髓生精,和血順氣。
十珍丹(癸字)治久虛憊,髓干精竭,血枯氣少。服前藥愈後服此藥。
白話文:
白鳳膏可以治療各種虛弱症狀,包括咳嗽、吐痰、吐血和發燒。治療方法是將黑嘴白鴨綁好,根據病人所需飲酒量,用溫酒將鴨血滴入酒中混合,飲用後可直達肺經滋潤肺部。接著將鴨子拔毛,在肺部附近開個洞,取出腸雜清洗乾淨,再將去核的大棗填滿參苓平胃散粉末,用麻繩綁緊,放入沙甕中用火慢慢煨烤。過程中要加入陳煮酒三次,煮到乾為止。之後食用填滿藥粉的大棗,陰乾後可以隨意食用。食用後再用參湯送服十珍丹,可以補髓生精、和血順氣。十珍丹用於治療長期虛弱、精髓枯竭、血枯氣少的症狀,適合在服用白鳳膏後服用。
豬脊膂一條,羊脊髓一條,團魚一隻,烏雞一雙,上四味制淨去骨存肉,用酒一大碗於沙鍋內煮熟,擂細,與前熟肉一處再用慢火熬之。卻下明礬四兩,真黃蠟三兩,上二味逐漸下與前八味和一處擂成膏子,和平胃散末四君子湯末,知母、黃柏末各一兩,共一十兩搜和成劑,如十分硬,再入白蜜同熬,取起,放青石上用木槌打如泥,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不拘時,棗湯下。
水丘先生紫庭治療秘方並歌,水丘道人年一百,煉得龍精並虎魄,流傳此法在人間,聊向三天助陰德。扶危起死莫磋砣,此藥於人有功多,不問陰陽與冷熱,先將脾胃與安和。脾經虛冷易少寒,最是難將熱藥攻,閉卻大便並上氣,為多厚朴與蓯蓉。此法精關兩道方,病人人口便知良,但須仔細看形候,莫向陰中錯用陽。涕唾黏稠小便赤,乾枯四體無筋力,烏龍膏子二十圓,便似焦枯得甘滴。遺精夢泄腹膨高,咳嗽陰疼為患癆,此病是陰須識認,便當急下玉龍膏。嗽裹痰涎仰臥難,陰陽交併候多端,卻須兼服訶黎散,治取根源病自安。
白話文:
秘方
取豬脊骨一條、羊脊髓一條、團魚一隻、烏雞兩隻,將以上四味材料洗淨去骨留肉,用一大碗酒放入沙鍋中煮熟。煮熟後將肉搗碎,與先前煮熟的肉一起用小火慢慢熬煮。接著加入明礬四兩、真黃蠟三兩,逐漸加入先前八味材料中,一起搗成膏狀。再加入和平胃散末、四君子湯末、知母末、黃柏末各一兩,總共十兩,混合均匀。如果藥劑太硬,加入白蜜一起熬煮。最後將藥膏取出,放在青石上用木槌搗成泥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不限時間,用棗湯送服。
歌訣
水丘道人年屆百歲,煉就龍精虎魄之功,將此秘方傳授於世,聊以助益眾生積德行善。
救治危重病人,切莫遲疑,此藥對人功效甚多,不論陰陽寒熱,均可先用此藥調和脾胃。
脾經虛寒易感風寒,切忌用溫熱藥物攻治,若出現便秘、氣喘等症狀,多用厚朴、蓯蓉。
此秘方精妙之處,在於辨證施治,病人服用後即可知曉藥效。需仔細觀察病人的症狀,切不可將陰證誤用陽藥。
若病人出現鼻涕黏稠、小便赤黃、四肢乾枯無力等症狀,可服用烏龍膏二十丸,如同枯木逢春般恢復生機。
若病人出現遺精、夢遺、腹脹、咳嗽、陰虛疼痛等症狀,屬於陰虛癆病,需及時服用玉龍膏。
若病人出現咳嗽痰多、仰臥困難等症狀,屬於陰陽交併,需同時服用訶黎散,從根源上治療,才能痊癒。
七寶圓,瀉骨蒸,傳屍邪氣,陽病可服。
黃連四兩(為細末);用豬肚一個洗淨,入藥末,線縫之,用童便五升,文火煮令爛、干為度。以肚細切同藥爛研,置風中吹乾,丸如桐子大,硃砂、麝香作衣,空心麥門冬水下。
陽病開關散,北柴胡、桔梗(炒)、秦艽、麥門冬(去心)各半兩,芍藥、木香、澤瀉各一兩,木通半兩,甘草一錢,當歸(炙)、桑白皮(蜜炙)、地骨皮各一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煎六分,空心服,小便多即病去也。
白話文:
七寶圓是一種藥丸,可以瀉骨蒸,傳屍邪氣,陽病患者可以服用。製作方法是將黃連研磨成細末,填入洗淨的豬肚中,用童便煮爛,再將豬肚切碎,與藥末一起研磨,置於風中吹乾,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硃砂和麝香作為丸衣,空腹用麥門冬水送服。
陽病開關散是由北柴胡、桔梗、秦艽、麥門冬、芍藥、木香、澤瀉、木通、甘草、當歸、桑白皮、地骨皮等藥材組成,每服三錢,用清水煎服,空腹服用,小便增多即表示病症減輕。
陰病開關散,當歸、赤芍、肉桂、白芷、甘草(炙)各半兩,木香二錢,枳殼三錢,南星一錢(去皮,薑汁浸一宿,焙),上咀,每服三錢,姜三片,煎七分,入無灰酒三分盞,童便三分盞,又煎七分,溫服。
起胃散,陰陽二候皆用。
黃耆(炙)二兩,白朮(炒)一兩,白芷半兩,人參半兩,山藥一兩,上咀,每服三錢加木瓜煎,或加沉香、茯苓、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陰病,用開關散治療。開關散由當歸、赤芍、肉桂、白芷、甘草(炙)各半兩,木香二錢,枳殼三錢,南星一錢(去皮,薑汁浸一宿,焙)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三片薑,水煎七分,再加入無灰酒三分盞,童便三分盞,繼續煎七分,溫服。
起胃散可用于陰陽二候,由黃耆(炙)二兩,白朮(炒)一兩,白芷半兩,人參半兩,山藥一兩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可加木瓜煎,或加沉香、茯苓、甘草各半兩。
烏龍膏,烏梅(去核)、柴胡、紫菀、生地黃、木香各一兩,秦艽(實好者)、貝母(麵炒去心)、防風各三錢,杏仁五錢(麵炒為末),皂角六十片,二十片去黑皮醋炙為末,二十片燒灰存性,二十片湯浸去黑皮,用精豬肉剁爛如泥,同皂角一處入水五升細揉汁,入童便三升,無灰酒一升並熬如膏,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空心麥冬湯下。甚者,二十日效。
玉龍膏,青蒿、柴胡、白檳榔各二兩,鰲甲(制)、白朮、赤茯苓、木香、牡蠣各半兩,地骨皮半兩,人參一兩,生地一兩,當歸三錢,硃砂一錢,豆豉二合,虎頭骨(研開酒炙黃赤色)一兩,肉蓯蓉(酒浸一宿炙)一兩,鰲甲(湯煮去皮裙,酒浸炙黃赤),皆為末,又加烏梅肉、枳殼,上前件末成,卻以杏仁五升,以童便浸,春夏七日,秋冬十日,和瓶中曬,每日一換,新者日數足,以清水淘去皮尖,焙乾,別以童便一升,於銀石器內以文火煎至隨手爛,傾入砂盆,用柳木槌,研爛為膏,布濾過,入酥一兩,薄荷汁二合攪勻和藥,用槌搗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湯下十五丸,加至三十丸,如覺熱減丸數服,熱少還添加減。經月、日諸症皆退,進食安臥,面有血色,乃藥行也,當勤服勿怠。忌莧菜、白粥、冷水、生血、雀鴿等物。
白話文:
烏龍膏由烏梅、柴胡、紫菀、生地黃、木香各一兩,秦艽、貝母、防風各三錢,杏仁五錢,皂角六十片製成。其中皂角分三份,分別以醋炙、燒灰、湯浸處理。將皂角與豬肉剁爛,加入水、童便、無灰酒熬製成膏狀,再與其他藥物研磨成丸,每次服用二十五丸,空心用麥冬湯送服。病情嚴重者,服用二十日可見效。
玉龍膏由青蒿、柴胡、白檳榔各二兩,鰲甲、白朮、赤茯苓、木香、牡蠣各半兩,地骨皮半兩,人參一兩,生地一兩,當歸三錢,硃砂一錢,豆豉二合,虎頭骨、肉蓯蓉、鰲甲等藥物製成。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杏仁浸泡童便,經日曬處理,最後與童便一起熬煮成膏狀。加入酥和薄荷汁攪拌均勻,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心服用十五至三十丸,根據病情調整服用劑量。服藥後,月經、日癥等症状消退,食欲恢復,睡眠安穩,面色紅潤,即為藥物發揮效用。忌食莧菜、白粥、冷水、生血、雀鴿等食物。
訶黎散,治勞嗽上氣。
赤茯苓二兩,訶黎勒皮二兩,木香半兩,檳榔一兩,當歸一兩(炒),大黃一兩(炒),吳茱萸(湯泡七次)半兩,上咀,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一盞,煎六分,溫服。
白話文:
訶黎散
功效: 治勞嗽上氣(指因勞累或久病引起的咳嗽,氣喘上衝)。
藥方:
- 赤茯苓:二兩
- 訶黎勒皮:二兩
- 木香:半兩
- 檳榔:一兩
- 當歸:一兩(炒)
- 大黃:一兩(炒)
- 吳茱萸:半兩(用湯泡七次)
用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 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生薑三片,用水一盞煎煮至六分(約三分之二)。
- 溫熱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