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瀠

《身經通考》~ 身經通考卷二 圖說 (12)

回本書目錄

身經通考卷二 圖說 (12)

1. 經脈圖說(附經絡配四時格)

人身合乾坤二卦,乾為天,自乾而變者,三十二卦,由上而下也;坤為地,自坤而變者,三十二卦,由下而上也。以《內經》考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是高能接下也。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手之三陰,從腹走手,是下能趨上也。故上下升降為和,天上地下謂之否,地上天下謂之泰,故曰天地交而萬物生,夫婦和而家道成。《易》曰,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又曰:天依形,地附氣,皆交和之說也。人之一身,心生血,血欲下降而交乎腎;腎生氣。氣欲上升而交乎心,心腎既交,水火既濟矣,病安從生?《活法機要》云:凡虛損之疾,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陽虛則陰盛,故損則自上,而下治之,宜以辛甘淡,過於胃則不可治也。

感熱則損陰,陰虛則陽盛,故損則自下而上治之,宜以苦酸鹹,過於脾則不可治也。自上損者,一損損於肺,故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心,

一脈輒變為二病,邪在氣,為是動;邪在血,則為所生病。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氣留而不行,氣先病也;血滯而不濡,血後病也。浮者氣病,沉澀者血病,氣留則寒,血滯則熱,此又經脈之大概也。

白話文:

人的身體可以比照乾坤兩卦,乾象徵天,從乾卦變化出的有三十二卦,這些卦象是由上而下;坤象徵地,從坤卦變化出的也有三十二卦,這些卦象則是由下而上。根據《黃帝內經》的考察,手部的三條陽脈,其走向是由手到頭;腳部的三條陽脈,其走向是由頭到腳,這顯示能量能從高處流向低處。腳部的三條陰脈,其走向是由腳到腹部;手部的三條陰脈,其走向是由腹部到手,這表示能量也能從低處向上流動。因此,能量的上下流動與升降,是身體平衡的關鍵。當天地不能交流,就像天地分開,稱為「否」;天地能夠交流,就稱為「泰」。所以天地交感,萬物就能生長;夫妻和諧,家庭才能興旺。《易經》提到,天道向下普照,充滿光明;地道則低微向上行。

再來說,天依賴形體,地依賴氣息,這都是天地交感和諧的理論。人的身體中,心臟生成血液,血液需要下降到腎臟進行交換;腎臟生成氣息,氣息需要上升到心臟進行交換,一旦心臟和腎臟成功交換,水火就能互相調和,疾病又怎麼會產生呢?《活法機要》中提到:凡是虛弱的疾病,都是因為虛弱而感受到寒熱。感受寒氣就會損傷陽氣,陽氣虛弱,陰氣就會旺盛,所以治療應該從上而下,使用辛甘淡的食物,但若已經超過胃部的負荷,就無法治療了。

感受熱氣就會損傷陰氣,陰氣虛弱,陽氣就會旺盛,所以治療應該從下而上,使用苦酸鹹的食物,但若已經超過脾臟的負荷,就無法治療了。從上開始損傷,第一種情況是肺部受損,所以皮膚聚集,毛髮掉落;第二種情況是心臟受損,

一旦脈絡出現異常,就可能導致兩種疾病,如果邪氣在氣息中,就是「動脈」病;如果邪氣在血液中,就是「靜脈」病。氣息主導溫暖,血液主導滋潤,氣息停留不流動,是氣息先出現問題;血液凝滯不滋潤,是血液後出現問題。浮動的脈象代表氣息問題,深沉或阻塞的脈象代表血液問題,氣息停留會導致寒冷,血液凝滯會導致發熱,這就是經脈運作的基本概況。

2. 經絡配四時格天非純陽,亦有三陰,天以陽生、陰長而為春夏。

地非純陰,亦有三陽,地以陽殺陰藏而為秋冬。

天時十二月,人身十二經,地支十二位

白話文:

一年有十二個月份,人體內有十二條主要經絡,這與時間的十二地支相對應。」

3. 圖說二

十二經有水火分治之法。《紺珠經》曰:肝膽由來從火治,三焦包絡都無異,脾胃常將濕處求,肺與大腸同濕類。腎與膀胱心小腸,寒熱臨時旋商議,惡寒表熱小膀溫,惡熱表寒心腎熾。十二經最端的,四經屬火四經濕,四經有熱有寒時,攻裡解表細消息,裡熱裡寒宜越竭,表熱表寒宜汗釋。濕同寒火同熱,寒熱到頭無兩說,六分熱來一分寒,寒熱中停真浪舌。

熱寒格拒病機深,亢則害承乃制別,緊寒數熱脈正邪,標本求之真妙訣。休治風休治燥,治得火時風燥了,當解表時莫攻裡,當攻裡時莫解表。表裡如或兩可攻,後先內外分多少。治濕無過似決用,此個筌蹄最分曉。感謝軒岐萬世恩,爭奈醯雞笑天小。(一分寒,宜作半分寒。

)又《標本歌》曰:少陽從本為相火,太陰從中濕土坐,厥陰從中火是家,陽明從中濕是我。太陽少陰標本從,陰陽二氣相包裹。風從火斷汗之宜,燥與濕兼下之可,萬病能將火濕分,掣開軒岐無縫鎖。(太陰從中之宜作本)。細味二章,則十二經之大略從可睹矣!

白話文:

[圖說二]內容如下:

在中醫學中,十二條經絡的治療有著水與火的不同方式。根據《紺珠經》中的描述,肝臟和膽囊的病症通常採用火療的方式處理,三焦和包絡也遵循同樣的原則;脾胃問題往往會從濕潤的角度去治療,肺部和大腸的疾病則被視為與濕度相關。而腎、膀胱和心小腸的病症,其治療方法需視情況的冷熱程度來決定,若患者感到寒冷且表面有熱感,則可能要溫暖膀胱;反之,若患者感到熱且表面有寒感,那麼心和腎的治療可能需要更強烈的方法。

總結來說,在十二條經絡中,有四條屬於火療範疇,四條與濕度相關,還有四條則根據冷熱程度來決定治療方式。在處理內部熱或冷的情況時,我們需謹慎選擇攻裡或解表的治療方式;對於表面的熱或冷,汗釋可能是合適的選擇。濕和寒、火和熱,這兩組對應的治療方式,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平衡體內的寒熱狀態。一般來說,六分的熱症加上一分的寒症,若不妥善處理,將導致病情的複雜化。

疾病機理的深度遠超乎我們的想像,當某種能量過度活躍時,可能會造成傷害,但也能夠產生一種自我調節的機制。脈搏的緊繃或快速反應了體內的正邪之爭,掌握這種辨別本質和表象的能力,就是治療疾病的關鍵所在。治療風濕和燥熱,只要把火控制好,風濕和燥熱自然就會得到緩解。當需要解表時,不要輕易地去攻裡;同樣的,當需要攻裡時,也不要隨便地去解表。在表裡兩者之間,要根據病情的先後和內部外部的嚴重程度來決定治療的重點。

對於濕氣的治療,沒有比排除濕氣更好的方法了。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卻非常關鍵。感謝黃帝和岐伯的智慧,他們的貢獻永垂千古,只可惜有些淺薄的人卻嘲笑這些偉大的知識。

再者,《標本歌》中提到:少陽經的本質是相火,太陰經的特性是濕潤的土性,厥陰經的本質是火,而陽明經的特點是濕。太陽和少陰經的標本從屬關係,反映了陰陽二氣的相互依存。風邪可以通過汗出來排除,燥邪和濕邪可以通過排泄來解決。如果能夠將火和濕的區分清楚,就能像打開無縫的鎖一樣,輕鬆解決各種疾病。深入理解這兩段內容,就能對十二條經絡的概況有大致的瞭解了!

(注:原文中有一處「一分寒,宜作半分寒」,意指在治療時,對於寒的估計,應該保守一些,以免過度治療。)

4. 內形圖說(附五臟配五行)

人之生身不易,一月之孕,有白露之稱,二月之胚,有桃花之譬。及其三月,先生右腎,則為男,陰包陽也;先生左腎,則為女,陽包陰也。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勝己者。腎屬水,故五臟由是為陰。其次,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膀生三焦,以生其己勝者。小腸屬火,六腑由是為陽。

其次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二絡,十二絡生一百八十系絡,系絡生一百八十纏絡,纏絡生三萬四千孫絡,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節,骨節生三百六十五大穴,大穴生八萬四千毛竅,則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身皆備矣。所謂四月形象,其五月筋骨成,六月發生,正謂此也。

至七月則遊其魂而能動左手,八月遊其魄而能動右手,九月三轉身,十月滿足,母子分解。其中有延月生者,必主貴子;不足日月生者,必主貨薄之人。誕生之後有變蒸之熱,長其精神,壯其骨髓,生其意智。三十二日,一變蒸,生腎氣焉;六十四日,二變蒸,生膀胱之氣焉,腎與膀胱屬水,其數一也。

九十六日,三變蒸,生心氣焉,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蒸,生小腸之氣焉,心與小腸屬火,其數二也。一百六十五日,五變蒸,生肝氣焉;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蒸,生膽氣焉,肝與膽屬木,其數三也。二百四十四日,七變蒸,生肺氣焉;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蒸,生大腸之氣焉,肺與大腸屬金,其數四也。

二百八十八日,九變蒸,生脾氣焉;三百二十日,十變蒸,生胃氣焉,脾與胃屬土,其數五也。變蒸已畢,一期歲焉,齒生髮長,神智有異於前也。故曰齒者骨之餘也,發者血之餘也,爪者筋之餘也,神者氣之餘也。籲,人身之難得也,如此哉!

按《聖濟經》云:元氣孕育,皆始於子,自子推之,男左旋,自子位起積三十而至巳;女右旋,自子位起積二十而至巳。巳為正陽,陰實從之。自巳懷妊,男左旋,十月而生於寅;女右旋,十月而生於申。故男麗乎寅,陽生於子,至寅為三陽;女麗乎申,陰生於午,至申為三陰。

《難經》云:男子生於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於申,申為金,陰也。夫木者,陰中之陽,男得乎卦其數八,故男子八歲,髮長齒更,八八則卦氣足。金者,陽中之陰,女得乎卦其數七,故女子七歲,齒更髮長,七七則天癸竭。七少陽也,八少陰也,相感而流通。陰陽之始,而定男女之數。

孫真人《千金》云:妊娠一月,名始胚,是月足厥陰脈養。二月名始膏,足少陽脈養。三月名始胎,手心主脈養。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手少陽脈養。五月始受火精,以成氣,足太陰脈養。六月始受金精,以成筋,足陽明脈養。七月始受水精,以成骨,手太陰脈養。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手陽明脈養。

白話文:

人的生命來之不易,懷孕一個月時,胚胎稱為白露,到了兩個月時,胚胎的樣子就像初綻的桃花。到第三個月,如果先形成右腎,那麼就會成為男孩,這是陰包陽的現象;若先形成左腎,會成為女孩,這是陽包陰的現象。接著,腎生成脾,脾生成肝,肝生成肺,肺生成心,這都是生成剋制自己的器官。腎屬水,因此五臟由此成為陰性。再來,心生成小腸,小腸生成大腸,大腸生成膽,膽生成胃,胃生成膀胱,膀胱生成三焦,這些生成被自己剋制的器官。小腸屬火,六腑因此成為陽性。

接著,三焦生成八脈,八脈生成十二經脈,十二經脈生成十二絡脈,十二絡脈生成一百八十條系絡,系絡生成一百八十纏絡,纏絡生成三萬四千孫絡,孫絡生成三百六十五骨節,骨節生成三百六十五大穴,大穴生成八萬四千毛孔,這樣耳、目、口、鼻、四肢等身體各部位就完全形成了。這就是所謂的四月形成形象,五月筋骨成型,六月開始成長,正是這個意思。

到第七個月,胎兒開始有靈魂,可以活動左手,第八個月有魄力,可以活動右手,第九個月可以轉三次身,第十個月滿期,母子分離。若在預產期後出生的,必定是貴人;若提前出生的,必定是命運多舛的人。出生後會有變蒸的熱度,以增長精神,壯大骨髓,產生智慧。三十二天,第一次變蒸,生腎氣;六十四天,第二次變蒸,生膀胱氣,腎和膀胱都屬水,數字為一。

九十六天,第三次變蒸,生心氣;一百二十八天,第四次變蒸,生小腸氣,心和小腸都屬火,數字為二。一百六十五天,第五次變蒸,生肝氣;一百九十二天,第六次變蒸,生膽氣,肝和膽都屬木,數字為三。二百四十四天,第七次變蒸,生肺氣;二百五十六天,第八次變蒸,生大腸氣,肺和大腸都屬金,數字為四。

二百八十八天,第九次變蒸,生脾氣;三百二十天,第十次變蒸,生胃氣,脾和胃都屬土,數字為五。變蒸結束,一年過去,牙齒長出,頭髮長長,精神和智慧都有了顯著變化。因此,牙齒是骨頭的剩餘,頭髮是血液的剩餘,指甲是筋的剩餘,精神是氣的剩餘。啊,人的生命如此難得!

根據《聖濟經》所述,元氣孕育,都始於子宮,從子宮推算,男性左旋,從子位開始積累三十天到巳位;女性右旋,從子位開始積累二十天到巳位。巳位是正陽,陰實跟隨其後。從巳位開始懷孕,男性左旋,十個月後在寅位出生;女性右旋,十個月後在申位出生。因此,男性在寅位出生,陽氣始於子位,到寅位為三陽;女性在申位出生,陰氣始於午位,到申位為三陰。

《難經》指出:男性在寅位出生,寅位屬木,是陽性。女性在申位出生,申位屬金,是陰性。木是陰中的陽,男性得到八卦中的數字八,所以男性八歲時,頭髮長長,牙齒更換,八八為六十四,卦氣充足。金是陽中的陰,女性得到八卦中的數字七,所以女性七歲時,牙齒更換,頭髮長長,七七為四十九,天癸竭盡。七是少陽,八是少陰,相互感應並流通。這是陰陽的開始,也是確定性別的關鍵。

孫真人《千金方》中提到:懷孕一個月,稱為開始胚胎,這一個月是足厥陰脈在養護。第二個月,稱為開始凝固,足少陽脈在養護。第三個月,稱為開始胎兒,手心主脈在養護。第四個月開始接受水精,以形成血脈,手少陽脈在養護。第五個月開始接受火精,以形成氣,足太陰脈在養護。第六個月開始接受金精,以形成筋,足陽明脈在養護。第七個月開始接受水精,以形成骨,手太陰脈在養護。第八個月開始接受土精,以形成皮膚,手陽明脈在養護。第九個月開始接受石精,以形成皮毛,足少陰脈在養護。第十個月五臟齊全,六腑全部通暢,將天地之氣納入丹田,所以讓關節和神志都具備,只待時機成熟即可出生。啊!人的生命如此難得!那些摧殘身心健康的人,是辜負了天地和父母的生育之恩啊!